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推荐171页--某地区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极品推荐171页--某地区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极品推荐171页--某地区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极品推荐171页--某地区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极品推荐171页--某地区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前言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3项目前期工作214项目区概况315方案编制过程416方案编制结论42方案编制总则721方案编制原则722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723编制依据824方案设计深度1225设计水平年13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431建设项目概况1432项目区概况334水土流失预测4341水土流失特点分析4342水土流失预测原则4343预测内容及方法4444预测分区及时段划分4645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4846损坏水土保持设施4947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预测5048工程弃土、弃渣量预测5049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51410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60411预测结果综合分析61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6351方案编制的原则与目标6352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65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分析与评价685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7855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786水土保持措施设计8261设计原则8262变电站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8263塔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8464牵张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8665跨越障碍施工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8966塔基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9067施工临时道路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9168弃渣点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9269表土临时堆放场地98610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00611防治措施工程量及实施进度安排1007水土保持监测10771监测目的10772监测原则10873监测依据10874监测重点和监测点布设10876监测期10977监测内容11078监测方法11079监测程序111710监测时段及频率112711监测机构117712监测设备及仪器117713监测制度117714实施118715监测资料整理分析与成果要求118716监测费用119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2081投资估算12082效益分析1569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15991组织领导措施15992技术保障措施16093施工管理16394明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渠道,保障资金来源16495监督保障措施16496加强竣工验收16497公众参与16598对后续设计的要求16510方案编制结论及建议166101方案编制结论166102建议1671总论11项目概况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位于腾冲县城东南部,高黎贡山北麓,龙川江两岸的河谷地带。工程项目主要由110KV芒棒变电站、腾冲县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组成。110KV芒棒变电站位于芒棒乡芒棒村大竹社黑泥塘,占地167HM2;腾冲县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全长3453KM,分为三段,第一段为龙江一级电站至龙江二级电站,线路长度986KM,导线截面为122MM2;第二段为龙江二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线路长度2103KM,导线截面为325MM2;第三段为110KV芒棒变电站出线至石王线“T”接点,线路长度364KM,导线截面为304MM2。工程静态投资396115万元,动态投资398088万元,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投资28321万元。项目建设包括变电站建设和线路建设,变电站工程2007年10月2008年4月,线路工程2007年9月10日2007年12月31日。该项目由00000000000000000负责建设和管理。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21变电站建设为优化电网结构,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结合保山市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认为有必要建设110KV芒棒变电站,具体原因如下1、到2010年,腾冲县境内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38万KW,负荷预测为184万KW,电力盈余达554万KW,为保障电网运行的静态、暂态稳定性和可靠性,保山腾冲220KV线路(LGJ2400导线)的输送容量不宜超过50万KW。因此,在符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为避免腾冲变电站保山中心变电站220KV送电线路超载,建设110KV芒棒变电站将龙江上游电站约5万KW电力直送隆阳区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2、现有110KV来凤山变电站辛街变电站输电线路、110KV石头山变电站小堡子王家山变电站双回输电线路均经过芒棒乡。根据电源就地上网原则,结合龙江一、二、三级电站的地理位置,在芒棒乡建设110KV芒棒变电站,将上述电站约5万KW电力在芒棒变电站汇流,避免了水电资源迂回外送,降低了线路的供电线损,优化了供电网络的潮流分布。3、腾冲县南部三乡由于矿产、木材等资源匮乏,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乡财政赤字严重,属腾冲县的贫困地区。建设110KV芒棒变电站,有利于三乡引进大的用电企业落户当地,从而促进地方财税增收,同时为三乡各基础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2线路建设1、是龙川江一级电站接入系统的需要龙江一级电站装机24MW,已开工建设,2007年底可建成投产发电,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110KV送电线路是龙江一级电站的配套送出工程。2、是满足近区负荷发展的需要根据云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110KV送电线路可将龙川江腾龙桥以上电站电能送往保山,改善保山电网结构,解决腾冲电能富裕,保山电能紧张状况,提高保山电网供电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富余电能可输送至省网参与“西电东送”。为了完善保山电网结构,保证龙江一级电站电能的顺利送出,建设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建议尽快实施。13项目前期工作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是云南地方电力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2007年7月,00000000000000000委托云南省保山市万润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原云南省保山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腾冲县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了保山市腾冲县110KV芒棒变电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项目区概况工程区位于云南高原的西部边缘。线路经过地段地势,总体显示北高南低,山脉、河流东西相间。线路工程跨越区内地表最高点新寨(J6),海拔1785M;最低点为石王线“T”接点,海拔1330米,龙川江由一级站河谷海拔1390M至芒棒河谷海拔1240M,南北走向,所选线路多沿山脊、山顶地貌,穿越上云、芒棒坝子。沿线地形丘陵20,一般山地50,高大山岭30。线路经过地段为腾冲县曲石至芒棒,本线路基本沿龙川江河谷两岸的阶地走线,本线路设计气象资料可参照电站气象资料及芒棒坝子原始气象资料电站气象资料为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0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2,历年平均气温147,历年极端最大风速无资料,多年平均雷暴日无资料,覆冰厚度无资料。芒棒坝子气象资料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大风速195M/S已换算,年平均雷暴日82天/年,不覆冰。参考已运行16年的35KV芒棒至龙江三级线运行经验。该线路运行以来,从未发生过覆冰,也从未发生过大风吹断导线及吹倒电杆的事故。项目区的土壤,因成土母岩的不同,在生物、气候、地形、成土时间及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以以下十一种主要的土壤类型(1)亚高山灌丛草甸土;(2)山地暗棕壤;(3)山地棕壤;(4)黄棕壤;(5)黄壤;(6)黄红壤;(7)红壤;(8)火山灰土;(9)石灰土;(10)水稻土;(11)沼泽湿土。本工程线路沿线林木茂密,范围广,森林覆盖率约75,以松树、杉树、云南松为主,树高在615M,胸径在10CM30CM。项目所处龙江流域。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199951号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属于“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I级标准。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允许流失量值为500T/KM2A。15方案编制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07年8月初00000000000000000委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编制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成立了项目组,并按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SL20498)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以指导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对项目各种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项目特点,对项目区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收集了项目区涉及的社会经济资料,在认真研究主体工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特点,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按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SL20498)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于2007年8月底完成了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送审稿)。在编制工作,我设计公司得到了工程建设单位、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保山市水务局、腾冲县水务局及业主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6方案编制结论本方案在实地踏勘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项目主体工程特征,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项目区水土流失进行预测,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布置和设计了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及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计列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并进行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963HM2,其中项目建设占用的土地面积为399HM2,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为399HM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99HM2,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21HM2,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量为6907T,本项目不采取措施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117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04793。水土流失影响主要是对项目区土地资源、周边景观、河道水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场地边坡稳定性以及对周围的影响。为了防治工程建设生产期间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减少对下游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在本项目主体工程中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提出了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新增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数量为土石方开挖62057M3,土石方回填62057M3,浆砌石挡墙40993M3,浆砌石截水沟3694M3;植物措施防护面积178HM2,种植旱冬瓜1246株,火棘1246株,种草406KG,共需黑麦草草籽各4407KG;临时工程砂袋挡墙62224M3,土沟开挖2705M3,临时沉沙池土方开挖75M3,土工布2424M2。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为936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投资为1733万元,方案新增总投资为763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700万元,植物措施113万元,临时工程费504万元,独立费4582万元,基本预备费41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21万元。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工程占地区域内扰动的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比小于12,拦渣率达到95以上,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8以上,最终林草植被覆盖率达25以上。从而大大减少工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改善和提高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建设地点保山市工程等级级所在流域龙江工程总投资静态投资396115万元工程总工期7个月项目规模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项目主要由110KV芒棒变电站、腾冲县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组成。110KV芒棒变电站位于芒棒乡芒棒村大竹社黑泥塘,占地167HM2;腾冲县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全长3453KM。责任范围面积963HM2扰动地表面积399HM2项目建设区399HM2破坏水保设施面积184HM2直接影响区564HM2水土流失预测总量2117T减少水土流失总量204793T扰动土地治理率95控制率9673地貌类型浅切割高原型中、低山地貌、丘陵及盆地堆积地貌省级水土流失分区公告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236HM2治理度95水土流失背景值(T/KM2A)874方案目标值(T/KM2A)600项目区允许值(T/KM2A)500控制比12拦渣率95项目区可绿化面积198HM2植物措施面积196HM2植被恢复指数98防治任务及目标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新增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数量为土石方开挖62057M3,土石方回填62057M3,浆砌石挡墙40993M3,浆砌石截水沟3694M3;植物措施防护面积178HM2,种植旱冬瓜1246株,火棘1246株,种草406KG,共需黑麦草草籽各4407KG;临时工程砂袋挡墙62224M3,土沟开挖2705M3,临时沉沙池土方开挖75M3,土工布2424M2。林草植被覆盖率25总投资9367万元防治费2317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1732万元补偿费321万元本水保方案新增投资7634万元监测费2343万元监理费342万元水保投资总投资/减少水土流失量45739元/吨方案新增投资中其它2311万元方案实施期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方案编制单位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建设单位00000000000000000地址昆明市地址云南保山市项目负责人及电话法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传真/邮编传真/邮编电子信箱电子信箱2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原则(1)根据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要求,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2)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及同类型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从实际出发、坚持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做到以防为主、防治并重。(3)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工程影响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操作上简便的防治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4)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并注意施工临时水保措施与永久水保措施相结合。(5)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22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221编制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云南省实施办法及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编制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确定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工程建设对原地貌、土地的破坏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及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根据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使业主的法律义务落到实处,明确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作为建设方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范围,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依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十分重要。222编制意义该项目的建设对满足省内电力市场需求,调整云南省电源结构、缓解丰枯期矛盾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其中新增水土流失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精神,必须正确处理开发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建设范围内原有的和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全面治理。通过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合理布置水体保持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因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将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效治理项目建设区原生水土流失,为主体工程设施提供安全保障,保护和改善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通过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以尽量避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建设对项目建设区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尽量恢复项目建设区的林草植被,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受扰动地表所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23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通过,2002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8月1日,第120号令;(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7年8月29日(8)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7月27日);(9)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省建设工程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议(2000年7月27日)。23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水保1994513号;(2)水利部5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2005年7月8日修订);(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4)2005年7月8日修订的水利部16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3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2)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年513号文;(4)国家土地局、水利部“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1998国土规字第88号);(5)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财综20056号“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纳入收费项目的通知”;(6)国务院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年15号文;(7)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文;(8)水利部“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划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9)国家物价局、建设部文件,关于发布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价费字1992479号文;(10)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水保监20066号);(11)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办函2002154号文;(12)水利部文件,关于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的通知,(2004年2005年),(水保2004332号文)。(13)云政发1999第5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4)关于在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中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云水保联字1993第10号(1993年6月30日);(15)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国家和省级审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送达签收的通知”(云水保监20043号);(16)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第7号);(17)云南省水利厅200212号文“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18)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5】6号“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中“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纳入收费项目”;(19)云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云价费发)199725号文);(20)水利部2006年第2号公告“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006年4月)。(21)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文,2007年5月21日)。234规范标准(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3)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1996);(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SL7362001);(8)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9)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10)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11)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235技术资料(1)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2004年)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2)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省保山市万润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7年7月;(3)保山市水土保持规划及水土流失调查资料;(4)腾冲县水土保持规划及水土流失调查资料;(5)其它有关的工程设计资料及社会经济资料。236相关文件(1)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委托书(见附件1);(2)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认书”(见附件2)(3)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核准工作的通知(见附件3)。24方案设计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的规定,结合主体工程的设计深度,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深度。25设计水平年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建设期为110天,设计水平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本工程预计2007年9月开工,2007年12月底完工,因此设计水平年为2008年。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31建设项目概况311工程特性项目名称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00000000000000000建设地点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建设性质输电工程,建设类项目工程占地永久占地19HM2,临时占地209HM2工期安排变电站工程2007年10月2008年4月线路工程2007年9月10日2007年12月31日工程总投资工程静态投资396115万元,动态投资398088万元,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投资28321万元。312地理位置及交通腾冲县地处云南西部边陲,为滇西边防要冲,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就口,历代中缅贸易的集散地,有“极边第一城”之称。腾冲位于东经98059846,北纬24382552之间,地理面积568675平方公里。它东接保山,南靠龙陵,西连盈江,北、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5057公里。腾冲县城距省会昆明761公里,距保山158公里,距德宏州潞西市(芒市)113公里,距缅甸第三大城市密支那227公里。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01。本工程分为变电站工程和线路工程,变电站站外有芒棒上营的乡级弹石路通过,距离保腾柏油路仅5KM左右,交通运输方便;线路工程沿线可利用的公路有腾冲龙江一级站,腾冲龙江二级站,腾冲芒棒的公路及多条便道,交通条件较好,约有2KM不通车路。313工程建设规模3131变电站建设规模(1)主变容量231500KVA,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土建一次完成,电气一期实施一台,容量131500KVA。(2)110KV进出线八回,土建一次完成,电气一期完成五回,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备采用SF6断路器,户外敞开式布置。(3)35KV进出线六回,土建一次完成,电气一期完成一回,主接线最终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一期为单母线接线,设备采用SF6断路器,户外敞开式布置。(4)10KV出线六回,土建、电气一次完成。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备采用(KYN28A12)金属铠装移开式封闭开关柜,内配真空断路器,户内布置。(5)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在变电站10KV首端集中补偿,无功补偿装置容量按主变容量的15计算,一期装设2400KVAR无功补偿装置2组,留有2组无功补偿装置的场地。(6)二次部分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装置和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直流系统成套装置。7变电站占地面积167HM2,为永久占地。8变电站静态总投资2800万元。3132线路建设规模腾冲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线路分为三段,第一段,龙江一级站至龙江二级站,单回,长986KM,导线用LGJ150/25钢芯铝绞线;避雷线为GJ35镀锌钢绞线OPGW光缆;第二段,龙江二级站至芒棒变电站,单回,长2103KM,导线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为GJ50镀锌钢绞线OPGW光缆;第三段,芒棒变电站至保腾线,双回,长364KM,导线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为GJ50镀锌钢绞线OPGW光缆。本线路共用杆塔88基。其中直线塔57基,占648,承力塔31基,占352。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技术特性见表31。表31线路工程技术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腾冲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1工程等级级2建设地点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境内境内3建设单位000000000000000004建设性质输电工程,建设类项目5建设规模单、双回110KV线路,导线截面122MM2、325MM2、304MM2、全长3453KM6建设工期建设期预计110天,2007年9月10日2007年12月31日7线路平均挡距393M8杆塔数量(基)889气候条件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大风速195M/S已换算,年平均雷暴日82天/年,不覆冰。10沿线海拔(M)13301785M续表31线路工程技术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腾冲县110KV芒棒输变电工程11地形条件本工程沿线途径地貌多以浅切割高原型中、低山地貌、丘陵及盆地堆积地貌为主。12地质情况主要为华力西区,寒武系、上第三系、第四系13线路杆塔型式独立式铁塔,塔型为直线塔和承力塔14铁塔材料主材采用Q345钢,其他为Q235钢,塔材均采用热渡锌防腐。15基础型式倾斜式钢筋混泥土基础、掏挖式钢筋混泥土基础、联合式基础16工程占地212HM217项目总投资工程静态投资146115万元,动态投资148088万元,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投资8321万元。314站址选择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靠近负荷中心;便于各级电压线路的引入和引出;交通运输方便;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移;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考虑变电站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等因素。通过实地踏勘,在现有35KV芒棒变电站所在站址的基础上向东、向北方向扩展,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该站所在地理位置为芒棒乡芒棒村大竹社黑泥塘,位于芒棒、上营、五合三乡中心地段,为负荷中心。(2)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出线方便,110KV出线间隔布置于北面偏东,35KV出线间隔布置于北面偏西,10KV配电线路主要向南面出线。(3)站外有芒棒上营的乡级弹石路通过,距离保腾柏油路仅5KM左右,交通运输方便。(4)周围环境无污秽,站内现有水井一口,水源清洁充裕,并且该站离芒棒乡政府所在地较近,职工生活环境较优越。315变电站平面布置站区总平面竖向布置拟采用水平式布置,110KV屋外配电装置及主控位于站区北面;110KV屋外配电装置及主变布置所区东北面;南面布置主控楼、所用电室、所用备用变压器、泵房及水池;办公生活楼位于站区东南角;厕所位于西南角。主控楼采用两层结构。主控制楼及35KV配电装置室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楼板。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七度,抗震等级二级。基础为柱下条基或独基。构支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柱,构架横梁采用镀锌钢桁架梁,支架横梁采用镀锌型钢梁,基础为现浇混凝土杯形基础。所内道路一般道路宽35M,运输主变的主要道路宽为55M,为龚如心混凝土路面,转弯半径为715M。所内主控楼附近及主要道路侧等局部空地进行绿化处理,其余场地铺设01M厚的碎石地坪。芒棒变电站占地面积167HM2。316线路布设根据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腾冲龙江一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110KV送电线路工程线路分为三段,具体路径走向叙述如下1)第一段为龙江一级电站至龙江二级电站,其路径走向为龙江一级升压站、大平地、龙塘、上寨、于甫琴跨江至龙江二级电站升压站。线路前段基本沿曲石街子至高原村公路走线,交通运输基本方便,上寨至龙江二级电站一段无公路,交通运输十分困难。此段线路架设单回LGJ15025导线,线路长度986KM。2)第二段为龙江二级电站至芒棒变电站,其路径走向为二级电站升压站出线、经邵家寨、大新寨、石老虎、乃啥、二道坝、碧家寨、万家寨、戈家寨、大水塘、橄榄寨、刘家大树、大园子坡、晁家营、清水河、腾四中,最后进入110KV芒棒变电站。线路前段即二级电站出线至原保腾公路上营批发站(J13)一段,线路沿江西阶地走线,基本沿二级电站至竹坝乡村公路走线,交通基本便利。后段从上营批发站至芒棒变电站一段,线路基本沿上营至芒棒乡级公路(卵石路)走线,交通便利。此段线路架设单回LGJ30040导线,线路长度2103KM。3)第三段为110KV芒棒变电站出线至石王线“T”接点,路径走向为芒棒变电站出线、经腾四中、滚子冲、欧家坡、老坞棚至石王线“T”接点(73转角铁塔)。线路基本沿芒棒街子至老坞棚渡口乡村公路走线,交通基本便利。此段线路架设双回LGJ30040导线,线路长度364KM。317杆塔情况(1)杆塔数量本线路共用杆塔88基。其中直线塔57基,占648,承力塔31基,占352。杆塔数量表32,表33表32直线塔部份统计铁塔型号ZMT2AZMT3AZM47877887897810ZGU3呼称高M1821242124241821242072372672072372072130数量基31411338695124321小计基8231715633合计基57表33转角塔部份统计铁塔型号J2J3YJ127738784278437850呼称高M1818211821181923231824数量基24111445333小计基2524936合计基31(2)塔基根据地形、地质、交通运输等情况,自立式铁塔采用现浇立柱式基础,分上拔基础(L型)和下压基础(Y型)两大类。为了减少开挖量,部分铁塔基础采用高低腿。塔基总数为352个,塔基类型及数量统计详见表34。表34塔基类型及数量统计表尺寸MM名称规格LABHH1H2数量个备注L1420140060010020004001600156L162016006001002000400160024L182418006001002400400200036L243024008002003000500250064Y/L263026008002003000500250014L2650260010000500070043002Y/L283028008002003000500250011L3032300010002003200600260018L343634001200200360070029002现浇砼基础Y241824008002001800500130025318交通运输3181对外运输变电站外有芒棒上营的乡级弹石路通过,距离保腾柏油路仅5KM左右,交通运输方便,无须新增进站道路。线路工程大部分位于已有的腾冲龙江一级站,腾冲龙江二级站,腾冲芒棒的公路及多条便道,交通条件较好。3182工地运输可利用的公路有腾冲龙江一级站,腾冲龙江二级站,腾冲芒棒的公路及多条便道,交通条件较好,在施工过程可充分利用这些道路运送材料。对于交通不方便的地段,修筑施工便道和人(畜)抬运,采用人抬完成施工材料的二次搬运任务,修筑的施工便道宽度约为2M,保证施工人员运输材料即可,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预计共修建约2KM的临时施工便道。319施工临时场地(1)牵张场导线采用牵引防线,以防止导线磨损,所以线路都要设置张力场和牵引场(即牵张场)。牵张场设置原则为每57KM设置一处,或者控制在塔位不超过15基的线路范围内。本工程沿线设置牵张场6处,每处牵张场占地约400M2,选择地形平缓的场地。张力放线后尽快进行架设,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阶段做紧线段,以直线塔为紧线塔,紧线完毕后尽快进行附件安装。面积为024HM2。(2)跨越道路及线路施工场地本工程跨越一般公路11处,电力线11处,通讯线4处,跨越其它设备4处,共30处,在跨越施工时需搭建临时设施跨越这些障碍,搭建临时设施需要占用一定地表,按平均每处占地200M2计算,预计占地060HM2。(3)材料站为了便于调度和保管施工材料,特别是妥善保管好导线、地线等主材,以防丢失和损坏。工程项目部和材料站设置在离线路较近的村(镇),本工程考虑租用现有场地,进行存放和保管。(4)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塔基施工临时占地是指在塔基施工过程中占用的临时用地,按每个塔基施工临时占地20M2计算,共88基,临时占地共018HM2。(5)表土临时堆放场地在牵张场、跨越道路及线路施工场地、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等需表土剥离区域附近选择合适地点设置表土临时堆放场地,共计144处,每处面积约812M2,用于临时堆放剥离表土,面积为013HM2。3110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分析,本工程土石方主要产生于以下工作面(1)变电站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变电所占地面积167HM2,需进行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量约为8000M3,场地回填用土8000M3,剥离表土约1670M3,表土临时堆存于场地一角,施工结束后用作为所区的绿化覆土。(2)铁塔基础坑、基面、接地槽、排水沟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本工程线路沿线设置铁塔88基,其中直线塔57基,承力塔31基,采用斜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掏挖式钢筋混凝土基础、联合式基础形式,各种基础均按高低基础规划设计。根据各类塔基工程地质及地貌情况,结合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分析计算,根据线路沿线的工程地质及地貌情况分析,结合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分析计算,基础坑开挖土石方359133M3,施工基面开挖土石方169845M3,接地槽及排水沟开挖土石方1858M3,回填利用352809M3,弃渣361969M3。产生的弃渣均集中堆放于沿线弃渣点。(3)牵张场平整场地的土石方牵张场占地面积024HM2,需进行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量约为4764M3场地回填用土4764M3,剥离表土约240M3,表土临时堆放于表土临时堆放场地,施工结束后用作牵张场施工迹地的绿化覆土。(5)跨越障碍施工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跨越障碍施工场占地面积060HM2,需进行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量约为86104M3场地回填用土86104M3,剥离表土约600M3,表土临时堆放于表土临时堆放场地,施工结束后用作跨越障碍施工场施工迹地的绿化覆土。(6)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占地面积018HM2,需进行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量约为35660M3场地回填用土1050M3,剥离表土约180M3,表土临时堆放于表土临时堆放场地,施工结束后用作塔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迹地的绿化覆土。(7)施工临时道路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施工临时道路长2KM,宽2M,共挖方252857M3,挖方全部用于路基回填,不产生弃渣。(8)弃渣点本区域面积为034HM2,剥离表土约340M3,表土临时堆放于表土临时堆放场地,施工结束后用作塔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迹地的绿化覆土。堆放弃渣161969M3。综上所述,本工程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见表35。表35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表单位M3利用方分区表土剥离挖方回填利用绿化覆土弃渣流向变电站1670800080001670项目建塔基714775452809161969牵张场24047644764240跨越障碍施工场6008610486104600塔基施工临时占地53010501050530施工临时道路252857252857弃渣点340340设区表土临时堆放场地线路34个弃渣点合计33802006376164440733803619693111堆渣点规划根据土石方平衡分析,本工程弃渣主要产生在线路工程。由于送电线路建设具有跨距长,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单个基础开挖产生的弃渣量较小。经实际调查统计,塔位均位于山顶、山脊或斜坡上,在基础开挖时均产生部分弃渣,特别是陡坡塔基单个产生弃渣量最大。根据表36分析得出,本项目在沿线预计设置弃渣点14处,每处弃方量在100180M3之间,占地面积每处50150M2之间。弃渣点以灰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岩性为主,岩石呈强风化碎石状,部分角砾岩状。覆盖层以硬塑状态粘性土为主,厚04M不等。植被为灌木、松林(12M)和草丛。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弃渣点分为沟谷型、缓坡型和洼地型三种,详见弃渣场典型设计图。根据对沿线地形及塔基型式分析,沟谷型弃渣场17处,堆存弃渣量约1690M3;缓坡型弃渣场11处,堆存弃渣量约1125M3;洼地型弃渣场6处,堆存弃渣量约80469M3。弃渣点特性见表36。表36弃渣点特性表项目名称地形、地质、植被条件库容(M3)实际堆渣(M3)堆渣高度(M)沟谷型两侧地形高,中间地势凹陷,呈沟谷状,凹陷部分地势倾斜,坡度在1525之间。岩性主要为灰岩、凝灰岩,多为强风化,部分中风化,呈块状,角砾状;覆盖层以硬塑状态粘性土为主,厚04M不等。植被为灌木和草丛。2003001001501520缓坡型地形平坦,坡度较小,在812之间;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岩石呈强风化碎石状,部分角砾岩状。覆盖层以硬塑状态粘性土为主,厚04M不等。植被为灌木和松林(12M)。1503001101501520洼地型四周地形高,中间低,库容较大,弃渣不易流失。岩性主要为灰岩、硅质灰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岩石呈强风化碎石状。覆盖层以硬塑250600130180状态粘性土为主,厚06M不等植被为草丛。3112工程占地情况工程建设占地399HM2,其中永久占地19HM2(坡耕地036HM2、水田007HM2、有林地142HM2、荒草地005HM2),临时占地209HM2(坡耕地042HM2、水田026HM2、有林地059HM2、荒草地082HM2)。工程建设用地面积见表37。表37工程占地面积表单位HM2占地类型所属区域分区合计坡耕地水田有林地荒草地备注变电站167030137永久占地塔基023006007005005永久占地牵张场024013011临时占地跨越障碍施工场060024008012016临时占地塔基施工临时占地01800801临时占地腾冲县施工临时道路060018028014临时占地弃渣点034005011018临时占地表土临时堆放场地013013临时占地小计3990780332010873113主要材料及来源主要的建筑材料为钢材、水泥可在当地采购,另外本工程砂石料用量约2860M3,可在沿途就地取材购买,不单独考虑砂石料场。工程沿线灰岩、砂岩、凝灰岩广泛分部,均可作为浇筑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来源。沿线部分地段有采石(砂)场,能满足工程施工所需砂石料。3114项目建设计划变电站工程计划2007年7月至9月完成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10月开工建设,2008年4月建成投产。线路工程项目建设期110天,预计2007年9月10日开工建设,于2007年12月31日完工。3115施工组织及施工工序31151施工条件本工程变电部分施工交通较为方便,变电站施工材料可利用现有公路进行运输。施工所需大部分建材均在变电站所在地购买;施工用水采用打井取水;施工用电从就近的35KV线路引接。生活条件较方便。31152变电站施工工艺(1)土建工程首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杂草,进行表土剥离,然后进行场地土石开挖,场地平整结束后,进行建筑物基础、支架基础、电抗器基础基坑,修整后(浇垫层、扎筋)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回填,进行建筑上部结构施工和安装预制的设备支架。(2)安装工程主要安装工程包括110KV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氧化锌避雷器等。大件设备一般采用吊车施工安装。31153线路工程施工工艺本工程施工分为四个阶段施工准备、基础施工、铁塔施工和架线。(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临时道路的施工,本工程线路交通比较方便,材料运输尽量利用已有公路,施工时仅需要进行一些简易的人抬路施工。(2)塔基施工线路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状土,以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和塔基边坡的稳定。岩石和地质比较稳定的塔位,在设计允许的前提下,基础底板尽量采用土代模的施工方法,减少土方的开挖量。基坑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弃土的处理,避免坑内积水以及影响周围环境和破坏植被,基坑开挖好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为减少砂石含泥量,保证混凝土强度,采取砂石与地面隔离的堆放砂石堆放在纤维布上面,对山地基面较小的塔位,采取用编制袋分装的方式进行人力运输,基础拆模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回填按要求进行分层塌实,并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另外,在铁塔基础面上土方开挖时,根据铁塔不等高腿的配置情况,结基坑找平找正模板组装与操平混凝土养护浇筑混凝图基础拆模、质检安装、校正地脚螺栓混凝土捣固搅拌位振捣器就位基础回填基础材料备料模板准备钢筋捆扎测量确定降基面降基面开挖开挖基坑基坑找平找正清坑分坑测量清理施工基面合现场实际地形慎重进行挖方作业;挖方时,上坡边坡一次按规定放足,避免立塔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放坡;基础塔高超过2M时,注意内边坡保护,尽量少挖土方,当内边坡不足时,砌挡土墙;对降基较大的塔位,在坡脚修筑排水沟,在坡顶修筑截水沟,有效的疏导坡上的水流,防止雨水对已开挖坡面和基面的冲刷;施工中保护边坡稳定和尽量不破坏自然植被,对弃土进行严格管理。做到定点弃渣。基础施工时,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做到随挖随浇筑基础,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的排水工作;基坑开挖大时,尽量减少对基底的扰动。土方及基础施工流程见图31、32。图31土石方施工流程图图32基础工程施工流程图3)铁塔施工工程所用直线塔或承力塔根据铁塔结构特点采用悬浮摇臂抱杆或落地通天摇臂抱杆分解阻力。铁塔组立接地工程施工流程见图33。图33铁塔组立接地工程施工流程图接地敷设组装塔身下端利用塔身下段起立抱杆掉装塔身段提升抱杆吊装导线横担浇筑铁塔保护冒铁塔检修、校正铁塔质量检查验收落抱杆(4)架线各线路导线、地线均采用张力放线施工方法。各单位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一牵四或一牵二两种放线方式。导线、地线在放线过程中防止导、地线落地拖拉及相互摩擦。3116主体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情况具体见表38。地面组装表38路径方案综合比较表序号方案内容方案一方案二1变电站芒棒变电站芒棒变电站2线路长度(KM345434603海拔高程(M)13301785M13301785M4地形概述丘陵20一般山地50高大山岭30丘陵18一般山地50高大山岭325地质情况混合花岗岩、微晶片岩、混合岩化片麻岩及混合岩夹变质砂岩、板岩及硅质岩、灰白色砂砾岩、砂岩、粘土夹褐煤层,坡残积型、冲洪积型粘性土、砂砾层、粉砂层及碎石土,已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及开采的矿场。混合花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