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与视觉教案设计_第1页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_第2页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_第3页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_第4页
眼与视觉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视力,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2.教学难点:眼球各结构的功能。三、器材准备眼球仪1个,电筒1支,照相机1台,纸箱1个,墨水盒1个。四、教学环节(一)感觉器官的概念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末梢和一些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受器。有的感受器比较简单,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只是由一些神经末梢和毛发、毛囊等;有的感受器比较复杂,如眼睛由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和眉毛

2、、泪腺、动眼肌、调光结构等构成,这种复杂的感受器就叫做感觉器官。(二)引言: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鼻子闻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三)指导探究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

3、睛的结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1方法步骤逐步完成。(3)反馈点拨 :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4)出示眼球仪、照相机,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晶状体-镜头脉络膜-暗盒视网膜-胶片2.学生思考问题(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

4、路径。学生描述,教师补充更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能看清楚明处和暗处的物体。思考: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哪一部分控制?利用手电筒,在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下观察同桌瞳孔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讨论: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清?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态?教师补充更正:(1)猫在看明亮处的物体时,虹膜舒张,瞳孔较小;看暗处的物体时,虹膜收缩,瞳孔较大。(2)我们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处于紧张状态),晶状体收

5、缩、曲度大,反过来,看远出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处于放松状态),晶状体舒张、曲度小。(3)看远处的物体处于放松状态。眼与视觉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一课时“眼与视觉”。人体是由八大系统组成的。教材在介绍了人体五大系统的基础上安排了神经调节的内容,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提高和延伸,而且使本章在全书中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材在这里安排了眼与视觉、耳与听觉的内容是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2)掌握并能描述眼

6、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

7、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中山一中 赖 浩2008-5-16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引入不够简洁和吸引,要换。“观察与思考”比较胶卷相机与眼球结构的活动已经不符合时代了。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光学相机的构造,取消。反而学生对摄像头的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学校有监控系统学生都知道),可以利用。学生没有物理学基础,因此眼的成像原理描述现象即可。近视的矫正同样处理。预防近视的“三要四不看”对引导学生的行为很重要,要仔细说明原理。二、教学目标见教参。计划用一课时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视觉形成的眼球主要结构、近视的原理与预防 难点

8、:眼睛的成像原理四、教学准备眼球模型、乒乓球一个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课起立后先不让学生坐下。要求学生做瑜伽的“树式”动作,然后闭眼。尽量保持平衡10秒钟。提问:1、睁开眼站得稳当还是闭眼站得稳当?2、为什么呢?人体调节站立时的平衡,非常需要视觉等各种感觉的帮助视觉是给我们提供最多信息的感觉体验这个活动。回答问题:睁开眼站得稳当让学生体会:不仅是站立,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生活。引入眼睛与视觉这一新课眼球的结构眼睛是个象乒乓球一样大的球。平常我们看见的只是眼睛的前边小部分配合模型:俗称的眼白和黑眼珠分别是巩膜和虹膜。解

9、释它们得名的原因。注意角膜由于透明容易被忽视。虹膜的中间是瞳孔: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视频:角膜、虹膜与瞳孔。提问,瞳孔的变化与光线有关吗?特警可以用闪光弹使人暂时失明,制服歹徒。光线随后穿过晶状体。形状为“双凸透镜”,解释,其实是个放大镜玻璃体。模型的乳白色是错的视网膜。模型的黄色是错的。实际为红色。用闪光灯拍照时的“红眼现象”就是视网膜在反光。相机的“防红眼”功能是利用闪光灯提前闪光,使瞳孔缩小,减少反光。小结:那么,光线穿过眼睛到底经过哪些结构?角膜是“心灵窗户的玻璃”。虹膜是“心灵窗户的窗帘”瞳孔在暗处变大,亮处变小。学生参照课本图回答按照光路的顺序讲它的折光功能随后再谈。视觉的形成细心的

10、同学已经注意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是倒转的。图画错了吗?没有。演示:将凸透镜放在投影仪镜头前面,演示凸透镜在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情形。视网膜的图像会转化为信息,传达到大脑,大脑会把它调整过来。这已经被实验证实。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哦。看看下面两幅画面(视错觉的图),通过工具的测量我们发现,眼睛确实欺骗了我们。所以科学的测量在很多时候都是十分必要的。就像摄像头!不过这是事实还是观点?观察和讨论为引出视错觉的技能训练做准备。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近视眼是常见的青少年眼病。正常眼睛有调节能力:看远处:肌肉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紧张,厚长期视近时,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就会无法放松,造成近视。如果放任自流,眼球

11、就会变成“橄榄球”形状。近视无法治疗,但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激光治疗近视有风险。近视关键是预防:“三要”使控制晶状体的肌肉能及时放松“四不看” ,避免控制晶状体的肌肉疲劳“眼睛的肌肉也会疲劳和抽筋”远眺一定要看绿色吗?学生没学物理。故原理略去。要求学生记住关键词:近视看不清远处,要用凹透镜矫正。小结练习六、板书一、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光线)眼角膜虹膜的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图像)视网膜(信息)视神经大脑(产生视觉)二、瞳孔在亮处变小,暗处变大,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始终合适三、近视的原因与纠正、长时间看近处,晶状体过度变凸无法复原、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近视眼可用近视眼镜(凹透镜)进行矫正四、近视无法治

12、疗,但可以通过“三要,四不看”预防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六中学 李莉一、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二、教材分析:(一)所教内容在课标及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眼与视觉”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既是课标中的重、难点,也是全书中的重、难点。这节课是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深层内涵、领会课改给生物学

13、科带来的新变化的典型课例。它能在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而且,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近视打下基础,在整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确定教材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

14、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2、过程与方法: 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2)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三)重点、难点及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并以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为依据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2、难点:(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2)尝

15、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中学生正值花季。 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节课,是课标及全书的重点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时,难度更大,因为照相机和凸透镜的知识是在初二的物理课中,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系统的知识,但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巧妙设置来引

16、导学生对比,化难为易。好在小学课中学过有关凸透镜的一些知识,可以充分利用。从其学习动机来看,求知欲强、问题意识强,愿意动脑思考,所以教学中以探究为线索,通过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从其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易于外露,乐于表现自己,为此,课堂教学中应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其情感特征来看,他们重感情、讲友谊,很容易与教师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在喜欢我的基础上更加喜欢学习生物学。四、教材加工与处理: 根据上述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课标中本节课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加工和处理:1、整节课以

17、两个探究为线索:(1)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2)设置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理解瞳孔的作用。 通过两个探究的设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讨论交流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教材中没介绍脉络膜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使这节课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中我增加了脉络膜作用。3、调整了“进一步探究瞳孔”的课堂呈现顺序。教材中放在视觉的形成之后,我把它提到瞳孔作用的讲解过程中,我觉得这样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性教育。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

18、生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而且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为了达到目的,我自制了一个盲人过马路的动画,里面的卡通盲人形象和幽默的场景会使学生过目不忘,达到教育目的。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1、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照相机眼球”相似之处,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2、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3、自制课件,根据教学所需,出示平面及立体的眼球结构及多种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

19、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用做游戏贴鼻子(一个蒙眼睛、一个不蒙眼睛)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抓住学生的思维,拉近师生间的情感,恰当的导入新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新课讲解(穿插相应练习):让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眼球、眼睑、睫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找出眼睛中最主要的结构眼球。1、眼球的结构:(1)探究“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从“胶卷”入手,利用生活经验“曝光”巧妙介绍胶卷的作用感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照相机的内部必

20、须是黑暗的。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凸透镜及显微镜中的光圈介绍照相机的另外两个结构(镜头、光圈。对照“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由简单复杂,让学生对比、探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晶状体镜头 穿插录象,介绍看远近不同物体时晶状体的变化。视网膜胶卷 分清眼球壁的三层结构。脉络膜暗室的壁 排除法瞳 孔光圈 突破此难点的方法:课件演示 (我自制了一个flash动画,观察瞳孔的扩大和缩小)进一步探究(联系进出电影院时的感受,探究怎样创设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条件观察人瞳孔的扩大和缩小?)(2)眼球的其他结构和功能。(3)课件演示立体眼球结构,让学生总结光线到视网膜需要经过哪些结构,为视觉形成奠定基础

21、。设计意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探究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2、视觉的形成:胶卷需要冲洗才能得到照片,人怎样形成视觉呢?自然过渡到视觉的形成。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洗像过程,易于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后,学生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及人为什么会失明的原因,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1)保护自己的眼睛,认真做眼保健操。(2)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设计意图:为了达到目的,我自制了一个盲人过马路的动画,里面的卡通盲人形象和幽默的场景会使学生过目不忘,自然而然地达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的,而非贴标签式的

22、教育。(三)畅谈感想、巩固拓展:新课标建议:不刻意追求完整性,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为此,我采取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总结一节课下来后有哪些收获?反馈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七、板书设计(粘贴卡片):大脑(形成视觉) 眼与视觉 视神经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八、反思、总结:本节课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眼与视觉)一、教

23、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一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情景创设或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在学生的切身感受后,探究眼球各部分结构在形成视觉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教材“观察与思考”中比较胶卷相机与眼球结构的活动已经不符合时代了,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光学相机的构造,所以不采用。学生没有物理学基础,因此眼的成像原理

24、描述现象即可。近视的矫正同样处理。由于眼保健操是学生预防近视的有效手段,所以重点强调,尤其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穴位位置。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关爱视力,珍惜健康。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视觉形成的眼球主要结构、近视的原理与预防 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五、教学准备教学用具:眼球的模型、多媒体课件,镜子、放大镜等。六、教学流程一、学生体验活动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发现眼前一片漆黑。老师适时提问:为什么闭上双眼后眼前一片漆黑。学生想到是光线被眼皮阻挡了。老师

25、深入设疑,那么有一些人睁开眼睛,在有光的条件下还是看不见东西,学生立刻想到是盲人。通过眼睛的一闭一睁的活动体验引发的思考中,学生已得出结论,光和健康的眼球是人们能看到东西的必须条件,顺势进入对眼球结构的学习。二、眼球的结构1、学生分组活动,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和模型,初步认识眼球的结构,辨认各部分的结构位置,和空间顺序。将教材变学材,自学完成。2、三次提问,验证并巩固学生的自学成果。第一次提问:请同学说说眼球都是有哪些结构组成的。第二次提问:请按着从前向后的顺序说出眼球的结构。第三次提问:请按着从前向后和从外向里的顺序说出眼球的结构。3、多媒体手段,看看真实的微观的眼球内部构造。尤其是晶状体、视

26、网膜、脉络膜的视频,并为以后有关教学打下伏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对眼球的结构的学习经历了从平面到立体、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真实,到此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此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探索视觉形成的过程,所以接下来就让学生去追随那束光,去探索“光路历程”,去揭示“大千世界,尽收眼底”的神奇之旅。三、视觉的形成1、探究第一步:光线折射进眼球的过程中,哪些结构是可以透过光的。2、探究第二步:能够透过光的结构都对光有哪些处理。按从前向后的顺序。 (1)活动体验瞳孔的作用:用镜子,分别在强光和弱光下观察瞳孔的变化。发现它是控制近光量的。强光瞳孔缩小、弱光瞳孔扩大。 (2)活动体验晶状体的作用:用放大镜,

27、发现通过放大镜的物象首先是倒立的,然后发现物象是缩小的。演示多媒体课件,发现不同曲率的放大镜对远近不同的物象成像的规律。想到晶状体有改变曲率的能力,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3、探究第三步:观看“盲人视物”的试验视频,一位全盲了十五年的人,通过对他头部视觉中枢进行电子信号的刺激,他说出电脑屏幕上的十字交叉的图像。学生想到最终成像的位置在大脑,是大脑把倒立的像处理成正立的。 认同大脑是成像的最终位置的活动:1、看视错觉图片。2、闭上一只眼睛,伸直手臂,将笔帽扣到笔上。说出长两只眼睛的好处。4、探究第四步:体验视网膜成像时对颜色的强大分辨功能。看色盲、色弱测试图。5、探究第五步:体验脉络膜成像时不可

28、替代的暗室功能。把教室的灯打开,发现大屏幕上的课件不清楚了,当教室变暗后,又重现清晰。四、学以致用、挑战智慧1、莫奈的花园:看几幅法国著名大画家莫奈在他喜爱的花园的画作。从早年到晚年,“莫奈的花园”的画作虽然都是一个地方,但是颜色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学生找出画作之间的差异,发现原因,是晚年的莫奈患上了白内障。(有关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浑浊,透过的光线就少了,在学习结构时有所渗透,已经打下伏笔。)2、照相机防红眼技术:我们照相时有的时候会发现相片中人们眼球的颜色是红的,其实是瞳孔来不及收缩透出了后面脉络膜血管的颜色,那么现在的数码相机在这个方面都设计了防红眼技术,是在拍照前先闪几次光,让瞳孔有

29、个收缩的的过程,然后再拍照。3、小明眼中的美景:一张照片远处是小桥,近处是满湖的荷花,但是这一景象出现在小明眼中,远处的小桥极为模糊。学生发现小明近视了。引出下一环节。五、预防近视 学生在假性近视时的做法,近视的成因,预防的措施。长大后能不能做近视眼手术这些都是学生畅所欲言的话题。最后达成共识,眼保健操是个好的保健眼睛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共同确认正确的几大穴位的位置,和交流找穴位的方法。六、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节课接近尾声,最后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人。她度过了88个春秋,也走过了87个无光、无语、无声的日子.”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声、光、影的唯美意境,介绍已故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让学生

30、感悟生命多可贵,健康多难得,失聪又失语的人对生命都有这样的宽容,那么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最后情感升华希望我们都能感激上苍的恩赐,因为拥有了健康的双眼我们就已经拥有了整个世界!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市25中生物阳光课堂:“眼与视觉”教学设计阅读:1393次 2010-5-20 16:19:48 发布人:周晓莉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

31、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2)练习观察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

32、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四、教学方法 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

33、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比如,通过游戏环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眼球模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自学以及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邀请三位同学玩一个“勇敢者”的游戏:老师带来三个神秘的盒子,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勇士”用不同的方式判断盒子里面装了什么东西。(老师说出游戏的规则,同学们按照规则进行。)这些同学分别利用了我们人体的哪种感觉器官的什么感觉做出判断的?谁做出的判断最快最准确?通

34、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环境最直接的手段。小小的眼球何以容纳这大大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眼与视觉。三位同学按照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判断。手的触觉,鼻子的嗅觉,眼的视觉。利用视觉的那位同学最快。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重要性,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中,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出质疑,引入新课。眼与视觉出示学习目标,明确自学内容。(一)自主先学: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完成自主先学部分。将产生的疑问记录到学案上。检验学习效果:1、互相检查学案完成情况2、以组为单位结合眼球模型同学之间相互讲解眼球结构及主要部分的功能。3、根据老师的描述,以小组

35、为单位抢答出它属于眼球的哪一结构。(二)合作探究:将自学与互检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其他同学探讨解决;并将学案上事例分析完成。(三)答疑解惑: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讲解。(若组内没有问题,教师出示几道问题:、为什么物体在视网膜上呈倒像?、我们看到的物体却不是倒置的?)总结:请同学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按照学案上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相互讲解眼球结构及主要部分的功能。积极抢答集思广义,解决难题。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或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就产生了

36、视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模型,掌握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疑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精讲,解决难题。情感升华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们小小的眼球能够容纳大大的世界了吧。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爱护我们的眼睛,爱护我们的心灵之窗。 意识到眼睛的重要性。首尾呼应,渗透情感教育,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达标检测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检测学习效果。九、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复杂的眼球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用简单的图形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1.6眼和视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7、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3)应用凸透镜结实人眼球的作用。(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2、近视、远视的成因。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一、人眼的结构演示:出示眼球结构模型和挂图,将模型分开逐一讲解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并配以板书说明。二、视觉的形成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类比:让学生把眼球的结构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的各部分部件进行类比,初步体会人眼的作用。1、人眼的折光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光屏相当于人眼中的什么结构?3、

38、凸透镜相当于人眼中的什么结构?课件:用动画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并配以语言描述。板书: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三、近视的成因及矫正课件演示:近视眼和正常眼的结构、成像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提问: 1、近视眼和正常眼在结构上有何不同?2、近视眼和正常眼在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成像地方上有何不同?归纳: 近视眼的成因和结构。提问: 患了近视眼以后,往往要配戴眼镜,请同学猜想近视眼镜可能属于什么透镜?并说出理由。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课件演示: 演示配戴近视眼镜的矫正光路图,并强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

39、方法。四、 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提问并讨论:对照近视的成因、结果及矫正的方法,请学生讨论远视的成因、结果及矫正方法。列表比较: 近视和远视的区别:近视远视眼球前后径过长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大弹性小像落在视网膜的何处前方后方看不清何处物体远处近处矫正办法戴凸透镜戴凹透镜五、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讲解 虽然大脑中90%的信息来自人眼,但我们的视觉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实验 找眼睛的近点(按照课本P34的实验方法测量人眼的近点)实验 找眼睛的远点(按照课本P35的实验方法测量人眼的远点)实验 找盲点(按照课本P35的实验方法感受左右眼的盲点)实验 让学生看课本P37的辨色卡,并讲解有关色盲的知识。讲解 眼睛的疾病,并

40、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六、巩固小结1、眼球的结构2、近视、远视的成因。七、巩固练习巩固拓展:当堂练1、对于近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者在视网膜上也能成清晰的像。B、近视所成的清晰的像在视网膜前,应戴凹透镜矫正。C、近视是指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在盲点上。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在视网膜上引不起视觉的原因是( )A、没有视神经 B、没有感光细胞C、感光细胞过于聚集 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3、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 )A、视网膜 B、瞳孔 C、晶状体 D、大脑皮层4、人眼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A、视网膜 B、晶状体 C、睫状体 D、瞳孔5、下列结构中,具有调节瞳孔大小作用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虹膜 D、睫状体-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中山一中 赖 浩2008-5-16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引入不够简洁和吸引,要换。“观察与思考”比较胶卷相机与眼球结构的活动已经不符合时代了。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光学相机的构造,取消。反而学生对摄像头的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学校有监控系统学生都知道),可以利用。学生没有物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