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_第1页
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_第2页
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_第3页
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_第4页
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落实语文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余教授的讲解,使我对三维目标的处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 题,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落实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正视乃至珍惜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

2、,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只有具有这样的“生态关怀”,学生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个满足看生命成长需要的人。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谁会说不快乐呢?其实,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的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有谁会说不是充满快乐呢?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

3、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一、创设宽松、平和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教师应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种请下来,能与生同喜同忧,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刺,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不准确也要进行鼓励。特别是学生的质疑问题,教师更要大加赞赏,鼓励并加以引导培养。切不可因学生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顶撞了你,打断了的教学思路,就蛮横地予以否定,如果这样,就等于扼杀了它创新思想的萌芽,那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了。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1)要用好眼神。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视线的接触,目光和眼神应该是亲切自然的,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2)要注意面部表情,多对学生微笑,多点头对学生表示肯定。(3)要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曾看到过这几句教学用语,我非常欣赏,如:“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5、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你们专注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讲课的语言艺术让许多人折服,曾从一本书上看到过他的一个教学片断,他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文中写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不过气来了。”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也有“气”。于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如何读好这句话,而是开玩笑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儿。”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这次你读懂了。”于是,

6、笑声又起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经常与学生进行这样平等的对话,一定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乐于学语文。二、突显教材之精美,让学生在读中享受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示范美读背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 、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7、。在读中突现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看得见花开花落,听得到潺潺流水,悟得到灿烂人生篇篇课文,段段文字,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让他们的心胸慢慢被一种叫做享受的东西填满。不是吗?桂林山水告诉你桂林有多美,林海告诉你大兴安岭有多美;第一场雪告诉你冬天有多美;鸟的天堂美,迷人的张家界也美一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漫步其中,不仅享受文章中显现的美、蕴含的情,更重要的是享受着探索语文真谛的乐趣。伴着淙淙的流水声与动听的乐曲,朗读一段可爱的草塘,你心中自有一丝惬意;欣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五

8、彩池的神奇风光,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诵,你心中自有一些快意;目睹着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动画演示,品味着老师精美的诵读,你心中自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三、搭建民主之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尊重每个学生,搭建民主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

9、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成功自我的平台,把我自己定位为一个他们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让同学们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述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所谓的“差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哪怕他

10、们有些许的进步,我都让他们一样享受成功的欣喜,收获的喜悦。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我还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模拟课文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使教材的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话”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我分配课文中人物的角色,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角色,另外有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各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各种人物不同的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采用此法,巴迪父母这两个对待孩

11、子不同态度迥然不同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感到书上的人物立体起来,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四、体验生活之甘甜,让习作成为一种享受小学语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的写片段,还是高年级的作文,都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实践。其中的难度和教学中辛酸就不言而喻了。在习作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还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我带领学生走

12、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校园观“千朵万朵压枝低”,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郊外去 “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走向田野,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景色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去享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

13、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我还常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那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也一定是幸福的。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不再是割裂的任务,而实现于潜移默化

14、中,溶于快乐的体验中!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 黄永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

15、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

16、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和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阅读

17、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

18、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

19、“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4理清三维之间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

20、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5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

21、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三、“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

22、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二)教学目标的

23、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5个生字。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 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 准 确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

24、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 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25、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

26、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掌握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

27、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

28、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

29、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四、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表述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目标的描述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下面列举目标描述的一些行为动词供大家参考。学习水平常 用 行 为 动 词举 例语 文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

30、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技能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

31、、收集、修改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1、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抵制、

32、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以上行为动词的使用,可以形象、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了解和研究目标描述可以对我们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各课程标准有很大帮助,并可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参考的依据。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学习“课标”后的一些

33、认识,权作抛砖。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

34、文字、文化知识等。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识和

35、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异同,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

36、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

37、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与教学过程之中。4、理清三维之间的关系

38、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5、

39、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

40、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三、“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

41、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条件对象 程度行为2、有感情朗读课

42、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条件对象程度行为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行为(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

43、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

44、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掌握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

45、“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策略性知识

46、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

47、?)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四、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表述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目标的描述应具体明确

48、、可操作性强。下面列举目标描述的一些行为动词供参考。学习水平常 用 行 为 动 词举 例知 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技 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

49、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

50、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1、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 养成、领悟以上行为动词的使用,可以形象、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了解和研究目标描述可以对我们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各课程标准有很大帮助,并可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参考的依据。五、结语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

51、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忽视和偏颇某一维度,它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以情感,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因为它是面对人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 文 教 学

52、要 落 实 “三 维” 目 标 评黄海晔老师的燕子专列一、 教材分析:燕子专列是第六册语文教材,第二个专题爱护环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前的导语这样启发学生进入本单元的阅读:“让天空碧蓝,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阅读这组课文,让我们看看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导语告诉我们,在处理本组教材时,应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爱护美好环境的熏陶,增强环保意识。燕子专列通过写瑞士政府及瑞士人民为保护、拯救途径瑞士,因天气骤降而饥寒交迫

53、,濒临死亡的燕子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反映了瑞士人民可贵的环保意识。文章语言生动,感人至深,既适合深入理解,又适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能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是一份很好的教学元素。二、 课例总评本课教者黄海晔老师,充分理解了编者意图,利用教材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黄老师用两课时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淳朴、扎实,突出了知识点。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基本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精读了一、二两个自然段,感受到了瑞士政府做出的英明决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彩、华丽,引人入胜,通过精读三、四自然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4、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一箭多雕。黄老师对教材处理的整体思路是: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情感升华。每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层层深入,使全部教学过程浑然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三具体分析: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特别是语文课,不同于数学课,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规定的练习题。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给人的感觉是课堂模糊渺茫,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有了灵魂,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怎样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呢,关键问题是对教材的理解,必须吃透教材,知道一课教材在全组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全组及本课教材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知道本课教材的主旨,找准反映教材主旨的重点语句

55、,并深入理解,确定好整节课的支点(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认识水平的训练点),然后按“三维”目标确定每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即一节课的总体目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总体目标应体现以下几点:a、逐渐丰富字、词、句、段、篇的知识,逐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B、感受阅读理解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及创新意识等)c、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感染和熏陶等。应该明确的是围绕上述目标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分散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的。对于整节课来说,总体目标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方向,教学环节为总体目标服务,所以,语文教学的每个环

56、节都应有明确的环节目标。燕子专列各环节目标清新明确,立体的发挥了教材支点作用,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重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 对课题的处理:板书课题后,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做重点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a、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阅读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提高全课阅读效果奠定基础。B、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学定教”,把学生的问题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乐于参与。以学定教还表现在黄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顺应学生的思维,各个击破,找出问题的答案。C、通过问题的解答,把握文章要点,在全课教学中的导入作用比较显著。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这个环

57、节较强的目的性。2、初读感知部分的处理“初步接触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是一节阅读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处理不好,教材就会失去整体性,也会丢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良好机会。“初读课文”应怎样处理,部分教师有模糊认识。从处理形式来看,有通过默读进入课文的,有全班齐读进入课文的,有教师范读进入课文的,也有通过学生轮流读进入课文的。但问及教师为什么这样做时,有的教师支支吾吾,说不清缘由。这说明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只注重了形式,没考虑其作用,也就是说“环节目标”不明确。燕子专列采用自读的形式进入课文。读课文之前黄老师明确提出了两点自读要求:、认真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读准生字的字音,把生字组成的词语划下来,再通过查字典理解词意。、第二遍读课文时,要把每一句话读得正确、流利,比较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我们来分析这两点要求的目的:a 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勾画不懂的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b、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