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中考题集锦水调歌头中考题_第1页
《浣溪沙》中考题集锦水调歌头中考题_第2页
《浣溪沙》中考题集锦水调歌头中考题_第3页
《浣溪沙》中考题集锦水调歌头中考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编辑浣溪沙中考题集锦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和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_3、从“_”“_”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_的情感。5、词中“_”一句已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_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

2、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8.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3、思想感情? _ 水调歌头中考题一、2011年河北省中考 水调歌头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_,他和苏轼、_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_。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_;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_;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两处原句证明:_ _

4、_。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_、_、_。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5、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6、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7、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5、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8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_9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_二、山西省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实验区)语文(一)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6、,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

7、,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原句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_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

8、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浣溪沙中考题集锦答案1、夕阳落花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3“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等。4、落寞、孤独;5、无可奈何花落去。6、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7.B、8.8.D、9.9、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

9、的感情。水调歌头答案一、答案:1、2、略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7、A8、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9、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四、参考答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