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说明书(定稿)_第1页
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说明书(定稿)_第2页
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说明书(定稿)_第3页
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说明书(定稿)_第4页
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说明书(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内蒙古XX旗XX焦煤公司一矿位于XX煤田XX矿区XX井田IIII勘探线之间,矿井东以I勘探线为界,西邻XX二矿以III勘探线为界,上部以1780M标高为界,下部以1200M标高为为界,井田走向长096KM,倾斜长082KM,面积079KM2,井田内可采煤层煤种主要为焦煤和瘦煤,煤质属于中灰、低中硫、低磷,是良好的炼焦和配焦用煤,可用于内蒙古太西煤集团乌斯太焦化公司已建成的60万吨/A焦炉用煤,但该井目前存在井口多、产量低,生产系统及开采方法落后等问题。为了满足炼焦用煤的需求,增加矿井生产能力,改善安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结合该矿井的实际情况,对该矿进行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设计针对矿井安全条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监控系统和新型的常规检测仪器,而且对井上、下安全设施的设置作到安全、可靠和方便管理。本次“安全专篇”是与技改初步设计配套设计的,因此有些安全检测和防护设备及设施在技改初步设计中已包括,但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要求,属于矿井安全方面的主要机电设备、器材需要单独列出目录,作到完整化、系统化,并列出专项投资费用。一、编制设计依据1内蒙古国土资源厅2006年3月颁发的XX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1500000620184)。2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XX煤田XX矿区XX井田(IV勘探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其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4336号)。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的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及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等一系列法规、规范、规定。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005年9月14日发布、2006年10月1日实施)、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规范及规定。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1针对该矿井上、下安全条件,设计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矿的各项法规和政策,为确保矿井的安全制定出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措施。2在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安全设备的装备上选择技术含量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并作到功能全、型号齐、数量足,相关的专项投资一次给足,不留缺口。3在建设工期的编制中安全系统的建设同时纳入编制内容,作到与矿井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4设计中充分重视工人的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生产救护和环境保护,装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和常规用具,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一)设计的特点为了确保矿井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避免企业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本次设计充分贯彻了国家对煤矿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本煤矿存在的井下自然灾害和生产情况制定出井上、下各种灾害的防治措施,装备齐全各类防治设备及器材,设计主要内容简述如下1根据地质资料及周边生产矿井的调查总结,对该矿安全条件作了充分证证后总结出矿井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了防治措施,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器材。(1)针对矿井煤层易产生粉尘的情况,为了防止粉尘飞扬及爆炸,设计中针对性地采取了喷雾洒水,设置水幕及布置了隔爆水袋。(2)针对矿井瓦斯灾害情况,相应地采用了KJF2000型监测监控系统及隔爆水棚防止瓦斯超限及瓦斯爆炸。(3)矿井火灾包括内因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的防治措施采用阻化剂防灭火、黄泥灌浆防灭火等,外因火灾防治措施采用规范的机械操作规程为作业规范,以免发生火灾。(4)针对井上、下容易产生的水灾,对井下涌水采用适时排放,对地面水对矿井生产的安全影响采取了设置构筑物予以排除。(5)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顶板及其它灾害的预防都采取了较为妥善的措施,尤其是对顶板的管理采取相应的处理保护措施,其它灾害如机械、电气事故都采取了对应的措施。2在医疗保健、急救、劳动保护的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也设置了必要设施,配备了设备和器材。3在设计中列出了安全防治的专项投资并提出了安全设施和装备的施工质量与工期要求。(二)安全评价根据本设计的内容结合该矿的安全条件,矿井的企业领导首先要全面认真学习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要依照设计内容保质保量健全安全方面的设施,配齐所有的安全检测和防治的设备器材,并设专项专人进行安检设备、仪器操作的培训,矿井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本工程为煤矿技改工程,工程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和煤炭行业的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程和规范,对矿井主要灾害提出了切实可靠的防治措施。矿井安全系统完善,安全设施齐全,主要机电设备先进、安全保护可靠,配备了齐全的安全设备及仪器仪表。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法规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各种安全技术规章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责任制,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将煤矿安全工作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进行严格考核。以预防井下瓦斯与煤尘爆炸、火灾、突水、粉尘为重点,控制恶性事故发生,改善矿井安全生产面貌。重点采取的措施有预防瓦斯与煤尘爆炸措施、预防井下火灾措施、粉尘综合防治措施、矿井防治水措施等。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具体措施详见第二章至第九章)(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程、规范、政策。(2)加强职工安全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责任心。(3)加强对通风设备、设施的管理,经常检查维修,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运行。(4)经常进行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瓦斯等参数测定,使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5)矿井通风系统中设置控制风流的风门、调节风门、风筒等设施,保证风路的畅通。风门应设在平巷段。(6)主要进回风巷道之间的联络巷设置两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两道反向风门,以便为矿井及采区、工作面反风创造必要条件。(7)在矿井配备足够的安全检测仪表。培训相应人员,提高安全检测人员业务素质。(8)矿井装备KJF2000型煤矿监控系统,完成本矿井的安全生产监控。(9)为确保矿井通风,主扇风机装备2台,其中1台运行,1台备用,所有主扇风机均采用双回路供电。(10)主扇风机反风时,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10MIN内可以改变巷道风流方向。(11)各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均设于新鲜风流中。(12)加强通风管理,保证各工作地点有足够的新鲜风量,设专职瓦斯及粉尘检查员,对工作地点经常进行瓦斯、各种有害气体、粉尘、风量的检测,建立个体巡回检测和集中连续双重检测体系。(13)掘进工作面均设有完善的风电闭锁瓦斯断电报警系统。选用分站配有瓦斯传感器等,不仅可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并且可及时将信息送入安全监测系统。(14)必须使用安全炸药,采用水炮泥,在放炮前后仔细检查瓦斯浓度,严禁违章作业。(15)下井人员必须配备自救器,矿井配备足够瓦斯检测仪器。(16)在主要进回风巷中,均建立测风站。每10天进行1次全矿井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应根据测风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17)进、回风巷中,都必须设置消防、洒水供水管路。(18)在回风斜井井口安装防爆门。(19)及时对采空区及废弃巷道进行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及栅栏。(20)煤仓及溜煤眼必须留有一定量的存煤,不得放空。废弃的煤仓及溜煤眼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封闭,煤仓、溜煤眼及其它硐室如某一部分暂时不用时,应以不燃材料按有关规定封闭。(21)矿井技改投产前必须进行1次全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22)矿井通风系统图必须标明风流方向、风量和通风设施的安装地点。必须按每季绘制通风系统图,并按月补充修改。多煤层同时开采时,必须绘制分层通风系统图。(23)风井防爆门每6个月至少检查维修1次。(24)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主要通风机。改变通风机转数或叶片角度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25)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反风设施。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26)主通风机房内应有反风操作系统图。通风机运行应有操作规程及设备运行记录,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27)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28)掘进巷道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29)压入式通风机和启动装置的安装位置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30)局部通风机风筒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局部通风机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31)局部通风机因各种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32)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排除瓦斯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33)放炮前后对工作面喷雾降尘。(34)采用湿式打眼和使用水炮泥。必须使用安全炸药,在放炮前后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仔细检测瓦斯、粉尘浓度,放炮前后在距爆破地点前后20M巷道内,喷雾洒水降尘,严禁违章作业。(35)在胶带输送机巷道每50M设置一道降尘水幕降尘。(36)在各转载点、煤仓及溜煤眼上下口、装载硐室等均配备喷雾洒水等防尘装置进行喷雾洒水降尘。(37)煤仓及溜煤眼不得作为风眼使用。(38)各工种必须严格遵守各自有关规定。严禁在井下开启和修理矿灯。(39)对转载点等易产生煤尘处实行洒水喷雾降尘。(40)对浮游煤尘主要采取喷雾降尘加人工清理的方式。(41)定期冲洗巷道,防止煤尘积聚。(42)加强职工井下防火安全教育,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免发生火灾。(43)爆破作业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爆破的规定。严禁使用不安全的爆破器材;不允许放连珠炮、放浮炮、违章使用延期雷管等;合理地布置炮眼,放炮前应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放炮引燃瓦斯。(44)严格遵守瓦斯管理的各项规定,防止局部积聚和瓦斯爆炸事故。(45)完善电气三大保护,防止电气火花。(46)采用阻燃抗静电的运输胶带、电缆和风筒。(47)避免斜巷跑车事故造成的高速磨擦火花和撞击电气设备。(48)按有关规程、规范,安全地处理火区。(49)按有关规定设置隔爆水棚。(50)下井人员不得穿化纤服装下井。(51)矿井每星期至少检查1次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立即改正。(52)为确保安全,防止瓦斯煤尘爆炸,井下各供电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井下变电所、配电点及机电硐室等处均设置局部接地极,通过接地线、电缆铠装外皮及接地芯线将上述接地极连接成一完整接地网,该网的任一处接地电阻均不得大于2。井下高、低压配电设备均设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53)各种电气设备及测量仪器仪表的进货、安装使用、检修、搬迁均应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行业标准及有关工种的有关规定执行。(54)除设有水幕、喷雾、洒水或其它隔绝煤尘爆炸措施的地点和潮湿巷道外,其它巷道都经常冲洗煤尘。(5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56)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57)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58)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及一切施工。(59)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应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才可按有关规定通电启动。(60)矿井回风斜井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61)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2)矿井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矿井必须有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通过通风、瓦斯检查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M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开启。(63)不得使用1台局扇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64)使用局扇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扇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扇。(65)每年必须由国家授权的权威鉴定部门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有关部门备案。(66)井下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均设有防火门或防火栅栏两用门硐室,井底车场设有消防材料库,备有足够的消防材料,采空区的封闭也应符合防火要求。(67)防火墙必须由不燃材料构成,必须密实,不能有漏风,并定期检查维修。(68)井上设消防材料库,并设在井口附近,有轨道直达井口,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69)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70)按有关规定定期对消防管路、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72)防止地面雷电波及井下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井架设防雷电装置。通信线路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进入井下的管道每隔20M须用金属线跨接,以防电磁感应波及井下。金属结构与管道、铠装电缆之间的距离小于100MM时,每20M用金属线跨接。此外,管接头、弯头等接触不可靠的地方,也应用金属线跨接。通过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政策、法规、煤矿安全规程及以上措施,就可避免和控制恶性事故的发生,矿井的安全生产就可得到保证。四、编制内容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细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4、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5、1994年12月14日劳动部发1994502号劳动部关于印发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6、(88)煤技字第237号文煤矿防火规范7、国发198497号文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9、矿山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10、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MT501896)11、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规范(MT501996)12、建筑设计与防火规范(GBJ1687)13、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版)五、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本井田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特点、开采技术条件等,本矿井待解决的主要安全问题有1、粉尘灾害及其防治;2、瓦斯灾害及其防治;3、矿井防灭火;4、矿井水害防治;5、顶板灾害、提升、运输事故及电气事故防治。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矿井概况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内蒙古XX旗XX焦煤公司一矿位于XX煤田XX矿区XX井田IIII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5101060728北纬3907513908452交通情况矿区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相距约55KM,东北距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重工业城市乌海市约90KM,西南距阿拉善左旗政府(盟)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约63KM,距宗别立镇约20KM。均有公路相通。乌(乌达)巴(巴彦浩特)一级公路从矿区西边通过,距矿区最远矿井有80KM,煤炭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另外,平(平罗)汝(汝箕沟)铁路运煤专线从矿区东部穿过。平汝铁路全长65KM,在平罗车站与包兰铁路干线接轨。矿区距平汝铁路XX车站23KM。因此,区内公路、铁路运输尚属方便。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地形地貌XX井田位于XX煤田XX矿区的西南部,地势总体为北低南高,山势多呈东西向或北东东走向,最大海拔标高2170M,最低海拔标高1790M,相对高差380M,属中低山区。三、水系煤矿内无地表径流。区内基岩裸露,植被稀少。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地表水体,沟谷间有季节性表流和洪水。四、气象及地震1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高原寒冷剧变的特点,降雨稀少但多风,温差变化较大,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314,年平均降水量2131MM,年平均蒸发量23492MM,降水多集中于59月份,最大风速190M/S,封冻期从11月底至翌年4月初,最大冻土深度12M。2地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对照地震烈度为8度区。五、主要自燃灾害本区地处XX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和洪水。六、周边煤矿开采情况矿井技改之前,井田上部的两对矿井(焦煤公司八号井、九号井)均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其中八号井主要开采七层煤和八层煤,矿井开采最终标高为1827M,九号井主要开采二层煤、三层煤和四层煤,矿井开采最终标高为1800M。根据自治区和阿盟有关文件精神,目前两对矿井都已关闭。八号井开采最终标高为1827M,与下部技改井留有77M保安煤柱,九号井开采最终标高为1800M,与下部技改井留有50M保安煤柱,因此对焦煤公司一矿开采无影响。七、水、电源及通讯情况1水源矿井工业及生活用水供水对象为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及煤系下伏寒武系灰岩裂隙溶洞水,水质类型属硫酸钙钾型淡水,作为生活用水水质尚属优良。根据该区最终水源勘探资料显示,两含水层地下水开采储量不是很大,但是根据水源勘探4号孔抽水试验和原宗别立苏木光明生产队在4号孔附近寒武系灰岩含水层打的一眼井来看,第四系孔隙潜水及煤系下伏灰岩裂隙两含水层的开采储量能够满足目前矿区的生活生产用水。2电源矿区供电引自蒙西电网别立沟35KV变电站和矿区兴泰自备电厂。3通讯矿区内有通讯电线电缆,有移动通讯信号。第二节安全条件一、区域地层及构造(一)区域地层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XX桌子山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较全,有老至新为太古界XX群,元古界长城系西勒图组,寒武系、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延安组、石盒子组、孙家沟组,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为XX井田的含煤地层。区域地层特征详见表121。(二)区域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I)、鄂尔多斯西缘坳陷带(II),XX褶断束(III),区内地层、岩浆活动、成矿条件、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及控制。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总体构造形态以宗别立苏木为转折点,其东部构造线走向近南东,西部构造线走向由近南西转为近东西,总体构造格局构成了近似“S”形。区内的褶皱构造主要发育于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呈宽缓的背斜形式出现,轴向北东,形成时代为侏罗纪末期。此外太古界XX群中发育规模较小的紧闭同斜褶皱、无根褶皱、平卧褶皱等。本区的褶皱构造与成矿关系不密切,部分含煤地层的褶皱转折端煤层有加厚或变薄现象。(三)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有小面积加里东晚期闪长岩出露,辉绿玢岩脉仅分布于XX群。矿区区域地层表表121二、井田地质界系统群组段岩性描述接触关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粘质砂土层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半胶结状砂砾石层安定组JA灰白、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加微晶灰岩整合直罗组JZ灰黄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页岩、砂质页岩整合侏罗系延安组JYA灰灰白色石英砂岩,页岩夹无烟煤层角度不整合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TYC灰黄浅灰紫色砾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黑色页岩、粉砂岩,含动植物化石平行不整合孙家沟组(PSJ)长石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紫红色粉砂岩、泥岩英安质、流纹质凝灰岩整合石盒子组(PSH)灰白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线,含植物化石整合上段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粗砂岩、石英砂岩与碳质页岩、灰黑色页岩互层、夹薄煤层及一层叠锥灰岩整合二叠系山西组(PS)下段灰色薄层细砂岩、粉砂岩、碳质泥岩、灰白色中厚石英砂岩、煤层及粘土岩整合三段石英砂岩、页岩、砂质页岩、煤层、生物灰岩整合石炭系太原组(CT)二段石英砂岩、页岩、粉砂质、生物灰岩、煤线角度不整合古生界寒武系角砾岩、石英砂岩薄层灰岩、页岩、条带状、竹叶状、磷状灰岩,含动物化石平行不整合元古界长城系西勒图组(CHX)下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砂岩、泥岩,上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角度不整合太古界贺兰群(ARH)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浅粒岩、变粒岩,条带条纹,眼球状混合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太古宇XX群,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石盒子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太古宇XX群(ARH)以变粒岩、片麻岩为主夹少量浅粒岩,构成本区沉积基底,与其它地层均呈断层接触。寒武系地层以滨浅海局限海沉积的白云岩、灰岩为主,与煤系地层亦呈断层接触。太原组、山西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其特征及盖层地层简述如下1石炭系太原组(C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仅出露太原组中段和上段。1太原组中段(CT2)岩性为浅灰黄色、灰色厚层石英砂岩与炭质页岩、砂质泥岩互层,下部夹煤线,中部夹灰黄色含藻丘泥质灰岩,可见厚4060M。与下伏寒武系为断层接触。本段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环境。2太原组上段(CT3)下部以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夹钙质砂岩透镜体,含可采煤层8煤及局部可采之9煤层及数层不可采薄煤层。8煤顶板之泥岩中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下部地层多含钙质。上部以灰白、灰色中厚一厚层石英粗砂岩、石英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为主,其中夹含蜓生屑灰岩两层(K4、K5),顶部夹有一薄层含动物化石碎片之不稳定砂质泥质灰岩,含4、5、7三层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7下及不可采6煤层。7煤顶板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可作为对比标志。厚140212M,一般19186M。本段为三角洲沼泽相一河流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相沉积。2二叠系山西组(PS)岩性为灰白、灰色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灰色一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含两层可采煤层(2、3煤),3煤底板富含白云母片之砂岩特征明显,是与下伏地层分界的标志。本组厚75M,地层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东端受F3断层切割而缺失。本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沼泽河流),底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3二叠系石盒子组(PSH)本组岩性组合下部为灰白、黄绿色中厚一厚层状石英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炭质页岩,下部夹23层薄煤,其中1煤局部可采。上部为浅灰绿色厚一中层状长石石英粗砂岩(底部细砾岩)、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夹灰绿、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少量深灰色泥岩。该组底部以出现紫红色或紫斑的粉砂岩、泥岩为标志。厚190M,为陆相平原的曲流河亚相远源辫状河流相沉积。4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沟谷中,以冲洪积砾石、砂为主,砾石成分多为砂岩。厚01449M。(二)井田构造XX井田位于汝箕沟宗别立向斜的西翼,煤系地层东西两端呈北东向,中部近东西走向,总体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7080,局部近于直立或倒转,线间地层较缓,为6065。区内构造复杂,断裂是主要的构造形迹,褶皱不发育。1断层矿区煤糸地层中断层发育,延伸长度在1001800M间的主要断层有27条;落差在50526M之间,已为钻孔控制的有11条(由东向西为F30、F26、F90、F22、F24、F19、F79、F15、F12、F10、F8)。矿区断层发育,但规模性较明显,其规律和特点如下1走向断层数量不多,计有F1、F3、F11、F12、F15、F46、F45七条。按其性质可分为走向逆断层延伸远,落差大,对井田构造具有控制意义,其中F1为延伸至小松山的区域性大断层,F3受F1控制,井田内延伸达7KM。F1、F3断层均位于煤系地层底部。F45、F46则受F3控制,为煤系中的次一级构造,往往使煤层露头缺失,但深部仍有煤层赋存,对煤层破坏并不严重。走向正断层以F11、F12为主,分布于西部之间,位于煤系下部,延伸均在15KM以上,落差由西向东递增,由48650M。但对深部煤层的赋存影响不大,仅F11下盘深部缺失8煤。2斜交断层以NE向和NW向两组为主,个别呈SN向或EW向(F5、F6)。以NE向一组最发育,地表往往呈曲线状延伸,落差较大,一般均在100M以上,且变化规律明显,如F22、F26由北东至南西落差急剧增大。按其性质又可分正、逆两种,绝大多数为斜交逆断层,一般均为高角度倾斜,近于岩层倾角,此类断层对深部煤层切割频繁,破坏性大,在地表往往使煤层露头重复。断层的倾角一般在6878之间,地表处沿走向变化很大,如F26(4577),F7(4678);地表至深部倾角变化亦较大。如F8地表倾角4550,深部为71,F4地表倾角76,深部倾角为35。局部断层在地表出现反转现象,如F10、F11、F15。3伴随一些较大的斜交断层局部产生一系列同向的“边幕式”较小的断层。如F19与F79的组合,F17与F77、F78的组合。4线一带,辅5线之间及线以西,切断煤层露头的小平移断层发育,其延伸长度一般3035M,煤层水平位移一般1530M。经11、19号钻孔揭示,在线上存在未出露地表,落差分别为206M、114M,倾角4348,倾向南东,呈阶梯状切割F3、F45、的F94、F95逆断层及F96正断层,其中F94延伸至辅5线,长达1050M,以至严重破坏了该段中深部煤层。7、24号钻孔在线上控制一组未出露地表,呈“叠互式”,倾角3140,倾向北西的逆断层,频繁切割该段深部煤层。5煤系上伏石盒子组、石千峰群地层中的断层以NE或近于SN的平移断层为主,地面延伸较长,一般在数百米以上,但大多只断到1煤层以上,对煤层影响很小。煤系地层中主要断层大都有探槽及钻孔控制,除F11仅地表控制,无钻孔控制以外,其它断层均控制可靠。井田内主要断层特征见表122。2褶皱区内煤系地层中的褶皱主要有两对。1帽蒲鲁褶皱位于线F10断层之间,由一对背向斜组成,轴向N30E,轴长1450M,向斜北西翼陡(80),南东翼较缓(50),背斜两翼较对称,在煤系中出露面积约025KM2,是区内主要褶皱,对深部煤层有一定影响。2辅4线西侧,由一对轴长150M的短轴背向斜组成,轴向N50E,出露面积0084KM2,其对深部煤层影响甚微。此外,伴随强烈的断裂作用而产生的短轴牵引褶皱在煤系地层也可见。如F30逆断层此起的轴向N60E,轴长460M的牵引向斜;F6与F15、F12交叉部位,F11、F12与F3交叉处均有牵引褶皱产生,该类褶皱对深部煤层没有影响。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有小面积加里东晚期闪长岩出露,辉绿玢岩脉仅分布于XX群。XX井田主要断层特征表表122编号断层性质位置断层特征F3走向逆断层横贯矿区北部边界走向中段近EW,EW两端转为N偏E,倾向N,局部南倾(线处),倾角3570,全长7000M以上,控制可靠。F4逆断层走向N80E,倾角地表76,钻孔中35,倾向SE,全长140M,落差28M,控制较可靠。F5平移逆断层敖甫子沟走向近NS,倾向W,全长260M,水平位移250M,地表切割F3断层。F6平移逆断层线之间走向N85W,倾向N,全长460M,水平位移330M,地表切割F3断层。F7逆断层线之间走向N85EEW向,倾向N,倾角4678,全长460M,控制可靠。F8逆断层西起确台沟,北东止于线东约250M走向N85ESN向N15E,倾向SE,倾角地表4550,剖面为71,全长970M,落差116M,控制可靠。F10逆断层西北起于辅7线,北止于早布托沟走向N40525E,倾向SE,倾角4952,全长940M,落差300M以上,控制可靠。F11走向正断层起于线西约550M,止于线东约100M走向N6555E,倾向SE,倾角4065,全长1150M。F12走向正断层线之间走向N60E,倾向SE,倾角地表4285,深部7077,全长1800M,落差由SW向NE增大,线处落差350M以上,SW端48M,控制可靠。F13平移正断层线西约100M处走向N15E,倾向NW,倾角67,全长110M。F14正断层线2号孔北约20M走向N53E,倾向SE,倾角77,全长530M。XX井田主要断层特征表续表122编号断层性质位置断层特征F15走向正断层线11号孔北约70M走向N60E,倾向NW,倾角地表74,剖面40,全长280M,落差64M,控制可靠。F19正断层辅5线23号孔北50M走向N30E,倾向SE,倾角68,全长340M,落差196M,控制可靠。F22正断层线西500M走向N40ENW向N75E,倾向SSE,倾角地表5468,剖面6678,全长1700M,落差由NESW逐渐增大(138400M),可靠。F23逆断层线6号孔北250M走向N75E,倾角7578,倾向SE,全长550M,控制可靠。F24逆断层线6号孔北200M走向N75E,倾向SE,倾角77,全长400M,落差280M,控制可靠。F26逆断层线东300M线西350M走向N25EN80E,倾向SE,倾角地表4577,深部为80,全长1430M,落差由NESW逐渐增大(100600M以上),控制可靠。F28逆断层走向N60E,倾向SE,全长240M。F30逆断层位于线之间走向N50E,倾向SE,倾角79,全长650M,落差170300M,控制可靠。F31走向逆断层线东约300M矿区外围走向N10E,倾向NW,倾角55,全长530M,被F87切割。F32正断层线24号孔东侧走向N60E,倾向SE,倾角78,全长1000M。F35正断层井田东部外围走向N30E,倾向SE,全长3300M。F45走向逆断层线东约250M走向N31E,倾向NW,倾角地表45,剖面49,全长260M,深部被F94、F95切割两次。F46走向逆断层线11号钻孔处走向N45E,倾向SE,倾角74,全长190M。XX井田主要断层特征表续表122编号断层性质位置断层特征F47逆断层11号孔西120M处走向N78E,倾向NW,倾角78,全长170M。F55逆断层线2号孔南约20M走向N55W,倾向NE,倾角50,全长100M,落差10M。F62逆断层线之间走向N75E,倾向NW,倾角52,全长200M。F79逆断层辅线23号孔北50M走向N30E,倾向SE,倾角72,全长55M,落差196M。F90逆断层线16号北北约50M走向N53W,倾向SE,倾角81,全长80M,落差526M。F91逆断层线8号北约50M走向N60E,倾向SE,倾角78,全长160M,落差43M。F93逆断层地表未出露据4号孔资料倾向SE,倾角77,落差54M。F94逆断层地表未出露据11号孔控制情况倾向SE,倾角4858,落差206M,全长1050M。F95逆断层地表未出露据11、19号孔控制情况推测倾向SE,倾角43,落差114M。F96逆断层地表未出露据19号孔推测,断层倾向SE,倾角37。F98逆断层地表未出露24号钻孔控制断层倾向NW,倾角39,落差14M。F99逆断层地表未出露24号钻孔控制断层倾向NW,倾角30,落差34M。F100逆断层地表未出露24号钻孔控制断层倾向NW,倾角31,落差8M。F101逆断层地表未出露根据7号钻孔推测,断层倾向NW,倾角33,落差36M。F102逆断层地表未出露根据24号钻孔推测,断层倾向NW,倾角40,落差4M。三、含煤地层、煤层、煤质(一)含煤地层XX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11层,煤层总厚度2218M,其中太原组含可采煤层三层(4、5、7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三层(7下、8、9煤层);山西组含可采煤层两层(2、3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两层(2上、3上煤层);二叠系石盒子组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1煤层)。(二)可采煤层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共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十一层,总厚2218M,其中太原组上段(CT3)地层厚度140212M,一般为19186M,含4、5、7三层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三层(7下、8、9煤);二叠系山西组(PS)地层厚度75M,含采煤层两层(2、3煤),局部可采煤层两层(2上、3上煤);二叠系石盒子(PSH)地层厚度190M,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1煤)。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煤位于石盒子组下部,局部可采,可采地段厚一般1M左右,结构复杂,夹矸最多达7层,且变化大,规律不明显,但夹矸层较薄,一般均在01M以下,该煤层钻孔控制稀疏,且有打丢打薄现象,对煤深部的结构及其变化控制不够。距2煤一般7087M。2上煤出露于、帽蒲鲁沟一带,厚一般15M;但变化较大,距2煤仅077M,一般37M,仅有15号孔控制。该煤层实际应为2煤的分叉(夹矸增厚造成),相当于线以东2煤上部。2煤全井田均有其层位,厚度变化大,其规律为(1)中段厚,两端薄,东端厚,西端薄。如线以西,线以东厚度一般15M左右,而线线间一般厚达35M,东段平均厚203M,西段平均厚079M。(2)浅部厚深部薄,线深部18号孔厚047M,线深部10号孔厚032M,为不可采。煤层结构复杂且变化大,夹矸层数由西向东逐渐增多,西部一般12层夹矸,线以东一般含35层夹矸,最多达6层,厚度较大的夹矸一般2层,发育于辅线之间。下距3上煤一般1121M。3上煤夹于一套厚层粗砂岩(K3)中,局部可采,发育于辅3线线之间,厚度变化较大(002368M),地表虽有不可采点,但在7个见煤钻孔中均达可采厚度。3煤全井田发育,仅个别点不可采,为一复杂结构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由西向东逐渐增厚。结构由西向东亦逐渐复杂,特别是在线间,夹矸一般49层。距2煤一般1251M。4煤全区稳定可采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一层,且稳定,夹矸岩性以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粉砂、细砂岩,特征明显,是对比4煤的良好标志。上距3煤一般2048M。5煤全区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一般1M左右,无夹矸。上距4号煤层一般513M。6煤全区稳定,但不可采。上距5煤一般2242M。7煤煤层稳定,全区可采。线东,地表及见个别不可采点,夹矸03层,厚度、结构变化不明显。上距6煤一般428M。7下煤不稳定煤层,局部可采,沿走向倾向变化均很大。线之间,露头均可采,深部尖灭(1、23号孔)。结构较复杂,夹矸一般12层,最多达6层,岩性以泥岩为主。上距7煤一般1517M。8煤不稳定煤层,局部可采。地表露头厚度沿走向变化很大,最厚达991M,至深部不变薄趋势,甚至尘灭(23号孔);、线浅部均可采,至深部1、4、5、15号钻孔均变薄为不可采。上距7号煤层一般3256M。9煤出露于线之间,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浅部线可采,辅5线间不可采,以线间发育最好,厚度最大(282416M),但浅部可采地段至深部变薄,辅3线20号孔处不可采。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2层夹矸。上距8煤60M左右。XX井田各煤层特征见表123,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4。XX井田煤层特征一览表表123煤层厚度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煤层编号最小最大平均编号最小最大平均顶板底板夹矸层数煤层稳定性对比难易程度开采情况102131210412699586647829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07部稳定,采取范围内厚度小于027M部可采不易对比无开采价值2上018545175泥岩泥岩02不稳定,深部工程未见煤采区范围内不可采较易对比无开采价值200487831623上107420831817粉砂质泥岩泥岩中粗粒砂岩06较稳定、可采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3上020368117中粗粒砂岩中粗粒砂岩02不稳定,采区范围内不可采较易对比无开采价值3028105336723124550603457中粗粒砂岩粉砂岩粉细砂岩中砂岩09较稳定、可采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402534517734200047773005泥岩粉砂质泥岩中、细砂岩03稳定、可采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XX井田煤层特征一览表续表123煤层厚度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煤层编号最小最大平均编号最小最大平均顶板底板夹矸层数煤层稳定性对比难易程度开采情况5030184089455291252898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07部稳定,采取范围内厚度小于027M部可采不易对比无开采价值675提人时M251860/166018971600043614294400603989789所选钢丝绳满足要求。4、提升机的选择(1)滚筒直径D80D80201600MM(2)最大静张力FJMAX(16601897160098SIN250015COS25142944098SIN2502COS2525767N通过以上计算,确定选用山西机器制造公司生产的JTP16型提升机,滚筒直径16M,滚筒宽度12M,最大静张力为45KN,最大静张力差为45KN,最大绳径为245MM,提升速度245M/S。5、电动机的选择NFJMAXVM/1000257672451151000085854KW配套电动机为JR12710型电动机,功率115KW,转速为585R/MIN,能满足要求。6、钢丝绳弦长根据规程规定,天轮到滚筒上的钢丝绳,最大内外偏角不得超过130,因此钢丝绳最小弦长为LXB/2TG191B2292M考虑咬绳,选钢丝绳弦长为30M。滚筒缠绳方式为单滚筒单绳缠绕式。(三)排水设备根据矿井提供正常涌水量(35M3/H)和最大涌水量(70M3/H),井下扬程最大173M,矿井在主井井底1700M设水泵房、主副水仓,总容量77M3。排水选用D62510型离心式水泵三台,流量Q6M3/H,扬程H250M,转数N2950RPM。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四)空气压缩设备巷道锚喷选MQT40型气动锚杆钻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工作压力0407MPA;空气消耗量31M3/MIN;配套空气压缩机选MHPZ10/7K型防爆移动式空气压缩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排气量(吸入状态)10M3/MIN;排气压力07MPA;配套防爆电动机型号B180L4Y;功率22KW。四、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1地面运输矿井生产之原煤,采用皮带机运输出井后,卸入滑坡煤仓筛分系统,筛分后储存至滑坡煤仓,采用人工控制装入汽车外运。煤炭外运以汽车衡计量。2井下运输(1)轨道上山轨道上山选用JTD800提升绞车运输材料及设备。(2)运输顺槽运输顺槽选用SGB420/30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输,输送量Q80T/H,运输长度L100M,电机功率30KW。(3)1740M采区西翼运输石门区段运输石门选用SGB620/8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输送量Q150T/H,运输长度L110M,电机功率(240)KW。(4)1740M采区东翼运输石门区段运输石门选用SGB630/55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输,输送量Q150T/H,运输长度L120M,电机功率55KW。(5)1740西区段集中运输巷初选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运输总长度L280M,Q150T/H,B800MM,V15M/S,经计算,设计确定1700M采区西翼集中运输巷胶带输送机选用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SSJ800/35S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SSJ系列可伸缩带式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Q(1003000)T/H,L(1005000)M,B(6501400)MM,N(22250)KW,V(14)M/S,根据计算结果可选配功率N35KW的电机。(6)1740M东区段集中运输巷初选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运输总长度L200M,Q150T/H,B800MM,V15M/S,经计算,设计确定1700采区西翼集中运输巷胶带输送机选用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SSJ800/30S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SSJ系列可伸缩带式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Q(1003000)T/H,L(1005000)M,B(6501400)MM,N(22250)KW,V(14)M/S,根据计算结果可选配功率N30KW的电机。(7)1650M运输石门初选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1650M运输石门采区煤仓至井底煤仓运输总长度L70M,Q300T/H,B800MM,V20M/S,经计算,设计确定1650M采区煤仓至井底煤仓胶带输送机选用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SSJ800/22S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SSJ系列可伸缩带式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Q(1003000)T/H,L(1005000)M,B(6501400)MM,N(22250)KW,V(14)M/S,根据计算结果可选配功率N22KW的电机。(8)井下辅助运输为JD114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五、地面生产系统及总平面布置、防洪排涝1、煤质及用途矿井主要开采2煤、3煤、4煤、5煤、7煤2号和3号煤层黑色,半暗半亮型,夹线理状条带状镜煤,性脆,多呈小块状及鳞片状,煤层中夹有小颗粒薄片状黄铁矿。4号和5号煤层深黑色,半亮光亮型,夹条带状镜煤及线理状暗煤,玻璃光泽,内生裂隙较为发育,性脆,贝壳状断口,块状,含黄铁矿小颗粒,煤质较好。7号煤层黑色,半暗半亮型,夹条带状镜煤及条带状亮煤和暗煤,玻璃光泽,块状鳞片状。煤质特征见表137。XX矿区煤质特征表表137原煤精煤煤层ADSDQGRDMJ/KGADSDPDVDAFYMM煤种136220431717038219217焦煤22622088256957208300470211515焦煤3上2213054260162306200050207111瘦煤33222060256706000092206012瘦煤41905118287411100386182810瘦煤5173921628931540003117759瘦煤72277201284019300074189912瘦煤7下2938400244518701112204810瘦煤82703189249513700220183311瘦煤92887228278114400090222016焦煤根据本区煤样测试结果,对区内煤层煤质做出如下评价矿区内煤质属于中高灰、低中硫、低磷的焦煤和瘦煤,区内各煤层煤的发热量为中中高发热量煤。矿区内煤的可选性能等级为中等可选煤。本区的煤属良好的炼焦和配焦用煤,可用于冶金焦的生产,洗选后的中煤可以供电厂发电,亦可做工业锅炉动力燃烧用煤。2、主井生产系统矿井生产的原煤经主井STJ800型大倾角带式输送机运至转载间。卸载进入带宽B800MM的卸煤带式输送机运至卸煤栈桥。经机头溜槽卸入筛分系统,滑坡煤仓容量为2KT,为矿井2D的正常产量。3、副井生产系统本矿副井为斜井,副井担负井上下运送人员、提矸、运输材料及设备。选择固定箱式矿车提升矸石、选MC16A型材料车、MP16A型平板车提升材料及设备,选择XRC106/6型人车运送人员。井口设平车场,并配备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