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_第1页
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_第2页
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_第3页
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_第4页
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以青岛为例摘要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信号从录制、信道传输到接收和播出,都通过数字化的编码、解码、传输技术实现的端到端的系统,是电视技术的一次革命,被各国视为新世纪的“战略技术”。它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因特网一起构成了21世纪的三大信息基础设施。为改善我国的数字电视知识产权现状,提高我国数字电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各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并建立了数字电视专利许可谈判的博弈模型,给出了其NASH谈判解,提出了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首先,分析全球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数字电视领域存在的技术标准,以及各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情况,得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面临的数字电视标准中知识产权障碍,包括核心专利少、专利许可费用代价过大等知识产权壁垒。经过对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数字电视的知识产权政策分析,考虑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建议,包括健全数字电视技术创新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进一步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利用,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大力发展专利代理机构,建立我国标准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数字电视领域我国企业专利池的建立,加强相关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协调。建立知识产权防御限制规则,限制专利权滥用等。形成了一套技术、专利、标准与产业相结合的,推动知识产权顺利发展的新路子。关键词数字电视;知识产权;政策目录引言61研究的背景62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73研究的目的84研究的意义9第1章数字电视技术概述及专利分析1011数字电视技术概述1012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11121数字电视信号的信源编码11122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传输13123数字电视的信号接收14第2章数字电视产业分析21全球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1522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1723数字电视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19第3章各国数字电视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2331各国数字电视产业标准中专利布局23311美国ATSC标准及标准中专利布局23312欧盟DVBT标准及标准中专利布局24313中国数字电视标准中专利布局2532数字电视各国知识产权等产业政策26321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26322美国数字电视领域产业政策29322欧盟数字电视领域产业政策31323日韩数字电视领域产业政策32324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政策32第4章基于博弈论的数字电视专利许可谈判研究3441基于博弈论的数字电视专利许可谈判模型的建立35411数字电视专利许可谈判静态博弈模型35412数字电视专利许可谈判动态博弈模型3642谈判力分析3643基于各方谈判力的NASH谈判解37第5章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与公共政策优化设计3851政府监管视角下数字电视产业标准与专利分析3852基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彩电企业数字电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制度保障39521健全数字电视技术创新投入的保障机制39522加强数字电视企业自主创新40523强化数字电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41524建立我国标准中的知识产权壁垒42525大力发展专利服务体系42526建立知识产权防御限制规则4353中国彩电企业数字电视知识产权战略的构想43531青岛市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发展现状44531青岛市数字电视知识产权战略44结论45参考文献46致谢49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50引言1研究的背景数字电视是指电视技术从黑白向彩色发展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机,电视节目信号从录制、信道传输到接收和播出,都使用数字的编码、解码、传输技术,是电视技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它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新一代因特网一同构成了21世纪的三大信息基础设施,被各国视为新世纪的“战略技术”。国家发改委已把数字电视列为未来5年产值愈千亿元的产业之一。通常我们认为数字电视是一场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传媒产业灵魂的大革命。它将给传统的电视广播运营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提出了数字电视的概念并加快了数字电视领域的技术和标准研究。目前美国已经全面的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并形成了体系化的ATSC标准,从2007年3月起,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在2009年2月,美国已经全部停止了模拟电视的播出。欧盟也建立了以DVTS,DVBC和DVBT为基础的数字电视标准体系,日本建立了ISDBT标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数字电视领域,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产业链的发展,都走到了中国的前面。我国也非常关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在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是引进的欧盟DVBS和DVBC的标准,在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方面,走的是自主发展知识产权的道路。从1999年初,国务院批准设立“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到2004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关于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研究开发实施方案的批复发改高技2004492号,再到2006年1月13日,成立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特别工作组,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公告,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信道编码、调制和帧格式的技术要求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制造和销售中心。其中,我国数字电视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平板数字电视产量也接近全球一半。从2007年到2010年,我国数字电视产量增加了三倍,继续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我国数字电视广播进程的逐步加快,数字电视将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估计,2010年数字电视整机产品市场将达到2600亿元,数字电视专用电路、专业设备仪器、软件市场和条件接收卡将达到400亿元,预计我国数字电视及相关产业规模也将达到5000亿元。但是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是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在数字电视上游的芯片、面板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就只能充当“世界加工厂”,这样下去就会出现出口越多,引发知识产权摩擦就越容易的现象,并且产业发展容易受到欧美、日韩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遏制,产业链中的利润大幅的流往欧美、日韩等企业;中国数字电视在出口欧美市场时,面临诸多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涉诉不断,且国外数字电视专利纠纷的发展情况国外已经出现多个数字电视专利联合管理机构,开始收取一站式许可费,例如,美国于2008年3月1日起开始强制实施数字电视标准,欧盟、日本等市场也正在酝酿对我国数字电视大规模征收专利费用。出口美国的数字电视可能要向ATSC的标准组织缴纳高达2030美元的专利费;跨国数字电视企业在我国部署了大量专利,并且还针对我国自主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部署专利,这使得我国彩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方面。2008年6月,我国在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学者们也进行了研究。梅术文,马利(2008)研究认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备、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建构和知识产权运行中问题意识的树立,知识产权战略对于经济增长、自主创新、政治文明和文化理念具有积极效应。朱玉荣(2008)研究认为中国政府应从法律、政策,提升服务职能等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企业须转变观念,切实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孙伟(2008)回顾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内在机制,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TMR模型和指标。但是对各个产业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存在较大不足。数字电视专利技术相关研究。目前,关于数字电视技术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少,陈曦,魏纬2007对相关国内、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的数量进行了列举和对比,但没有结合具体的技术领域、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的专利布局分析。戴红(2007)研究认为近几年颁布的WAPI、AVS、地面数字电视、UOF等国家标准就涉及我国的自主专利和国外专利,为妥善处理“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对国际、区域、企业联盟等标准组织的专利政策进行了分析。数字电视标准方面。关于欧、美、日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研究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联合开展的关于数字电视标准中管理问题的研究课题,产生的成果有“强制性国家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的关系”研究报告,MPEGLA管理的DVBT标准中专利问题的报告,ATSC标准中专利问题的报告等。通过国内外分析看出,国内外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对外国数字电视专利状况的分析与研究。由于外国数字电视专利的分布状况较为复杂,相关研究工作难度较大,目前尚未有相关成果发布。而现实情况是,我国本土彩电企业在数字电视专利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自于国外专利权人,毫无疑问,对外国数字电视专利状况的深入全面的分析对于本土彩电企业而言意义重大。数字电视国内专利分析有待深入和精细化。目前,现有的关于数字电视国内专利分析的成果过于概括,相关分析不够深入。相关分析缺乏企业视角。我国作为一个电视生产大国,广大彩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国民经济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毋庸置疑,关于数字电视专利技术的研究分析应以广大彩电企业的需求为依归。而现有的数字电视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现实状况缺乏了解,致使研究结论与企业的现实需求有较大的脱节。相关分析缺乏产业链的视角。相关研究都是在从法律层面分析专利标准问题,基本上都是在考量法律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缺乏从产业链、商业发展策略的角度考虑专利布局与标准创制问题。缺乏系统的战略性考虑。数字电视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涉及技术、标准、市场等各个方面,对于广大中国彩电企业而言,很有必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系统性的战略判断。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广大彩电企业关于数字电视普遍缺乏系统的战略性考虑,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3研究的目的全面梳理数字电视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美国、欧盟、日本数字电视领域的标准体系,理清标准中的专利政策及专利状况,分析对中国电视出口企业的影响;系统分析我国自主的数字电视标准,分析标准与专利结合的模式,分析跨国企业在标准中的专利部署情况;深入研究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在数字电视产业链上、中、下的产业部署情况,系统分析中国数字电视企业发展的形势与机会;深入分析欧、美、日、韩、台、大陆在数字电视各产业中的专利布局,构建我国与欧美等国家的专利持有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谈判力,并求得其NASH谈判解;结合青岛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制定青岛市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为全国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模式借鉴;4研究的意义通过开展数字电视领域技术、专利、标准、产业布局的深入分析,明确中国及青岛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机会及发展方向,并进一步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利用知识产权工作控制产业链、分配价值链、整合供应链。整合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力量制定适合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推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加强数字电视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力,并为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模式。同时,本课题也能形成一套整合技术、专利、标准与产业,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新路子。青岛市是中国数字电视领域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以青岛为例研究我国数字电视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对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日益严峻的形势,本课题以青岛数字电视为例,依据对数字电视领域技术、专利、标准、产业布局的深入分析,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中国数字电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优化设计,提高我国数字电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模式,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第1章数字电视技术概述及专利分析11数字电视技术概述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仅仅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表示的数字式信号,然后将活动图像和声音等信号进行编码、压缩等处理,经过传输、存储和记录后,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不能实现的新功能,因此它将使电视技术进入崭新的时代。数字电视是一个广受关注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行业,数字电视的发展将对整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数字电视技术最先出现在欧洲,从八十年代开始,欧洲几个电视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都开始研究数字电视技术,并且诞生过MAC1、MAC2、MAC3(多模拟分量分时传输技术)三代数字卫星电视节目广播,当时数字技术已经很先进,但实际上信源编码过程中并不是全数字化的,部分节目内容(如伴音)还需用模拟技术来传送。与此同时,日本的数字电视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用MUSE(多重压缩编码)技术进行高清电视节目广播的国家,但由于新的数字技术不断出现,试播不到两年,MUSE技术相对已落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MUSE技术标准。到了九十年代,除了欧洲之外,美国、日本等技术先进的国家也都认识到了数字电视技术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也加入到数字电视技术的研究的行列,并制定了现代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一系列主要标准MPEGX活动图象专家组,其中MPEG2为数字电视技术标准ISO13818。MPEG之所以成为各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主要原因是它与电脑图象处理技术兼容,也就是说MPEG并不是单单为数字电视技术而诞生的。因此,欧洲、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先后都是在MPEG的基础上制订出各自的数字电视标准。随着各数字电视标准的出台,多个国家或联合或独立实施数字电视广播项目。欧洲成立了由三十多个国家230多个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数字电视广播(DVB)联盟,DVB联盟共同制定了DVB数字卫星电视(DVBS,QPSK调制)、DVB数字有线电视(DVBC,QAM调制)、DVB数字地面广播电视(DVBT,COFDM调制)标准。这些标准现在已经作为世界统一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以DVB技术进行商业广播。从1996年4月法国第一个开始数字电视商业广播后,全世界的数字电视广播迅猛发展,其中以DVBS广播技术的应用发展最普及和迅猛。DVBS标准甚至被美国这样的数字技术超级发达的国家采用。随DVBS后,DVBC也在逐渐普及,另外,DVBT也被欧洲、亚太甚至美国等地的不少国家用于商业广播。DVB被众多国家选为标准的原因是因为DVB的技术非常成熟,其实它就相当于MAC4,MAC4之所以没有出台,是因为它被DVB替代了。由于目前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等数字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编辑的数字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所以,数字电视的技术重点就集中在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也就是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主要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传输、信号接收”三部分。然而数字电视的核心技术可以归结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能够参与该领域技术研发的企业和公司一般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另外在确定了发送端的编码技术后,接收端的解码技术也就相对确定了。下面我们分别就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的三部分做简单的介绍。12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121数字电视信号的信源编码信源编码标准是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标准之一。庞大的数字音视频产业的产生根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的突破。信源编码技术对数字电视系统的整体效率的影响最大,标准化的必要性也最大,因此信源编码标准是基础性的核心标准,它有可能解决数字电视半数以上的技术问题。数字电视标准中除可靠传输要靠信道编码标准外,高质量音视频、带宽节省、带宽有效利用、操作交互、特技功能等都要靠信源编码技术才能实现。除了在数字电视上的应用之外,信源编码标准还广泛应用于激光视盘(像DVD联盟)、流媒体等等。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压缩数字电视图像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带宽。实现图像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下两点(1)从统计上看,原始图像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冗余度很大,存在大量不需要传输的多余信息。从每一帧电视画面来看,其在水平方向的像素之间、在垂直方向的相邻行之间变化一般都很小,存在大量相同的像素图像,即“帧内相关性”较强。从不同帧画面来看,时间轴上相邻两帧的相关性较强,亮度信号平均只有75的像素有明显变化,色度信号只有75的像素有明显变化。因而,压缩冗余信息的传输,可以极大减少数据量。(2)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适当舍弃一些非冗余但视觉不敏感信息,可以获得更大数据压缩率。根据人眼的视觉惰性,并且视觉对图像的空间分解力和时间分解力的要求具有交换性,当一方要求较高时,对另一方的要求就较低,因而可以采用运动检测自适应技术、使用“视觉掩盖效应”等技术,获得更大数据压缩率。信源编码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在编码过程中对原始信号冗余度的去除来压缩码率,因此压缩编码的技术与标准成为信源编码的核心。九十年代以来,各种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相继推出,其中MPEG2是专为数字电视包括标准数字电视和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制定的压缩编码标准。MPEG2压缩编码输出的码流作为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标准输出码流已被广泛认可和使用,成为当今主流的压缩编码方式。MPEG2是数字电视信源编码的基础,目前美国、欧洲、日韩都使用MPEG2格式对信源进行压缩编码。为有效运营MPEG专利,MPEG2标准包含的相关专利权人,专门成立了MPEG的运营公司“MPEGLICENSINGAGENCY”。MPEG2的专利池,有超过800项的核心专利,被25个专利权人所拥有,而且它覆盖的国家是57个,其中包括了中国。目前,ATSC专利池的专利费是每台5美金,主要是针对数字电视或者是机顶盒。康佳、天柏、长虹、创维等机顶盒生产商从2006年年底起陆续收到欧洲MPEG2组织索要机顶盒专利费的律师函,每台应用该标准的机顶盒收取25美元。欧洲方面还曾提出按“打包”的方式收取费用,价格为每年300万美元。而目前中国对欧盟机顶盒的年出口量超过1000万台,每台机顶盒的出口利润只有23美元。青岛市的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均已经向MPEG2和ATSC缴付了所有有关数字电视和DVD播放器以及其它产品的芯片专利使用费。MPEG2视频压缩标准的高额专利费已造成了很多的中国VCD厂家倒闭,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2005年我国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AVS编码,AVS也是属于第二代的编解码标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国掌握AVS的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在未来五年中节省专利费数十亿美元。2006年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通知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二部分视频于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AVS视频部分正式成为国家标准,标准中其他部分将继续开展工作,陆续进入标准报批和审核程序。AVS最直接的产业化成果是未来10年我国需要的35亿颗解码芯片,最直接效益是节省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费,AVS最大的应用价值是利用面向高清的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能够直接提供高清业务、利用当前的光盘技术制造出新一代高清晰度激光视盘机,从而为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当然,最重要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标准,在技术和性能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如果抓住机遇,我国在技术专利标准芯片系统产业这个产业链条中就有可能占有全面的主动权,为我国的音视频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运营业和文化产业从技术源头上打下良好基础。122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信道主要有3种类型,即卫星(SATELLITE)、有线(CABLE)和地面(TERRESTRIAL)信道。数字电视广播的传输主要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这三种传输方式实现。从全球范围来看,1994年开播卫星数字电视,到1998年底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数字电视实现了全面启动。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球约有6200万数字电视用户2001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销量达3420万台,其中用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机顶盒约占总数的37,用于卫星电视接收的占60,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仅占3,主要分布于欧洲、美国和日本。(1)卫星传输由于卫星和有线电视的传输环境相对简单,所以其制式争议不大,目前卫星广播系统信道编码主要采用QPSK调制,在DVBS标准公布之后,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等许多国家的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均采用该标准,包括美国的ECHOSTAR等。我国在1996年颁布广播电视数字传输技术体制,同样采用了符合欧洲DVBS标准的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系统。DVB项目是一个由300多个成员组成的工业组织,它由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欧洲电子标准化组织CENELEC和欧洲广播联盟EBU联合组成的联合专家组(JTC发起。(2)有线电视广播绝大多数城市电视信号使用有线方式进行广播。有线广播系统信道编码采用基于多电平的QAM调制。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已颁布行业标准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规范,该标准等同于欧洲DVBC标准。由于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信道干扰很小、信道质量相比卫星传输和地面传输要好很多,所以,其信道编码技术要简单很多,有线信道传输标准中涉及专利很少。采用欧洲标准也是出于研发成本考虑,并且使用世界通用标准,这样有助于我国企业生产的机顶盒等产品出口世界。现在数据打包、解析等环节都采用的是国际电联的通用标准,其他国家都在用,根本不收取专利费。(3)地面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所有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这是数字电视广播最基本的传输网络形式,除了娱乐、学习等公益功能之外,其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毁性被视为国家安全设施,并使之成为紧急情况下动员国民最直接最可靠的政府喉舌。由于地面电视的传播环境恶劣,比如容易受到地形、高楼遮挡,以及模拟和数字同频道信号、邻频道信号及地面脉冲等的影响,对于采用何种标准,目前各国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牵涉到与移动通信、移动因特网的三网合一,深刻影响着诸如信息服务业和接收终端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它成为目前国际数字电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国际上,地面数字广播传输系统有单载波和多载波两种传输方式,美国的ATSC方案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方式,欧洲的DVBT和日本的ISDBT方案都采用的是多载波调制方式。据DVB组织的代表宣称,美国为了保护其国内公司的专利,故意使ATSC与DVB不相容。有关信道编码和传输技术的专利权分布情况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日本中国欧洲韩国美国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数字电视信道编码和传输领域申请专利最多的是日本,这与日本非常重视其在中国的市场积极推行专利战略有关。其次是中国、欧洲、韩国和美国。目前我国也正在着手制定中国自己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标准,致力于摆脱对国外专利技术的依赖。123数字电视的信号接收(1)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分为卫星、有线、地面广播三种不同的信号接收类型,主要区别在于信道解码和解调。而信道的解码取决于信号发射端的编码方式,美国、欧洲、日韩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依然遵循MPEG2视频标准。在音频方面,美国数字电视采用杜比(DOLBY)AC3方案,欧洲和日韩使用MPEG2方案。对于目前家庭使用的模拟信号电视机,通过综合接收解码器(通常为“机顶盒”的形式)进行信号解码后,将接收的数字码流转化为压缩前的分量数字视频信号在经过数/模(D/A)转换为模拟全电视信号,输入电视机进行播放。(2)有关电视信号接收技术的专利权与数字电视信号发射时编码方式相同,主要集中在MPEG专家组手中,由专门的MPEGLA公司负责专利池的运营,专利费与数字电视信号发射端信源编码技术合并收取。第2章数字电视产业分析21全球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1973年,数字技术开始应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1979年,第一个“图文电视”系统在伦敦开通,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推出综合通信网络,它用来向客户提供语音,快速传送图片等业务。1989年,美国通用仪器首次演示了在6MHZ带宽的电视频道中,把模拟有线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测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在更宽广的屏幕上传输更清晰的画面和高品质的音效。下面介绍几个世界主要地区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1)欧洲欧洲发展数字电视时间较早,也是目前数字电视技术最为系统和先进的地区。1995年,欧洲150个组织合作开发数字视频广播DVB项目,成立了DVB联盟,并共同制定了数字电视的DVB标准,包括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VBS、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标准DVBC和地面传输标准DVBT,这些标准已作为世界统一的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包括中国在内)。它们较其他标准的优点是灵活,可扩充至移动通信领域。DVB联盟是一个由30多个国家的230多个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制定了数字电视的DVB,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DVB数字卫星和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标准。15个欧盟国家中,除比利时和卢森堡外其余13个国家都有卫星数字电视广播,而除芬兰、希腊、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外,其余10个国家都有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在卫星数字电视方面,卫星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己接近100,所有的欧洲卫星电视频道都是按DVBS标准广播。并且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卫星电视广播都使用的是欧洲DVBS标准。欧洲数字电视的卫星广播早1996年开始播出,目前用户已超过500万,在1998年11月英国就开始数字电视的地面广播,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有将近一半的英国家庭看上数字电视。除了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和法国等西欧国家也相继引入数字电视服务。2003年8月4日,德国的柏林和布兰登堡宣布彻底关闭模拟电视信号,这是欧洲第一个彻底关闭模拟电视播出的地区。欧洲其他国家规定的模拟信号终止播出期限在时间安排上也不相一致。例如英国、德国和瑞士。计划在20052010年期间基本实现过渡其他国家大多计划将在20102015年完成过渡。欧洲有关组织通过的欧洲各国向数字厂播过渡的工作计划则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2)美国与欧洲相比,美国对HDTV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它在发展数字电视机方面占有的优势,特别是1993年成立的数字HDTV大联盟GA,使得它现在在HDTV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4年2月,GA推出了数字HDTV大联盟制式,由于从日本和欧洲的研究中得到许多启示,并吸取了主要数字HDTV制式的优点,因此制式相对比较完善。1995年秋,ATSC提出了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草案;1996年12月,ATSC委员会制定的主要用于地面广播数字电视的标准,称之为DTV。1997年4月,又颁布实施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时间表及电视频道分配方案。1994年6月底,DIRECTTV和USSB两个卫星业务的开播。2002年,全美160多家电视台全部开播DTV节目,在这期间,美国数字电视广播和模拟电视广播同时播放。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根据FCC所制定的时间表,在2009年2月,美国已经全部停止了模拟电视的播出。到2009年底,美国数字电视用户超过了1亿户,美国家庭平均电视机保有量为273台。(3)日韩从1993年开始,日本开始研究全新的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并继欧、美之后,在欧洲DVB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到2003年8月27日,卫星DTV直接收看用户总数将达到717万,通过有线网观看的用户数为246万,到2003年12月1日用户总数已超过1000万。HDTV对推动日本DTV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清电视机的拥有量已达85万台,加上原来接收MUSE/NTSC的接收机,可接收高清的接收机达200万台。1999年6月,日本MPT开放有线电视行业,使外国投资能够进入日本有线电视。日本的有线DTV始于1998年7月,到2001年3月己拥有1048万户,70的CS卫星用户是通过有线收看卫星电视的。日本计划2010年完成所有有线网的数字化改造。日本的地面DTV广播计划于2003在东京大阪和横滨开始,MPT计划在2006年前完成全国覆盖,主要是HDTV节目,计划到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韩国1999年成立数字有线电视研究组,研究在韩国应用和推广数字有线电视的问题。韩国数字电视的地面传输采用美国的ATSC标准。手机与车载设备的数字信号传输标准采用欧洲的DVBH标准。韩国的数字电视将成为一个多标准并存、以地面传输方式为主的平台。韩国政府规划2010年数字电视的数字电视普及率95,模拟电视将完全停播。韩国数字电视发展很快,利用2002年韩日世界杯、釜山亚运会期问积极推动数字电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应用。22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就已正式立项,并由国务院亲自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制定发展计划。1998年8月,完成了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联试;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庆典上,我国成功地试用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将庆典活动进行了实况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以数字高清晰度方式向全世界成功的完成了转播。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13556万户,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2963万户,2008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5317万户,2009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8326万户,预计到2015年,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366亿户左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到2010年,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在我国先行的几个试点城市如青岛、杭州等地,已全部实现了由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的转换。2010年9月27日,青岛有线数字电视总体转化工程正式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城市,成为“全国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示范城市”。中国共有53个城市和地区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31个城市完成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陕西、江西、吉林等省完成全省区网络整合。随着2015年关闭模拟信号的期限越来越近,中国的数字电视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未来中国数字电视高清频道、专业化频道将会逐渐增多,付费电视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几年内政府将加快数字电视研究发展的进程。20042015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规模单位万户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5累计用户新增用户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要达到366亿户左右的目标。未来中国数字电视终端市场增长将依然以有线通道作为发展主体,在有线数字电视市场的带动下,地面数字通道、卫星数字通道也已经开始启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将在有线、地面、卫星、IP等多通道发展中得到快速的发展。由于国内目前是有线数字电视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有线数字电视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中国数字电视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有线数字通道拉动。表1我国的电视机产业近几年的产量和销售情况年份电视销量(万台)电视产量(万台)年剩余量(万台)2004726873296120058045828323920067160861314520077790844665620087473903315602009762299662344以上的数字或许从一定角度证明了我国在电视机产业获得的成就,虽然我们的电视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年剩余量同样是在逐年的增加,从2004年的61台到2009年的2344台,这就说明了我国的电视机在出口方面受到了打击,按照我们目前统计的信息,美国ATSC数字电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收费,约为2030美元,欧洲DVB数字电视与知识产权相关收费也在15美元以上,由此可见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是制约我国未来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果我们不能引起重视,整个产业将可能重蹈DVD产业覆辙,沦为国际上知识产权拥有人的利益工具。8283861384469033996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52006200720082009产量中国电视近5年产量(万台)从我国电视机产业发展来看,2009年,我国共生产9900多万台彩电,其中出口超过5200万台,占我国数字电视终端产量的54,主要采用欧美单一标准。长虹、TCL、海信、康佳、九洲等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等地区。表面上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彩电核心技术的1000多项专利中,中国没有一项专利。这说明中国在发展彩电技术方面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彩电工业依然仅仅是个典型的装配工业。对于处在产业链的下游,“有规模、没效益”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来说,加大研发领域投资,建设核心技术才是摆脱高昂专利费困扰的唯一道路。近年来,我们国家十分关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09年,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要加快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推动国内有线、地面、卫星互为补充的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推动高清节目播出,促进数字电视普及。这些政策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各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3数字电视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我国每年生产近1亿台的电视机,但在电视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却是不容乐观的。对于数字电视来说,有统计显示,在中国的数字电视专利申请中,687被14家外国公司占据,松下和三星的专利申请涉及到数字电视的每个技术领域,超过中国的总申请量。在数字电视领域,欧美日掌握72专利技术,同时在DVB联盟的专利池中没有一个是来自中国企业的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我国企业仅在59项数字电视方面拥有自主专利,而国外却拥有1000多项专利,中国电视制造企业已经陷入国外企业的专利包围之中。(1)中国国内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分析下图显示了从1985年至2005年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在数字电视领域专利申请量的逐年变化趋势。由于我国的发明专利实行的是申请18个月后才公开的制度,一般专利数据都存在两年左右的失真期,因此只有2004年以前的数据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而2005年和2006年由于部分申请尚未公开,不能准确的反映实际申请量。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从图可以看出,有关数字电视领域的专利申请从1994年开始才具备一定规模,达到100件以上这可能与1994年ISO/IEC制订完成了里程碑式的信源编码标准MPEG2有关。图像压缩标准MPEG2的完成解决了海量图像数据的压缩问题,使得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成为可能。在这一年数字电视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技术应用也有一定的进展,各大国际厂商在此时机,纷纷加大自己的专利申请量,以形成自身的专利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美国、欧洲迅速开始构建ATSC和DVB两大数字电视标准体系,有关数字电视的申请在此之后稳步增长。1999年数字电视技术申请中国专利的申请量有所降低,这可能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有关。在此之后数字电视申请量开始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03年申请量达到了703件,比2002年的449件增长了566,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这可能与这一年中国着手制定数字电视标准,大大促进了国内各院校单位对数字电视的研究有关。可以看出,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一直处于渐进式增长状态中,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竞争重点,数字电视的产业发展高峰已经来临。(2)中国数字电视领域专利申请人分析表2数字电视专利技术国外申请人排序排名公司名称申请量(件)123456789101112131415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索尼公司汤姆森特许公司(法)大宇电子株式会社汤姆森消费电子(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芝LG电子株式会社诺基亚有限公司日本胜利株式会社汤姆森多媒体公司(法)佳能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504495416392177141928780757157575735表2列出了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申请量在前15位的国外申请人,其中日本公司有7家,欧洲公司有4家,美国有1家,韩国有3家。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都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由于数字电视在中国拥有的巨大发展前景,各大国际公司正越来越关注中国市场,纷纷加大在中国高端彩电的产量和投资力度,面对国际巨头备战中国数字电视市场的局面,我国的数字电视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领域掌握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表3数字电视专利技术国内申请人排序排名公司名称申请量(件)12345678910111213141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乐金电子有限公司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复旦大学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四川长虹706144444343292725221913131212表3列出了我国在数字电视领域申请量前15位的国内申请人。比较表2和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内企事业单位虽然在数字电视领域国内申请总量位居第三,但是由于国内申请比较分散。欧洲在推广DVB标准,美国推广ATSC标准,日本在研发ISDB标准,各自都在产业主导权上殊死搏斗。而我国企业在高清电视制造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少核心技术仍和国外企业有不小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欧、美、日、韩企业在高清电视标准方面的争夺,国内企业也感受到了相当的压力。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通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华为公司也开始在数字电视领域加大了研发力度,这说明国内已出现部分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并开始运用知识产权产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口方面来看,由于不掌握核心专利,在欧洲DVB标准和美国ATSC标准数字电视核心专利的专利池中没有我国企业的专利,我国企业数字电视出口蒙受着巨大的打击。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数字电视核心芯片的知识产权,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使得中国企业必须从国外进口技术,要交给国外相关企业不菲的专利使用费,这样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影响企业出口。例如,为了避免国外竞争对手的专利阻击,创维在美国市场一直走中小渠道,销售规模保持在10万20万台。创维集团表示,外资巨头起诉创维的成本远大于其收取的专利费,但如果我们的规模超过100万台,专利阻击就会随之而来。据统计,在上千亿美元的美国彩电市场,中国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中国公司出口产品的成本和数量也是决定专利诉讼发生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均低于欧美地区,生产相同产品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也低于欧美公司,导致影响欧美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欧美公司往往只针对一些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产品进行专利侵权诉讼,一旦他们决定对中国公司的出口产品进行专利诉讼,中国公司的出口产品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第3章各国数字电视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目前,世界各国均重视发展数字电视产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将本国的专利技术纳入到强制性的标准之中,以促进技术的更新,推动专利技术的广泛实施,并利用标准与专利的结合而产生的强制力,扶持本国的相关产业,防止外国厂商通过事实标准与其专利权的结合把持国内市场,从而各国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数字电视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31各国数字电视产业标准中专利布局311美国ATSC标准及标准中专利布局ATSC标准是由“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组织制定的美国数字电视国家标准。该标准描述了一个在6MHZ信道内传输高质量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的系统。该系统在地面广播信道内可提供码率约为19MB/S,在有线电视信道内可提供码率为38MB/S,即能够用于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传输。ATSC数字电视系统采用ITUR数字地面广播电视模型,信源编码和压缩部分,采用MPEG2标准,音频编码使用AC3数字音频压缩标准。ATSC的专利权人表专利权人专利概况ATT2006年重新组建,承继了BELLSOUTH强大的本地服务和宽带能力,以及ATT的IP骨干网络和软件架构,新公司最大的高速DSL上网服务及本地和长途语音服务的提供商,还拥有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CINGULAR的60股份。HDTV数字传输系统,基于MPEG2的图像压缩系统和MPEG2解码集成电路,压缩图像传输的分布式数据网络。DOLBY音频主要专利权人,ATSC标准中A/52BDIGITALAUDIOCOMPRESSIONAC3,EAC3编码部分的专利,主要17项。GENERALINSTRUMENTDCT离散余弦变换压缩算法,16/32QAM,电视传播信号的数字压缩,高清晰度数字信号的地面传输,HDTV与DIGICIPHER转换器,HDTV系统的顺序数字扫描。LUCENT接受了ATT的部分专利,MPEG2的编码、数字电视编码,MIT图像运动估计算法和不同的视频编码领域,PHILIPSMPEG2大部分专利,HDTV的图像编码RCARCA汤姆逊公司,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纠错,图像信号的优化。ZENITHVCHIP技术,VSB技术,电视接收机的远程控制技术,顺序扫描技术。(正交振幅()或残留边带()调制信号的数字数据解调器解码器)ATI图形技术支持、以及视频及多媒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LG1991年收购了ZENITH公司,SARNOFFMPEG2压缩编码、数据流的传输家检测、DTV的分布电路,计算机和视频复用系统,数字电视的可视画面检测ELECTRONICSBITSTREAM是图形通讯工业的字形技术、数字式字体,以及字形的客户指定服务的领先开发者。将其WEBFONT/TRUEDOC/T2K字体的携带和转让技术给数百个领先于行业的因特网、网页以及出版应用软件开发商。KODAK数据的集成MATSUSHITA松下DASE标准涉及的HAVI技术和其他技术给予合理非歧视许可NETSCAPE网景通讯被时代华纳收购OPENTV交互式电视软件解决方案,技术领域比较单一。SUN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3,在计算机边缘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利用UNIX做平台。网络计算技术,JAVATRIVISION5828402HARMONIC哈6,463,102,DIGITALVIDEOCO雷312欧盟DVBT标准及标准中专利布局MPEGLA公司的DVBT专利池是其在ETS300744文件中所确定的DVBT标准的基础上组建的一个专利联营许可模式,共有来自法国电信、日本松下电子、荷兰皇家飞利浦和日本JVC的分别属于16个不同专利族的总共305项专利加入了该专利池。该专利池根据调制方法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等级专利池和非等级专利池。其中,在所有人池的专利中属于等级专利池的有5个独立专利族的244项专利,属于非等级专利池的有11个独立专利族的61项专利。根据MPEGLA公司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