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重庆XX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安全评价资质证书编号评价报告完成日期二一一年十二月前言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煤矿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后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煤矿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及投入生产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使矿井实现生产过程本质安全化,全面提高矿井抗御风险的能力。重庆市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行政区划属XX县沙子镇四新村所辖,设计生产能力50KT/A,为资源整合矿井。重庆XX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2日与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以下简称XX煤矿)签订了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工程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和委托合同。承接本项目后,公司组成了XX煤矿整合工程安全验收评价项目组和专家组,制定了项目工作计划。依照评价程序,项目组查阅了整合工程批准文件和设计方案;对XX煤矿整合工程地面和井下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认真查阅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等资料,收集了矿井图纸,对该矿井试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按照国家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对XX煤矿整合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合法性、安全管理的适应性、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及确保安全生产可行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工程验收及投入生产后的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定性评价,确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定量评价,确定矿井安全评价等级,针对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措施及建议,客观作出评价结论,编制完成重庆市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本次评价工作得到了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黔江工作站,重庆市XX县煤管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1第二节安全评价依据1第三节建设项目5第四节煤矿概况7第五节煤矿生产概况14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9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过程19第二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析21第三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场所32第四节事故隐患及其存在的场所32第三章评价单元划分33第一节评价单元划分33第二节评价方法选择33第四章安全管理评价37第一节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分析37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结果及分析39第五章安全设施“三同时”评价40第一节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说明与分析40第二节安全设施确保安全生产可行性评价42第三节安全设施“三同时”评价46第六章安全生产合法性评价47第一节安全设施、设备等检测、检验合法性评价47第二节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合法性评价49第三节安全生产体系的合法性评价50第七章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评价51第一节矿井开采评价51第二节通风、粉尘防治评价51第三节瓦斯防治评价52第四节通风安全监控评价53第五节矿井防灭火评价53第六节矿井防治水评价54第七节爆破材料和井下爆破评价55第八节运输、提升评价55第九节矿井电气的安全评价56第十节矿井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综合安全评价57第八章定性、定量评价58第一节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58第九章安全措施及建议63第一节针对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及建议63第二节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67第三节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67第十章安全验收评价结论69附件目录1、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2、五证一照3、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XX县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渝煤监管201148号)4、“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检测报告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渝府20092号)6、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XX煤矿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渝经煤管200973号)7、划定矿区范围批复(20098号)8、重庆市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查意见书(渝地矿协储核审字2008315号)9、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渝国土储审备字2009377号10、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黔江工作站关于XX县XX煤矿技改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意见(渝煤安监黔站综字200042号)11、重庆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认定表12、XX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XX煤矿试生产的批复13、矿井安全设备检测检验报告14、安全现状评价评分检查表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一、安全评价对象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对象是井工开采的重庆市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工程。二、安全评价范围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范围是XX县XX煤矿整合工程主要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第二节安全评价依据一、安全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七)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6号);(八)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令);(九)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6号令);(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8号令);(十一)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十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实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二、行业标准、规范、细则(一)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88煤安字第237号);(三)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四)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五)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3836112);(六)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七)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八)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九)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督管理细则(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办公室,2005年);(十)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版);(十一)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十二)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三、有关的主要文件(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二)关于印发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全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三)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75号);(五)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六)重庆市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实施办法(渝煤安监办字200883号);(七)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评价指导意见的通知(渝煤安监办字2007170号);(八)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小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标准的通知(渝煤安监办字200893号);(九)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十)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三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7号);(十一)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切实加强煤矿安全设备检测检验的检验工作的通知(渝煤安监技装字2008162号);(十二)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十三)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十四)委托评价合同。四、建设工程文件一、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渝府20092号);二、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XX煤矿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渝经煤管200973号);三、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黔江工作站关于XX县XX煤矿技改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意见(渝煤安监黔站综字200942号);四、划定矿区范围批复(20098号)五、重庆市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查意见书(渝地矿协储核审字2008315号);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渝国土储审备字2008377号);七、重庆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认定表;八、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初步设计(宜宾芙蓉地质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1月);九、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宜宾芙蓉地质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1月);十、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十一、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03992006);十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令);十三、XX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XX煤矿试生产的批复;十四、XX县XX煤矿试生产报告;十五、XX煤矿提交的相关资料。第三节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为重庆市XX县XX煤矿整合工程。设计生产能力50KT/A,服务年限66年,项目性质为资源整合工程,整合工程立项时间2009年1月,扩建工程开工时间2009年3月,竣工时间为2011年9月。一、开拓方式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和地面地形条件,结合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设计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案利用原XX主平硐为进风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采。在K1煤层顶板岩层中作暗斜井落平于1500M标高,斜井长度为378M,倾角为24;利用现有1700M回风平硐为回风井。二、水平划分XX煤矿矿区范围开采深度为1700M1500M标高,1600M以上已基本采完,根据矿井开采现状,将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南、北两个采区,南采区作为首采区,暗斜井开拓,下山开采。三、采区划分将矿井划分为南、北两个采区分别进行开采,北采区走向长度约1280M,采区内共划分为一个区段1550M1500M,两翼开采;南采区走向长度约1400M,采区内共划分为两个区段1600M1550M和1550M1500M,两翼开采。四、主要运输大巷及总进回风巷的布置矿井开采煤层为K1煤层,暗斜井、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顶板岩石中。五、开采顺序根据矿井开拓方式及煤层赋存条件,采用走向(前进)式布置采区,区内(后退或前进)式开采,沿倾斜自上而下开采。区段开采顺序南采区1550M区段1500M区段北采区1500M区段。第四节煤矿概况一、矿井简况XX县XX煤矿地处XX县沙子镇四新村。矿井位于XX县城90方位,直距27KM。重庆市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拟整合后)是经XX土家族自治县石丰煤矿整合于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矿而成。矿区范围北西侧为黉水沟煤矿,北东侧为XX煤矿,为合法生产矿井。周边矿井之间界限清楚,不存在矿权争议和纠纷。两矿间留有40米的边界煤柱,上部采空区留有20M水平隔离煤柱,因此影响较小。二、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构造区域上齐跃山背斜除轴部外,两翼无大的断裂存在。背斜两翼不对称,东翼平缓,西翼陡峻,但由于与该背斜同步发生的次级褶皱较发育,又使局部地段平缓。矿区位于齐跃山背斜之北西翼,矿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320327,地层倾角1928,平均25,未见大的断层,地质构造简单。(二)地层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齐跃山穹褶束之齐跃山背斜的北西翼。背斜北西翼各地层出露较全,轴部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灰岩,依次是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直至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系,时代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相当,现将矿山含煤地层的下伏、上覆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厚度简述如下。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主要由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组成,顶、底部见紫红色泥岩。厚380415M,平均厚400M,控制了矿区大面积区域,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P2长兴组(P2C)为灰至深灰色薄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具有较强的沥青嗅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150320M,平均厚2361M。吴家坪组(P2W)吴家坪组为本区煤系地层。主要岩性为铝质粘土岩、煤层、钙质及炭质灰岩、燧石灰岩,含K1煤层,位于该组的底部,距底界89132M,一般距底界10M左右,全组厚35226402M,平均厚4823M。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出露于矿区东南角,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见新希氏蜓、隔壁蜓、韦氏蜓科化石,层间夹黑色钙质灰岩,厚度11101880M,平均厚1495M。三、煤层特征一含煤岩系及煤层特征矿山的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据其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上段薄层状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8791M。下段此段是含煤段,厚度79M不等。底部是灰色、紫红色铝质粘土岩,厚度在15M3M之间。铝质粘土岩为茅口灰岩的古风化面。铝质粘土岩上部有黄铁矿结核层和粘土软泥。其上是K1煤层,煤层厚度03110M,平均厚度070M。煤层顶板为黑色页岩,厚34M不等。K1煤层矿井开采煤层为K1煤层,为单一煤层,层状产出,无分叉现象,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030110M,平均厚度070M,煤层倾角2326。引起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底板起伏不平,但较为稳定。沿倾向延深煤层变化不大。煤层局部偶见尖灭现象形成所谓“夹口”,无煤带长度在36M左右。煤层的直接顶板是黑色泥岩及页岩,平均厚度35M,节理裂隙不发育,但岩质较软,采空区面积稍大时则易冒落。煤层的直接底板是灰色、紫红色、铝质粘土岩,厚度在153M之间。完整性好,惟强度不足。二煤质K1煤层为深灰色、金刚光泽、平坦状、贝壳状断口。煤岩类型为半暗型煤。矿物组合含较少的透明基质和丝质炭组分。显微结构、线状、鳞状构造。按煤炭有关分类标准定为中灰分、中高硫、高热值主焦煤。煤质分析见表煤层编号灰份AD挥发份VR硫份ST固定碳C发热量QMJ/KG牌号K1244285629360722813JM四、水文地质本区属长江水系,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处于齐跃山背斜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北东南西向,总的来看,是北东高、南西低,矿山处于海拔1600M上下的中山缓坡地带,最高点标高1805M,最低点标高1580M,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范围内地形坡度起伏不大,地面无河流、水库、堰塘等大型水体。大气降水后,大部以坡面流或汇于横向冲沟。充水含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吴家坪组第二段及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表无泉井出露。1、含(隔)水层矿区内分布的主要含水层有茅口灰岩(P1M)、长兴组(P2C)、吴家坪组(P2W)上段石灰岩,主要隔水层有吴家坪组下段(P2W),现将各含、隔水层的特征分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P1M)岩溶含水层浅灰至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钙质泥岩。地表未见岩溶漏斗、落水洞等,富水性强。(2)吴家坪组(P2W)上段岩溶含水层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灰岩,富水性中等。(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石灰岩岩溶含水层为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顶部含燧石结核,底部夹泥岩。地表发育岩溶漏斗、落水洞等,富水性强。吴家坪组P2W下段吴家坪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主要岩性为铝质粘土岩、煤层、钙质灰岩等,为相对隔水层。2、断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及充水性和导水性矿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中所含地下水,是矿井的主要直接水源,受采动裂隙的影响,它们沿着构造裂隙、采动裂隙等通道进入矿井,成为矿井水的主要来源。据矿井多年观测,洪水季节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3、井田水文地质类型矿区属剥蚀侵蚀作用形成的中山岩溶地貌。地表无大的水体,地表水对矿井开采基本无影响。矿井开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矿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中所含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是矿井的主要直接水源,矿井存在季节性突水灾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地下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中所含地下水,是矿井的主要直接水源,受采动裂隙的影响,它们沿着构造裂隙、采动裂隙等通道进入矿井,成为矿井水的主要来源。(2)、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直接制约矿井涌水量的大小,枯季水小,雨季水量明显增大。因此,大气降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开采时应注意雨季防洪。5、矿井涌水量根据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提供的重庆市XX土家族自治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水灾防治方案,正常涌水量25M3/H,最大涌水量45M3/H,据本次野外实地观测(2008年4月11日)XX煤矿涌水量为2560M3/H,矿井水受大气降雨控制较为明显。6、矿井涌水量预计矿井目前开采倾斜长度短,且开采深度为1550M以上。随着开采范围和深度的增大,矿坑涌水量将逐渐增加,现根据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提供的涌水量资料,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估算本矿下水平开采时的涌水量经计算矿井1500M水平预计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435M3/H,最大涌水量783M3/H。五、气象及地震(一)气象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据XX土家族自治县气象局11年(19861996年)的观测资料,XX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177MM,最大年降雨量12559MM(1989年),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6735MM,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气温386(1991年8月15日),最低气温零下3(1989年1月26日);冬季早晚有雾,风向多为偏东风,平均风速07M/S。二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202发布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图A1)附录B中国地震动反应周期区划图(图B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六、矿井自然灾害概况(一)矿井瓦斯根据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渝煤监管201148号)关于XX县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XX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8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69M3/MIN,为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外20102374),煤尘无爆炸危险性。(三)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作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外20102374),K1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一级,属容易自燃煤层。(四)根据地质资料,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五)冲击地压根据本矿及邻近矿井生产实践证实,本矿开采煤层无冲击地压。(六)热害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地温异常现象。第五节煤矿生产概况一、安全设施、设备、装置的运行、使用概况。矿井于2011年9月竣工后进行试运行,在此期间,按设计要求安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均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矿井整合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矿业标准规范及有关文件,建设工程文件齐全,扩建项目工程工程量已全部完成,已具备整合项目验收评价条件。2011年12月12日XX煤矿与我公司签定了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整合工程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我公司XX煤矿整合工程安全评价项目部对XX煤矿整合工程进行了安全验收评价。二、各生产系统运行概况(一)开采系统矿井为单斜构造,煤层厚度039143M,平均厚070M,煤层倾角1928,属缓倾斜倾斜薄煤层。根据矿井开采现状,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分为南北两个采区,南采区作为首采区,首采区内先采510M1550M区段,工作面走向长600800M,工作面斜长80M。矿井在1510M水平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按煤层赋存条件,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工作面生产工艺为放炮落煤,工作面煤炭运输方式为自溜。回采工作面采用自然陷落法管理顶板,木支柱支护。矿井劳动组织方式为三班作业,两采一准。投产时为一个采煤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二)开拓系统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井口标高为1640M,井筒坡度为3,主平硐总长150M,在煤层顶板布置暗斜井落平于1510M标高,井筒长度378M,倾角为24,利用现1720M回风平硐为回风井,长度80M。各水平运输巷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顶板岩石中。巷道支护方式主平硐、暗斜井、回风井均为半圆拱断面,支护方式均为砌碹或裸巷,水平运输巷、回风巷为半圆拱断面、裸巷。矿井在试运行期间,开拓、开采系统运行正常,运行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三)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利用1640M主平硐暗斜井进风,经1510M水平运输巷,进入采煤工作面至1550M水平回风巷,经回风上山、1720M回风平硐回风。矿井投产时设计总需风量729M3/MIN。安装FBCZNO11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1台使用,1台备用。风压5401260PA,风量5502150M3/MIN,电机功率185KW。现场实际安装FBCZNO11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铭牌风量6001150M3/MIN,风压6001100PA,电机功率185KW。验收评价实测风量680M3/MIN。回风井安全出口设置两道反向风门,利用电机反转实现反风。矿井通风路线新风1640M主平硐暗斜井1510M运输巷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污风采煤工作面1550煤层回风巷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1680M水平回风巷总回风斜井1700M回风平硐地面。掘进工作面采用YBT51255KW局部通风机通风。采掘工作面为独立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简单可靠。矿井在试运行期间,通风系统运行正常,运行情况良好。(四)防尘系统。矿井开采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地面(1720M标高)原建立有200M3、100M3防尘水池各1个。井下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总回风巷等地点敷设50MM25MM防尘管2500M。回采工作面下口、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总回风巷安装喷雾洒水装置6处。矿井为低瓦斯,煤尘无爆炸性,井下总进风、总回风巷各安装1组主隔爆设施,采掘工作面各安装1组辅助隔爆棚。防尘系统运转正常,防尘设施完好。(五)安全监控系统。矿井现有KJ90NA型安全监控系统1套,主机2台,安装瓦斯传感器12台,风速传感器1台,设备开停传感器5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风门开关传感器1台,温度传感器1台。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六)防灭火系统。地面1720M标高设有200M3、100M3消防水池各1个,井下各水平敷设管路2500M,消防与防尘共用管路;井口设有检身房,井下电器设备采用具有MA标志的防爆设备。井下进回风巷道、地面生产场所、仓库、充电房、木工房、变电房配备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器材。防灭火系统能满足生产要求。(七)排水系统。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井下采用一级排水,即1510M水平积水通过水泵排至1640M平硐水平,通过1640M平硐水沟自流排出地面。1510M水平设水泵房,安装有DF25305型水泵3台,斜井敷设100MM50MM排水管各1趟。排水系统运转正常。(八)供电系统。矿井供电为单回路加自备发电机。1、供电线路矿井电源来自沙子镇10KV变电站,钢芯铝铰线LGJ35供电线路一趟,入井电压380V。备用电源为HF105型发电机2台。2、变压器矿井安装2台S9160/10/04型变压器,1台供地面生产、生活用电,1台供井下绞车、水泵及采掘机械用电,安装1台S7100/10/04型变压器专供主要通风机用电。主平硐、主要通风机房各安装1台HF105型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3、入井电缆1640M平硐敷设MY350125、MY335116电缆各1趟,有MA标志。供电系统运转正常(九)运输提升系统。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平硐长150M,主平硐和集中运输大巷采用柴油机车机车运输,矿车采用KV106型翻斗车,轨距600MM,钢轨型号15KG/M,木轨枕。暗斜井斜长378M,倾角24,为串车提升,安装有JTB0806型防爆提升绞车一台,提升绞车各种保护齐全。运输系统运转正常。(十)压气系统矿井在1640M水平地面安装有VF6/7型空压机一台,电机功率55KW,流量6M3/H,在井下安装VF3/7型空压机一台,电机功率185KW,流量3M3/H。压风管路为50MM无缝钢管。压气系统运转正常。(十一)矿山救护。矿井2011年1月1日与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签订救护协议书,并及时交纳费用(签约救护队到该矿的行车时间大于30MIN)。矿井建立有安全副矿长负责的辅助救护队,确保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得到及时救护。(十二)地面辅助生产系统。矿井在1640M主平硐口外建有矿井工业广场。建有充电房、配电房、矿修房、浴室、煤仓、矸石场等与矿井生产、安全相配套的生产设施、行政生活福利设施建筑。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过程危险因素是指能对造成伤亡或对物、人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体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一)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二)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一)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二)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之间,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三)全面性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四)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三、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现场调查法、类比推断法、经验分析法、专家评议法和事故树分析法等。根据XX矿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各类生产系统,本报告采用经验分析法和类比推断法。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根据煤矿井工作业特点将识别的危险因素分为11类。(一)瓦斯爆炸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矿井内瓦斯爆炸的有害因素是焰面、冲击波和大气成分的变化。瓦斯爆炸的发生条件是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爆炸下限56,爆炸上限1416),出现引爆火源(点燃温度650750,最低点燃能量为028MJ)和足够的氧气(氧气的浓度在12以上)。但必须强调的是,瓦斯的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氧的浓度,其它可燃气体的存在,煤尘,温度和1234压力等;(二)煤尘爆炸是指有爆炸危险性的煤尘,遇火源发生的爆炸事故;(三)矿井透水主要指井下开采作业时,突然穿透有大量积水的区域(如老窑积水、地下水以及与有疏水通道联系的地表江河)时发生的涌水事故;(四)矿井火灾指发生在煤矿井下或是井口附近,直接影响井下安全生产并造成损失的燃烧(分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种);(五)冒顶片帮通常指井下采掘作业的某些空间,由于受地压(与距地表深度有关)和开采动压双重影响,开采空间支护处理不当和违章作业造成的顶、帮岩(煤)发生冒落事故;(六)放炮伤害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七)触电伤害是指电击伤亡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八)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九)运输车辆伤害指矿井运输车辆(机车、矿车等)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动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十)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十一)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窒息、中毒性窒息。本次安全现状验收评价,是项目评价组成员深入现场,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第二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析一、矿井瓦斯(一)矿井瓦斯特性瓦斯是煤形成过程中伴生的气体,是井下危险有害气体的总称,其危险有害表现在燃烧、爆炸、窒息3个方面。1、瓦斯浓度5以下时,遇火可缓慢燃烧,16以上的高浓度瓦斯在瓦斯与空气界面上遇火可发生燃烧。2、瓦斯达到一定浓度(516),足够的氧(12),遇一定的引火源(650750),即发生爆炸。3、由于瓦斯的大量存在,使空气中的氧浓度大大降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造成人员缺氧窒息死亡。(二)瓦斯爆炸1、瓦斯爆炸(1)瓦斯爆炸的危害瓦斯爆炸产生高温火焰(18502650),爆炸冲击波(最高达12MPA),并造成矿井空气成分改变,如连续爆炸,则压力更高。爆炸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2)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影响因素瓦斯爆炸必备三个条件,即空气中瓦斯达到一定浓度(516),足够的氧(12),遇一定的引火源(650750)。1)煤尘混入的影响。煤尘混入后,增加了爆炸的猛烈程度,降低了瓦斯爆炸的下限值,当煤尘浓度达到5000MG/M3时,爆炸下限降为3,浓度上升到8000MG/M3时,爆炸下限降到25。2)可燃气体混入的影响。如果可燃气体本身具有爆炸性,混入后一是增加了爆炸气体的总浓度,二是降低了瓦斯爆炸的下限值。(3)瓦斯爆炸的原因1)因矿井通风不良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2)因煤层瓦斯含量大,未采取抽排措施,高浓度瓦斯涌出。3)因井下电气火花、放炮产生火花、煤层自燃、岩石碰撞火花等引爆瓦斯。2、瓦斯窒息(1)瓦斯窒息由于瓦斯的大量存在,使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大降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使人缺氧窒息直致死亡。(2)瓦斯窒息的因素发生瓦斯窒息事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使人缺氧窒息的环境,临时停风的独头巷道、采空区、废弃的盲巷等。二是行为人忽视安全进入危险环境。(三)发生瓦斯事故场所煤矿井下易发生瓦斯事故的场所有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上隅角、采空区、盲巷、通风不良地点等。(四)矿井瓦斯失控因素1、矿井无风量调节措施,矿井外部漏风大。2、局部通风机无专人管理,因故停止运转未按规定处理。3、部分风门密闭不符合通风质量标准。4、机车未配甲烷报警仪。5、总井回风巷无正规测风站。6、无高浓度瓦检仪。7、监控设备未按规定调试、校验。综上所述,瓦斯是该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二、煤尘煤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或爆破作业使煤炭破碎而产生的固体颗粒。在矿井中,煤尘是危险、有害物质。该矿煤尘无爆炸性。(一)煤尘危害性1、井下作业人员吸入空气中的粉尘,将引起尘肺和矽肺病。2、煤尘遇火源引起燃烧。(二)易发生煤尘灾害的场所及及工序1、主要场所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溜煤眼、有沉积煤尘的巷道。2、主要工序打眼、放炮、落煤、放煤、装卸载、转运等。(三)矿井煤尘失控因素1、2处未按规定安设支管阀门。2、粉尘浓度测定不符合规定。3、爆破作业未使用水炮泥。粉尘是该矿一般危险、有害因素。三、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按发火原因不同,分为内因火灾(煤层具自燃发火倾向),外因火灾。(一)火灾危害矿井因内因和外因发生的火灾,可能引燃、引爆瓦斯、引发更大的矿井灾害事故,造成设备,设施毁坏,人员伤亡,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二)产生火灾原因1、煤层自燃发火矿井开采范围内K1煤层,经鉴定自燃倾向等级为一类,属易自燃煤层。本矿及相邻矿井均无发火史。2、内因火灾原因(1)开采煤层本身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2)煤层呈现破裂状态存在;(3)有不断适量的供给氧气;(4)有散热不良,热量易于积聚的条件。3、外因火灾外因火灾主要有明火、电焊、气焊、静电火花、撞击火花、电火花,雷电等。外因火灾原因是违章作业,电气设备失爆,使用非阻燃电缆,无防雷电设施。(三)发生火灾的主要现场内因火灾发生地点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停采线、断层附近、长期通风的煤巷外因火灾发生的地点易燃易爆物品材料库或堆场;电气设备集中区等。(四)矿井火灾失控因素1、井下未设消防材料库。2、未按规定进行消防检查。3、爆破未使用水炮泥。4、开采易自燃煤层无火灾预测预报制度。5、绞车硐室无灭火器材。综上所述,矿井火灾是该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四、矿井水灾(一)水灾危害及破坏形式1、地表水体或突然大量降雨进入井下。通过裂隙、溶洞、废弃巷道、透水层,地表露头等与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连通,使大量的水体进入人员作业场所,从而形成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采掘工作面突水。即使突水量不大,由于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透水。由于各种通道使采空区与储水体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直接进入采空区,造成采空区,巷道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引起矿井水灾的原因1、采掘过程中没有探水或突遇含水的地质构造。2、爆破、钻孔、地压活动揭露水体。3、采掘过程没有采取合理的疏水、导水措施。4、矿井排水能力不足,系统不畅通。5、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三)发生水灾的主要场所可能与水体连通的采掘工作面及巷道。(四)矿井水灾失控因素1、无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每年雨季前未全面检查矿井防治水工作。3、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未对矿区及附近地面漏水情况进行检查,也未对井下水文变化进行观测。4、无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探查资料。5、防水抢险物资储备不足。6、雨季前,水泵联合排水资料不全。7、主大巷水沟不畅,淤泥多。综上所述,矿井水灾是该矿的一般危险、有害因素。五、冒顶片帮(一)冒顶片帮危害采掘工作面冒顶将造成巷道垮塌,设备损坏,破坏通风系统,甚至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二)冒顶片帮原因1、采煤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不妥当。2、支护设计不合理(支护参数、支护材料的选择),支护材质不合格,支护强度不够,支护质量差(箱距或柱、排距超过规定,柱、腿未打在实底上等)。3、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初次放顶以及采空区悬顶面积过大时,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4、检查不周或疏忽大意。5、敲帮问顶不到位,违章作业,悬石处理不当。6、地质条件差,有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围岩,形成破碎带或节理层发育,裂缝多。7、地压活动影响。(三)发生冒顶片帮的场所采掘工作面,采区运输巷,回风巷及维修的巷道。(四)矿井冒顶片帮失控因素1、作业规程无复审记录。2、巷道支架内无撑木。3、回采工作面使用木支柱。4、报废巷道未上图。综上所述,冒顶片帮是该矿的主要危险因素。六、提升、运输XX煤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主平硐运输大巷和水平运输采用机车运输,斜井采用串车提升,采区运输大巷采用人力推车。(一)运输事故危险性平巷运输容易出现的事故有机车掉道,机车撞、压行人等,斜井容易出现的事故是跑车伤人或损坏设备,人力推车容易出现矿车撞、压行人,矿车掉道等。(二)发生运输事故的原因平巷运输常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为伤亡事故如人、车抢道、爬车、不注意行驶的机车、矿车等。斜井运输常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如提升时行人,信号工、把钩工、绞车司机误操作,或提升设备不完好,保护设施不齐全、不灵敏、不可靠等。(三)该矿井采用斜井、平巷运输,发生运输事故主要在斜井、平巷。(四)矿井运输失控因素1、轨道接头铺设质量差。2、运输巷道内未设置路标、巷标。3、运行的列车后无红灯。4、斜井下部无挡车栏,斜坡地堒数量不足。5、无提升绳检查记录,绞车无警铃,连接装置无试验资料。6、提升装置无技术资料,记录不完整。综上所述,提升运输是该矿的一般危险、有害因素。七、触电(一)触电危险性电气事故一般表现为触电事故,触电事故可分为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根据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可致人死亡。(二)触电原因触电导致人身伤亡事故一般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如作业人员不遵守输配电、供用电有关操作规程及规定;违章带电作业;供电线路维修不及时;供用电设备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等)或安全措施失效。(三)触电事故发生的场所敷设电缆的巷道、采掘工作面、电气设备布置点、地面变电所、地面电气设备安装地点。(四)矿井电气设备失控因素1、无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2、防爆设备入井无合格证。3、无检漏保护试验记录。4、入井轨道、管道防雷电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5、机电硐室内无防火器材。6、电缆穿墙无保护套管。7、采区部分电气设备接地母线偏小。8、无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调整记录。9、无绝缘油试验记录。综上所述,触电是该矿的一般危险、有害因素。八、爆破伤害(一)爆破作业危害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炸药、雷管,在运输、装药和放炮过程中,未爆炸或未爆炸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炸药爆炸可以直接造成人体伤害和财物的破坏。(二)爆破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地面炸药库未设避雷装置。2、爆破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摩擦,或者遇到明火、高温物体。3、装药工艺、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三)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场所炸药库及其附近,运送炸药途中,装药和爆破过程中,处理瞎炮时。(四)矿井爆破存在的失控因素1、爆炸材料库安全距离不足。2、爆炸材料库无存放爆炸材料的专用木架。无发放雷管的专用桌子。3、放炮封泥未使用水炮泥。4、放炮警界未设栏杆或拉绳。综上所述,爆破事故是该矿的一般危险有害因素。九、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矿井生产最常见的伤害之一,矿井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这些机械设备包括运输机械、采掘机械、钻探机械、压缩机械等机械设备。可见,凡是存在机械设备的地方均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综上所述,机械伤害为该矿一般危险有害因素。十、高处坠落在开采过程中高处作业时,由于防护不当(或没有防护),操作不当,发生的人员或物体坠落,将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矿现开采煤层倾角1928,基本不存在高处坠落的可能。十一、中毒和窒息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毒窒息的原因主要为瓦斯、炮烟和其它有害气体。在爆破作业时,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流入的硐室、盲巷、通风不良的巷道等都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一旦上述部位风量不足,又无警戒标志,加上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综上所述,中毒和窒息为该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第三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场所一、矿井瓦斯存在的场所瓦斯存在的主要地方有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上隅角、回风流、采空区、盲巷、通风不良地点、巷道贯通时、地质构造变化带、裂隙带、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矿井主要通风机因停电或机械故障而停风时。二、矿井水灾危险因素存在场所可能与水体连通的采掘工作面及巷道。三、矿井火灾危险因素场所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一类,属易自燃煤层。内因火灾发生地点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停采线、断层附近、长期通风的煤层巷道。外因火灾发生的地点易燃易爆物品材料库或堆场,电气设备集中区等。四、顶板危险因素存在场所冒顶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支护薄弱带、采掘工作面及巷道维修作业点等。第四节事故隐患及其存在的场所见附件安全验收评价单元评分表第三章评价单元划分第一节评价单元划分按照重庆市小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标准,根据该矿生产系统的特点和试运行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将矿井生产系统划分为安全生产管理、矿井开采、通风和粉尘防治、瓦斯防治、安全监控、矿井防灭火、矿井防治水、爆破器材和井下爆破、运输和提升、矿井电气十个评价单元。第二节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是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方法通常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定性评价一般将危险性分成几个定性等级,并规定达到哪个等级(以上或以下)即认为系统是安全的;定量评价一般规定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个空间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发生次数)、事故损失(危险程度)低于确定的指标值则认为系统是安全的。常用的矿井安全评价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简介如下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发生的模式等进行“预测”、“定性”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或事故防范措施。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目的是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危险性进行等级划分。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31,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见表32,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划分见表33。表31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等级系数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1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2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4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8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表32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潜在事故危险因素触发事件(1)发生条件触发事件(2)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表33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的划分级别概率系数发生概率A005发生概率接近零,在设备使用期内几乎不发生。B010很少发生。C020容易发生或偶然发生。D030很容易发生,相当可能发生。E035频繁发生、经常发生。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CHECKLISTANALYSIS)是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分析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项目的安全状态。既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也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是系统安全工程中一种最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对过程的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来识别系统所存在的危险性。安全检查表就是根据法规、标准编制检查项目和内容,并以模拟装置的安全技术措施为对照对评价对象进行安全检查,从而评价出系统的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根据格雷厄姆金尼公式,由美国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L、E、C的分值分别见表。用这三种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危险性越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取值计算可采用表3133参考选取。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表31事故发生可能性完全会被预料到相当可能不经常但可能完全意外极少可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与决策科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应试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生产部火灾应急预案模板(3篇)
- 行政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篇)
- 企业澡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与科技监管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结合考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热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的新挑战与机会试题及答案
- 虚拟地理环境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工程学院
- DB37-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孔距尺寸的标注与孔的位置度公差的确定
-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课堂PPT)
- 服装工艺(各工序)单价表
-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 图书入库登记表
- 中国市场橄榄油与消费者健康及使用需求联合调研报告(共46页).docx
- BMH型半门式起重机说明书
- 土地估价报告市场比较法(工业)模板2016.09.26
- 中医医院科主任科室管理通用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