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_第1页
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_第2页
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_第3页
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_第4页
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宏观锃济研宏2012年第5期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宏观调控于立新王栋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失衡的现状进行梳理,并从经济结构角度探究引起内外失衡的原因,指出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应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继续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财政减税政策,扶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均衡,最终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词内外经济均衡宏观调控服务业服务贸易一、引言金融危机发轫于“次贷危机”,却暴露出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严峻现实。透过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又显得格外突出。内外失衡问题由来已久,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一直在持续,关于失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更是百家争鸣。有学者指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就是内部需求结构的失衡,即高投资、高口、过度储蓄而消费不足引起了内外经济的失衡徐长生、王晶晶,2008;陈茜,2010,认为解决内外失衡问题,首先要解决内部失衡,扩大内需。这种观点仅考虑了需求结构,而没有考虑供给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失衡对内外经济失衡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将内外失衡归因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指这种发展战略极易导致经济不均衡,也容易遭受到国际游资的侵害昌忠泽,2007;陈享光,2009。这一观点又过于强调外部失衡,尽管出口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很大,但是出口规模大并不必然引起内外失衡,假如内部需求能消化过剩产能,那么L0外部失衡问题就不难解决。也有学者认为内外经济失衡的产生有很深的制度性原因,是我国过去粗放型增长的产物,提出要解决内外经济失衡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吴敬琏,2010;卢万青,20L1。另外,关于经济失衡的宏观调控政策思路也难以形成统一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当前宏观调控要注重总量调控,防止总量失衡刘伟,2011。虽然,我国目前存在“滞涨”的风险,总量调控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调控要结构先行谢家智、周振,2009;王保安,2010。当前,金融危机的余震仍未散去,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萎靡不振,“去杠杆化”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外部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情况进行梳理,深入探索失衡根源,发现导致内外失衡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针对目前形势提出内外经济均衡的宏观调控战略应该更加注重结构调控,充分利用服务业、服务贸易两大抓手,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促进内部和外部经济均衡。二、我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现状全球经济再平衡把我国推向了风口浪尖,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冲击不断增多,对外贸易也是处处碰壁,贸易摩擦与争端进入高发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提醒我国,要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的增长,就必须全面审视内外经济不平衡的现状,深刻挖掘失衡的根源,从而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结构均衡的发展战略。一内部经济失衡现状1、投资消费失衡现象长期存在,增长动力结构畸形,通胀压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宏巩锂济研完2012年第5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状态没有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多了43个百分点。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表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最高,消费则相对乏力。张亚斌等2008在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衡量消费、投资比例是否失衡的钱纳里标准来研究我国投资消费失衡问题时,发现储蓄率和投资率均高于钱纳里标准,而消费率却低于钱纳里标准。这种畸形的增长动力结构,一方面使我国内需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不断吸引流动性向我国房地产投资行业、能源建设行业聚集,不断制造泡沫,令物价高企,通胀压力剧增,2011年9月CPI同比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4,PPI同比上涨65。根据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GDP增速预计85左有,较2011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增长区间在80一90。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但这主要是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对房地产市场严厉的调控措施,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速的短期影表1宏观经济动力结构统计表单位贡献率、拉动百分点年份消费投资净出口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20015024_2499410100200243940485447607200335馏36632631OO120043954054555600620053794339O442312620064005143956L612020073925642761L81252008435424754690082OO945441952874063720L0373395485679082OLL475465325107一O1注2011年数据为2011年上半年数据。资料来源20012010年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而得,2011年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响。因此,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速和潜在增长能力之间的关系,推动内生发展动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2、三次产业比例失调,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产业结构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长期位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知识产权欠缺使我国不但透支了环境资源优势,而且还逐步丧失了竞争力,面临贫困化增长的风险。与制造业快速发展相反,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60,而我国这一比重尚不足45,其中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到7。人世L0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的比重不升反降表2,这一现象值得反思。在世界进入服务型经济的时代,服务业的落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成为限制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瓶颈,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也难以发挥服务业就业效应优势。表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比重单位第二产业年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工业2001514674214822OO24649744445720O3345855193812O04785224774002OO55651143443320064850O4244522O07305074404632OO8574934344502O0945525404429201088497425416201L97509446394注2011年数据为2011年前9月份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TATSGOVCNTJSJNDSJ3、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实体经济仍存在流动性短缺格局,货币脱媒现象普遍近年来,出口贸易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并积累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根据规定,居民、外贸企业又不得不将手中的外汇结售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由此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一宏观锃济研完2012年第5期方面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吸引热钱流入;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不健全,缺乏流动性疏导能力,大量的流动性流人到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领域,制造泡沫,输入通胀。与资产市场的流动性过剩相对应,实体经济却陷入流动性短缺。在2011年抗通胀的主题下,我国M2同比增长较2010年末的19少了6个百分点,而且流动性与银行体系脱媒现象较为普遍,越来越多的银行系统内部资金在2011年专项体系之外,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和民间建立了规模庞大的资金链条,一旦央行收紧信贷额度,企业就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温州企业主上吊外逃、中小企业贷款网难就是这种风险的真实写照。二外部失衡现状1、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双顺差”已成常态,进出几结构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呈现“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日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1867亿美元。而这种“双顺差”的情况,入世10年以来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已成常态图1。巨额的顺差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造成了央行流动性投放激增,同时,顺差过人也成为美国等囝向我国制造贸易摩擦的把柄。据统计,人世10年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就有690余件,涉案金额约400亿美元。这一一趋势在金融危机过后更是愈演愈烈。“双顺差”的现,很大程度上与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MLJ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有关,在此战略下,口先行,进口落后,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资源成本,我国口自然飞速发展,顺差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经常项目差额200L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静图1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TATSGOVCNHJSJNDSJ122、对外贸易结构失衡,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当代国际分工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整体产业链的分工,扩展到贸易方面,就表现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类型,发达国家通过其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并牢牢把握定价权,逐渐实现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过渡。但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却始终停留在货物贸易,无法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人世10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有逐年扩大的态势,2010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22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的现实也反映出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趋势,比如,单纯从服务贸易自然人流动来看,我们海外劳工工资十分低廉,而来华的外企海外员工却拿着高额的报酬,这直接说明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弱,没有掌握服务贸易定价权,从而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3、外汇储备深陷“斯蒂格利茨怪圈”,时刻面临“货币错配”的风险“斯蒂格利茨怪圈”是指在国际资金循环中出现了新兴市场国家以资金支援发达国家如许多东亚国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得不偿失的资本流动怪圈CAPITALDOUBTFULRECYCLING,其表现为新兴市场国家在以较高的成本从发达国家引进了过剩资本后,又以购买美国国债和证券投资等低收益形式把借来的资本倒流回去。就我国情况而言,截至2010年底,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61投资于美元资产,26投资于日元资产,13投资于其他资产。近期虽然出现人民币连续跌停的现象,但是长期看来,人民币逐渐走强是大势所趋,而美国经济复苏也不能短期内完成,因此,美元走弱在所难免,这就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减值风险,如果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仍是以美元为主,那么短时间内我国仍要忍受货币错配之苦。三内外经济均衡迫在眉睫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发展必定要经历“失衡,再均衡,再失衡,再均衡”的过程,这也是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理论的一个延伸。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总量的调整已难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时就需要结构的调整,包括需求结构的调整,比如投资、消费、进口的调整,还包括供给结构的调整,比如储蓄、产业结构、出口的调整。结构不调整,内外经济不咖蚴瞄06S321亿美元宏巩锃济研2012年第5期均衡,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势必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2011年11月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商品中不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滑,而且长期依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出现下滑,同时,国内采购经理人指数连创新低,2011年11月汇丰PMI指数降至477,直至2012年1月PMI指数才微升至488,但是根据汇丰提供的数据,2012年1月我国的制造业运行依然疲软,产出与新订单量进一步下降,1月我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470,低于2011年L2月的494。制造业PMI指数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又暴露了我国内需不足的严峻现实,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出现问题。因此,推动内外经济均衡,迫在眉睫。三、我国内外经济失衡的根源解析一内部经济失衡的原因L、收入分配结构扭曲,居民预防性储蓄高,进而拉低消费,造成内需不足学术界关于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主要认为是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较低的结果。由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严重扭曲,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自然较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10年发布的数据可知,我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已从1998年的173万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0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与此相对,19962007年间,我国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从534下降到397。不仅财政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大,而且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也是不断拉大,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越高的人消费倾向越低,广大的低收人人群有消费需求,但却没有消费能力,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下降,造成内需严重不足。2、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服务业增长乏力,难以发挥服务业的优良作用现代经济正在从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形态转变,相对于制造业而言,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微笑曲线”两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有很强的技术扩散效应和就业吸纳效应,同时多为环保低碳。工业化进行到今天,我国越发面临着资源环境双重约束,服务业发展落后,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严重阻碍。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为431,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93的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75的水平;与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也相差L0多个百分点。由此不难看出,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部分中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于GDP的增长都处于落后地位。3、金融体系制度性缺陷及金融低效率阻碍了流动性的传导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这一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发达、而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对落后的局面。企业从银行融资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作为抵押,而高科技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本身缺少固定资产,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制造业,同时,投资渠道不通畅,投资工具匮乏又致使大量流动性存量只能充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成为助长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源头,使得实体经济面临着流动性“干旱”。总之,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低效率,根源还是在于我国整体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根基不深,何谈叶茂”。另外,金融服务业基本面的不健全、不完善也阻碍了人民币向世界的流通,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国经济的崛起,金融的发达,最终都将体现在该国货币的崛起,并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与信赖,从而充当储备货币,甚至国际货币,比如英镑、美元等货币就曾扮演过这种角色,但是英镑崛起靠的是伦敦金融城的发达,美元称霸靠的是华尔街的实力。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及整个金融服务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国内资金的流动,也使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流通和国际化捉襟见肘,裹足不前。二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1、“重出口、轻进口”造成了国际收支的“跛足”格局“一国经济外部不平衡,通常是指该国贸易或经常账户收支盈余绝对规模或相对GDP比例值单向、持续、较快变动,并依据定义伴随一国国际投资净头寸NET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NIIP同类性质变动”卢锋,2008。我国经济长期偏重出口,而L3宏观锂济暑L宏2012年第5期轻视进口,不仅初级产品和战略储备性商品进口较少尚不足30,而且对软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引进更少,2010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11253份,合同金额仅256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一些重要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如金融还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使我国在服务进15方面更显薄弱。另外,我国进I5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进口来源国过于集中,这些国家大多垄断了先进技术和定价权,而且在金融危机之后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手段,使我国进口成本上升,贸易条件恶化,国际收支失衡难以纠正。图2描绘了入世L0年来进口、H口分别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进口始终处于相对劣势。580056。O05400520050O0964800460D440042004000200L20022003200420052O0620072008200920L0年份出口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叫进口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图220012O10年进出口分别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资料来源家统局,HTTPSTATSGOVCRDTJSJNDSJ2、服务贸易滞后发展是贸易结构失衡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迅猛,1980年至2010年,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从3673亿美元扩大到36639,T2,美元,30年涨了近LO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贸易在结构性调整中爆发出新的活力。然而,我国服务贸易始终落后于货物贸易,服务口占FI贸易总额的比重仅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有基本在20以下,图3,而且始终停留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咨询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仅从2006年的163上升至2010年的194,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的行业结构是失衡的。而且,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统领服务贸易的专门性法律,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缺少法14律性基础,权利难以保障,义务难以履行。1000090_00800O百7000分60OO比500040003000,620O010O0000服务贸易比重赞物贸易比麓G2G葛誉兽窨兽鲁。昌高目蜀年份图320012O11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TATSGOVCNTJSJNDSJ3、国际货币体系单一霸权,围内金融体系薄弱是造成外部失衡的重要推手国际国内学者对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是否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主要分为两派,其中一方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在于某些国家操纵汇率,压低币值,从而扩大M口所致COOPER,2004;HAUSMANN和STURZENEGGER,2005,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这一观点显然刻意忽略了国际货币体系美元霸权的现实及其危害。另一方认为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剧了全球围际收支失衡,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美元本位制难以解决所谓的“特里芬两难”张明,2009,当今国际金融秩序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张斌,2008。同时,由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巨额的外汇储备多用于购买美元资产,时刻面临货币错配的风险。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周4,JLI,2009。三内外经济失衡互为因果,相互依存1、内部经济失衡与外部经济失衡互为因果、相互依赖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收入恒等式可以简化为YC,一,该恒等式中Y表示国民收入;CI表示消费和投资,也就是内需水平;XM表示进出口差额,衡量外部需求水平。上式表明,在不考虑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若国内产出能全部被国内需宏观锂湃研2012年第5期求消化,则进出13差额就为零,即国际收支平衡。若国内储蓄率高、消费率低,需求不足,那么势必造成国际收支失衡,这一点与我国现实情况十分吻合。可以看出,内部失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的失衡。同时,要注意到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是相互对应、互为因果的,例如,在汇率受管制的条件下,随着净出口不断激增,外汇储备增大,本币币值会有对外升值而对内贬值的现象,如果加上通胀压力,那么国内消费水平更难以提高,内部失衡也会更加严重。因此,单纯讨论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谁是因,谁是果”没有意义,宏观经济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内部均衡状况、外部均衡状况及它们之间的和谐程度,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结构性互补。2、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格局早已为内外经济失衡埋下了隐患长期实行“赶超战略”以及发展观念上重投资、轻消费,重总量、轻结构的原因,导致我国投资、消费比例严重失衡,产业结构固化,贫富差距、基尼系数不断拉大。同时,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调整滞后,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低端,导致我国外部经济失衡错位。事实上,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格局早已为目前的内外经济失衡埋下了隐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010就曾指出,扭转失衡的根本途径就在于转变旧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贡献率。徐建炜、姚洋2010也曾指出,正是由于国际分工因素的长期性,才使得全球失衡变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我国的失衡,不仅要关注消费的增加,而且要关注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增强金融业的效率,提高国内资金利用率,减少国际收支盈余。3、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结构均衡的基础和源泉。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能力强,计划经济时代的“后遗症”在当今仍然存在,不但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而且降低了供需的耦合程度,催生了大量且重复的低效投资,使内部经济结构均衡难以保证。另外,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及相关经济政策和制度建设也严重滞后,造成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是内外经济均衡的首要保证和前提条件,未来宏观调控的重点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取向四、促进内外经济均衡的宏观调控战略一内部经济均衡的调控政策选择1、控制投资扩张,稳定居民消费,积极扩大内需,实现增长动力转换控制投资扩张,促进消费增长,使经济发展从投资主导逐步转变为消费主导,是当前内部经济失衡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对于控制投资扩张,首先要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的上马;其次,要控制工业部门的投资,侧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增长;最后要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激励民间自主投资的增长。对于稳定扩大消费,首先,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完善生产要素价格信号真实有效,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其次,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最后,降低进口门槛,特别是服务贸易进口的门槛,让国内居民也能享受到其他国家的服务产品,增加福利。2、服务业减税先行,发挥服务业的“洼池效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是未来我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目前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除了法律、体制等因素外,税负过重也是重要原因。据I匕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分析显示,服务业企业目前缴纳的营业税如果折算成增值税,其税率高于182,超出了增值税的标准税率17。因此,服务业要发展,必须从税制改革上人手,要从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手,把服务业的税收从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方案规定,国家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其中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服务和签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可以说“两档”变“四档”对促进服务业发展是个好兆头,我们应该乘着减税的东风,引导技术、资源向服务业聚集,发挥服务业“洼池效应”,带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15宏观锯济研完2012年第5期3、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汇率形成机制更富弹性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然是一个以传统银行业为主导的结构,金融市场落后,金融产品匮乏,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扭曲,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今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否,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如果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良好、金融投资T具丰富、金融体系高效便捷,那么庞大的外汇储备就可以选择在国内的金融市场投放,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货币错配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另外,要大力推进本土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也要积极“引进来”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因此,降低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人限制,激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汇率形成机制更富弹性是内外经济均衡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二外部经济均衡的调控政策路径L、加快外贸转型,积极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应加快外贸转型,稳定出口,积极扩大进R_】。应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的战略性储备物资的进口,减少由于产业分工所导致的贸易顺差。同时,应该减少配件和中间品的进几,争取形成进R_L配件的国内供给,克服加LT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且附加值较低的特点。此外,还应灵活运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完善鼓励进口的政策,促进进R丁便利化,有效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应该努力发展服务贸易,因为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逆差,正好能够抵消部分贸易顺差,使我国外部失衡尽快得到解决。2、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升级,形成二者良性互动我国经济要向服务型经济迈进,而服务型经济的实现必须要有两个保证,其一,国内服务业快速发展;其二,服务贸易借助国内服务业基础而蓬勃发展。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体加速改革和治理结构深度调整,促使各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业跨国转移和要素重组不断加速,这为我国服务贸易实现跨越式16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要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升金融、文化、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逐步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降低金融、通信、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扩大现代服务进口。另外,要坚持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均衡发展,使二者达到良性互动,促进贸易结构的平衡。3、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审慎推行A股国际板我国经济长期面临内外失衡、“斯蒂格利茨怪圈”、货币错配的“恶性三角循环”困境。在这个困境中,内外经济失衡是主要矛盾,但是“斯蒂格利茨怪圈”及货币错配又加剧了内外经济的不平衡,因此,我国不仅要调整投资储蓄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结构,而且还要努力打破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单一霸权的现状。这就必须逐步降低以外币计价的外汇储备规模,尽量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使人民币“走出去”。当前,美国不断攀升的对外负债和政府债务加大了其国债的违约风险,使美元信用受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受到挑战,因此,我们要抓住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机遇,把人民币打造成区域核心货币,扩大对周边区域国家的贸易逆差,将人民币输出国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高度相关,而国际板将采用人民币标价,这本身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体现,也能够加快上海、深圳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时,国际板对我国资本市场能起到重要的补充和推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国内和国外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缓解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流动性不对等的情况。但是要注意的是,国际板的推出必须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部署协调一致。三宏观调控战略应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1、改变“以量为纲”的宏观调控策略,逐步过渡到“结构均衡”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必须兼顾总量增长和结构均衡。在内需不振、出口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要继续从紧不放松,总量政策可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增加弹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不应局限于如何使经济走出目前宏观锃济研完2012年第5期境的策略性选择,而应在冷静思考制约经济复苏条件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推手,加快实施经济从资本与外需驱动的成本推动阶段向技术与消费驱动的内生性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转变。而一旦经济转好,现有刺激政策理应及时退出,宏观政策当转向增加就业、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证宏观经济“稳中求进”未来宏观调控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其中“稳”就是要保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这就要求未来宏观调控要注重优化市场运行,着力消除妨碍市场运行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试错纠错”功能,在充分竞争中促进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向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打破行政垄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中小民营企业活力,综合发挥微观主体结构优化能力。3、财政政策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服务业税负,扩大服务贸易进口宏观经济学中,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四大政策,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和收人政策。其中财政政策既是总量调控,又是结构调控,而且更加侧重于结构性调控。在当前内外经济失衡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当发挥主要作用。上文中提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对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个利好消息,服务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够避免当前的重复征税问题,因此,在当前我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综合采用优惠税率、税收减免等直接优惠方式,也要采用费用扣除、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方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改革从上海逐步推广至全国。同时,还要注重降低服务贸易进口壁垒,避免服务贸易国际重复征税,扩大服务贸易进口,提升服务贸易进口质量,有效发挥服务贸易进口对平衡宏观经济的作用。五、总结宏观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必须要解决。当前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的情况下,我国出口连连受挫,而我国“外患之下更有内忧”,国内需求长期不足,生产出来的商品消化能力较差。这突显出我国经济增长在外部需求低迷时、内生性动力不能发挥作用的现实,这就好比一个右腿跛足的人,左腿又挨了一枪,那么这个人肯定难以再向前进。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然而内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却越积越深,调控经济的政策也往往侧重于短期,长期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似乎对应了凯恩斯的那句话“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政策的短视性较为严重,但恰恰关乎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却重视不足。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而2012年又将是一个“多事之秋”,积极有效地利用宏观调控战略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迫在眉睫。正如本文上述所言,目前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控重点应放在改善投资消费失衡现状,紧紧抓住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两大抓手”,加大对服务业财政减税政策力度,扩大服务贸易进口,平衡巨额顺差,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共同促进宏观经济内部和外部的均衡发展。注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袁志刚、邵挺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学术月刊2011年第1期,第58页。李萌中国如何扩大进口,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0月31日。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参考文献徐长生、王晶晶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矫正与政策工具选择,改革2OO8年第7期。陈茜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内外失衡及对策的思考,中国商界2010年第5期。昌忠泽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改革2007年第9期。下转第26页17宏观锯济研宏2012年第5期台有利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指标。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外溢等利国利民的长期作用,可以考虑推出金融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