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摘要信用风险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是银行风险经营的主要内容。2004年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构建了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框架,提出了抵押、担保等技术可以有效缓释银行的信用风险。因此,对抵押担保贷款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其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抵押担保贷款既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探讨抵押担保贷款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经济学功能其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实践,探讨了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发展、存在的风险、风险特殊性的表现和原因。通过分析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运行中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并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我国银行抵押担保的运行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的视野深入研究我国银行抵押担保风险的特殊性,认为企业过度依赖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缺乏理性的企业规模扩张以及政府对银行抵押担保业务经营和管理的过度干预,是造成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原因。最后,本文从制度环境、操作规范、剩余风险防范等方面为我国银行抵押担保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建议。【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信用风险【论文类型】应用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ONCOLLATERALGURANTEELOANSINCHINASCOMMERCIALBANKABSTRACTATPRESENT,THECREDITRISKISTHEMAINRISKINOURCOMMERCIALBANK,THUSTHECREDITRISKEFFECTIVEMANAGEMENTISTHEKEYTOTHEBANKRISKMANAGEMENTALTHOUGHINTHENEWBASELCAPITALACCORDRELEASEDIN2004,THECREDITRISKMITIGATIONMECHANISMISFOUNDED,FEWERPAYATTENTIONTOITTHEREFORE,TOSTUDYTHEINFLUENCEOFTHISMECHANISMONBANKSRISKMANAGEMENTHASTHE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NTHEBASISOFOVERVIEWOFTHEPRESENTRELATIVERESEARCH,THEPAPERANALYSISTHECREDITRISKMECHANISMINTHENEWBASELCAPITALACCORDINDETAILWITHTHEDEFINITIONFURTHERMORE,ITDISCUSSESTHEDEVELOPMENT,THERISKEXISTED,THEREASONANDTHEPERFORMANCEOFRISKINOURCOUNTRYFROMOURPRACTICENEPAPERANALYSISTHESTATUSOFCREDITRISKMITIGATIONMECHANISMINOURCOUNTRYTHROUGHTHECASESTUDYINGANDTHERISKSTUDYING,INCLUDINGLEGALRISK,CREDITENVIRONMENTRISK,ENTERPRISERISK,BANKRISKANDTHEINTERMEDIARYAGENTRISKONTHEBASISOFTHEABOVESTUDYING,THEPAPERRESEARCHESTHEPARTICULARITYOFTHEMECHANISMINOURCOUNTRYFROMTHEHISTORIC硒PCCTANDITDENOTESTHATTHEREASONOFTHEPARTICULARITYISTHATTHEENTERPRISERELIESONTHEBANKLOANSEXCESSIVELYANDTHEENTERPRISEEXPANSIONISIRRATIONALFINALLY,ITGIVESSUGGESTIONONIMPROVINGOILL“CREDITRISKMECHANISMFROMSYSTEMENVIRONMENT,THEOPERATIONALSTANDARDANDTHERESIDUALRISKSASPECTS【KEYWORDS】ASYMMETRICINFORMATIONG;COLLATERALGURANTEE;CREDITRISK【BPEOFTHESISAPPLIEDRESEARCH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趁指导教师签名渺舻年岁月SEI噼多疑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T是施歹月感日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导论在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的商业银行改革和经营管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和降低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关键环节。抵押担保贷款作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如何理解抵押担保工具的这一经济学功能,如何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中发挥抵押担保工具的信用风险管理功能,是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1选题背景及意义银行业是从事风险管理的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如何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银行管理者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2004年6月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修订了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框架,促使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对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机制凸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分为三个类别抵押、担保衍生工具和表内净扣,这三种技术对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风险资本计提方法、信息披露要求等构成了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框架。信用风险缓释机制框架的形成,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创新之一,是根据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监管要求制定的,是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缓释机制运行的指导性文件。既有的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生成机制、抵押担保贷款与违约率的理论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对于抵押担保贷款的制度环境、作用机理、对信用风险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较少关注,因此,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框架相比,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仅包括抵押、担保机制。从实践来看,我国抵押、担保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银行贷款中抵押、担保贷款的比重在80以上,因此,抵押、担保机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受历史和制度演进的影响,我国银行、企业和政府在抵押、担保缓释机制中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企业融资结构的失衡、银行内控机制缺失、政府对银行业务的过多干预等,使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在微观层面具有特殊性风险。目前我国对抵押担保的研究散见于各种法律问题、信用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抵押担保的实证研究较少,且没有研究抵押担保同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对抵押担保在信用风险资本计量中的作用关注不够。我国银行业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风险管理理念正逐步形成,对抵押担保贷款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从操作层面上讲,抵押担保贷款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参与主体包括银行、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对这些机构的行为风险进行分析,有助于各参与主体改进各自的行为方式,促进抵押担保贷款缓释信用风险作用的发挥;对抵押担保贷款制度层面的研究,可以促进法律体系、社会征信体系、银企间和银行同业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完善,改进我国抵押担保贷款运行的制度环境,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尽管抵押担保贷款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缓释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抵押担保技术本身也存在诸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剩余风险,如果这些剩余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抵押担保不但无法缓释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且也会给银行带来新的风险,从而加大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我国目前还没有条件立即、全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风险管理框架,在对抵押担保的风险资本管理方面也比较粗糙。因此,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特征、经济学意义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对国际银行业还是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文献综述既有的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研究文献,大都是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通过探讨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探求解决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途径。目前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抵押担保的生成机制、抵押担保对信用风险因子的影响机制以及抵押担保的实证研究。12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抵押担保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于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生成机理的研究。二是研究抵押、担保对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影响。1抵押担保的生成理论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包括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的假设。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行为主体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交易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必然会为了获取更大的自身利益而损害信息劣势方的利益。为了避免这一行为的产生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得主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和斯宾塞的研究。对抵押担保的生成机制存在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一是抵押担保筛选模型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抵押担保筛选模型的理论依据是银行在利率和抵押担保之间进行权衡,与借款人签订信贷合同。传统理论认为,抵押担保的特性会使借款人选择与其风险特征相对应的信贷合同,从而为银行提供判断借2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款人的风险类型的依据,在贷款审查中筛选出风险较低的借款人,因为借款人对自己的违约风险大小比较了解,认为自己的低违约风险不应承担过高的利息支付,因此,这类借款人通常愿意提供较高的抵押担保来替代较高的利率。但实证分析却表明,传统理论所得出的结论与实践恰恰相反。在实践中,高风险的借款人往往选择向银行提供抵押担保的策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促使抵押担保的筛选模型得到进一步发展,模型增加了贷款期限、贷款规模、企业规模、银企关系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更广泛的视角来阐释抵押担保的筛选功能;其二是在道德风险模型中加入抵押担保因素,可以对借款人在贷款运用方面形成监督,消除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从而减少银行的信贷损失。2抵押担保对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影响既有对抵押担保与违约率关系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以借款人风险类型与抵押担保的特性为基础,引入了借款人的努力函数,认为抵押担保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违约率;而另一种观点主要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认为借款人和银行对贷款项目的评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借款人往往高估贷款项目的成功概率,愿意提供抵押担保,而实际上其违约率较高;另一方面,银行因为有了抵押担保的保证,降低了对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其“懒惰成本一便是较高的信贷违约率。1抵押担保与违约率负相关的理论综述传统理论从抵押担保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角度,研究了抵押担保对信用风险缓释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低风险借款人愿意提供风险较低、数量更多的抵押担保品,因为这类借款人的风险类别意味着抵押担保品不易遭受损失,因此,银行在信贷合约中加入抵押担保因素,可以减轻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有助于降低违约率;另一方面,由于信贷合约中的抵押担保涉及抵押担保品的权利归属,会对借款人构成信贷威胁,影响借款人的努力函数,促使借款人对项目投入较高的努力水平,从而解决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这两个方面而言,抵押担保与信贷违约率成负向相关关系。2抵押担保与违约率正相关的实证研究实践中的操作由于缺乏理论解释上的假设前提,从而使抵押担保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存在另外的阐述。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就开始对美国的抵押贷款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抵押担保贷款具有较高的风险,其违约率较高ORGLER,1970;TTESTER,1979SCOTTANDSMITH,198621,或者说抵押担保贷款具有较高的风险溢价,暗含着较多的不良贷款BERGERANDUDELL,1990,1992BOOTH,1992BOOTHANDCHUA,1996ANGBAZOETAL,1998MANOVEANDPADILLA,1999,2001口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首先,就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如果贷款有抵押担保作为保证,银行就会缺乏足够的激励在贷款3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决策时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借款人的真实风险不能得到辨别并加以防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绩效,从而增加了贷款的违约率MONAVE,PADILLAANDPAGANO,2000。其次,借款人和银行对项目的评估价值存在着不一致,借款人容易高估项目成功的概率,因此愿意提供更多的抵押担保,造成信贷损失。借款人和银行对抵押资产价值评估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借款人对抵押资产拥有特定的技术,使其对借款人的价值远远大于对其他人的价值。同时,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占有会产生一系列费用,如法律费用、资产出售费用等而降低了对抵押担保资产的估值11。JIMENEZANDSAURINA2004通过分析西班牙银行19882000年的商业贷款数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抵押担保与信贷违约率的正相关关系给予了支持。3抵押担保与违约损失率关系的理论综述目前对抵押担保和违约损失率关系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研究一致认为,抵押担保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违约损失率,这一关系通常通过挽回率违约损失率1一挽回率来体现。从定义上看,违约损失率表示违约事件发生时银行的损失;挽回是指当违约事件发生时银行可以获得的全部偿还款项,挽回率RECOVERYRATE是指挽回占余额的比例。LONGSTAFFANDSCHWARTZ1995模型使用一个常数作为挽回率,。以挽回率与无风险零息票的乘积作为模型中的挽回项,所以挽回项整体是一个常数1。BRIYSANDVARENNE1997指出,如果设定外生的门限值及挽回率,则信用风险资产的定价方程就不能保证债权人或者债券持有人在信贷违约发生时的支付不大于公司的价值,并且即使公司在债务到期时有偿付能力,也有可能使得公司的价值小于信贷额或债券的面值。他们建议采用一个常数的挽回比例表达在信贷到期时,发生违约事件情况下公司的价值以及在信贷未到期时发生违约情况的公司价图11德国银行贷款总负债的回收率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值之间的比例71。但COSSINANDPITOTTE2001认为计算这一比例没有实际意义。4傩嘴臁嘶4321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抵押担保与违约损失率的关系的研究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抵押担保可以降低违约损失率。FRANKSANDSUSSMAN2003研究了542家英国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数据,发现英国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都是高抵押的,至少有80的贷款是通过固定抵押品或流动抵押品进行担保,其结果之一是英国清算公司或销售破产公司具有高的回收率约751。图11说明了抵押担保贷款和无抵押担保贷款回收率之间的差异。借款人发生违约时,银行的回收率主要依赖于贷款的抵押品价值。抵押品价值会随着经济运行状况而发生波动,如果经济下滑,则银行会遭受损失。传统的信用模型忽视了经济运行对抵押品价值的影响,只保有抵押品的平均价值以及平均的回收率。JOYFRYE2000考虑了经济运行下滑给抵押品价值造成的损失和抵押品价值的系统性风险,扩展了FINGER1999和GORDY2000的信用资本模型,得出违约损失率的大小与经济状况相关。122国内抵押担保贷款研究综述综观我国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研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认为抵押、担保可以解决银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缓释具有正激励作用二是认为抵押、担保的过度使用容易导致对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的负激励;三是认为我国抵押、担保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缓释绩效较差。1抵押、担保的正向激励效应同西方学者的分析基点一致,我国学者对抵押、担保工具的理论研究也是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对银行抵押、担保工具的生成和作用机制,更进一步地,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更细化的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大量的学者认为,抵押、担保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缓释银行的信用风险。严太华、张龙、高天羽2002认为,贷款合同中的抵押担保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一方面,在定性的意义上,抵押担保可以减小贷款人在贷款违约情况下的损失,并加大了借款人的责任范围,从而有利于将高风险的借款者拒绝于市场之外。同时,担保条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信号显示作用;另一方面,在定量的意义上,可以设计一种合同,将抵押担保额与贷款偿付额联系起来,使两者在借贷合同中负向相关,利用不同的合同组合就可以有效地做到对借款人风险类型的识别,减小逆向选择问题阳1。王磊、伍新木2002通过对斯蒂格利茨和韦斯关于信息不完全的信贷市场研究的扩展,对无抵押和引入抵押的信贷市场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在引入抵押信贷的情况下,抵押的作用在于抵消更高的贷款风险,并具体讨论了抵押值与贷款利率两种金融工具的变动对于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的影响。得出5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银行保持贷款利率固定而引入抵押时,会带来贷款项目总体质量的下降,但银行贷款利润率的变化不确定;当银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而变动抵押的效应不确定。李转运等2001在假定抵押资源不受限制以及利率可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分贷后的信息对称和贷后的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研究了存在抵押条件时的银企最优契约。无论贷后信息是否对称,在竞争型市场结构中都可以利用抵押条件和利率设计不同的契约组合,实现低风险借款企业与高风险借款企业的分离均衡;在垄断型市场中,可以利用一定的契约组合迫使高风险借款企业放弃借款。甄别机制与一般的筛选机制相比,无论贷后信息是否对称,也无论是何种市场结构,甄别机制都可以实现银企更大的总收益RIO。蓝虹和穆争社2004从银行和借款人在融资博弈中形成纳什均衡的过程入手,认为抵押、担保机制是降低不对称信息的有效途径,其运用效果取决于抵押、担保条款的可执行程度。由于我国缺乏对商业银行的激励和抵押、担保条款的可执行程度差,造成大量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银行资金闲置的“囚徒困境一。对此,他们运用博弈分析法,对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和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只有提高抵押、担保条款的程度,才能解决中小企业“借款难“和银行“惜贷“问题,实现借款人和银行在融资利益上的双赢111。2抵押、担保的负向激励效应一部分学者认为,抵押、担保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给银行带来的信用风险,但如果银行过度依赖抵押、担保,将会导致负效应。谢进城,张家峰2003认为作为甄别信号的抵押担保品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抵押担保要求具有一个正向的激励效应。抵押担保品越多,企业从事低风险项目投资的动力越大。另一方面,抵押担保也可能产生相反的逆向选择效应,抵押担保品的增加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多的财富,而资产净值较多的企业往往更加偏爱风险。当抵押担保品提高到一定水平后,逆向选择效应可能会超过正向的激励效应,从而使银行的预期收益下降。因此,银行应该正确估计抵押担保品的适宜范围。同时,抵押担保也可以使银行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负激励条件来降低道德风险112|。周浔倩、谭进、孙跃2005从抵押贷款对项目投资风险程度和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入手,通过比较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对信贷市场的影响效果,认为抵押物不足值时抵押贷款的风险大于信用贷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抵押手段对利率逆向选择的作用和利率对抵押的逆向选择的作用,提出了将贷款利率和抵押品结合考虑作为银行甄别不完全信息的手段。同时,他们通过重新构造银企收益模型,对信贷市场逆向选择风险和抵押手段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抵押品除了具有正向选择性,其自身也具有逆向选择特性13|03我国抵押、担保的弱绩效虽然抵押、担保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对银行信用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的缓释作用绩效较弱,我国银行在2000年以后新发放的不良贷款中,有66源于抵押、担保贷款李转运,2001,这说明我国抵押、担保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学者就我国抵押、担保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抵押、担保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既有的研究认为我国抵押、担保问题主要集中在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法律体系不完善两个方面。李转运等2001从银行机制、产权制度和信贷决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抵押担保贷款与西方的差异,认为我国抵押担保贷款收效差的深层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外部环境缺陷,包括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司法行为的不规范;二是内部控制缺陷,包括利益机制、监管机制、互控机制的不完善,据此提出加大信贷投资力度、组建金融担保公司、建立个人信誉档案、实行连环担保责任制、开发投融资市场等措施来改善我国抵押担保的操作绩效。俞正立2003,吉玉秋2004认为我国银行在抵押、担保业务操作方面,主要存在抵押担保审查岗缺位、抵押担保手续不合理、抵押物低值高估面广、抵押物变现能力不足、重复抵押、关联贷款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银行缺乏风险理念,在贷前对抵押物评估、保证人资质调查等方面比较松懈,缺乏专业人才对抵押物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所导致14115|。胡汉军2001从操作层面对抵押担保贷款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在抵押担保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有抵押人主体资格不符的法律风险、抵押物设置不当的法律风险、无所有权人同意文件的法律风险、抵押合同签订、履行中的法律风险和抵押物登记的法律风险161。杨家才2004分析了我国抵押担保法律体系中具体条文之间存在的矛盾,认为我国抵押权与债权分离,抵押担保流于形式;抵押登记手续不完备,一物抵押多次贷款;抵押权与法定优先权规避不慎,抵押权难以实现。针对我国抵押、担保缓释技术的困境,学者们提出完善银行的内控机制,规范抵押、担保贷款的操作流程,严格贷前审查和贷后监控机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确保银行对抵押、担保权的有效追索,强化抵押、担保法律的执行力度等胡小钰,1997;高廷芬,2003王国恩,2004M憎。123小结抵押担保贷款研究的演进及理论与实践的差异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理论研究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扩展而深入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市场存在一定的缺陷,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缺陷,学者开始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出了抵押、担保技术以缓释银行的信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内部评级法,并详细规定了抵押、担保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时银行的资本要求。为了符合银行监管的国际公约中的规定,学者以及从业者开始讨论影响7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部评级法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计量以及抵押担保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并对抵押担保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综观国内外学者对抵押担保的既有研究,可以得出第一,尽管在理论上对抵押担保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抵押担保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得到了肯定,通过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和抵押担保在信贷合约中的作用两个层面,都可以得出抵押担保可以有效缓解银行的信用风险。第二,实践经验同理论上的结论存在着差异。银行为了规避和降低信用风险,将抵押担保引入信贷合约,并且在理论上为这一避险工具找到了支持。但实践却表明抵押担保并不总是发挥信用风险缓释的作用,相反,却增加了违约概率。造成理论与实践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分析存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而在实践中,这些假设前提并没有得到实现,因此抵押担保也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绩效。第三,已有的实证研究都是发达国家信贷市场中抵押担保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或转轨经济国家的抵押担保信用风险缓释机制如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发达国家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运行环境比较完善,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其经验,使抵押担保贷款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13论文创新点本文以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抵押担保贷款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经济学功能,并特别关注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应用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我国抵押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文章的创新点包括1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标准,对比研究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机制与巴塞尔协议中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框架的差异,从机制的完善程度、运行的制度安排、操作规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机制的不足。巴塞尔协议所确定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框架,包括对抵押、担保信用产品和表内净扣的界定,及对各技术信用风险暴露的资本计提、信息披露等。该框架肯定了这些技术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也指出其作用的发挥依赖完善的制度支持。我国信用风险缓释机制主要指抵押、担保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同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缓释框架比,我国抵押、担保风险缓释机制的发展相对不成熟,一是技术种类较少;二是对抵押、担保缓释技术范围的界定不够严格和规范;三是在制度安排、法律确定性等方面不够完善。2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深入探讨了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发展中的风险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抵押担保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和实践基础上,抵押担保作为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而言,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制度性风险、企业行为风险、银行行为风险以及评估中介机构8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为风险几个方面。制度性风险包括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征信体系不发达以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通过案例研究指出企业行为风险包括道德风险一假按揭、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风险等;通过案例研究了我国银行行为风险,主要体现为银行高管人员的金融腐败、内控机制不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失控等;通过与国际中介机构行为的比较,指出我国中介机构由于评估技术落后、法律环境不完善、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合谋等,造成我国抵押担保贷款的中介机构风险。3从历史的观点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的特殊性。从我国抵押担保的应用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银行还是借款企业,对抵押、担保缓释技术的运用都存在缺陷,造成抵押、担保贷款案件频仍,银行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释。探究这些案件发生的根源,除过抵押、担保技术本身具有的内在风险之外,我国信贷市场参与者的历史环境、抵押担保贷款的政府行为、融资结构等因素,是我国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风险存在的特殊性原因。一是我国企业融资以银行的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使得信用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二是政府行为对银行的业务操作干预过多,使银行在贷款决策和抵押担保贷款的清收上存在阻碍,增加了信用风险三是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抵押、担保技术操作存在缺陷。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对抵押担保贷款经济学分析的思路,是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信贷过程中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分析,探讨抵押担保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抵押担保对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框架的演变信用风险缓释绩效计量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剖我星集囊紫图1一L论文逻辑思路图9抵押担保I贷款风险L抵押担保贷款实证研究政策建议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响,特别是其缓释银行信用风险的功能,并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意义,即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发展现状、风险特性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逻辑思路如图卜1所示。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等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生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采用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案例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方法,揭示出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10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经济学内涵信息经济学是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引入对信贷市场的行为分析开始,如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即成为信贷市场的最大难题。随着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深入,抵押担保工具作为解决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工具开始被广泛运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缓释信用风险的经济学功能。II2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广义的信息经济学是指以信息为不可或缺的经济变量作为研究条件的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方法。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从市场和信息技术不确定性的角度,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其中,微、宏观信息经济学合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对策行为的学科,也是通常所说的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最早出自索尔斯坦凡勃伦的资本的性质1919;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1959年杰拉德德布鲁提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信息经济学一词最早起源于1959年马尔萨克的R2,成功的概率分别为P1和P2PLPB,P,P,F。在此情况下,抵押担保和利率对借款人的激励效应是对立的由于抵押担保会在违约情况下增加借款人的损失,因此,借款人会在抵押担保情况下选择较高的努力程度以降低违约损失;而由于在成功的情况下,较高的利率会导致借款人的盈余减少,因此,借款人会选择较低水平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项目的违约概率增加341。BOOT等人用努力函数将抵押担保的激励作用同利率激励作用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抵押担保可以解决信贷市场上的部分道德风险问题。但对于努力函数与借1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款人风险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进行说明。COCO2000从这个角度上继续了BOOT等人的研究,分析了努力函数的对借款人风险的边际效应,完整地阐述了抵押担保的激励机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低风险借款人和高风险借款人对项目的努力程度有不同的选择,COCO详细分析了这些选择情况下借款人努力程度的边际效应当努力函数的边际效应对高风险借款人的影响大于对低风险借款人的影响时,高风险借款人的最优选择是H,银行将为高风险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贷款,而对低风险借款人不要求抵押担保。当PG,ZP,H时,说明低风险借款人选择较低水平的努力程度时,其项目成功的概率仍然要高于高风险借款人选择较高水平的努力程度所带来的项目成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激励相容,低风险借款人提供较高水平的抵押担保;当PC,F弓MINCR,弓垆G_MFXMYS二二拿XS符其中,N指还款前的净收益,V为评估价值,F为每年支付的贷款本金率,M为贷款占评估价值的比率,R为贷款期末资产回收的本金比率,S为既定社会资本收益率下第N年的折现系数。针对抵押品变现率低的现象,刘桂良等2004就正确评估抵押品价值的技术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两种新的评估技术|511。一是即期价值修正法,即运用持续使用前提,使用市价法、重置成本法或现值法确定其即期价值R,并考虑清算的可能性P与清算过程的损耗率L,影响损耗的因素分别为实体性贬值C、功能性贬值M和经济性贬值N。则YIA1FC,M。NR|R其中,口为清算行为固定系数,R11P。二是到期价值估算法,即运用清偿假设,使用清算价格法对可能发生处分的价值进行估算,最终目的是在到期处分抵押品所得能够偿还贷款,其评估模型为YVS,DR其中,S为影响评估值的外部变量,T为影响评估值的内部变量。通过这些评估技术及其创新模型,可以规范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有助于银行正确确定抵押率以及贷款额,并保障贷款的安全收回。4抵押品价值评估的法律环境抵押品价值评估技术是否可靠、评估程序是否规范,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高效、快速和透明的法律环境。该法律环境包括对具体评估技术进行规范的法律,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合格性规定的法律,对评估程序、评估作业、评估结果进行规范的法律以及对评估行业进行监管的法律。为了建立这样一个有效的抵押品价值评估的法律环境,各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了法规,要求银行在特定交易中使用注册的评估人、在其他交易中使用合格评估人。尽管法规没有规定具体的估价方法,但要求审查人尽一切努力,证实所使用的方法及所做出的假设适当性。在1989年的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强化法案F瓜砒认中,要求不动产评估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并根据统一标准进行,评估人应为资格得到确认、专业行为受到各州有效监管的独立个体,从事与抵押贷款有关的评估活动的人员必须具有国家颁发的许可证及执业资格证。依照1991年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FDIDIA,美国颁布了“机构间评估和估价指导原则“,对不动产的评估方法、假设和结论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从而强化了抵押品评估的规范性。同时,还颁布了专业评估执业的统一标准USPAP,对评估报告作业进行了统一规定。加拿大存款保42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险公司公布了一份文件,要求成员确立不动产评估政策、方法、程序和信息体系。不动产评估政策应该包括评估人的选择、所有评估人报告的内容和估价方法。韩国实施了相对严格的估价规则,金融监督服务局要求每个相关银行都要建立抵押品估计回收金额的计算标准,计算以抵押品的市场价值为基础。我国颁布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抵押、质押品管理和评估的政策和程序。对于抵押品的评估,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定值,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应参照同类抵押品的市场价格定值。1999年,我国颁布了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暂行规定,要求评估报告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对评估程序进行了规范。43小结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无论从种类的界定,还是从实践经验上都同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范存在一定的差距。本章首先从概念的界定上比较分析了我国和巴塞尔协议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规定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分为三类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工具、表内净扣,而我国担保法的界定为抵押、质押、保证、留置和定金。二是信用风险缓释技术资格的认定不同,即我国担保法中对抵押品的范围、合格担保人的资格以及信用衍生工具的认定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所不同。其次本章就我国抵押担保贷款的操作实践进行了风险分析,认为我国抵押担保贷款存在特定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制度性风险、企业行为风险、银行行为风险和抵押担保中介机构行为风险。制度性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征信体系不发达,法律体系不完善等;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企业行为和银行行为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风险行为主要变现为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抵押担保中的道德风险假按揭和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等。最后,本章从抵押、担保中介机构设置的国际比较、评估技术的国际比较和技术创新以及评估的法律环境等方面,对抵押担保的中介机构行为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在中介机构的选择和制度环境建设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43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特性及政策建议从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应用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银行还是借款企业,对抵押、担保缓释技术的运用都存在缺陷,造成抵押、担保贷款案件频仍,银行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释。探究这些案件发生的根源,除过抵押、担保技术本身具有的内在风险之外,我国信贷市场参与者的历史环境、抵押担保贷款的政府行为、融资结构等因素,是我国抵押担保贷款风险存在的特殊性原因。本章从我国抵押、担保缓释技术的实践出发,就我国融资体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等方面对我国银行抵押担保贷款风险的特殊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政策性建议。51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倾斜间接融资比例过大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同国外发达国家的融资结构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直接融资规模小,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具体包括企业发展历史沿革和经济制度差异。表51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位亿元证券市场融资余额年份融资余额贷款余额货币市场融资余额间接融资比重债券余额股票余额19955840516505383969911473252424865319967205374611528495916205178389084871997894476574914160299539036046008375199810392577865241844263511804384183261999116561679373431132063643074507680422000130313219937111388163961548744576262001152282991123147166266311368661197373752002180433321312939320669731233066161397277资料来源19962004;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32004企业的融资结构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构成,外源融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三种渠道。周业安2005从金融开放程度的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融资结构的差异,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大,金融抑制比较普遍,金融创新迟缓,从而导致了企业对银行贷款有较大的依赖521E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较大,表61是近些年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分布情况。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间接融资的比重平均为80以上,造成这种情况除了金融抑制的原因之外,企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也是重要原因N“IS4。在国有性质情况下,银行充当国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财政为国有企业注入资金,其贷款方式大多为信用贷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从国家财政中退出,企业的信贷违约风险全部由银行承担。此时,银行逐渐建立了风险理念,形成了法人治理结构,信用贷款的占比较低,而大部分贷款都是抵押、担保贷款见表52,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集中在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管理上。我国抵押、担保贷款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企业的抵押、担保能力有限,难以达到银行对抵押、担保的要求。从制度因素看,在改革开放前和初期,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是公有制经济,对私有财产持否定态度。无论企业、家庭还是个人,拥有的私有财产较少,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的自有财产不足。第二,在制度改革的环境下,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仍然较弱。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集团化企业,但这些大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资本运营或通过银行借款进行规模扩张,其自有资金薄弱,企业的抵押、担保能力在改革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反而受国家扶持政策的影响,银行客户竞争的焦点是这些企业的担保贷款,使得违规担保等案件不断涌现,银行使用抵押、担保的绩效较差。表52招商银行省分行单位亿元年份期末贷款余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总额23155861460141320041051276占比2207527813891305总额22756221481131420051053715占比2154533514061247总额252052431006826含贴现20061038851不含贴现占比24255047969995资料来源根据招商银行省分行月报整理得出52失衡的银政关系政府主导型银行间接融资比例过大且抵押、担保贷款成为银行的主体贷款模式,使银行成为信用风险主要承担者,从而形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风险特殊性的表现之一,这是由我国金融制度、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原因所导致。我国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风险特殊性的表现之二是银行不是独立的法人,其业务操作及经营管理受政府的干预过多,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第一,银行与中央政府的特殊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银行与中央政府的特殊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初期,银行部分执行着中央政府财政的职能,即在政府的支配下对国有企业贷款,这种贷款实质上45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财政注资,因为银行也是由财政支持的。因此,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名义上由银行承担,但实际上是由国家财政承担;在第二阶段,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其逐渐脱离中央政府而成为独立的法人,但银行的风险经营理念尚未形成。中央政府以国家声誉为国有企业作隐性担保,当国有企业出现违约时,银行承担实际损失1。第二,银行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关系。我国银行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但银行的税收却直接上缴总行,这与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初衷存在着矛盾,银行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对其业务的支持,常常顺从地方政府的意志发放贷款。一方面,银行放松了对政府支持企业的贷前调查等操作程序,造成潜在的损失;另一方面,当这些企业发生违约时,地方政府往往干预银行对贷款的清收工作1551。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介入银行与破产企业的谈判,要求银行降低对贷款的清收率,银行以利润对此损失进行冲减;地方政府介入法院的审理,破坏破产企业债务的清偿顺序,或者干预法院对抵押担保资产的拍卖,由此造成的损失亦由银行承担等。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国际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对银行只应给予宏观指引,而不能干预银行的具体业务经营与管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环境缺陷,银行和政府的关系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使得银行在使用抵押、担保技术对信用风险进行缓释时受到阻碍。53对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对我国抵押担保贷款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银行信贷流程的强化、抵押担保制度的完善和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规范。531健全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企业信贷行为规范我国企业在信贷活动中的行为,强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是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缓释技术顺利实施的关键。第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规范并提高各组织机构的职责范围和效率。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和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要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一系列机构,以强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应对这些机构成员的任职能力进行绩效考核,确保各机构有效的发挥其作用。董事会成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度和盈利能力,因此,股票发行程序应该包括考核董事会成员的法律、财务、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第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监管系统,不断及时修改和细化内部控制程序和外部监管程序。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应该成为公司内部控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制的主要力量,公司法和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赋予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职权。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对这些职权的履行有一定的操作障碍,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制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工作程序,确保其职责的顺利执行。第三,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规则。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增强透明度和投资者决策的需要,也是社会监督、市场约束的基础。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我国整体制度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