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术课件(可编辑)_第1页
外科换药术课件(可编辑)_第2页
外科换药术课件(可编辑)_第3页
外科换药术课件(可编辑)_第4页
外科换药术课件(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换药术课件一、概述(一)换药的目的(二)换药适应症(三)换药原则(一)换药的目的1、观察伤口2、改善伤口环境控制局部感染,清除创口异物、脓液和分泌物,引流通畅。3、缩短疗程4、保护伤口(二)换药适应症1、缝合伤口到期需要拆线者。2、伤口放置引流,需要松动或拔除者。3、伤口有渗出、出血征象者;引流液、渗出液、血液湿透敷料者。(二)换药适应症4、原有敷料移动或脱落者,或因消化液、便液等污染伤口敷料者。5、术前需要清洁创面和消毒皮肤者。6、需要观察和检察局部情况者。(三)换药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1)换药者要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才能开始换药。(2)设专一的换药室进行一般的伤口换药。(3)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感染的敷料要焚烧。(三)换药原则(4)先换清洁伤口,其次是污染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需消毒隔离的伤口。(5)凡属高度传染性伤口,如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的伤口,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伤口换药有专人负责处理,用过的器械要单独灭菌,换下的敷料要马上焚烧,工作人员要刷洗双手并浸泡消毒。(三)换药原则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1)能离床的病号一律在换药室换药,不能离床者需在床边换药,换药应避开打扫病室卫生、晨间和晚间护理、治疗、休息和开饭时间。(2)换药时要求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三)换药原则3、换药基本要求动作要熟练、迅速,避免过久暴露创面,防止创面感染。4、换药间隔时间(1)要依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而定,过于频繁的换药会损伤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三)换药原则(2)清洁的伤口换药次数可减少。(3)无菌外科切口,一期愈合的伤口一般在术后23天更换敷料一次,无感染征象时可直接至预定拆线日期。(4)分泌物多,感染重的创面,应增加换药次数,每日12次,必要时可随时更换。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一)伤口分类1、清洁伤口指未受细菌沾染的伤口,此伤口经过正确处理,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2、污染伤口指沾有细菌,但尚未发生感染的伤口,一般认为伤口8小时之内处理属于此类伤口。但要看伤口污染程度,不能单纯强调处理时间。如切割伤,头面部伤或伤后即开始注射抗生素,即使伤后12小时仍可按污染伤口处理。污染伤口要进行及时清创,使其转变为清洁或接近于清洁伤口,争取一期愈合。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3、感染伤口指伤口被细菌污染严重,伤口已发生细菌感染,有较多的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感染伤口只能通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二)伤口的愈合1一期愈合伤口经过缝合边缘对合良好,上皮迅速再生连接。局部只有很少的瘢痕呈线形,功能良好,一般是一周左右。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2二期愈合伤口较大或并发感染,主要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收缩即瘢痕愈合,愈合时间长,外观功能差。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3三期愈合或延期愈合某些伤口保持开放2472小时,引流其分泌物,无明显感染后予以缝合,以达到近似一期愈合,但瘢痕稍多,比二期愈合时间短,功能较好。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三)伤口的评估1了解致伤原因。(机械、温度、化学、血管病变等)2伤口的肉眼观察。(形状、大小、深度、有无出血、异物、坏死组织、脓液、结痂、肉芽及伤口周围情况)3伤口的面积估计。4伤口的深度估计。(棉签法)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5伤口的潜行深度估计。指无法用肉眼见到的深部组织破坏所造成的死腔,测量方法是用消毒棉签沿伤口边缘直插最深处)6测量伤口的渗出液。(颜色、性状、臭味以及量的多少)7测量伤口的容量。8测量伤口周围的水肿程度。(用手指压伤口5秒钟,若受压组织于手指移开后不回复原状仍呈凹陷状,就是压肿,表示局部积气或积水)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9测量伤口的肉芽组织。(健康的肉芽组织色泽鲜红、致密、洁净,有细小颗粒,易出血;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呈淡红、淡白或灰白、紫黑色,肉芽水肿、晶亮,分泌物多,不易出血)10测量伤口表皮增生情况。11测量伤口周围的硬度。二、伤口的分类和评估12测量愈合嵴。(只用于缝合的外科伤口,开放伤口没有愈合嵴。指在手术伤口缝合后58天内形成的胶原蛋白组织,通常在手术后78天内戴无菌手套去触摸伤口缝线四周各1CM宽部位是否会出现弹性的硬组织出现,如果有的话,就可以拆线,如没有,就可能会出现伤口感染或伤口裂开)三、换药用品(一)常用的换药器械及其使用1持物钳使用时其下端保持向下,钳上药液未尽,不可急于钳物。2镊无齿镊用于清洁及整理伤口,有齿镊用于从换药碗中夹取无菌物品至右手镊,两镊不可相接触。3换药碗4血管钳5手术剪6其他(刀、针、线等)三、换药用品(二)换药常用物品1棉球消毒皮肤及清洁创面。2纱布有干纱布及浸有药液的纱布两种,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及保护创面。3纱布条有干纱条、凡士林纱条、浸有药液的纱条,一般作伤口引流用。4棉垫用于大面积创面包扎固定。5胶布用于固定敷料、引流管、吸氧管、胃管等。三、换药用品6绷带保护、固定和支持伤口本身及其敷料。7其他棉签、胸腹带等。三、换药用品(三)换药敷料1传统敷料纱布、棉垫,覆盖于伤口上有保湿、保温和保护创面的作用。2可吸收敷料3新型敷料四、换药常用药品1盐水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310的盐水具有较强的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23双氧水有杀菌作用,用于冲洗外伤伤口、腐败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四、换药常用药品3002高锰酸钾溶液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的作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会阴部伤口。临床上常用15000溶液进行湿敷。雷拂奴尔、002呋喃西林溶液有抗菌和杀菌作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四、换药常用药品5攸琐溶液具有杀菌,防腐,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用于脓液及腐死组织较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大面积伤口不宜使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6抗生素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7龙胆紫溶液具有杀菌及收敛作用,用于浅表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痂愈合。四、换药常用药品8油剂纱布具有引流、保护创面、敷料不宜干燥以及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创面分泌物少的可23天换一次。凡士林纱布对切开的化脓伤口还有止血作用,多用于渗血创面和脓腔,但需防止引流不畅。9碘仿纱条具有抗菌、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用于腺体分泌的慢性窦道,碘仿有毒性,不宜长期使用。五、换药操作(一)一般换药法1去除敷料(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的胶布或绷带及敷料。(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若内层敷料已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干结成痂使其愈合。五、换药操作2创周皮肤处理去除敷料后,用70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2次,注意勿使酒精流入伤口内。五、换药操作3创面处理清理伤口是换药的主要步骤创周皮肤处理完毕后,即用01新洁而灭或等渗盐水自内向外轻柔拭去创面分泌物,创面拭净后,应彻底清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最后用酒精消毒创周皮肤。注在拭去分泌物时切忌反复擦洗,以免损伤创面肉芽及上皮组织,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五、换药操作4包扎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需用绷带包扎。粘贴胶布方法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不要贴成放射状,以不引起皮肤张力或牵拉力的方法把胶布贴在敷料及皮肤上,以免引起皮肤损伤或起水泡,一般用三条胶布粘贴,长度一般为敷料宽度的225倍。五、换药操作(二)缝合伤口的换药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4天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肿、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积血积液、伤口血供情况。五、换药操作2放置引流的缝合伤口多是污染伤口或易出血的伤口,放置引流的目的是为防止缝合继发深部化脓感染。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取出,在取出后发现分泌物过多,可另换一条引流条。若为负压引流管,如取出时发现脓液流出,需将伤口敞开或部分敞开,另行放置引流物。五、换药操作(三)浅表开放性伤口换药也称浅平肉芽创面,多见烧伤、皮肤溃疡或脓腔被肉芽组织填平而形成。1健康肉芽组织生长盐水棉球沾吸创面渗液,周围皮肤消毒后,覆盖凡士林纱布,后加盖无菌敷料,直径5CM以下的肉芽创面多能自行愈合。创面过大,应考虑植皮,或用生长因子喷湿后凡士林纱布覆盖。此类创面应减少换药次数。五、换药操作2肉芽水肿肉芽组织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或白色,分泌物较多,触之有浮动感,不痛且不易出血,可用35盐水湿敷,局部加压包扎,较小创面可用剪刀剪除,外敷盐水纱布。五、换药操作3伤口分泌物呈脓性的创面脓液不多,感染较轻者,选用一般无刺激的药物进行换药。脓液较多,感染较重者,选用002呋喃西林,01雷佛奴尔等溶液进行湿敷。若脓液较粘稠或坏死组织较多时,可采用攸琐溶液湿敷。五、换药操作(四)深部开放性伤口换药1中等量渗液的脓腔选用烟卷引流。术后48小时开始,每日要旋转引流物,并向外拔除12CM予以剪除,术后57天可安全拔除。2大量渗液的脓腔应采用乳胶管持续引流。五、换药操作3深部开放性伤口内有较多渗液、脓液粘稠、坏死组织较多时,可采用伤口灌洗。一般伤口选用等渗盐水、002呋喃西林、攸琐溶液灌洗或先用双氧水再用等渗盐水灌洗。五、换药操作(五)几种特殊伤口换药1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感染的特点是脓液呈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及坏死组织。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暴露或半暴露疗法。也可用12的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湿敷。创面小的也可以10水合氯醛。五、换药操作2植皮创面(1)供皮区创面若敷料湿透,外可加敷料包扎若术后无渗出或不良气味,一般可在术后2周更换敷料若换药时敷料与创面粘贴较紧,表面较干燥,不要强行揭开,仅更换外层敷料即可,34周后可自行脱落换药后仍需加压包扎,以防局部淤血供皮区有感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五、换药操作(2)植皮区创面若为感染性肉芽创面的表层皮片移植,术后35天可作首次换药对新鲜无菌创面的表层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术后810天首次换药对小面积的无菌创面的全厚皮片,应在术后2周首次换药并拆线换药时发现皮片坏死应予以剪除五、换药操作3破伤风创面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以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抽搐为特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处理原则立即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切开死腔,用大量的氧化剂,如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和湿敷伤口,并经常更换敷料。注射青霉素作为清创的辅助治疗。五、换药操作气性坏疽是由梭形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凡创伤或手术后,患者感伤口剧烈的“胀裂样疼痛”,局部迅速肿胀,皮肤苍白紧张发亮,随之变为紫红或黑色,水疱内含血水,伤口分泌物恶臭,并出现泡沫,伤口周围可扪及“捻发音”,创口污秽,肌肉失去弹性,伴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应高度怀疑梭形芽孢杆菌感染,要迅速作出处理。五、换药操作彻底清创是预防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对软组织损伤严重的伤口,彻底清创,清除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