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Z21-1—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_第1页
B3Z21-1—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_第2页
B3Z21-1—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_第3页
B3Z21-1—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_第4页
B3Z21-1—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20040301发布20040501实施1总则101为统一我国内河通航技术要求,促进内河通航的标准化、现代化,发挥内河水运优势,适应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河流、渠化河流、湖泊、水库、运河和渠道等通航内河船舶的航道、船闸和过河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通航论证。升船机的规划和设计可参照执行。国际河流的航道,除与邻国有航运协定并在协定中对通航标准有明确规定者外,可参照执行。103内河航道通航海轮河段的规划和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桥梁的通航净空尺度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311)的有关规定,航道尺度和其他过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应通过论证确定。104内河航道、船闸和过河建筑物工程应按批准的航道等级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航尺度应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不易扩建、改建的永久性工程和一次建成比较合理的工程,应按远期航道等级进行规划和设计。105内河航道、船闸和过河建筑物工程的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航道尺度CHANNELDIMENSIONS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航道的最小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的总称。202船闸有效尺度USEFULDIMENSIONSOFSHIPLOCK船闸闸室有效长度、有效宽度和门槛最小水深的总称。203通航净空尺度DIMENSIONSOFNAVIGATIONCLEARANCE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高和净宽尺度的总称。204限制性航道RESTRICTEDCHANNEL因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而对船舶航行有明显限制作用的航道。在本标准中主要指运河、渠道和河网地区的部分航道。205断面系数CROSSSECTIONCOEFFICIENT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过水断面面积与设计通航船舶或船队设计吃水时的舯横剖面浸水面积之比值。206代表船型TYPICALSHIPTYPE为确定通航尺度,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选确定的、设计载重量可达到相应吨级的船型。207代表船队TYPICALFLEET为确定通航尺度,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选确定的、由代表船型的船舶组成的船队。208船舶设计吃水DESIGNEDDRAFTOFSHIP船舶处于设计载重量状态时的吃水。3航道301内河航道应按可通航内河船舶的吨级划分为7级,见表301。表301航道等级划分航道等级船舶吨级(T)30002000100050030010050注1船舶吨级按船舶设计载重吨确定;2通航3000吨级以上船舶的航道列入级航道。302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02)。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21所列数值。表302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航道等级船舶吨级T代表船型尺度M总长型宽设计吃水代表船舶、船队船舶、船队尺度(M)长宽设计吃水航道尺度(M)水深直线段宽度弯曲半径单线双线3000驳船90016235货船11001623014060648353540125250120023160486351001959503223032435701356702000驳船75016226货船9001622612700486262630100190810218603242670130560318201622640755501000驳船67510820货船8501082012380216202024551107202167021620459050031600108203060480500驳船45010816货船675108161167021616161945905002112021616408034031110108163050330467510816300驳船3509213货船55086131940184131316357028029109213224027035508613100驳船3207010货船4505510118807010101215301802450551050驳船2405507货船32555071145055070709122413023255507注1当船队推轮吃水等于、大于驳船吃水时,应按推轮的设计吃水确定航道水深;2流速3M/S以上、水势汹乱的航道,直线段航道宽度应在表列宽度的基础上适当加大;3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2黑龙江水系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22所列数值。表3022黑龙江水系航道尺度航道等级船舶吨级T代表船型尺度M总长型宽设计吃水代表船队船队尺度(M)长宽设计吃水航道尺度(M)水深直线段宽度弯曲半径单线双线2000驳船910150201218030020202365125650221401502040806501000驳船65913016116702601616195010050021650130163570500500驳船57011014货船69011014113801101414163055410300驳船45010011货船5209012111401001212142545340100驳船2908508货船35060091640850909111530200注1通航浅吃水船舶的类似航道,经论证可参照执行2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3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23所列数值。表3023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尺度航道等级船舶吨级(T)代表船型尺度(M)(总长型宽设计吃水)代表船舶、船队船舶、船队尺度(M)(长宽设计吃水)航道尺度(M)水深直线段双线宽度弯曲半径1000货船49915628货船49912827驳船6751082014991562835407048024991282760316001082060500货船49910625驳船450108161499106253034553302111010816300货船4928422驳船35092131492842225284527029109213注1仅通航货船的河段,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可按其船型尺度研究确定2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图302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横断面图H航道水深;B航道宽度;DLNWL设计最低通航水位303限制性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3所列数值(图303)。表303限制性航道尺度航道等级船舶吨级(T)代表船型尺度(M)(总长型宽设计吃水)代表船舶、船队船舶、船队尺度(M)(长宽设计吃水)航道尺度(M)水深直线段双线底宽弯曲半径2000驳船75014026货船90015426118001402640605401000驳船67510820货船8001082011600108203245480500驳船4209218货船4507319110809219254032024507319300驳船3008018货船367731912100801925352502820801933677319100驳船2505515货船280551512980551520201102280551550驳船1904512货船2505512123004712151610022505512注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图303限制性航道横断面图H航道水深;BB航道底宽;M边坡系数;DLNWL设计最低通航水位304湖泊和水库航道尺度可采用表3021所列数值。受风浪影响的航道,应适当加大航道尺度。305内河航道尺度的确定,除应满足第302条、第303条和第304条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水深应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对枯水期较长或运输繁忙的航道,应采用表3021表3023所列航道水深幅度的上限;对整治比较困难的航道,可采用表列航道水深幅度的下限,但在水位接近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船舶应减载航行。当航道底部为石质河床时,水深值应增加0102M。2内河航道的线数应根据运输要求、航道条件和投资效益分析确定。除整治特别困难的局部河段可采用单线航道外,均应采用双线航道。当双线航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三线或三线以上航道,其宽度应根据船舶通航要求研究确定。3内河航道弯曲段的宽度应在直线段航道宽度的基础上加宽,其加宽值可通过分析计算或试验研究确定。4内河航道的最小弯曲半径,宜采用顶推船队长度的3倍或货船长度、拖带船队最大单船长度的4倍。在特殊困难河段,航道最小弯曲半径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在宽度加大和驾驶通视均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弯曲半径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2倍或货船长度、拖带船队最大单船长度的3倍。流速3M/S以上、水势汹乱的山区性河流航道,其最小弯曲半径宜采用顶推船队长度或货船长度的5倍。5限制性航道的断面系数不应小于6,流速较大的航道不应小于7。306当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经论证需采用特殊的设计船舶或船队时,其航道尺度应按本标准第305条和附录A的有关规定分析计算确定。307内河航道中的流速、流态和比降等水流条件应满足设计船舶或船队安全航行的要求。4船闸41船闸规模和尺度411船闸级别应按通航的设计最大船舶吨级划分为7级,其分级指标与航道分级指标相同。412船闸的建设规模应满足下列要求。1船闸通过能力应满足设计水平年内各期的客货运量和船舶过闸量要求。船闸的设计水平年应根据船闸的不同条件采用船闸建成后2030年;对增建和改建、扩建船闸困难的工程,应采用更长的设计水平年。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双线或多线船闸1采用单线船闸,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设计水平年各期的客货运量和船舶过闸量要求的;2客货运量大或船舶过闸繁忙的连续多级船闸,由于单线船闸迎向运转通过能力不足或过闸、待闸时间较长,导致船舶运输效率显著下降的;3运输繁忙的重要航道,不允许由于船闸检修或引航道维护等造成断航的;4)客运和旅游等船舶多,过闸频繁,需快速过闸的。注当单线船闸不能满足要求时,经论证也可增设升船机。413船闸有效尺度必须满足船舶安全进出船闸和停泊的条件,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船闸设计水平年内各期的通过能力应满足过闸船舶总吨位数和客货运量的要求;2应满足设计船队一次过闸的要求;3应适应大小船舶或船队合理组合过闸的需要。414船闸有效尺度可按本标准附录B计算,但不得小于表414所列数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船闸有效宽度系列应为34M、23M、18M或16M、12M和8M。经论证需要加宽的船闸,其尺度应符合宽度系列分档的规定。2船闸有效长度应根据设计船舶、船队或与其他船舶、船队合理组合的长度并考虑富裕长度确定。经论证需要加大长度的,可在表414规定长度的基础上增加。表414船闸有效尺度(M)船闸级别天然和渠化河流限制性航道代表船舶、船队长宽门槛水深代表船队长宽门槛水深32排2列280345522排2列200344532排1列200234512排1列2302002318或16504522排2列180233532排1列18018或16123512排1列18018或16123513排2列180233022排2列120233032排1列12018或16123012排1列12018或16123012排2列120232511拖612018或16302101222排1列12018或16122522排1列12018或16123011拖510018或161611拖1116012252货船100121611拖580121311拖1112012202货船808133船闸门槛最小水深不应小于设计船舶或船队满载时最大吃水的16倍。确定船闸下游门槛高程时,应计入由于河床下切造成的水位下降值。415黑龙江水系及通航浅吃水船舶的类似航道,其船闸有效尺度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方法计算确定。42船闸工程布置42L船闸工程应包括闸首、闸室、输水系统、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锚泊地、导航建筑物、靠船建筑物、闸门、阀门、启闭机械、电器设备和通信、助导航、运行管理等附属设施及生产、生活辅助建筑物等。根据工程需要,有的船闸还应包括前港和远方调度站等。422船闸工程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L船闸宜布置在顺直和稳定的河段。当船闸布置在弯曲河段或河道外的引渠内时,其引航道口门区应位于河床稳定部位,并能与原主航道平顺连接。2船闸宜临岸布置。船闸不应布置在紧邻的枢纽溢流坝、泄水闸和电站等两过水建筑物之间。3船闸引航道与其相邻的过水建筑物之间,必须设置足够长度的隔流堤或隔流墙。4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应布置在泥沙不易淤积的部位,并宜与主航道平顺连接。当下游口门区与主航道为异岸连接时,连接段应在受枢纽泄水影响较小的河段跨河。引航道内及口门区不应布置影响船舶和船队过闸的建筑物。5根据航运发展的需要,船闸工程应为增建船闸预留足够的位置。423对重要的船闸和布置在水流泥沙条件复杂河段的船闸,应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确定船闸工程的布置。43船闸通航水流条件431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应避免出现影响船舶、船队航行和停泊安全的泄水波、泡漩和乱流等不良水流条件。432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表面最大流速,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口门区水流表面最大流速限值(M/S)船闸级别平行于航线的纵向流速垂直于航线的横向流速回流流速200300415025433船闸引航道口门外连接段与主航道的水流应平稳过渡,连接段的水流表面最大流速不应影响过闸船舶和船队的安全航行。5过河建筑物51水上过河建筑物选址511水上过河建筑物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1水上过河建筑物应建在河床稳定、航道水深充裕和水流条件良好的平顺河段,远离易变的洲滩。2水上过河建筑物选址应避开滩险、通行控制河段、弯道、分流口、汇流口、港口作业区和锚地,其距离,上游不得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4倍或拖带船队长度的3倍,下游不得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2倍或拖带船队长度的15倍。3两座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的轴线间距,级航道应大于代表船队长度与代表船队下行5MIN航程之和,级和级航道应大于代表船队长度与代表船队下行3MIN航程之和。512特殊情况下,当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选址不能满足第511条的要求时,应采取下列相应措施,保证安全通航。1在洲滩易变河段兴建水上过河建筑物,可能引起航槽变迁,影响设计通航孔通航时,必须采取保持航道稳定的工程措施。2在滩险、通行控制河段、弯道、分流口和汇流口等航行困难河段兴建水上过河建筑物影响通航时,必须采取整治工程措施满足通航条件。3当两座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的轴线间距不能满足要求,且其所处通航水域无碍航水流时,可靠近布置,但两建筑物间相邻边缘距离应控制在50M以内,且通航孔必须相互对应。水流平缓的河网地区两相邻过河建筑物的边缘距离,经论证可适当加大。4当采取工程措施不能满足通航条件时,应加大水上过河建筑物跨度或采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513枢纽上下游河段水上过河建筑物选址除应满足本标准第511条的要求外,尚应考虑建库后河床冲淤变化对通航的不利影响。514在港口作业区和锚地附近兴建水上过河建筑物,对船舶通航和作业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港口作业区和锚地等设施作出妥善处理。515特殊困难和复杂河段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选址必须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确定。52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和通航净空尺度521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不得影响和限制航道的通过能力。通航孔的布置应满足过河建筑物所在河段双向通航的要求。在水运繁忙的宽阔河流上,通航孔的布置,应满足多线通航的要求;在限制性航道上,应采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2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墩柱不应过于缩小河道的过水面积,墩柱纵轴线宜与水流流向平行,墩柱承台不得影响通航,不得造成危害船舶航行的不良水流。3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不宜超过5。522当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不大于5时,其通航净空尺度(图522)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和渠化河流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宽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方法计算,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不应小于表5221所列数值。表5221天然和渠化河流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M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净高单向通航孔双向通航孔净宽上底宽侧高净宽上底宽侧高(1)4排4列2402001507040035070(2)3排3列1801601207032028070(3)2排2列1108282201928(1)3排3列1801451086029025360(2)2排2列1057882101838(3)2排1列10075566015013160(1)3排2列180100756020017560100(2)2排2列10075566015013160(3)2排1列5541601109660(1)3排2列8075614015013640(2)2排2列60494012010940(3)2排1列453650908150(4)货船(1)2排2列805544451109945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净高单向通航孔双向通航孔净宽上底宽侧高净宽上底宽侧高(2)2排1列80或50403255或35807255或35(3)货船(1)1拖545251834403334(2)货船604040(1)1拖535201528322728(2)货船45注1角注号的尺度仅适用于长江;2角注号的尺度仅适用于通航拖带船队的河流。2黑龙江水系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不应小于表5222所列数值。表5222黑龙江水系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M)航道等级代表船队净高单向通航孔双向通航孔净宽上底宽侧高净宽上底宽侧高(1)2排2列100115866023020160(2)2排1列75566015013160(1)2排2列10095716019016660(2)2排1列65486013011360(1)2排1列805041501009150(1)2排1列805041551009155(1)1顶145302234605234注通航浅吃水船舶的类似航道,经论证可参照执行。3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不应小于表5223所列数值。表5223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M)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净高单向通航孔双向通航孔净宽上底宽侧高净宽上底宽侧高(1)货船105541601109660(2)货船(3)2排1列(1)货船8453650908150(2)2排1列(1)货船8或5403245807245(2)2排1列注角注号的尺度仅适用于通航拖带船队的河流。4限制性航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不应小于表5224所列数值。表5224限制性航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M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净高双向通航孔净宽上底宽侧高(1)2排1列100705260(1)2排1列100604560(1)2排1列80554540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净高双向通航孔净宽上底宽侧高(2)货船(1)1拖650453635(2)2排1列8050(3)货船(1)1拖1145221634(2)货船60302236(1)1拖1135181328(2)货船45251828注三线及三线以上的航道,通航净宽应根据船舶通航要求研究确定。5在平原河网地区航道上建桥遇特殊困难时,经充分论证通航净高可适当减小。6湖泊和水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不应小于表5221所列数值。受风浪影响较大的航道,经论证应适当加大通航净空尺度。图522通航净空示意图BM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宽;HM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高;H航道水深;B上底宽;A斜边水平距离;H侧高;DHNWL设计最高通航水位;DLNWL设计最低通航水位523当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大于5,且横向流速大于03M/S时,通航净宽必须在本标准第522条规定的通航净宽基础上加大,增加值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当水流横向流速大于08M/S时,应一跨过河或在通航水域中不得设置墩柱。必要时,应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确定。524当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墩柱附近可能出现碍航紊流时,其通航孔的净宽应在第522条规定的通航净宽基础上加大,增加值宜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确定。525跨越船闸工程的水上建筑物通航净高应符合第522条的规定。526电力、通信、水文测验和其他水上过河缆线的通航净高,应按缆线垂弧最低点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距离计算,其净高值不应小于最大船舶空载高度与安全富裕高度之和。53水下过河建筑物的选址与布设531穿越航道的水下电缆、管道、涵管和隧道等水下过河建筑物必须布设在远离滩险、港口和锚地的稳定河段。532在航道和可能通航的水域内布置水下过河建筑物,宜埋置于河床内,其顶部设置深度,级航道不应小于远期规划航道底标高以下2M,级和级航道不应小于1M。533设置沉管隧道、尺度较大的管道和大型取排水口时,应避免造成不利的河床变化和碍航水流。必要时应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确定改善措施。54安全保障措施DHNWLDLNWLHBHMMH541水上过河建筑物在通航水域设有墩柱时,应设置助航标志和必要的墩柱防撞保护设施。必要时尚应设置航标维护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设施。542通航孔两侧墩柱防护设施的设置,不得恶化通航水流条件和减小通航净宽。6通航水位61一般规定611通航水位应包括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612水位和流量资料的取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基本站资料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时,应取近期连续资料系列,取用年限不短于20年。2当基本站资料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时,应根据其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确定代表性资料系列的取用年限。3当工程河段的水文条件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通过分析研究,选取变化后有代表性的资料。613通航水位应根据河道水文条件变化情况,通过论证研究,及时进行调整。62天然河流和湖泊通航水位621天然河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受潮汐影响和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表621规定的各级洪水重现期的水位。表62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航道等级IIIIIV、VVI、VII洪水重现期A20105注对出现高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历时很短的山区性河流,III级航道洪水重现期可采用10年;IV级和V级航道可采用53年;VI级和VII级航道可采用32年。2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年最高潮位频率为5的潮位,按极值型分布律计算确定。622天然河流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受潮汐影响和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可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确定,其多年历时保证率应符合表6221的规定;也可采用保证率频率法计算确定,其年保证率和重现期应符合表6222的规定。表6221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多年历时保证率航道等级I、IIIII、IVVVII多年历时保证率9898959590表622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年保证率和重现期航道等级I、IIIII、IVVVII年保证率999898959590重现期年10554422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采用低潮累积频率为90的潮位。623河网地区天然航道的通航水位可按本标准第621条和第622条的规定确定。运输特别繁忙的河网地区航道的通航水位可按I级航道的规定确定。624湖泊航道的通航水位可按本标准第621条和第622条规定,并结合堤防和风浪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河湖两相湖区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按第622条的规定确定。625封冻河流和湖泊的通航水位可按本标准第621条和第622条的规定确定,其通航期应以全年总天数减去封冻和流冰停航的天数计算。63运河和渠道通航水位631运河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敞运河的通航水位应按本标准第621条和第6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2设闸运河的通航水位应根据综合利用的要求并结合第621条和第6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632综合利用的通航渠道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灌溉渠道应采用设计最大灌溉流量时的相应水位;排涝渠道应采用设计最大排涝流量时的相应水位;排洪渠道应采用设计最大排洪流量时的相应水位和按本标准第621条规定的洪水重现期计算的水位中的高值;引水渠道应采用设计最大引水流量时的相应水位。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根据综合利用的要求并结合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确定。633运输特别繁忙的运河通航水位可按天然河流级航道的规定确定。64枢纽上下游通航水位641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应按改善通航条件、提高通航能力和发挥综合开发效益的原则确定通航水位。枢纽瞬时下泄流量不应小于原天然河流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的流量。642枢纽通航建筑物上游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枢纽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挡水位和按表642规定的洪水重现期计算的水位中的高值。当预计枢纽正式运行后正常蓄水位有可能提高时,应计入提高值;当泥沙淤积将影响水位时,应计入泥沙淤积引起的水位抬高值。表642通航建筑物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通航建筑物级别I、IIIII、IVVVII洪水重现期A100202010105注1对出现高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历时很短的山区性河流,IV级和V级通航建筑物洪水重现期可采用53年,VI级和VII级通航建筑物可采用32年;2平原地区运输繁忙的VVII级通航建筑物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重现期可采用2010年;3山区中小型通航建筑物经论证允许溢洪的,其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论证确定,但不应低于通航建筑物修建前的通航标准。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采用水库死水位和最低运行水位中的低值。3当通航建筑物与其他挡水建筑物不在同一挡水前沿时,通航水位应根据枢纽布置作相应调整。643枢纽通航建筑物下游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按本标准表642规定的洪水重现期计算的枢纽下泄最大流量所对应的最高水位。当枢纽下游有梯级衔接时,应采用下一梯级的上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并计入动库容的水位抬高值。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采用本标准第641条规定的枢纽瞬时最小下泄流量对应的水位,并计入河床下切和电站日调节等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值。当枢纽下游有梯级衔接时,应采用下一梯级的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回水到本枢纽通航建筑物下游的相应水位。644枢纽上游河段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本标准表621规定的重现期洪水与相应的汛期坝前水位组合,以及坝前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挡水位与相应的各级入库流量组合,得出多组回水曲线,取其上包线作为沿程各点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并应计入河床可能淤积引起的水位抬高值。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采用本标准第622条规定的多年历时保证率的入库流量与相应的坝前消落水位组合,以及坝前死水位或最低运行水位与相应的各级入库流量组合,得出多组回水曲线,取其下包线作为沿程各点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并应计入河床冲淤可能引起的水位变化值。645枢纽下游河段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按本标准第621条规定的洪水重现期,分析选定设计流量,并考虑枢纽运行对该河段航道的影响推算确定。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按本标准第622条规定的多年历时保证率,分析选定设计流量,并考虑河床冲淤变化和电站日调节的影响推算确定。646枢纽上下游河段通航水位应结合枢纽运行后的实测资料进行必要的验证和调整。647枢纽进行电站日调节引起的枢纽上下游水位的变幅和变率,应满足船舶安全航行和作业要求。附录A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水深和宽度的计算方法A01航道水深可按下式计算HTH(A01)式中H航道水深(M);T船舶吃水(M),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可取船舶、船队设计吃水或枯水期减载时的吃水;H富裕水深(M),可从表A中选用。表A富裕水深值M航道等级富裕水深040503040304020302030202注1富裕水深值主要包括船舶航行下沉量和触底安全富裕量;2流速或风浪较大的水域取大值,反之取小值;3卵石和岩石质河床富裕水深值应另加0102M。A02直线段航道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单线航道宽度DBBF21(A021)SINLBBSF(A022)式中1B直线段单线航道宽度(M);FB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D船舶或船队外舷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M),船队可取(025030)倍航迹带宽度,货船可取(034040)倍航迹带宽度;SB船舶或船队宽度(M);L顶推船队长度或货船长度M;船舶或船队航行漂角(),级航道可取3,级和级航道可取2。双线航道宽度B2BFDBFUD1D2C(A023)BFDBSDLDSIN(A024)BFUBSULUSIN(A025)式中B2直线段双线航道宽度(M);BFD下行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BFU上行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D1下行船舶或船队外舷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M);D2上行船舶或船队外舷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M);C船舶或船队会船时的安全距离(M)BSD下行船舶或船队宽度(M);LD下行顶推船队长度或货船长度(M);船舶或船队航行漂角(),级航道可取3,级和级航道可取2。BSU上行船舶或船队宽度(M);LU上行顶推船队长度或货船长度(M);D1D2C各项安全距离之和(M),船队可取(050060)倍上行和下行航迹带宽度,货船可取(067080)倍上行和下行航迹带宽度。附录B船闸有效尺度的计算方法B01船闸有效长度可按下式计算FKLLLB01式中KL船闸有效长度M;L过闸船队或船舶长度M,当一闸次只有一个船队或一艘船舶单列过闸时,为设计最大船队或船舶的长度;当一闸次有两个或多个船队、船舶纵向排列过闸时,则为各最大船队或船舶的长度之和加上各船队、船舶间的停泊间隔长度;FL富裕长度M。B02富裕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顶推船队FLL0602(B021)拖带船队FLL0302(B022)机动驳和其他船舶FLL0504(B023)B03船闸有效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FSKBBB(B031)SFBNBB10250(B032)式中KB船闸有效宽度M;SB同一闸次过闸船舶并列停泊于闸室的最大总宽度M,当只有一个船队或一艘船舶单列过闸时,则为设计最大船队或船舶宽度;FB富裕宽度M;B富裕宽度附加值M,当SBM7时,BM1;当MBS7时,BM21;N过闸时停泊在闸室的船舶列数。B04船闸门槛最小水深应按下式计算KH61T(B04)式中KH船闸门槛最小水深M;T设计船舶或船队满载时的最大吃水M。附录C天然和渠化河流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宽的计算方法C01天然和渠化河流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不大于5时,通航净宽可按下列公式计算DMFMPBBB1(C011)UDMFMPPBBBB22(C012)SINLBBSF(C013)式中1MB单孔单向通航净宽(M);FB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MB船舶或船队与两侧桥墩间的富裕宽度(M),级航道可取06倍航迹带宽度,级和级航道可取05倍航迹带宽度;DP下行船舶或船队偏航距(M),可按表C01取值;2MB单孔双向通航净宽(M);B上下行船舶或船队会船时的安全距离(M),可取船舶或船队宽度;UP上行船舶或船队偏航距(M),可取085倍下行偏航距;SB船舶或船队宽度(M);L顶推船队或货船长度(M);船舶或船队航行漂角(),级航道可取6,级和级航道可取3。表C01天然和渠化河流各级横向流速下船舶下行偏航距(M)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下行偏航距横向流速01M/S横向流速02M/S横向流速03M/S14排4列10254023排3列10203532排2列10203013排3列10203522排2列10203032排1列10152013排2列10203022排2列10152032排1列8101513排2列10152022排2列8101532排1列810154货船8101512排2列8101522排1列810153货船8101511拖5810152货船8810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下行偏航距横向流速01M/S横向流速02M/S横向流速03M/S11拖55882货船588注当横向流速为表中范围内某一值时,偏航距可采用内插法确定。C02黑龙江水系和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宽可参照第C01条的规定计算。C03天然和渠化河流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大于5,且横向流速大于03M/S时,单向通航净宽应在本标准表5221所列数值的基础上加大,其增加值应符合表C03的规定。表C03天然和渠化河流各级横向流速下单向通航净宽增加值(M)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单向通航净宽增加值横向流速04M/S横向流速05M/S横向流速06M/S横向流速07M/S横向流速08M/S14排4列30609011514023排3列2545659011532排2列203555709013排3列254560759522排2列203550658032排1列203045607013排2列203550658022排2列203040557032排1列152540506513排2列153045557022排2列152535455532排1船152535455512排2列152025304022排1船152025304011拖58182833382货船81828333811拖58132328332货船813232833注1双向通航净宽增加值为单向通航净宽增加值的2倍;2当横向流速为表中范围内某一值时,通航净宽增加值可采用内插法确定。C04黑龙江水系和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大于5,且横向流速大于03M/S时,通航净宽增加值可参照表C03取值。条文说明1总则102本标准比原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扩大了适用范围。对原标准不适用的几种情况补充了相应条款,并规定升船机和国际河流航道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执行。根据我国升船机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升船机规模的确定、建设场址的选择、工程布置、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和通航水位的确定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船闸基本相同,因此,本标准有关这方面的规定也适用于升船机的规划、设计。由于升船机承船厢、提升设备与船闸不同,目前尚不具备制定标准的条件,则不能套用船闸的有关条款。本条和以下各条中的规划一词包含可行性研究等内河航运建设的前期工作。103我国内河航道中有部分河段同时通航海轮,海轮的尺度和技术性能与内河船舶不同,需要的航道尺度、船闸有效尺度和通航净空尺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该航道的通航尺度需按通航内河船舶和海轮的要求分别计算,取其大值。104“批准的航道等级”是指“批准的航道技术等级”或“批准的规划航道等级”。“批准的航道技术等级”是指1998年10月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批准的全国级航道(含省定级以下、500吨级以上海轮航道)技术等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级航道技术等级。“批准的规划航道等级”是指经国家或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中所确定的航道等级,如国务院批准的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航道等级等。105本条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其主要标准指内河助航标志GB5863、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渠化工程枢纽总体布置设计规范JTJ220、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311、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JTJ214、海港水文规范JTJ213等。3航道301内河航道仍按原标准规定划分为7级。原标准的航道等级是按驳船吨级划分的,近若干年来由于货船发展迅速,在一些航道上已成为运输的主力船舶,故本标准同时按通航内河驳船和货船的载重吨级划分航道等级。302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除通常的河流航道外,还包括通航条件比较特殊的黑龙江水系航道和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的代表船舶和船队尺度除沿用部分原标准所列数值外,还选用了三峡枢纽过坝货船(队)尺度系列GB/T181812000和内河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JT/T4472001)所列部分船型及其船舶组成的船队尺度。在确定各等级航道尺度时,考虑到级航道均为船队和货船混合通航的航道,仅规定了以船队通航为控制条件的航道尺度,而在级以下航道则同时规定了船队和货船通航的航道尺度。根据代表船舶或船队尺度,并按原标准的计算方法,规定了航道尺度。与原标准相比,重点修订了与船型尺度不相适应的级航道水深,调整了部分等级航道的平面尺度,并简化了航道尺度的分档。黑龙江水系多数为宽浅河流,多年来通航吃水较浅的船舶和船队,并已自成系列。其代表船型主要选自黑龙江水系分节驳船系列JT/T3481995、黑龙江水系自航驳船尺度系列JT/T47011993,有的则是从该水系通航船舶中优选的船型。根据其船舶和船队尺度对航道尺度作了单独规定。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水深条件良好,适宜通航吃水较深的船舶。在这些航道上通航的船舶主要为货船和集装箱船,其代表船型为从中优选的多用途货船,同时也通航船队。从航道条件和通航船舶、船队尺度综合考虑,航道尺度也作了单独规定。航道水深兼顾了某些油船、液体船等吃水较大船舶的通航要求,航道宽度和最小弯曲半径则兼顾了货船和船队的通航要求。303限制性航道采用的代表船型分别选自内河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JT/T4472001和目前使用的优选船型。按其运输方式,基本沿用原标准规定的航道尺度,只作了局部调整和简化。在级和级航道仅规定了通航船队的航道尺度,级航道则同时考虑了船队和货船通航的航道尺度。在本条修订的航道尺度中,将原标准的航道宽度改用底宽,以与目前规划和设计的实际做法相一致。304有些湖泊洪水期为湖、枯水期为河,水库则多为河道型水库,它们的通航条件与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相似,其航道尺度可按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执行。另外有些湖泊、水库水域面积广阔,受风浪的影响较大,需分析研究风浪对船舶产生的升沉、横摇和漂移的影响,加大其航道尺度。305强调航道尺度要在符合本标准规定尺度的基础上,通过论证确定。并且针对原标准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本次修订新增的技术内容,本条进一步明确或补充了确定航道尺度的有关规定。整治特别困难的局部河段可采用单线航道的,主要指坡陡流急的急滩,弯曲狭窄、水势汹乱的险滩,水深不足的浅滩以及实行单向通行控制的河段。弯曲段航道宽度应在直线段航道宽度的基础上加宽的规定,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这次修订进一步突出了这一规定。我国山区河流航道整治设计中实际采用的最小弯曲半径多在货船或顶推船队长度的5倍以上,少数航道弯曲半径较小,也较接近其5倍长度,因此在条文中相应补充规定了山区性急流河段航道最小弯曲半径的规定。根据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的有关规定,对流速较大的限制性航道规定了较大的断面系数。在设计限制性航道断面尺度时,要结合断面系数的要求,综合核算确定。306特殊的设计船舶或船队,是指与同等级航道中船舶载重吨级相同而与表列船型、船队尺度不同的船舶或船队,以及大于3000吨级的船舶和由其组成的船队。307本条系为船舶安全航行新增的规定。4船闸41船闸规模和尺度412根据原标准实施以来船闸工程建设的经验,为保证船闸的建设规模满足航运发展的需要,新增本条规定。船闸设计水平年采用船闸建成后2030年或更长年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船闸使用年限的永久性,需要考虑合理的相应期限;2国民经济已走上持续、健康、稳步和快速发展的轨道,对水运的发展和水运工程建设,已有条件预测和展望较长时期;3对受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等限制,以后难于再扩建和改建的船闸工程,为充分利用水运资源,给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宜采用更长的年限。413新增的确定船闸有效尺度时应遵循的原则。414根据船闸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实践经验,并考虑与原标准规定的船闸尺度和已建的船闸尺度相协调,对船闸有效尺度的确定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和调整。按代表船型宽度和大小船舶或船队组合过闸的需要,船闸宽度系列增加了18M宽度,并与16M宽度并列为一档。实际使用时,应根据需要选择18M或16M。原标准规定的门槛最小水深与船舶或船队吃水比均在15以上,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规定门槛最小水深与船舶或船队吃水比为不小于16。为了减少船舶航行阻力,提高船舶过闸速度,适应变吃水船舶满载通过要求,同时考虑我国已建船闸多数实际采用的门槛水深,本标准规定船闸门槛最小水深不应小于设计船舶或船队满载时最大吃水的16倍。对于级船闸来说,其门槛最小水深相当于原标准规定的上限值。42船闸工程布置421、422为做好船闸工程各功能部位的布置,保证船舶过闸安全和畅通,根据工程运用的实践经验,新增加这两条内容。第42L条规定了船闸工程配套建设的内容,第422条规定了船闸工程各通航部位布置的要求。43船闸通航水流条件431433为保障船舶和船队进出船闸引航道安全新增的内容,对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作了相应规定。5过河建筑物51水上过河建筑物选址511水上过河建筑物包括跨河桥梁、管道、缆线等。对其选址要求基本上沿用原标准的有关规定。条文中的“船队长度”是指各等级航道中的代表船队长度。计算航程时的船队速度取代表船队的设计航速,水流速度取该河段通航期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速。51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通航河流上修建的桥梁等水上过河建筑物越来越多,少数桥梁等过河建筑物的选址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完全满足第511条的规定,不能不另给出路。本条规定就是本着兼顾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兴建和所在水域航运安全畅通的原则,并在总结这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需要修建水上过河建筑物而不能满足选址要求的,提出了整治航道或加大跨度和一跨过河等措施。513以往在枢纽上下游河段建设的水上过河建筑物,由于枢纽上下游河床淤积或冲刷,引起通航孔航道的变迁,已在多条河流上出现碍航的教训,因此增加本条规定。52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和通航净空尺度521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基本上沿用原标准的有关规定。这次修订时,整理和归纳了原标准中的这些相关规定,并补充了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布置不得影响和限制航道通过能力的规定。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是指建筑物轴线上游3倍代表船队长度或2倍拖带船队长度范围内在不同水位期可能出现的最大交角。对感潮河段应同时考虑径流或潮流可能产生的最大交角。522本条规定的通航净高仍维持原标准的规定不变。为了保证船舶和水上过河建筑物的安全,在总结以往这方面经验教训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桥梁等相关工程的技术进步,增大了单孔单向通航净宽,补充规定了天然和渠化河流单孔双向通航净宽。新增了黑龙江水系、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和湖泊、水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的规定。在风浪较大的湖泊、水库航道上兴建水上过河建筑物,应按允许通航的最大风力对船舶产生的升沉和横移量,在天然和渠化河流规定的通航净空尺度基础上,加大通航净高和净宽。图522为适用于底部有斜撑或拱形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图形。其单向通航净宽(BM)与上底宽(B)的关系为级航道B/BM075,级和级航道B/BM082,级和级航道B/BM075。侧高(H)不随通航净宽变化。对通航净空为矩形的过河建筑物,其上底宽(B)与通航净宽(BM)一致,且无侧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