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939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939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939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939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93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英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二OO七年十二月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公章)四川英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杨西岳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核人员马襄渝职称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编写人员张鹏职称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李远成职称工程师欧阳烨昕职称工程师杨栩鉴职称工程师2007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提要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621项目建设背景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第三章市场分析163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163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1733市场需求潜力大18第四章项目区概况及建设条件1941成都市概况1942成都市油菜生产状况2243建设条件25第五章项目区选择与品种选择2851项目区选择2852项目区油菜种植及基础设施现状2953项目品种选择30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3461总体方案3462建设规模3763建设方案选择3864建设内容4065项目进度安排4266实施进度计划42第七章项目建设管理4471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4472项目建设管理4573资金管理4774项目运行模式4775建后管理4876保障措施50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28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5282投资估算依据5283总投资估算5384项目县工程投资估算5385资金筹措5486资金使用计划54第九章项目招标方案5591招标范围5592招标组织形式5593招标方式5594招标工作计划方案56第十章效益分析59101经济效益59102社会效益62103生态环境效益63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64111结论64112建议65附表附表1项目县(市)社会经济及油菜种植情况表附表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价汇总表附表3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表附表4金堂县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5邛崃市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6大邑县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7农技服务配套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71检测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8效益费用流量表附图附图1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区分布示意图附图2金堂县项目区分布示意图附图3邛崃市项目区分布示意图附图4大邑县项目区分布示意图附图5金堂县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6邛崃市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位置示意图附图61邛崃市前进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62邛崃市羊安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63邛崃市冉义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64邛崃市冉义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7大邑县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位置示意图附图71大邑县三岔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72大邑县三岔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73大邑县上安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81金堂县项目区渠道断面设计图附图82金堂县项目区渠道断面设计图附图83金堂县山平塘整治工程设计图附图84金堂县蓄水池设计图(300M3)附图91邛崃市项目区渠道断面设计图附图92邛崃市项目区渠道断面设计图附图93邛崃市项目区渠道断面设计图附图101大邑县项目区渠道断面设计图附件1、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资金承诺配套函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四川省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业主成都市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113建设地点金堂县、邛崃市、大邑县114建设目标1提高项目区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双低油菜籽生产基地6万亩,初步形成项目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油菜生产格局。项目区油菜平均单产提高10,达到155公斤/亩左右,项目区油菜增产844吨,总产量增加到9283吨;项目县(市)油菜总产量提高5,总产量增加到62000吨。项目区增产目标分析见表11。表11项目区增产目标分析表油菜生产现有总体情况建设目标序号项目区面积(亩)单产(公斤/亩)总产(吨)面积(亩)单产(公斤/亩)总产(吨)1金堂县项目区230001400032200020000154003080002邛崃市项目区350001405049180027000154554172853大邑县项目区190001420026980013000156202030604合计77000108360600009283452提高油菜籽品质。项目区双低油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油菜籽品质达到国家油菜籽(GB/T117622006)要求芥酸5,硫甙45MOL/G饼。115建设内容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整治渠道90538公里;新建渠道143公里;整治山平塘10口,新建蓄水池1口。固定厢沟开挖,共开厢沟2000亩。2农技服务配套建设购置机动喷雾器330台;频振式杀虫灯660台;病虫自动测报灯2台;病虫调查统计器4台。购置检测仪器设备65台(套),用于土壤及作物检测。增施硼肥276吨(持力硼24吨,速乐硼36吨)。测土配方13000亩。116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实施两年,即2008年2009年。12008年计划完成的建设内容整治渠道40265公里;新建渠道682公里;整治山平塘5口,新建蓄水池1口。固定厢沟开挖,共开厢沟2000亩。购置机动喷雾器330台;频振式杀虫灯660台;病虫自动测报灯2台;病虫调查统计器4台。购置检测仪器设备65台(套)。增施硼肥138吨(持力硼12吨,速乐硼18吨)。测土配方13000亩。22009年计划完成的建设内容整治渠道50273公里;新建渠道748公里;整治山平塘5口。增施硼肥138吨(持力硼12吨,速乐硼18吨)。117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为250000万元,其中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207613万元,占总投资的8305;2农技服务配套建设投资18632万元,占总投资的745;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12443万元,占总投资的50;4基本预备费投资11312万元,占总投资的45。118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50000万元,按国家投资与地方配套投资比例1025计算,申请国家资金200000万元,地方配套50000万元。119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包括品质改善、总产量增加以及节约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共计年均效益51758万元,净效益51228万元。1110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高油菜种植生产的综合能力,项目区每年提供优质双低油菜籽9283吨以上,其中新增产量达到844吨,对于增加油菜籽和植物油的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良种和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油菜种植技术,使得项目区油菜产量增加10。项目建设可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这不仅对油菜种植有利,同时对于其他粮食作物,如水稻等,均可改善农作物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带动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194元以上。2生态效益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土壤环境和灌溉条件,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11结论本项目目标明确,方案合理,效益显著,技术可行,建议国家尽早立项,予以支持。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专项规划(20072010年)2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3四川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4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0772号)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项目建设背景食用植物油是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抓好油料生产,对于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油菜籽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约占食用植物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建设油菜籽生产基地,对于增加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给、保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211政策背景1国家政策背景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持续增长,而油料作物种植多年徘徊和略有下降,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逐年增加。为鼓励农民的油料种植积极性、提高全国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提升油料品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油料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恢复和发展油料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将油菜籽生产基地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项重点工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建设油菜籽生产基地,把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为抓好油料生产,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国务院办公厅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油料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促进我国油料生产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增加油料生产基地建设投资规模,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区、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建设一批生产基地,重点改善良种繁育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2地区政策背景四川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畜产品、果蔬、中药材、茶叶、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一批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川办发以200772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四川省油菜生产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油菜是四川省主要油料作物,是城乡人民主要的食用油料。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植物油消费迅速增长,产需矛盾突出。当前,加快发展油菜生产,保障市场供给任务十分紧迫。四川省将加快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将川西平原油菜区、川中丘陵油菜区、川东北油菜区3个油菜优势重点区域的油菜生产大县分期、分批列入国家双低油菜基地建设。从2008年起,四川省农业厅将组织30个油菜生产大县开展优质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启动油菜生产机械化新技术试点、示范工作,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支持油菜生产机械。到“十一五”末,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30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48公斤,总产量达到192万吨以上。成都市对油菜生产历来非常重视,将油菜列入成都市优势农产品进行大力扶持。在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平原地区将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等规模化生产。成都市是川西平原油菜区的重要产地,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759号文件和川办发200772号文件精神和内容,以建设高质量的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为契机,确保油菜籽种植面积不降低,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和品质,保障人们生活需要,并且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212产业背景1世界油菜生产现状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中亚洲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尤以中国和印度为两个生产大国,两国产量占亚洲总产量的97左右;北美洲约占24,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欧洲占27左右,其余非洲、南美及大洋洲有少量生产。从1981年开始,中国的油菜籽总产量即居世界首位。世界油菜籽年产量增幅较大的国家依次有澳大利亚、法国、波兰、捷克、加拿大、德国、英国和中国。世界油菜生产大国中,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油菜籽和菜籽油的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油脂和油菜籽的纯进口国。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之一,并在世界油菜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后,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实现了油菜生产的优质化,油菜发展迅速,并在世界菜籽、菜籽油和饼粕贸易中成为加拿大强劲的贸易对手。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的油菜籽出口在世界油菜籽出口总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国内油菜生产现状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第一大国,油菜种植面积12000万亩,其中双低油菜占70左右。油菜是四川省主要油料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是人民的主要食用油料,其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第四位,其中总产量占全国的11、占中国西部的35、占世界的34,在全国油菜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很广,主要分布在成都、南充、绵阳、德阳、资阳、广元、达州、巴中等地市。2006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1200万亩,总产量169万吨。四川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双低油菜育种,近年来,全省将双低油菜的育种作为主要育种目标任务,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基本实现了优质不减产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双低杂交油菜的选育成功,将杂种优势利用到油菜育种上,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为全省双低油菜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省油菜绝大部分属冬油菜,87以上为甘蓝型品种,80左右为育苗移栽,20为直播。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为了提高种植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大田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正逐步扩大。四川省主要油菜籽生产区分布见图21。图21四川主要油菜籽生产区分布示意图四川油菜籽主要产区甘孜州阿坝州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遂宁市德阳市成都市资阳市内江市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凉山州攀枝花市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3油菜生产发展趋势双低油菜是指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菜籽饼中的硫甙含量低的油菜,与常规油菜相比,低芥酸菜油和低硫甙饼粕蛋白营养品质大大提高,更加符合人体健康及动物营养的需要。双低油菜籽浑身是宝,不仅菜籽可加工生产低芥酸保健菜油,而且副产品开发利用潜力也相当大。例如,采用脱皮加工技术,可从双低油菜籽皮中纯化提取植物多酚、植酸,是极好的天然抗腐、抗氧化剂,可替代市场上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食品添加剂,目前进口的国外同类产品价格超过600元/公斤。对榨油产生的脱臭馏出物,采用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可提取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E的生物活性是合成维生素E的3倍,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替代合成维生素E,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等行业。美国药品监督部门已批准添加植物甾醇的食品使用“有益健康”的标签。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外,都已普及双低油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如蓉油系列川油系列、蜀杂系列、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列、湘油系列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多年的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对促进我国双低油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双低油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受投入规模限制,项目基地县数量较少,规模偏小。二是投入力度不足,项目区内亩均投入只有200300元,与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和改善油料生产条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一些工程设施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不配套,难以实现稳定和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确保食用植物油安全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持续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逐年增加。“十五”期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由840万吨增加到1600万吨。而我国植物油消费增长迅速,消费量从2000/2001年度的1000万吨增长到2006/2007年度的2235万吨。产需缺口达到680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猛增,进口量由2000年的180万吨大幅增长到2006年的660万吨。有关部门预测,今后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植物油总需求将达到2580万吨,如果国内油料生产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食用油脂的进口依赖度有可能超过60。过度依赖进口,使我国植物油供给安全的风险加大。同时,国际油菜籽供求矛盾也比较突出,依赖国际市场缓解国内油菜籽缺口的难度很大。世界菜籽油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从2001/2002年度的1320万吨增长到2005/2006年度的1684万吨,增长276,年均增长63,预计2006/2007年度进一步增长到1776万吨。欧盟、美国、巴西、日本等为了实现减排,纷纷采取措施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拉动了世界油菜籽消费的快速增长,国际油菜籽供给呈现紧缺态势,进口保障度将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受供求关系影响,近年来国际食用植物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菜籽油涨幅达到116,将大幅增加进口成本。因此,从长远看,提高国内油菜籽自给能力,是确保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的客观需要。222提高成都市油料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举措长江流域是世界公认的油菜籽优势产区,无霜期长,冬季温暖,光、热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生产,是世界最大的油菜带,占世界的1/4以上。成都市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油菜生产有较好的基础,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单产水平有待提高2007年度,成都市油菜单产为144公斤/亩,与目前在成都市广泛推广的优良品种理想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单产水平有待提高。2品质有待进一步优化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油菜先进生产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即已实现油菜生产双低化,品种指标达到芥酸含量1或05,硫甙含量20MOL/G饼。成都市的油菜生产因双低品种推广相对较晚,生产上尚有部分非双低品种(包括部分白菜型油菜),双低和非双低油菜品种插花种植,双低油菜籽未能实现单收、单储、单榨,因而制约了油菜籽整体品质的提高。3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基础有待改善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排、灌和蓄水能力低,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差,降低了油菜生产的效益,不利于成都市油菜生产的总体发展。4种植栽培现代化程度有待提升成都市目前还有相当部分油菜种植粗放,管理水平差,机械化程度低,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少、推广速度慢。手工锄草、手工移栽、手工收获还广泛存在,种植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都市油菜生产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5农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部分地区农技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经费,制约了油菜生产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推进成都市油菜生产的步伐,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技配套服务为重点的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是提高成都市油料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223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油料生产是长江流域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成都市2006年油菜净产值约120元/亩,占农民夏季种植业收入的70左右。油菜种植后土壤有机质和疏松透气性增加,水稻等后茬作物产量可提高10左右。通过油料生产基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有利于改善品质,提高单产,提升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224进一步满足四川饲料生产,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四川省不是大豆种植主要地区,大豆总产量不高,饲料粮中蛋白类原料需求多数需要从省外购买。蛋白类饲料原料的缺乏是四川饲料行业的一个主要瓶颈,从而给四川畜牧业带来隐患。菜籽经榨油后所产副产物低硫甙饼粕蛋白营养品质大大提高,菜籽粕蛋白含量达到3640,是很好的蛋白类饲料原料。优质油菜基地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满足四川饲料生产,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225促进成都市油料加工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成都市油料加工知名企业少,精加工油脂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能对油菜籽进行综合加工的企业未形成气候,许多领域还处于空白。通过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将为油料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来源,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成都市油料加工产业的繁荣发展。第三章市场分析3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3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播种面积为38亿亩左右,产量360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1000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3645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210万吨。菜油需求来自两个方面。首先,菜油被认为是安全、健康的植物油,成为居民和食品行业的主要食用油。其次,能源价格上涨,刺激了生物柴油的需求,进而加大了菜油工业需求。从消费国家看,主要消费国(地区)是欧盟、中国和印度,其次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除了几个消费大国,其他国家的消费量较小。20世纪末以来,欧盟菜油消费增长最快,2005年比1997年消费量增加了350万吨左右,达到607万吨,其中生物柴油的消耗量增长最大,将近400万吨,占总消耗量的60。3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菜油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左右。2001年以前,菜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其后,随着进口大豆和豆油量的上升,目前退居第二位。1999年以来,菜油消费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2005年,国内生产植物油中菜油约占总量的50,国内消费植物油中菜油约占总量的24。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243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吨,2000年消费量达到1246万吨(其中菜籽油消费量419万吨,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当年我国油料折油(不含食用籽实和种子)产量为855万吨,产销缺口391万吨。由于产销售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2968万吨,菜籽油75万吨,达到进口高峰。2006年国内菜籽产量的大幅下降使得国内菜籽进口量较2005年有所增长,但由于2006年国际菜籽产量同样大幅下降,尤其是主要出口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菜籽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国际菜籽价格始终高企,因而国内菜籽进口总量没有突破100万吨,仅为738万吨。近5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7。目前,我国植物油平均自给率不足50,也就是说,全国植物油50靠进口,而2007年主要进口的棕榈油价已从上半年的每吨6000元,持续上升到现在的每吨80009000元,这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植物油上涨。33市场需求潜力大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世界油籽市场状况和展望报告显示,过去七年中国人均植物油消费几乎增长一倍,从2000年度的人均95公斤增至2007年度的人均171公斤。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已经达到了日本和韩国的水平。如果中国的植物油人均消费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人均20公斤的水平,那么我国的植物油消费总量将达到27378万吨左右,比2007年度增长17。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安全”的食用油生产、消费概念将日益普及,低芥酸、低硫甙的双低油菜完全符合人民生活以及饲料加工的需求,因此,双低油菜的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第四章项目区概况及建设条件41成都市概况成都地处四川省的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带,介于东经10254至10453、北纬3005至3126之间,东北接德阳、东南邻内江、南连乐山、西南依雅安、西北傍阿坝藏族自治州。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下辖9区4市6县,是四川省省会、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6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长速度,占全省比重为3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3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6亿元,增长112。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044148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572和402。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891亿元,增长300,地方财政收入2784亿元,增长34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3亿元,增长149,旅游总收入3402亿元,增长18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增长12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53下降到2006年的339。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比上年增加420元,增长94。411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成都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秋长下短。全年霜雪少,风速小,阴天多,日照少,气压低,湿度大。逆温出现频繁。春季气候回升快,但常有春寒出现。夏季降雨集中,常有局部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连绵阴雨多。冬季霜冻较少。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潮湿。年平均气温1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水资源成都水资源主要是由外来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构成。一是外来水来自岷江、沱江和青衣江等河流流经成都,年水量约184亿立方米;二是地表水全市12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年均降地表水约55亿立方米;三是地下水年可开采量31约亿立方米。成都水资源总量为约为304亿立方米。3地势、地貌成都市从西到东,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丘陵三个部分。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龙门山和邛崃山地。西部群山或险峻雄奇,或幽雅秀丽。由各种岩石风化后发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林树种异常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除了重要的林业价值以外,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中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海拔在450720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便于引水自流灌溉。岷江、沱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地区带来大量砾石、泥沙沉积成为深厚的冲积层,形成冲积土。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的长期耕作下,成都平原的表层土壤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而且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兴建,成都平原上河网交错,灌渠密布,水旱从人,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阡陌田畴之间,一个个农家院落被绿树翠竹层层环抱,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竹林院落景观。成都东部,是低矮的龙泉山和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西缘,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由紫色砂岩、泥岩组成,这些较为松软的岩石风化以后形成肥沃的紫色土。龙泉山植被多遭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现仅分布着一些次生的青棡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木。丘陵区谷地宽阔平坦,丘坡梯田层叠,冲田相连。金堂县云合乡河谷低处海拔仅387米,是全市的最低点。4土壤成都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平原中心地带沉积物厚度达300米,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是四川省境内最肥沃的土壤。42成都市油菜生产状况成都市油菜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金堂县、邛崃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崇州市、蒲江县、新都。2006年度成都市油菜种植面积1348万亩,单产147公斤,总产199万吨。各区市县油菜生产情况见表41。表412006年成都市油菜籽生产情况项目面积(亩)亩产(公斤/亩)总产(吨)双低油菜面积(亩)双低油菜面积比例()邛崃市212149138293421575007424金堂县139394157218851353549710崇州市148391140207791325488932蒲江县117572143168481000008505双流县115112145167091002188706大邑县11576013916091645005572新都区9690015214710853548808都江堰市8739215213284648467420彭州市8769714112335773568821郫县7198914710562600008335新津县638601519637589559232青白江区572861498513400006983温江区211891673535191439034金牛区341213947433839915青羊区35201304595501563龙泉驿区2622171448262210000锦江区81995787278877武侯区4501225545010000成都市合计1348035147198907110388781892006年度成都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11039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8189,单产148公斤;推广油菜主导品种10719万亩,占油菜播面的7953。表422006年成都市油菜主导品种推广情况油菜品种面积(亩)比重()蓉油11号2749512040蓉油12号78870585蓉油10号90775673油研10号2107001563德油6号101220751德油9号91340678中油杂11号54980408川油21号91300677华油279054860407科乐5211905014杏油2号21000156合计1071901795343项目县概况按照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专项规划(20072010年),成都市的金堂县、邛崃市和大邑县被列入了规划。三个县的概况如下421金堂县金堂县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地处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接壤地带,以丘陵为主,低山和平坝兼有。境内河流众多,北河、中河、毗河于县城赵镇汇流成沱江,素有“沱江第一城”、“水上城市”之称。属成都市远郊县,距成都市区47公里。全县面积1154平方公里,辖19镇5乡,人口8331万,全县耕地面积663万亩。金堂县是著名的柑桔生产基地,脐橙、橘桔、桠柑等驰名省内外。“二金条”辣椒、云顶明参等土特产也远近闻名。金堂县已形成了粮油、棉花、桑蚕、食用菌、蔬菜、生猪、黑山羊等十大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丘坝皆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在省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422邛崃市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幅员1384平方公里,辖24个镇乡,人口64万。全市耕地面积488万亩。成温邛高速公路和成新邛高等级公路横贯其境,交通十分便捷。邛崃境内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各种蔬菜,是成都市无公害蔬菜二线生产基地,国家级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国家级秸秆氨化肉牛生产示范县、成都市优质羊生产基地和肉鸭生产加工基地。423大邑县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51万,全县耕地面积3537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海拔5364米,最低处海拔475米,呈阶梯状渐次降低,依次出现山区、丘陵和平原三大地形区,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大邑县是“中国生态食品建设基地”、“全国农业生态建设示范区”,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中药材种植加工、蘑菇种植、果梅、蚕桑等发展势头良好。43建设条件431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保护良好三个项目县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温、光、水、热条件优越,利于油菜播种生长。三个项目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植被较好,水土流失小,水质较好,适宜农业生产灌溉。土层深厚、保肥保水力强,为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432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三个项目县农业基础设施在“九五”、“十五”期间得到了很大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田间耕作道路都具有一定基础,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433科研力量雄厚,良种繁育技术领先四川省从事油菜育种等研究的单位有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各市地州农校和农科所等一大批单位,建国以来不仅培育了一大批品种应用于生产,且优质油菜选育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开展较好。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原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阮是国内从事油菜良种培育的专业机构,在国家支持下建设完成了全国一流的国家级油菜新品种原原种繁殖基地和国家油菜改良中心四川成都分中心,培育了“蓉油”系列油菜新品种。该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油菜新品种育繁推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将为成都市双低油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和支持。433油菜栽培技术较为成熟,农业技术服务有保障成都市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种植经验,加上成都农技人员的多年推广,使得成都市油菜种植技术较为成熟。成都市农技人员总结出了“因地制宜选用品种,最佳播期培育壮苗,集中种植去杂保纯,中苗早栽快促秋发,增株密植科学用肥,开沟排湿综防病虫”等一套双低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将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普及,以保证基地产品的高品质。三个项目县种植良种油菜和科学种植技术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视下,油菜规范化种植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已在逐步推广。农技服务体系较完善,在油菜良种繁育、生产、科研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完全有能力为本项目提供农业技术服务。434油菜种植经验丰富,建设积极性高三个项目县均为成都市油菜主产地,油菜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技术经验。同时,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的建设,当地农民实施该项目的积极性高,为本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第五章项目区选择与品种选择51项目区选择511生产基地选择原则1是项目县油菜主产乡镇,当地群众有种植油菜的传统和习惯;2具有一定的灌溉基础,田间道路基本完善,增产潜力大,通过基地建设油菜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提高;3集中连片,能形成一定的规模;4农技服务体系比较完善;5当地政府、群众建设双低油菜生产基地的积极性高。512项目区基本情况根据项目区选择原则,成都市选择金堂县、邛崃市、大邑县的8个镇进行项目建设,各项目区基本情况如下1金堂县项目区金堂县项目区位于金堂县东南部、龙泉山脉以东的深丘区,距县城60公里,海拔最低386米,最高589米。项目实施涉及土桥、云合、又新3镇。项目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8。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800900毫米,无霜期285天,常年冬干伏旱,秋季雨量集中;土质以紫色壤泥为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项目区现有人口97万人,耕地面积91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3万亩,占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的165。2邛崃市项目区邛崃市项目区位于邛崃市东部,项目实施涉及羊安、冉义、前进3镇。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农业生产;土壤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污染。项目区现有总人口94万人,耕地面积74万亩,油菜种植面积35万亩,占全市油菜种植面积的165。3大邑县项目区大邑县项目区位于大邑县西南面,项目实施涉及三岔镇、上安镇2镇。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土壤肥沃,且无污染,适宜发展农业种植。项目区现有总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5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9万亩,占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的164。52项目区油菜种植及基础设施现状521项目区油菜种植现状1金堂县项目区金堂县项目区2006年油菜种植面积23万亩,总产量3220吨,单产140公斤/亩,双低油菜覆盖率835。2邛崃市项目区邛崃市项目区2006年油菜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4918吨,单产1405公斤/亩,双低油菜覆盖率86。3大邑县项目区大邑县项目区2006年油菜种植面积19万亩,总产量2698吨,单产142公斤/亩,双低油菜覆盖率845。522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交通方便,农业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灌溉系统基础,田间耕作道路、机耕道齐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项目区渠道大部分为土渠,以灌溉为主兼顾排水,多数渠道年久失修,冲刷、淤积、垮塌严重,输水和排水能力差,不利于油菜生长发育。53项目品种选择项目双低油菜种植品种主要采用蓉油系列品种,蓉油系列品种均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项目品种选择蓉油13号、蓉油14号、蓉油15号、德油9号、中油杂11号、华油2790号。531蓉油13号蓉油13号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5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审定。株高215厘米左右,第一次有效分枝高度8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10个左右。单株角果数5069个,每果154粒,千粒重304克。2002年度成都市区试5点平均亩产19256公斤;2005年度四川省6点次生产试验,6点均增产,平均亩产16407公斤。油菜籽芥酸017,硫甙2097MOL/G饼,含油率3968。全生育期220天。抗寒,抗倒,抗白锈、霜霉、病毒、菌核病。532蓉油14号蓉油14是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审定,适合四川省大部分平坝、丘陵区种植。株高220厘米左右,第一次有效分枝高度7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11个左右,单株角果数540个左右,每果148粒,千粒重318克。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倒,抗寒,抗白锈、霜霉、病毒、菌核病。2004、2005年度参加四川省区试两年18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575公斤。2006年度参加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的绵阳、广安、资阳、双流4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73公斤。油菜籽芥酸含量088005,硫甙含量18331948MOL/G饼,含油率4032。533蓉油15号蓉油15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审定。2007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合四川省大部分平坝、丘陵区种植。株高1925,一次有效分枝数80个,有效分枝高度829CM,单株角果数1166个,每果180粒,结果密度126CM,千粒重390G。生长势强,整齐一致。2005、2006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区试,两年18点次试验,均增产,平均亩产17216公斤。2006年度参加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的绵阳、广安、资阳、双流4点生产试验均增产,平均亩产17377公斤。20032007年度蓉油15参加了各级试验共54点次,其中46点增产,平均亩产17466公斤,比对照增产1279。油菜籽含油率4223;芥酸023;硫甙2982MOL/G饼。534德油9号品种来源于德阳市科乐油菜所。株高220厘米,千粒重36克,全生育期220天。区试平均亩产1642公斤,比对照增产119。低抗高抗病毒病,低感中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和抗倒力较强。种子芥酸含量028,商品菜籽硫甙含量2678UMOL/G饼,商品菜籽含油率366。适合四川省大部分平坝、丘陵区种植。535中油杂11号品种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2天左右。株高175厘米左右,千粒重36克。区试平均亩产16039公斤,中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中等。芥酸027,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838UMOL/G饼,含油量4495。适合平坝丘区种植。536华油2790号品种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半冬性中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生育期246天,株高160厘米,千粒重371克。区试平均亩产1785公斤,抗病毒病能力与中油821相当,菌核病抗性略低于中油821。芥酸含量为017,硫甙含量2048MOL/G饼,含油量4064。适宜平坝丘区种植。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61总体方案611项目目标建设双低油菜籽生产基地6万亩,初步形成项目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油菜生产格局。项目区油菜平均单产提高10,达到155公斤/亩左右,项目区油菜增产844吨,总产量增加到9283吨;项目县(市)油菜总产量提高5,总产量增加到62000吨。项目区增产目标分析见表61。表61项目区增产目标分析表油菜生产现有总体情况建设目标序号项目区面积(亩)单产(公斤/亩)总产(吨)面积(亩)单产(公斤/亩)总产(吨)1金堂县项目区230001400032200020000154003080002邛崃市项目区350001405049180027000154554172853大邑县项目区190001420026980013000156202030604合计77000108360600009283452、提高油菜籽品质。项目区双低油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油菜籽品质达到国家油菜籽(GB/T117622006)要求芥酸5,硫甙45MOL/G饼。各项目区目标见表62。表62项目建设目标表建设目标项目区面积(亩)单产(公斤/亩)总产(吨)增产(吨)油菜品质金堂县2000015330800028000邛崃市2700015541728537935大邑县1300015320306018460合计6000092834584395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芥酸5,硫甙45MOL/G饼)。612技术路线本项目技术路线为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农技服务,推广双低油菜良种种植,以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提高油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农技服务的配套完善,加强油菜种植技术推广服务,减少病虫害损失,是高产稳产的保障;双低油菜良种推广种植是高产稳产和提高品质的关键。613建设标准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四川省农村水利田园化建设标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成高产、稳产、高效的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其建设标准为(1)灌溉保证率采用95,在满足灌溉高程的前提下,采用不淤流速。渠道沿等高线走向,采用浆砌条石、浆砌大卵石、砼U型渠防渗,减少渠道输水损失。(2)蓄水池结构形式采用开敞式,由引水沟、沉砂池、池体、放水设施、梯步、护栏组成。池身、泄水口、池沿、池底采用砖、水泥砂浆抹面。(3)山平塘由堤坝、泄洪、放水设施、梯步组成,堤坝采用均质土填筑,并用条石护砌防渗。2、农技服务配套建设通过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土壤培肥,完善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优质高效规范化生产,防治病虫害,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1)仪器设备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需要,农技服务单位本着“填平补齐”的原则,增加必要的仪器设备。(2)增施硼肥改变项目区油菜种植无施硼肥的习惯,通过增施硼肥提高油菜籽产量。(3)测土配方检测通过测土配方措施,指导油菜种植户科学施肥。在项目区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食用菌菌渣肥等有机肥,提高地力。62建设规模项目共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双低油菜生产基地6万亩。(项目区分布示意图见附图1)各县(市)项目区所涉及的各镇及分布如下1金堂县项目区涉及土桥镇、云合镇、又新镇3个镇,建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土桥镇6700亩、云合镇8100亩、又新镇5200亩。2邛崃市项目区涉及羊安镇、冉义镇、前进镇3个镇,建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7万亩。其中羊安镇9300亩、冉义镇8800亩、前进镇8900亩。3大邑县项目区涉及三岔镇、上安镇2个镇,建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3万亩。其中三岔镇7100亩、上安镇5900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