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稿)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8年10月评价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评价证书甲字第3205号院长寥激(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陈达平(高级工程师)分管副院长叶宏(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丁厚灿审核院环评质量保证组编写人员职称岗位证号编写章节签名前言安谷水电站工程是大渡河干流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坝址位于沙湾区安谷镇泊滩村,距上游沙湾水电站约35KM,下游距乐山市区15KM,有省道S103从枢纽区左岸通过,对外交通较方便。该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防洪、航运、灌溉和供水等。本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方式,水库正常蓄水位39800M,总库容约6330万M3,电站装机容量680MW,设计引用流量22924M3/S。工程推荐布置为电航同岸方案,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游副坝、左岸接头坝、左岸储门槽坝段、13孔泄洪闸、储门槽坝段、河床式电站厂房、安装间、右岸储门槽坝段、船闸、右岸接头坝、下游尾水渠、泄洪渠等。枢纽工程施工总工期54个月(从第一年10月到第六年3月)。工程总投资76575241万元。大渡河是长江上游岷江水系最大支流,干流四川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083万KW,是国家规划的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干流铜街子以上二十二级开发方案已经批准并正在实施中,大渡河干流梯级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为开发利用铜街子电站以下河段水能资源,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8月完成了大渡河干流(铜街子青衣江汇口段)水电开发研究报告。同年11月,四川省发改委会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该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以川计能2003940号文批发了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同意沙湾以上河段选用沙湾一级混合式开发方案,该电站正在实施中。对沙湾以下河段,由于两岸城镇农田较多,人烟稠密,建高坝大库淹没损失大,因此仅在青衣江汇口下游布置了一个低水头枢纽,称为安谷电站。审查意见认为“沙湾城以下至青衣江汇口段仅设置安谷电站梯级,正常蓄水位368M,利用落差8M。下阶段应结合水库淹没影响。进一步研究正常蓄水位及工程规模。”由于沙湾电站尾水位为405M和原规划安谷梯级电站初拟的正常蓄水位3680M之间尚有37M水头未得到利用,原规划没有解决该河段河网区的防洪和航运问题。为实现安谷水电站的开发任务,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该河段的防洪、航运、灌溉和供水问题,水利部四川院与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省交通院)等单位共同对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于2007年3月提交了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于2007年4月2日以“川工咨(2007)59号”文向省发改委提交了“关于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咨询意见的函”;四川省发改委于2007年4月10日签发了关于同意开展乐山市大渡河干流安谷水电站前期工作的通知(见附录二);2007年6月18日19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省发改委审查了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并于2007年6月27日签发了“关于印送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7月5日以文进行了批复。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的规定,2003年9月1日以后审批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或修编调整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审批该流域规划内的具体水电项目时,如未进行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管理中落实补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据此,为符合水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中水圣达水电有限公司委托水利部四川院于2008年9月编制完成四川省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尾水至河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报告”),并经专家技术评审,现正在报批过程中。在安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受业主中水圣达水电有限公司委托,水利部四川院承担并完成了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外业及电站部分的设计工作,省交通院承担并完成了通航建筑物相关内容的设计工作;交通部西南水运科学研究所受水利部四川院委托已经完成了开发河段的整体河工模型试验、枢纽水工模型试验和尾水渠河工模型试验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局已经完成了安谷水电站防洪评价和数模计算工作。经本阶段研究论证,电站装机规模初步确定为680MW,并于2007年7月完成了四川省大渡河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由中国水电规划总院组织评审,其评审意见见附件5。同时完成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防洪评价报告等专题报告,并经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评审,现正在报批过程中。按照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年12月业主委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担安谷水电站的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环评技术人员开展了拟建工程区的环境现状踏勘,并初步收集了工程地区的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进行了工程初步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拟定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计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规定的基本内容,于2007年4月编制完成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以下简称“评价大纲”)。同年5月,国家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主持召开了“评价大纲”技术评审会,国家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国环评估纲200738号下达了咨询意见。根据“规划环评报告”(对项目环评的要求)、“评价大纲”及其咨询意见,我院环评技术人员开展了拟建安谷水电站枢纽工程区、工程下游地区、移民安置区、工程料场和渣场造地等评价区的环境现状、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对象的调查工作,并委托四川师范大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和乐山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对区域陆生生态、水生生态、湿地生态和环境质量(水、气、声)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监测,收集了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尾水至河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环评水环境影响研究专题报告;结合现场调查,通过访问、问卷调查和媒体公示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10月编制完成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稿)。受中国水电建设圣达水电有限公司委托,2008年10月27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咨询意见和建议。根据咨询意见,于2008年12月编制完成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在本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乐山市人民政府、环保局、乐山市沙湾区和市中区人民政府、乐山市沙湾区、市中区环保局、水利局、乐山市环境监测站、四川师范大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乐山市环境监测站及中水圣达水电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目录1总则111任务由来112评价目的与原则113编制依据314评价标准715评价工作等级1016评价范围1117评价水平年1318环境保护目标1319评价工作程序172工程概况1921流域规划概况1922工程地理位置2523工程任务、规模与运行方式2624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3825工程施工规划4526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703工程分析7831工程项目组成7832相关符合性分析7933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8234工程活动及影响源强分析8534工程分析结论894工程区环境现状9241自然环境现状9242湿地生态现状11343社会环境现状15444区域环境质量15645环境敏感点15846主要环境问题158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5951水环境影响分析159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1785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8754对湿地的影响分析19055对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的影响21356对工程河段及下游水域景观的影响21357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1458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2359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225510环境地质影响分析230511施工公路建设环境影响232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23361环境保护措施23362环境保护设施方案和规划布置28163环境保护措施效益分析2827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28471评价目的28472风险源识别28473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28574运行期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28575运行期水污染和富营养化风险2868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计划28981环境监测28982施工期环境监理29583环境管理2969环境保护投资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999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2999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0510公众参与30810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308102公众参与方式308103环境信息公开309104问卷调查310105公众意见采纳与执行情况31011结论与建议312111评价结论312112建议321附录(1)调查区域内维管植物名录(2)调查区域两栖类名录(3)调查区域爬行类名录(4)调查区域鸟类名录(5)调查区域兽类名录(6)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名录(7)调查区域浮游动物名录(8)调查区域底栖动物名录(9)工程河段区域鱼类名录附件(1)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2)四川省计委关于印发大渡河干流(铜街子青衣江汇口段)水电开发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川计能2003940号)(3)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关于印送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的通知(川发改能源函2007532号)(4)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乐山市大渡河干流安谷水电站前期工作的通知(5)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关于印送四川大渡河安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的通知”(川发改能源函2007664号)(6)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大纲简本(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文件,关于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咨询意见(国环评估纲200738号)(8)乐山市环保局关于确认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乐市环建管200813号)(9)乐山市2007年安谷水电站环评监测报告(乐山市环境监测站,2007125)(10)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信息公告(乐山日报,200715)(11)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开公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2008115)(12)公众参与调查表(1份)(13)公众参与个人调查情况一览表附图(1)大渡河干流水电开发平面布置图(2)大渡河流域水系图(3)大渡河沙湾尾水至河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梯级平面布置图(4)大渡河沙湾尾水至河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纵剖面图(5)安谷水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图(6)安谷水电站工程总平面布置图(7)安谷水电站首部枢纽总平面布置图(8)右岸护岸标准剖面图(9)排涝隧洞平面布置图(10)白滩堰结构图(11)安谷水电站施工总布置图(12)安谷水电站水库淹没示意图(13)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14)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图(15)安谷水电站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示意图(16)乐山市沙湾区土壤侵蚀分布图(17)乐山市市中区土壤侵蚀分布图(18)安谷水电站生态调查线路图(19)安谷水电站植被现状图(20)安谷水电站植物样方分布图(21)安谷水电站保护植物分布点位图(22)工程河段鱼类产卵场分布示意图(23)安谷水电站生态景观图(24)乐山市沙湾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5)乐山市市中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6)安谷水电站取水口及退水系统结构布置图(27)安谷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监测点位图(28)副坝坡面及植物措施设计图(29)公路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30)毛料堆场防护设计图(1/22/2)(31)右岸渣场防护设计图(32)上坝1号渣场防护设计图(33)上坝2号渣场防护设计图(34)上坝3号渣场防护设计图(1/22/2)(35)安谷水电站工程弃碴造地范围及移民安置规划示意图(36)造地复垦区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37)防护堤总体布置图(1/44/4)(38)安谷水电站工程外环境关系图(39)安谷水电站工程环境敏感点(40)安谷水电站环境保护措施及监测规划布置示意图1总则11任务由来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委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进行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详见附件1)。12评价目的与原则121评价目的安谷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防洪、航运、灌溉和供水等。本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方式,水库正常蓄水位39800M,总库容约6330万M3,电站装机容量680MW,设计引用流量22924M3/S。根据工程特性以及工程所在地区和流域的环境特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如下(1)在充分调查工程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安谷水电站的总体布置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结合工程区域环境特点,明确安谷水电站与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关系和有无制约工程建设的外环境因素,并分析和预测拟建工程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全面评价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总体变化趋势,针对工程所在地环境现状,分析工程设计中施工场地、料场、渣场选择的合理性,并提出合理建议;(2)针对不利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补偿或减缓措施,以保证安谷水电站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确保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3)拟定工程施工及运行期的环境监测方案,及时掌握工程环境影响实际发生的情况,并及时作出反馈,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保证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效果达到相应的环保要求;(4)拟定环境管理计划,明确施工期及运行期建设、施工方的环境保护职责与义务,为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提供制度保证;(5)进行环保费用概算,将环保投资纳入工程总投资,落实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费用,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6)充分、广泛地开展公众参与、咨询活动,将公众意见及咨询结果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及环境保护措施内容;(7)分析施工期、运行期安谷水电站所在地区及大渡河流域的总体变化趋势,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兴建的可行性,为项目的可靠实施、主管部门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122评价原则根据评价区环境功能要求,并结合工程建设主要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遵循原则如下。(1)符合流域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原则工程建设应符合大渡河流域总体规划、当地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纲要的总体战略要求、四川省关于中小型电站开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使环境保护与水能资源开发协调发展。(2)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安谷水电站不在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但应切实做到项目建设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旅游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3)对生态环境不造成重大破坏和影响的原则工程建设应避免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切实作好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能造成任何物种灭绝,并避免影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维持河道生态需水流量。(4)合理选择布设施工场地,尽量减少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原则结合评价区的环境功能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施工“三场”(料场、渣场、施工场地),施工交通道路及附属设施等的场址选择的环保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不合理的施工布置方案提出优化方案,将施工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及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5)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环保措施合理性原则施工期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等,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针对施工期各类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情况,结合区域的环境功能要求,提出严禁排放和达标排放等污染控制和预防措施,降低或减免不利影响程度。环保措施的拟定,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经济、可靠、实用,便于环保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6)加强施工期、运行期的环境监测、监理和验收原则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是敦促建设单位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和保障环保设施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对分析了解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各项措施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为环保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提供可靠的依据。各项环保设施竣工后,业主单位应按相关管理规定进行申报,由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验收,确保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实施和各项环保工程设施质量。13编制依据131主要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2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1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6年国务院令第3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71);(1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10);(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9);(19)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567);(2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国发199631号);(2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府发1996142号);(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颁布);(23)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24)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实施意见(2002);(25)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98118);(26)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8号);(27)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91014);(28)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2004修正);(29)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3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3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环发200117号);(32)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管理的通知(川环发2001248号);(33)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07号);(34)四川省地面水水域功能划类管理规定(川府发19925号文);(3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要防治区的公告(四川省人民政府,1998年12月)。(3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37)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一批);(38)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第二批);(3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2517号)。4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12;41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12;42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2006年国务院第471号);43水利部2号文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44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45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2007927;4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4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的通知川府函2007259号;48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川环发20083号。132主要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年);(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医学评价技术规范(GB/T161241995);(12)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13)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14)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15)防洪标准(GB5020194);(16)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17)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133主要技术报告及文件(1)四川省计委关于印发大渡河干流(铜街子青衣江汇口短)水电开发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川计能源2003940号);(2)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报告(审定本)(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76);(3)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关于印送的函的通知(川发改能源函2007532号);(4)四川省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尾水至河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安谷水电站开发方案研究)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9月);(5)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乐山市大渡河干流安谷水电站前期工作的通知;(6)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77);(7)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074);(8)安谷水电站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报告(四川师范大学,20086);(9)安谷水电站陆生植物调查报告(四川师范大学,20086);(10)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湿地影响评价专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20088);(11)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现状监测报告(乐山市环境监测站,200712);(12)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尾水至河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环评水环境影响研究专题(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7)。(13)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防洪评价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7年1月(14)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工程整体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报告(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7年3月)(15)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3月)(16)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4月)134主要相关资料(1)乐山市中区、沙湾区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报告(2)乐山市中区、沙湾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3)乐山市中区、沙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沙湾区、乐山市中区统计公报(2005)、(2006);(5)乐山市中区、沙湾区“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规划报告(6)乐山市中区、沙湾区土壤区划报告(7)乐山市中区、沙湾区水利区划(8)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本、图集)(9)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0)工程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水文、气象、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等基础资料。14评价标准根据四川省环保局,川环函2007000号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确认函(附件),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41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根据四川省主要河流环境功能类别表,本工程位于岷江水系大渡河的丹巴三岔河至乐山市河口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评价区环境质量标准值见表11。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表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MG/L)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MG/M3标准状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日平均)项目标准值DB(A)PH69F10DO5HG00001TSP03昼间50CODCR20挥发酚0005BOD54CR6005夜间45NH3N10PB005总P02石油类005总N10硫化物0214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不同施工阶段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详见标12。安谷水电站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表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限值DB(A)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项目标准限值项目昼间夜间PH69TSP10土石方7555SS70打桩85禁止施工NH3N15结构7055CODCR100BOD520石油类514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陆生生态以不减少区域内珍稀保护动植物和不破坏陆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控制目标,并尽可能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水生生态以维持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能得到切实有效保护,并可促进工程影响水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土壤侵蚀有效控制安谷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其评价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划分标准执行;控制目标按允许值执行,即防治责任范围平均侵蚀模数500T/(KM2A),安谷水电站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1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表13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500037轻度10002500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度500080003759极强度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安谷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下游,地处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防治标准等级按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执行。安谷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见表14。安谷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表14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区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植被覆盖率,不含水库淹没区永久工程占地区9585079595渣场占地区958507959520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占地区958507959520交通道路区958507959520直接影响区958507959820防治责任范围总体控制目标95850795952015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程度,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如下151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安谷水电站工程河段多年平均年流量1490M3/S,地表水域规模为大型,水环境质量类别为类水域。工程施工期间生产废水产生量约为13631M3/D,施工高峰期人数为8410人/D,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807M3/D,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第5条的规定,本工程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但考虑到评价区湿地生态系统受关注程度较高,而水环境是形成湿地的重要条件,本次评价将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提高至一级。152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废气排放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扬尘,排放方式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此外还有汽车尾气、施工营地的生活废气等,排放量均不大,且较为分散,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第4条的规定,本工程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53声学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由于本项目建设区属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规定的1类区,工程建设产生的噪声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成前后噪声级基本无显著变化,且受影响的人口变化很小。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第4条的规定,本工程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54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拟建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项目,工程的兴建和正常运营对工程所在地的生物群落、区域环境、水和土地的理化性质等产生的影响较小,安谷水电站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面积约21KM2,其影响范围介于2050KM2,影响范围内减少的生物量15015080804040202055X20MM之间的骨料来调整级配,其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2253T/H,中碎处理能力为11458T/H,制砂能力为4847T/H。设计高峰供水能力为2121M3/H。在枢纽区砂石系统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前,涉及到一期围堰混凝土防渗墙和副坝部分混凝土防渗墙、趾板及面板混凝土施工,其骨料采用自建小型砂石系统或采用购买的方式解决。2混凝土系统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浇筑35807万M3,其中枢纽工区24297万M3,副坝及排涝渠2844万M3,尾水渠工区混凝土8119万M3,防洪堤工区混凝土1647万M3。其中,一期基坑内右岸船闸、厂房、13孔泄洪闸、右岸接头坝等的混凝土高峰浇筑强度448M3/H,副坝混凝土分区浇筑强度为313M3/H,尾水渠混凝土分区浇筑强度508M3/H,防洪堤混凝土分区浇筑强度为21M3/H。根据施工总布置分区,混凝土生产系统分区布置。枢纽右岸设置2座43M3拌和楼,310M3混凝土拌和楼1座,负责枢纽区右岸混凝土拌制。枢纽左岸工区设置1座210M3混凝土拌和楼,负责枢纽区左岸混凝土拌制。尾水渠设置4座310M3混凝土拌和楼,负责尾水渠混凝土拌制。左岸副坝设置4座210M3混凝土拌和楼,负责左岸副坝及排涝渠混凝土拌制。右岸副坝设置2座210M3混凝土拌和楼,负责右岸副坝及排涝渠混凝土拌制。防洪堤设置4座210M3混凝土拌和楼,负责防洪堤混凝土拌制。3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系统(1)机械修配系统本工程距沙湾县城和乐山市较近,县、市已具备较强的机械修配及零配件加工能力,能满足工程需要,机械修配设备配置宜从简。因此,施工现场不设大型机械修配厂,只在各工区分别设置汽车保修和小型机修站,施工机械及设备大修由承包人采用其它方式解决。机械修配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小修,及加工零、配件和施工所需的非标准件。分设在各施工工区,设金工、机修等车间。汽车保养站承担全部汽车的一、二级保养和小修任务。分设在各施工工区。(2)综合加工系统1)钢筋加工厂各工区均布置一座钢筋加工厂。枢纽区实行二班制,生产规模为26T/班。其余各工区实行一班制,生产规模为6T/班。配备切断、弯曲、对焊、调直、起吊、运输等机械设备。2)木材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分设原木加工与板枋材加工两部分,各工区各设置一座。右岸厂房工区生产采用二班制,其余各工区生产一班制。设有材料堆场及锯材、配料、机木、模板等车间。3)混凝土构件预制厂拟在右岸枢纽区设混凝土预制件厂一座,一班制生产。配有拌和、浇筑、养护、起吊、运输等机械设备。4)金属结构拼装场本设计阶段暂定在枢纽区左、右两岸工区内设置金属结构拼装场。配有器材、设备库、机具库。5)机电设备安装场机电设备安装场设在右岸靠近厂房。设修配所、设备库、机具库等。(3)风、水、电及施工通信1)压缩空气系统压缩空气主要供枢纽及尾水渠工程石方开挖及基础处理钻孔。枢纽一期基坑石方开挖高峰月强度为239万M3/月。拟在右坝肩设180M3/MIN空压站一座,L860/8空压机4台。尾水渠1工区设置其余各工区均180M3/MIN空压站一座,L860/8空压机4台。尾水渠2工区设置其余各工区均120M3/MIN空压站一座,L860/8空压机3台。其余各工区设40M3/MIN空压站一座,配4L20/8空压机2台。2)施工供水枢纽区施工用水考虑枢纽工程砂石系统、混凝土系统、混凝土浇筑、养护及其它用水,用水量右岸600M3/H、左岸100M3/H。根据两岸地形条件,为满足供水水压要求,左、右岸分别设水池,右岸水池容量为1000M3、左岸200M3。生活用水采用抽取当地地下水的方式解决。3)施工供电110KV变电站距右坝肩直线距离约20KM,出线等级35KV。拟架设35KV施工专用输电线到枢纽右岸附近。枢纽区右岸施工用电负荷为11200KW,左岸2400KW。尾水渠各分区施工用电负荷为2460KW,副坝各施工区用电负荷为2080KW,防洪堤各施工工区用电负荷为840KW。根据施工总布置的要求,右岸枢纽工区设置3座降压站,分别位于右岸生产生活区(2800KVA)、砂石及混凝土系统(8500KVA)、基坑(4800KVA)。左岸设置2座降压站,分别位于右岸生活区(1200KVA)及基坑(2800KVA)布置。另在门机、履带吊附近设专用变压器,低压测出线6000V。尾水渠各工区各设2座降压站,分别位于生产生活区(1200KVA)、施工现场(2250KVA)。副坝各施工去各设2个降压站,分别位于生产生活区(1000KVA)、施工现场(2250KV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枢纽工程左、右岸工区配置1200KW的柴油发电机。尾水渠各工区各配置300KW柴油发电机。4)施工通信枢纽区靠近嘉农镇,通讯方便,拟架设通讯线路至工地,解决通讯问题。为方便现场施工管理,还拟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对讲机。258施工进度安排及强度1施工时序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谷水电站的建设包括筹建期、准备工程、主体工程施工等部分,各阶段相应的施工内容见如下框图筹建工程筹建期为12个月,完成工程前期准备、招标、评标、签约等工作外,还需要完成进场公路新建及改建、桥梁的加固、施工用电、土地征用、前期移民安置、部分房屋建筑等准备工程第1年10月第二年7月,历时10个月。场内公路跨河交通桥及场内公路修建、风水电及通讯系统、临时房屋设施、砂石加工厂及混凝土系统等施工工厂设施、枢纽导流明渠开挖和一期围堰工程施工、右坝肩开挖等。主体工程施工期第2年8月第5年6月,共35个月。从厂房、船闸基坑开挖到第五年6月30日首台机组发电副坝分时分段完成情况第1年10月第3年5月期间完成左坝(00004990)段、(79109870)段、(1030010440)段及右坝的全部坝段;第3年10月第4年5月期间完成(49907910段)和放水闸施工;第4年10月第5年5月期间完成(950010300段)。闸坝枢纽第1年10月第2年6月完成明渠开挖、基坑围堰填筑、防渗墙施工、及围堰防冲保护;第2年7月第2年8月开始基坑抽水,进行基坑开挖(含承压水处理);第3年2月第4年9月,安装间施工完成;第4年11月厂房封顶;第5年6月,首台机组开始发电。尾水渠尾水渠工程(00000560段)在挡水枢纽的一期围堰保护范围下,可以全年施工,并于第4年9月前完工。第4年5月第5年5月,尾水渠全面封闭,进行全年施工,完成所有的开挖及混凝土施工任务。第5年5月末,尾水渠出口围堰拆除,尾水渠施工结束。防洪堤在第2第4个枯期内完成,防洪堤施工共分四段。第2年11月第3年4月施工防洪堤(11503400段)和(34005400段)第3年11月第4年4月施工防洪堤工程(54007300段)和(7300末端段)工程完建期工程完建期共9个月,从首台机组发电后的第五年7月到第六年3月工程基本竣工。2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总进度控制项目本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工程施工用地较大,移民数量较多,特别是库区副坝工程、尾水渠、防洪堤及右岸施工用地征地移民,这关系到当地人民的切身利益,协调工作量大,如果进展不顺利,将影响到主体工程施工,应高度重视。2)枢纽工程施工。该项目相关的一期围堰工程修建,虽然土石方工程量不大,但混凝土防渗墙工程量达515万M2,最深达25M,安排5个月完成施工,对承包人业务素质及机械设备要求很高,应充分重视。一期基坑开挖最深达50M以上,平均月挖深810M,还面临基坑内承压水的处理,工期较紧,厂房混凝土量也较大,其施工也应精心组织。3)副坝全长104KM,河道清淤、开挖量、填筑量、混凝土量及基础处理量较大,基本安排从上游向下游分段施工,主要集中在3个枯水期进行施工,虽然施工战线长,但施工强度也非常大,一旦出现工期拖延,将直接影响二期基坑施工以及发电工期。4)尾水渠及泄渠全长95KM,开挖量、填筑量、混凝土量及基础处理量大,基本安排分段施工,主要集中在3个枯水期及1个汛期进行施工,虽然施工战线长,施工强度也非常大,一旦出现工期拖延,将直接影响发电工期。(2)施工分期根据施工分期及各控制性关键项目的控制进度计划安排,枢纽工程施工总工期66个月。筹建期本工程筹建期,预计约需12个月。其间除必须完成工程前期准备、招标、评标、签约等工作外,还需要完成进场公路新建及改建、桥梁的加固、施工用电、土地征用、前期移民安置、部分房屋建筑等,为主体工程顺利开工创造必要条件。准备期工程开工起至河床基坑开挖前的工期,本工程准备工期为第一年10月第二年7月,共10月。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场内公路跨河交通桥及场内公路修建、风水电及通讯系统、临时房屋设施、砂石加工厂及混凝土系统等施工工厂设施、枢纽导流明渠开挖和一期围堰工程施工、右坝肩开挖等。另有一些准备工程将在以后与主体工程施工交替进行。施工期根据导流规划及控制进度安排,主体工程施工期从第二年8月厂房、船闸基坑开挖到第五年6月30日首台机组发电,共35个月。控制性关键项目为一期基坑厂房项目施工。完建期工程完建期共9个月,从首台机组发电后的第五年7月到第六年3月工程基本竣工。3施工强度本工程工程土石方开挖高峰强度37407万M3,发生在第三年11月;土石方回填及填筑高峰强度13773万M3,发生在第四年3月;混凝土浇筑高峰强度2267万M3,发生在第三年12月。施工期高峰人数7430人。26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261建设征地实物指标1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安谷电站推荐上坝址有太平草坝堤防方案正常蓄水位398M时,水库淹没影响总面积7813KM2,其中陆地面积5095KM2,水域面积2718KM2,淹没影响涉及乐山市市中区的安谷、罗汉、以及沙湾区的嘉农、太平、沙湾、碧山等六个乡镇的12个村21个组,10个企事业单位;淹没影响总人口2590人(未含浸没区,下同),其中农村人口2005人,企业人口585人;淹没各类结构房屋面积1092万M2,其中农村房屋面积902万M2;淹没耕园地面积330678亩(含鱼塘),林地面积6552亩;水库淹没10KV、35KV、110KV、2200KV输电线路共计3465杆KM、通信架空光缆0772杆KM、天然气管道0704KM、沙湾城区排污排涝口5处。安谷水电站水库淹没范围示意见附图12。水库淹没影响主要实物指标汇总表表29正常蓄水位(M)397398399序号项目单位合计市中区沙湾区合计市中区沙湾区合计市中区沙湾区淹没涉及行政区乡、镇个312312312村/社区个8178178171土地11耕地亩28642249826144301502629275213067528882778712园地亩25244882036265751421432720565215513林地亩64594076051655241961336636470616714居民点用地亩15681491419165115714941661167149415厂矿企业用地亩17001700178900178925340025342人口人24901052385259011024802624136248821农村人19051051800200511018952039136190322企业人58558558558558505853房屋万1047053994109205610361107069103831农村万85705380490205684691706984832企业万19019019019019001904零星树木株35737460331134376184845327733873859703276941成株19292253516757203072668176392092632871763942幼株1644520681437717311217715134178132683151305专项设施51输变电设施511220KV塔KM111111512110KV塔KM11111151335KVKM0808080851410KVKM06706706752通讯线路521长途光缆线KM077077077522农话线KM38132538132538132553水利水电设施531泊滩堰取水口处111111序号项目单位正常蓄水位(M)397398399合计市中区沙湾区合计市中区沙湾区合计市中区沙湾区54天燃气管道KM07040704070455沙湾市区排污管道处55552工程占地实物指标工程永久占地包括闸坝挡水系统、左右岸副坝、尾水渠(含泄洪渠和防洪堤)、水库淹没等,占地面积共计为185238HM2,其中市中区和沙湾区分别为100283HM2、84955HM2。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包括施工生产生活设施、渣场、料场及施工临时公路等,共计占地面积为32677HM2,其中市中区和沙湾区分别为25031HM2、7646HM2。占地涉及人口2608人,房屋126万M2。因水库淹没造成的直接影响区域主要包括移民安置区弃渣综合利用工程造地区(44734HM2)、厂矿企业、水利设施、通讯等线路工程的改建、库周交通恢复等。因研究阶段限制,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地点和面积尚未确定,本阶段按照“占补平衡”原则初步确定厂矿企业、通讯线路等专项设施改迁建的占地面积,约5686HM2。下阶段根据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进一步明确直接影响区占地范围。项目各部分占地特性详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