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课程设计_第1页
文艺复兴三杰课程设计_第2页
文艺复兴三杰课程设计_第3页
文艺复兴三杰课程设计_第4页
文艺复兴三杰课程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中窥豹将图像解构法导入欣赏评述课之可行性文艺复兴三杰课程设计缘起2011年的乐清市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有幸听了李力加教授的讲座,其对关于美术欣赏课的反思一样课发人深思,颇有感触。针对现如今欣赏评述课的实际的日常教学的现状,因难于把握、无法深入、学生参与度低而导致课堂效果欠佳,欣赏课常常陷入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的困境,所以成为很多老师不敢尝试的领域,李教授提出了图像解构的方式导入欣赏评述课,主张对名家名作进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分析,从而达到欣赏评述的课程目标。本课的设计就是针对李教授的这一理念所进行是实践课题。目的在于检验图形解构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初中的美术课堂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设计文艺复兴三杰是浙教版美术教材第十七册第十课,属于欣赏评述教学版块。学情分析:农村初中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对于美术欣赏评述课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经典的美术作品与自己的距离较远,无法感受其意义所在。教材分析:本课以文艺复兴三杰为线索,通过介绍三位艺术家的生平及作品,向学生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貌和人文主义的艺术精神。课程设置:本课在教材上为一课时,但要向学生深入解析文艺复兴这一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一个课时的安排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对教材上例举的名作逐一赏析,并能体会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就必须对教材做一定程度的取舍处理。基于此,我对本课的课程设计如下:一、 导入:以学生

3、最耳熟能详的蒙娜丽莎导入,激发兴趣。二、 讲授:阐明文艺复兴的概念之后,以三位艺术家的生平与代表作作为重点解析对象,对比赏析,以此为基础总结三人的艺术特征与人文主义精神。再出示三张作品让学生比较分析其特点,来解答作者,以此巩固新知。三、 延伸:以现代版蒙娜丽莎收尾,头尾呼应,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艺术作品的态度与观点。难点突破:教材中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半身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其美术要素,我决定在课件中改为全身像,通过讲述大卫的英雄事迹和请学生重现大卫来解决课堂中的突发情况。试讲在公开课之前,一共经历三次试讲,根据不同的课堂反馈情况,对本课设计进行及时调整。第一次试讲:时间仓促,内容太多。选择了

4、九年级的普通班作为首次试讲对象。由于是第一次试讲,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足,对三杰的生平介绍过长,导致对作品的分析时间不够,最后匆匆收尾。调整:将教材内容删减部分(将最后的晚餐、创世纪、雅典学院作为课后欣赏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三张代表作上(蒙娜丽莎、大卫、西斯廷圣母),如果能对三张作品做都精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的方法,那么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第二次试讲:学生主动性不足,课堂气氛显沉闷。整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发言不够主动,由于时间仓促,亦没有时间让学生讨论发言。调整: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在欣赏的基础上达到评述的目的,应抓住几个点,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才能带动气课堂师生互动的气氛

5、。讨论点1: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比较;讨论点2:蒙娜丽莎与同时期作品的比较;讨论点3:大卫作品与真人版大卫的比较;讨论点4:三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总结;讨论点5:对经典作品所应采取的态度。以上5个讨论点中以2和5为重点,可分配3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总结。要克服的重点是如何把握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课后学生的回馈,课堂的亮点在于真人版大卫的部分,学生兴趣盎然将本课推向高潮。但应注意上台学生由于羞怯心理,姿势与表情缺乏诚意,教师可在对学生姿势的提点上穿插引导学生对大卫表情与姿势的深入观察。第三次试讲:问题的设置需配合学情。借班上课,学情基本相同,不过师生之间的陌生,影响了课堂的互动氛围。问题的设置

6、,应做到难易得当,层层深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应当是主观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不应预设答案再将学生往标准答案上引导,因为美术欣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提问,提出的问题做到精而准,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加重蒙娜丽莎的分量,以人文主义贯穿整课。总结从试讲到公开课的开展,经过调整后的文艺复兴三杰一课,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对美术欣赏的方法亦有所了解,但无法熟练掌握以及运用。问题的提出,没有精彩的回答。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在课程设计方面还可创新。图像解构的方式对初中学生来说有难度,但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前景,只要将

7、此方法持之以恒地贯穿于三年的初中美术课程,相信在学生掌握了美术欣赏的方法之后,能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最终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图像解构法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运用评徒手画校园一课杨海栋老师的徒手画有它就能HOLD住一课,是浙江版美术教材第十三册第一课第三课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版块。一、对教材的处理:对初中学生进行透视知识的教学是初一美术的一大难题,运用透视原理进行写生更是难上加难。难点有二:如何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如何让学生运用这一原理。在难点一的突破上,杨老师利用Photoshop对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进行图像分析,条理清晰地总结出隐藏在物象背后的透视线,成功的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自然与生

8、活中所存在的透视原理。在难点二的解决中,杨老师采取了教师示范演练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透过教师的示范了解用木炭条进行写生练习的方法,并在练习中渗透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二、课堂亮点:教师的课堂示范可谓熟练流畅,在体现该教师深厚的基本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完成了与学生互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停下来,询问学生意见,在以学生意见为主导的情况下进行创作,让学生有参与感,最后达到师生共同完成了作品的创作的目的。三、意见和建议:1、在教具取景框的运用上不够完整,取景框是为了向学生说明视平线的存在,杨老师在出示取景框时没有点明其主要功能,视平线是讲解透视原理的基础,没有理解视平线这个前提所表现出的问题,在之后的学生课堂作品中表现出来:学生没有在画面中找到地平线的概念,以致景物的透视往往没有尽头。2、教师示范的作品非常精彩,但如果能以校园场景为作画内容则主题更加突出。总之,杨海栋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