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目录目录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2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4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6实验四移相实验8实验五相敏检波实验9实验六交流全桥性能测试实验11实验七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实验13实验八差动电感性能实验15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17实验十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19实验十一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20实验十二磁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21实验十三压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22实验十四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24实验十五电涡流传感器振动实验26实验十六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27实验十七光电转速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29实验十八铂热电阻温度特性实验30实验十九K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31实验二十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温度特性实验33实验二十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温度特性实验34实验二十二PN结温度特性实验35实验二十三气敏(酒精)传感器实验36实验二十四湿敏传感器实验37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实验仪器双杆式悬臂梁应变传感器、V/F表、直流稳压电源(4V)、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万用表(自备)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11)KR式中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R为应变系数;K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L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R1、R2、R3、R4分别贴在双杆式悬臂梁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悬臂梁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图11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结构图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悬臂梁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可将应变片串联或并联组成电桥。如图12信号调理电路所示,R5R6R7R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12)REU21/40为电桥电源电压;E式12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L。102R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图12单臂电桥面板接线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悬臂梁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面板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2按图12接好“差动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部分,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短接并与地相连,“电压放大器”输出端接V/F表(选择V,200MV档),开启直流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与“电压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调至中间位置(顺时针旋转到底后逆时针旋转5圈),调节调零电位器使V/F表显示为零。关闭“直流电源”开关。(两个增益调节电位器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12接好所有连线,将应变式传感器R1接入“电桥”与R5、R6、R7构成一个单臂直流电桥。“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放大器”的输出接V/F表。预热两分钟。直流稳压电源的GND1要与放大器共地4将千分尺向下移动,使悬臂梁处于平直状态,调节RW1使V/F表显示为零(选择V,200MV档)。5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向下移动5MM,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11。表11位移MM051152253354455电压MV6实验结束后,将千分尺向上旋转,使悬臂梁恢复平直状态,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电压位移曲线,并计算其线性度。2根据实验内容试设计一种电子秤。六、注意事项实验所采用的弹性体为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量程较小。因此,加在传感器上的压力不应过大,以免造成应变传感器的损坏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4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二、实验仪器同实验一三、实验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R1、R2)接入电桥作为邻边,如图21。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相同、应变系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出电压为(21)REKU20式中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R为应变系数;K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L为电桥电源电压。E式21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率呈线性关系。图21半桥面板接线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悬臂梁上,可参考图11。2按图21接好“差动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电路。“差动放大器”的调零,参考实验一步骤2。3按图21接好所有连线,将受力相反的两只应变片R1、R2接入电桥的邻边。4参考实验一步骤4。5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向下移动5MM,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21。表21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5位移MM051152253354455电压MV6实验结束后,将千分尺向上旋转,使悬臂梁恢复平直状态,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电压位移曲线,并计算其线性度。2根据实验内容试设计一种电子秤。六、思考题半桥测量时非线性误差的原因是什么七、注意事项实验所采用的弹性体为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量程较小。因此,加在传感器上的压力不应过大,以免造成应变传感器的损坏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6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实验仪器同实验一三、实验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31)RE式中为电桥电源电压。E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R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图31全桥面板接线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悬臂梁上,R1、R2、R3、R4均为应变片,可参考图11。2按图31先接好“差动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部分,“差动放大器”的调零参照实验一步骤2。3按图31接好所有连线,将应变片接入电桥,参考实验一步骤4。4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向下移动5MM,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31。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7表31位移MM0510152253354455电压MV5实验结束后,将千分尺向上旋转,使悬臂梁恢复平直状态,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电压位移曲线,并计算其线性度。2根据实验内容试设计一种电子秤。3比较单臂、半桥、全桥三者的特性曲线,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别。六、思考题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七、注意事项实验所采用的弹性体为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量程较小。因此,加在传感器上的压力不应过大,以免造成应变传感器的损坏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8实验四移相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移相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二、实验仪器移相器、信号源、示波器(自备)三、实验原理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移相器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图41移相器原理图通过调节RW,改变RC充放电时间常数,从而改变信号的相位。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的US100幅值调节为6V,频率调节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将US100与“移相器”输入端相连接。2打开“直流电源”开关,“移相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接示波器的两个通道,调整示波器,观察两路波形。3调节“移相器”的相位调节电位器,观察两路波形的相位差。4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现象,对照移相器原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六、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正弦信号通过移相器后波形局部有失真,这并非仪器故障。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9实验五相敏检波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相敏检波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二、实验仪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信号源、示波器(自备)、V/F表三、实验原理开关相敏检波器原理图如图51所示,示意图如图52所示图51检波器原理图图52检波器示意图图51中UI为输入信号端,AC为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UO为检波信号输出端,DC为直流参考电压输入端。当AC、DC端输入控制电压信号时,通过差动电路的作用使、处于开或关的状态,从而把UI端输入的正弦信号转换成全波整流信号。输入端信号与AC参考输入端信号频率相同,相位不同时,检波输出的波形也不相同。当两者相位相同时,输出为正半周的全波信号,反之,输出为负半周的全波信号。四、实验步骤1打开“直流电源”开关,将“信号源”US1音频信号输出调节为1KHZ,VPP8V的正弦信号,接到“相敏检波”输入端UI。2将直流稳压电源“4V”处的“4V”“GND”接“相敏检波器”的“DC”“GND”。3示波器两通道分别接“相敏检波器”输入、输出端,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关系和幅值关系。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04改变DC端参考电压的极性(接入直流稳压电源“4V”处的“4V”),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和幅值关系。5由以上可以得出结论当参考电压为正时,输入与输出同相,当参考电压为负时,输入与输出反相。6去掉DC端连线,将“信号源US100”端输出1KHZ,VPP8V正弦信号送入“移相器”输入端,“移相器”的输出与“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AC连接,同时将音频信号源US100输出接到“相敏检波器”的信号输入端。7用示波器两通道观察、的波形。可以看出,“相敏检波器”中整形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成方波,使相敏检波器中的电子开关能正常工作。8将“相敏检波器”的输出端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如图54(图53为低通滤波器的原理图),“低通滤波器”输出端接V/F表(选择V,20V档)。9示波器两通道分别接“相敏检波器”输入、输出端。10适当调节“信号源”幅值电位器和“移相器”相位调节电位器,观察示波器中波形变化。11调节移相器“相位调节”电位器,使电压表显示最大,利用示波器和电压表,测出“相敏检波器”的输入VPP值与输出直流电压UO的关系。12将“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UI相位改变1800,得出“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VPP值与输出直流电压UO1的关系,并填入下表。表51输入VPPV12345678910输出UO(V)输出UO1(V)13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图53低通滤波器原理图图54低通滤波器示意图五、实验报告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1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作出相敏检波器输入输出曲线(VPPVO、VO1),对照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原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2实验六交流全桥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流全桥电路的原理。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信号源,示波器(自备),V/F表三、实验原理图61是交流全桥的一般形式。设各桥臂的阻抗为Z1Z4,当电桥平衡时,Z1Z3Z2Z4,电桥输出为零。若桥臂阻抗相对变化为Z1/Z1、Z2/Z2、Z3/Z3、Z4/Z4,则电桥的输出与桥臂阻抗的相对变化成正比。交流电桥工作时增大相角差可以提高灵敏度,传感器最好是纯电阻性或纯电抗性的。交流电桥只有在满足输出电压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零的条件下才会平衡。图61交流全桥接线图四、实验步骤1轻按住悬臂梁,向上调节千分尺,使千分尺远离悬臂梁,打开“直流电源”,信号源US1输出1KHZ,VPP8V正弦信号,按图61将“差动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相连,输出接V/F表(选择V,200MV档)。调节“差动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调到最大(顺时针旋到底),“差动放大器”输入短路,调节调零电位器,使V/F表显示为零。2按图61接好所有连线线,调节电桥调平衡电位器RW1,使系统输出基本为零,并用RW2进一步细调至零,示波器接“相敏检波器”输出端观察波形。3用手轻压悬臂梁到最低,调节“相位调节”电位器使“相敏检波器”输出端波形成为首尾相接的全波整流波形,然后放手,调节千分尺与悬臂梁相接触,并使悬臂梁恢复至水平位置,再调节电桥中RW1和RW2电位器,使系统输出电压为零,此时桥路的灵敏度最高。4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移动千分尺向下移05MM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向下移动5MM,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表61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3位移MM0510152253354455电压MV5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电压位移曲线,并计算其线性度。2根据实验内容试设计一种电子秤。六、注意事项实验所采用的弹性体为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量程较小。因此,加在传感器上的压力不应过大,以免造成应变传感器的损坏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4实验七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与方法。二、实验仪器压力传感器、气室、气压表、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V/F表三、实验原理在具有压阻效应的半导体材料上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法,可以制备各种压力传感器。摩托罗拉公司设计出X形硅压力传感器,如图71所示,在单晶硅膜片表面形成4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条。将它们连接成惠斯通电桥,电桥电源端和输出端引出,用制造集成电路的方法封装起来,制成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71,在X形硅压力传感器的一个方向上加偏置电压形成电流,当敏感芯片没有外加压力作用,内部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当有剪切力作用时(本实I验采用改变气室内的压强的方法改变剪切力的大小),在垂直于电流方向将会产生电场变化,该电场的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则在与电流方向垂直的两侧得到输出电压UO。IE(71)IDEUO式中D为元件两端距离。实验接线图如图72所示,MPX10有4个引出脚,1脚接地、2脚为UO、3脚接5V电源、4脚为UO;当P1P2时,输出为正;P1P2时,输出为负(P1与P2为传感器的两个气压输入端所产生的压强)。图71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原理图图72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接线图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5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图72接好“差动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器”输出端接V/F表(选择V,20V档),打开直流电源开关。(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调为5V)2调节“差动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到中间位置并保持不动,用导线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短接,然后调节调零电位器使V/F表显示为零。3取下短路导线,并按图72连接“压力传感器”。4气室的活塞退回到刻度“17”的小孔后,使气室的压力相对大气压均为0,气压计指在“零”刻度处,调节调零电位器使V/F表显示为零。增大输入压力到0005MPA,每隔0005MPA记下“电压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值U。直到压强达到01MPA;填入下表。表71PKP5101520253035404550U(V)PKP556065707580859095100U(V)5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压力传感器输入输出(PU)曲线,并计算其线性度。2根据实验内容,试设计电子气压计。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6实验八差动电感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实验仪器差动电感、测微头、差动放大器、信号源、示波器(自备)三、实验原理差动电感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两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铁芯连接被测物体。移动线圈中的铁芯,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发生变化,一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增加,另一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则减小,将两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引出差动输出,则输出的变化反映了被测物体的移动量。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差动电感已经根据图81安装在传感器固定架上。图81差动变压器安装图图82差动电感接线图2将“信号源”“US10”输出接至L1,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US1的频率和幅度(用示波器监测),使输出信号频率为(45)KHZ,幅度为VPP2V,按图82接线。3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调到最大(增益调节电位器顺时针旋到底)。4用示波器观测“差动放大器”的输出,旋动实验台中右侧的千分尺,用示波器观测到的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7波形峰峰值VPP为最小,这时可以上下位移,假设向上移动为正位移,向下移动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02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表81,再从VPP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上、下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表81XMM08060402002040608VPPV5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五、实验报告1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电感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电感的零点残余电压大小。根据表81画出VPPX曲线。2分析一下该测试电路的误差来源。六、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加在差动电感原边的音频信号幅值不能过大,以免烧毁差动电感传感器。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8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及特点。二、实验仪器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测微头、V/F表三、实验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是指能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它实质上是具有一个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利用平板电容器原理(91)DSCR0式中,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离,0为真空介电常数,R为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由此可以看出当被测物理量使S、D或R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随之发生改变,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仅改变另一参数,就可以将该参数的变化单值地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所以电容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改变极间距离的变间隙式,改变极板面积的变面积式和改变介电常数的变介电常数式。这里采用变面积式,如图91,两只平板电容器共享一个下极板,当下极板随被测物体移动时,两只电容器上下极板的有效面积一只增大,一只减小,将三个极板用导线引出,形成差动电容输出。通过处理电路将电容的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进行测量。图91电容传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电容传感器已经按图92安装在实验台。图92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19图93电容传感器接线图2将底面板上“电容传感器”与“电容变换器”相连,“电容变换器”的输出接到V/F表(选择V、2V档)。(注此处应选用三根相同长度的实验导线,而且越短越好。)3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电容变换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到中间位置,调节螺旋测微器使得V/F表显示为0。(增益调节电位器确定后不能改动)4调节螺旋测微器推进电容传感器的中间极板(内极板)上下移动,每隔02MM将位移值与V/F表的读数填入表91。表91XMM08060402002040608UV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91的数据作做出电压位移曲线。2试分析电容传感器转接电容变换器的导线为什么要长度一致。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0实验十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传感器的动态性能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二、实验仪器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低通滤波器、信号源、示波器(自备)、V/F表、振动源三、实验原理与电容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原理相同。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将悬臂架上的千分尺升高使其远离托盘,将底面板电容传感器对应接入电容变换器中(注选用三根相同长度的实验导线)。将“电容变换器”的输出端接“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低通滤波器”输出端接示波器。电容变换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调到最大位置(顺时针旋到底)。图101电容传感器动态实验接线图2打开实验台电源,将信号源US2接到“振动源1”。信号源US2输出信号频率调节为“1015HZ”之间,振动幅度调到最大。3用V/F表(选择“F”“200”档)监测US2的频率。4调节信号源改变输出频率,用示波器测出“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的峰峰值。填入下表。表101振动频率HZ1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VPPMV五、实验报告1作电容传感器FVPP曲线,找出振动源的固有频率。2分析一下该测试电路的误差来源。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1实验十一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二、实验仪器霍尔传感器、测微头、电桥、差动放大器、V/F表、直流稳压电源(4V)三、实验原理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HKHIB,其中KH为霍尔系数,由霍尔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当通过霍尔组件的电流I一定,霍尔组件在一个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就可以用来进行位移测量。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将悬臂架上测微头向下移动,使测微头接触托盘。按图111接线(将直流稳压电源的GND1与仪表电路共地),输出UO接V/F表。2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调节至中间位置。3开启“直流电源”开关,V/F表选择“V”,“200MV”档,手动调节测微头的位置,先使霍尔片处于磁钢的中间位置(数显表大致为0),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4分别向上、下不同方向旋动测微头,每隔02MM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111。表111。X(MM)100806040200204060810UMV图111霍尔传感器位移接线图五、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UX曲线。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2实验十二磁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二、实验仪器振动源1、磁电式传感器、信号源、示波器(自备)、V/F表、低通滤波器三、实验原理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定理,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动势正比于线圈所包围的磁通对时间的变化率,即其中N是线圈匝数,为线圈DTTE所包围的磁通量(本实验中当永磁磁钢接近传感器时,磁通量增加,反之,减小)。若线圈相对磁场运动速度为V或角速度,则上式可改为ENBLV或者ENBS,L为每匝线圈的平均长度;B为线圈所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每匝线圈的平均截面积。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台上已按图121安装好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磁钢已经固定在支架上。将千分尺向上移动,使其远离托盘。2如图122接线,将“信号源”US2与“振动源1”相连,磁电传感器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用V/F表(选择“F”“200”档)检测US2的频率。3打开实验台电源,调节“信号源”改变输出频率,用示波器测出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的峰峰值。填入下表。表121振动频率HZ105110115120125130135140VPPMV图121磁电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122磁电传感器接线图五、实验报告1作出磁电传感器FVPP曲线,找出振动源的固有频率。2利用磁电传感器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试设计一种惯性传感器。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3实验十三压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仪器振动源2、信号源、压电传感器、低通滤波器、电荷放大器、示波器(自备)三、实验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压电陶瓷片等组成(实验用的压电式加速度计结构如图131)工作时传感器与试件振动的频率相同,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压电陶瓷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陶瓷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图131压电传感器结构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将“振动源2”的千分尺向上移动到25MM刻度处。2按下图132接线,将面板上的“压电传感器”接口接到“电荷放大器”的输入端,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端接到“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将“低通滤波器”输出端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3将“信号源”的“US2”接到面板的“振动源2”,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幅度电位器到中间位置,调节频率电位器使振动梁起振。4V/F表选择“F”“200”档,检测US2的频率。图132压电传感器振动实验接线图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45改变低频信号源输出信号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振动源不同振动频率下压电传感器输出波形的峰峰值VPP。并由此得出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表131振动频率HZ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VPPMV五、实验报告1作出压电传感器FVPP曲线,找出振动源2的固有频率。2利用压电传感器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试设计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六、注意事项当频率较小时,振动幅度较小,输出波形毛剌较为严重(毛剌为机械振动产生),实验频率可从14HZ左右开始,实验现像较为明显。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5实验十四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实验仪器电涡流传感器、不锈钢反射面、涡流变换器、测微头、V/F表三、实验原理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高频电流产生电路可参照图141),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从而使线圈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图141涡流变换器原理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图142安装电涡流传感器。图142电涡流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将千分尺下移,使其与托盘接触,电涡流传感器移至不锈钢反射面上方与其平贴,并将锁紧螺母锁紧。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6图143电涡流传感器接线图3按图143,将面板上电涡流传感器连接到“涡流变换器”上标有“”的两端,涡流变换器输出端接V/F表(选择V,20V档)。4打开实验台“直流电源”开关,记下电压表读数,调节千分尺使其向下移动,然后每隔02MM读一个数,直到输出几乎不变为止。将结果列入下表141。表141X(MM)002040608101214161820UOV五、实验报告根据表141数据,画出UX曲线。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7实验十五电涡流传感器振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原理与方法。二、实验仪器电涡流传感器、不锈钢反射面、振动源、信号源、涡流变换器、示波器(自备)、低通滤波器三、实验原理根据电涡流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位移特性,选择合适的工作点即可测量振幅。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上移千分尺,使其远离托盘,并根据图151安装电涡流传感器,注意传感器端面与不锈钢片反射面之间的安装距离,将升降支架升至最高位置。2将“涡流”传感器连接到“涡流变换器”上标有“”的两端。“涡流变换器”输出端接示波器。将信号源的“US2”接到“振动源1”输入端,US2幅度调节电位器调到最大位置,打开“直流电源”开关。3调节US2调频电位器,使振动源有微小振动。再慢慢调节频率使振动源振动幅度最大,同时慢慢下移升降架,使振动平台振动最大时不碰到涡流传感器底部。电压/频率显示表选择“F”“200”档,检测US2的频率。4“涡流变换器”输出端接“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从示波器观察“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记录不同振动频率下“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的峰峰值。图151电涡流传感器安装示意图表151振动频率HZ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VPPMV五、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振动频率和输出峰值曲线,得出系统的共振频率。六、注意事项当频率较小时,振动幅度较小,输出波形毛剌较为严重,实验频率可从10HZ左右开始,实验现象较为明显。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8实验十六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二、实验仪器Y型光纤传感器、测微头、反射面、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V/F表三、实验原理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输型光纤传感器。其原理如图161所示,光纤采用型结构,两束光纤一端合并在一起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支,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面,再被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收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的性质及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面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图161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图162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将千分尺下移,使其与托盘相接触,光纤传感器的安装如图162所示,光纤分叉两端插入“光纤插座”中。探头对准不锈钢反射面。按图163接线。2调节光纤传感器的高度,使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紧密接触,固定光纤传感器。3将“差动变压器”与“电压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调到中间位置。打开直流电源开关。4将“电压放大器”输出端接到V/F表(V,2V档),仔细调节调零电位器使V/F表显示为零。5旋动测微头,使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距离增大,每隔1读出一次输出电压值,填入下表。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29表161X(MM)001020304050607080910UOV图163光纤位移传感器接线图五、实验报告1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做出位移电压曲线,确定光纤位移传感器大致的线性范围。2试总结在光纤传感器对位移的测量应用中被测物体的约束条件有哪些六、注意事项1实验时,请保持反射面的清洁。2切勿将光纤折成锐角,保护光纤不受损伤。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0实验十七光电转速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电转速传感器测量转速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仪器转动源、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220V)、V/F表、示波器(自备)三、实验原理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有反射型和透射型二种,本实验装置是反射型的,传感器端有发光管和接收管,发光管发出的光被转盘上的圆孔透过,并转换成电信号。由于转盘上有1个透射孔,转动时将获得与转速有关的脉冲,用示波器观察频率即可得到转速值。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如图171所示,光电传感器已经安装在转动源上,将直流稳压电源“U”“U”调至4V并对应接至“转动源”的“”“”端。将“光电”传感器接至“V/F表”输入。2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用不同的电压驱动转动源,待转速稳定后记录相应的转速,填入下表。图171光电测转速安装示意图表171驱动电压VV4V6V8V10V频率HZ五、实验报告1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转速驱动电压曲线。2试设计一种方案,使用对射式光电开关检测转盘的转速。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1实验十八铂热电阻温度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铂热电阻的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PT100、水银温度计、万用表(自备)、直流稳压电源(220V)三、实验原理热电阻用于测量时,要求其材料电阻温度系数大,稳定性好,电阻率高,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有线性关系。当温度变化时,感温元件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这样就可将变化的电阻值通过测量电路转换电信号,即可得到被测温度。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220V直流稳压电源”电位器,使“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为5V。2用万用表接至PT100两端,选择“欧姆”“200”档。3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接至“加热器”。4将水银温度计放至加热器表面(加热器已固定在平行梁的下悬臂梁背面),加热源温度慢慢上升。此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加热源表面温度,同时观察PT100输出阻值的变化。五、实验报告1观察PT100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请根据PT100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设计一款温度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各项参数。六、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大于42时,应马上拆掉加热电源。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2实验十九K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K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加热器、K型热电偶、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电压/频率显示表、水银温度计、直流稳压电源(220V)三、实验原理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19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图191(A)图19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19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即ETSAB(TT0)(191)SAB为塞贝克系数,又称为热电势率,它是热电偶的最重要的特征量,其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热电极材料的相对特性。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2)中间导体定律用两种金属导体A,B组成热电偶测量时,在测温回路中必须通过连接导线接入仪表测量温差电势EAB(T,T0),而这些导体材料和热电偶导体A,B的材料往往并不相同。在这种引入了中间导体的情况下,回路中的温差电势是否发生变化呢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指出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两端温度相同,那么接入中间导体C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EAB(T,T0)没有影响。(3)中间温度定律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3如图192所示,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T1,T2时,热电势为EAB(T1,T2);两结点温度为T2,T3时,热电势为EAB(T2,T3),那么当两结点温度为T1,T3时的热电势则为EAB(T1,T2)EAB(T2,T3)EAB(T1,T3)(192)式(2)就是中间温度定律的表达式。譬如T1100,T240,T30,则EAB(100,40)EAB(40,0)EAB(100,0)(193)图192中间定律示意图热电偶的分度号热电偶的分度号是其分度表的代号(一般用大写字母S、R、B、K、E、J、T、N表示)。它是在热电偶的参考端为0的条件下,以列表的形式表示热电势与测量端温度的关系。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图193先接好“差动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将“电压放大器”的输出接至V/F表(选择V,200MV)。2打开“直流电源”开关,短接“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增益调节电位器都处于中间位置,调节调零电位器,使V/F表显示为零。3拿掉短路线,按图193接好所有连线。图193热电偶测温接线图4调节“220V直流稳压电源”为5V,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接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加热源温度慢慢上升。5将水银温度计放至“加热器”表面(加热器已固定在平行梁的下悬臂梁背面)。6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加热源表面温度。观察V/F表电压示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五、实验报告在热电偶测温原理中,其冷端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以保持零摄氏度状态,给具体应用带来很大不便。试设计一种方案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六、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大于42时,应马上拆掉加热电源。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4实验二十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温度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基本原理;2学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加热器、直流稳压电源(220V)、PTC、万用表(自备)、水银温度计三、实验原理热敏电阻工作原理同金属热电阻一样,也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测量温度。所不同的是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作为感温元件。热敏电阻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体积小、响应快、功耗低、价格低廉,但缺点是电阻值随温度呈非线性变化、元件的稳定性及互换性差。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PTC通常是由在BATIO3和SRTIO3为主的成分中加入少量Y2O3和MN2O3构成的烧结体,其电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开关型的PTC在居里点附近阻值发生突变,有斜率最大的曲段,即电阻值突然迅速升高。PTC适用的温度范围为50150,主要用于过热保护及作温度开关。PTC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201)0EXP0TBRT式中,绝对温度为T时热敏电阻的阻值;绝对温度为时热敏电阻的阻值;0TR0TB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热敏指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万用表选择“欧姆”“200”档接于PTC两端,监测PTC电阻值的变化。2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220V直流稳压电源”为5V,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接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加热源温度慢慢上升。3将水银温度计放至加热器表面上(加热器已固定在平行梁的下悬臂梁背面)。4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加热源表面温度。观察PTC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五、实验报告如果你手上有这样一个(PTC)热敏电阻,想用它制作一个温度报警电路,你认为该怎样来实现六、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大于42时,应马上拆掉加热电源。THQC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仪天煌科技天煌教仪35实验二十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温度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基本原理;2学习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加热器、直流稳压电源(220V)、NTC、万用表(自备)、水银温度计三、实验原理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通常是一种氧化物的复合烧结体,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别适合100300之间的温度测量。通常将NTC称为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电阻温度特性,可表示为01EXP0TBRT式中,绝对温度为T时热敏电阻的阻值;绝对温度为时热敏电阻的阻值;0T0B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热敏指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万用表选择“欧姆”“2K”档接于NTC两端,监测NTC电阻值的变化。2打开“直流电源”开关,调节“220V直流稳压电源”为5V,将“220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接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加热源温度慢慢上升。3将水银温度计放至加热器表面上(加热器已固定在平行梁的下悬臂梁背面)。4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加热源表面温度。观察NTC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五、实验报告1PTC、NTC的温度特性都是非线性变化的,你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利用这些特性2PTC、NTC温度特性参照曲线如图211显示。THQ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