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_刘晶晶_第1页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_刘晶晶_第2页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_刘晶晶_第3页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_刘晶晶_第4页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_刘晶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文地理 2016 年第4 期总第150 期 文章编号:1003-2398(2016)04-0143-10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4.019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刘晶晶,黄璇璇,林德荣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厦门 361005)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LIVABILITY ANDTOURISM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PANEL DATALIU Jing-jing, HUANG Xuan-xuan, LIN De-rong(

2、School of Manage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functions from material production to human-oriented suppl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ss tourism motivation from sightseeing activities to leisure-oriented activities, it has become more and

3、 more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livability and tourism de- velopment in cit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functions and sustainable urban growt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livability and t

4、our- ism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ourism attrac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t activity, urban liva- bility will push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destination city. Meanwhil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oth promoting and inhibitory effect on urban livability. On the one hand, along

5、with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re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 which enhance the livability of urban. On the other hand, once the extreme of tourism capability is threatened, some degrad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appear. Based on a conceptual model, this paper u

6、ndertakes an empir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ing factor analysis, entropy method, and panel regression estimate models, of the data of 35 large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of China in the years 2003-201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estimate the concep- tual construction of the

7、urban livability. Entropy method, based on the indictors of tourism income and recep- tion, i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shows that urban liva- 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determining factors, which are: an abundant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8、conve- nient public services; a healthy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good social welfare; and security of pro- duction and living. On the whole, urban livabilit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of the five factors appears to vary in eastern, centra

9、l and western cities.Key words: livability; tourism development; entropy method; factor analysis; panel data提 要:本文关注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在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熵值法、面板回归等对我国35 个大中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宜居性可以分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便利的公共服务、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安全的生产生活等五个维度;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具有持续地促进作用,该作用受到对外交通、潜在市场规模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调节;适度的旅游发展提升城

10、市宜居水平,过度的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具有不利影响;根据旅游发展相对水平,可将对应城市分为优先推动组、推动组、适度控制组和控制组;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威胁较大。关键词:宜居性;旅游发展;熵值法;因子分析;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1BGL052) 作者简介:刘晶晶(1989),女,河南周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与理论。E-mail: 。 收稿日期:2015-05-30;修订日期:2016-01-21HUMAN GEOGRAPHY Vo

11、l.31. No.4 2016/8 143 人文地理 2016 年第4 期总第150 期对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不同学者或机构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例如Shirvani 基于城市规划与设计视角,提出了一套包含“易接近性、和谐一致、视景、1 引言随着工业4.0 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信息、资本和人口等流动日益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战略目标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城市功能完善,扩展为城市竞争力构建和城市吸引力提升。在人本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城市逐渐成为集生活、工作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体。物质富足的基础上,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高涨推动了城市居民的“游客化”,旅游休闲开始融入城市

12、更广泛的空间与产业中1,城市休闲功能也随之成为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游客经验的不断丰富,旅游者不仅要求感受优美的风景,还要体验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深入了解地方的社会文化。对城市旅游而言,“游客居民化”的现象使得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等全方位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基础设施越完备、文化内涵越丰富、服务态度越友好、宜居程度越高的城市, 对游客吸引力越大。因此,城市宜居性对城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识别觉、适于居住性”的综合评价标准4。规划领域中,温哥华宜居区域战略规划提出了检验宜居性的四大指标:保护绿域指标、建设完整社区指标、紧凑大都市区指标和增加交通机

13、会指标5。多数机构和学者倾向于将城市宜居性视为综合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系统概念, 认为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生活便捷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是判别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标准6。 目前,关于城市宜居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多基于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关联矩阵等,通过主观或主客观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鲜有学者通过因子分析探究城市宜居性的内部结构特征,而概念结构的探讨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故下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城市宜居性结构,并对各维度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2.1.2 旅游发展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涉及:旅游资源丰度7、旅游基础设施8和服务水平9等行业

14、因素;国内生产总值10、城市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11 以及替代品价格12 等消费能力因素;可达性13 等区位因素;自2009 年以来,随着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人民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环境质量14 等环境因素;15和移民16等社会因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各相关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城市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 益,也在很大程度推动了城市的建设。然而,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大量游客涌入有限的城市空间,给城市的社会、人文和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游客对城市资源的挤占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部分城市的居民已经对素;对外经

15、济发展程度17和汇率制度18等贸易因素。 相关研究以入境旅游研究为主,多采用截面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等;城市宜居性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 纳入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 2.1.3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 目前,关于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骆高远 (2009) 以浙江金华为例, 论述了城市“ 宜居”和“宜游”的互动关系,认为“宜居”是“宜游”的前提,“宜游”是“宜居”的提升19。而城市宜居性是否以及如何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又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2.2 理论模型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且在当前市场环境

16、下,二者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 首先, 作为旅游吸引力重要来源及游客需求重要保障,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通过暂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关注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对实现宜居与宜游、居民与游客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梳理及面板数据分析,探讨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城市资源的合理 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2.1 文献回顾 2.1.1 城市宜居性内涵及评价 关于城市宜居性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性空间位移来缓解日常生活的感和不确定性,通过观照他者文化,寻求自

17、我认同和身心放松。特别是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旅游活动与日常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变得模糊,旅游体验不再依赖差异化的景观实体,而更多来自主观感受20。对于民众而言,旅游不再只是到知名景区观赏名山大川,更是转换节奏,欣赏生活,观照内心。暂时离开为之奔波的城市,在另一处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的环境中,享受闲适的生活,已经成为现阶段大众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作为旅游者青睐的他者文化的重要组 出了定义。1933 年国际现代建筑通过的雅典将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定义为城市四大功能,自此,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开始盛行。1961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了居住环境的理念,认为适宜的居住环境至少

18、应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2。张文忠 (2007) 则认为,宜居城市是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及人文环境的完整统一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3。 144 HUMAN GEOGRAPHY Vol.31. No.4 2016/8 刘晶晶,黄璇璇,林德荣: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旅游资源观下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旅游接待服务感知成为影响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21, 休憩者重游意愿受到城市环境供给满意度的显著影响22。由此可见,宜居城市所具备的城市专业化功能和服务设施成为旅游者享受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

19、其次,适度的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促进作用,过度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造成威胁。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社会性使得旅游业具有典型的外部性23。旅游发展促使大量的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货币流在城市汇聚;同时,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内在动机,促使城市不断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和自身形象优化。前者强化了城市的购物中心、娱乐中心、文化中心等多元化功能24;伴随后者展开的一系列文物修缮、文化建设、市容整治、环境监管等,也使城市生活环境得以美化25。同时,旅游开发战略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施加的积极外部压力26,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功能优化。最终,在城市吸引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和旅游发展的外部推动下,城市宜居性得以提升。 然而,旅

20、游发展所依托的城市空间多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范畴,加之信息不对称,产权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旅游发展的社会成本往往被忽略27。当旅游发展超过社会承载力峰值时,旅游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逐步显现, 目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和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33。本文以铁路旅客运输量 ( Railwayit ) 作为对外交通的变量。潜在市场规模。根据距离衰减理论,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34,城市固有及周边人口是城市旅游的重要客源,对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也表明,城镇人口数量增长会促进旅游发展35,故本文以人口数量( Populationit ) 指代城市的潜在旅游市场规模。 旅游接待

21、能力。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产品为其带来的体验价值,区域旅游接待能力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日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也指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对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6。囿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城市星级饭店数(Hotelit ) 衡量旅游接待能力。对外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与对外经济开放相辅相成,相关研究表明,经济开放程度对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7,国际贸易与入境旅游之间更是存在不可忽视的 相互关系38。本文以进出口总额(Open ) 衡量城市对外经 it地社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等随之受到影响。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无序开发、不合理布局以及投资的不可控性28等,给城市带来噪

22、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利用矛盾29,甚至自然环境的30。另一方面,旅游者介入带来城市公共空间竞争,甚至潜在的文化冲击和社会公平问题等,也使目的地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31。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不良影响,城市的宜居性因此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城市宜居性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适度的旅游发展促进城市宜居性建设,而过度的旅游发展则会抑制城市宜居性水平的提升,旅游发展通过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对城市宜居性产生综合性影响。具体地,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互动模型 Fig.1 The Interaction Model

23、of Urban Livabilit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3 实证研究设计其次,考察城市旅游发展对宜居性的影响,模型如下:3.1 模型设定 基于上文理论综述及概念模型构建,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考察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模型如下: Liveit = Tourit + it(2)其中, Tourit 为 i 地 t 期的旅游发展水平, Liveit 为 i 地 t 期的宜居性水平。由于宜居性属概念,下文将结合多项影Tourit = Liveit +j Xit + it(1)响宜居性水平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衡量,故方程(2) 中不再设控

24、制变量。 3.2 关键变量衡量 为了更科学地对城市宜居性和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等降维方法,以获得简繁适中的计量模型,提高估计和预测的准确度。 3.2.1 城市宜居性 其中, Tourit 为 i 地 t 期的旅游发展水平, Liveit 为 i 地 t 期的宜居性水平, Xit 为其他影响旅游发展水平的控制变量。由于宜居水平涉及到经济基础、服务业发展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等相关的多项指标,为避免共线性,控制变量选取以下几项:对外交通。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客 源地,其对外交通发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流的总体规模及区域的可达性32。近年来高铁的建设,更是通

25、过 由文献梳理可知,城市宜居性属概念,并且,作为城市主体的城市居民应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 HUMAN GEOGRAPHY Vol.31. No.4 2016/8 145 人文地理 2016 年第4 期总第150 期归宿。立足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以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原则,构建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综合考虑城市宜居性内涵、现有评价指标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广泛搜集、换算等,得到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七十余项。 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指标标准化包括一致性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步骤。基于现有研究对逆指标一致性处理方法和指标无量纲处理方法

26、的比较39, 本文运用减法一致化和标准化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最后,对标准化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进行测项净化处理。测项净化的原则有:测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 0.4,且删除项目后Cronbachs 值会增加者删除;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 或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 0.4 者删除;如果一个测项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高于临界点,则应考虑删除,但如果删除该测项后,因子又合并了,则该测项不删除40。经过反复尝试和比较,最终得到的城市宜居性因子结构如表1 所示。 由文献梳理可知,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affluence)、便利的公共服务 (convenience)、健康舒适的生活环

27、境 (comfort)、良好的社会福利 (welfare) 和安全的生产生活 (safeguard) 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表现。城市的物质文化环境,不仅体现了城市创造财富、整合资源的能力41,还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物质文化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更能够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适当的收 入、多样的休闲活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居民享受便捷舒适城市生活的重要保障,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与此同时,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严格的环境监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故干净整洁的环境、怡人的景观是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此外,良好的社会福利条件是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

28、重要保障,对于推动城市社会公平和维护城市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最后, 安全性作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对城市宜居性的意义也受到权威机构和学者们的普遍认可。 因此,本文以上述五个要素命名对应因子,得到包含5 个维、17 个测项的城市宜居性量表。该指标体系的总体解释度较高 (74.748%),且具有较高的信度 (Cronbachs 值为 0.764) 和 效 度 (KMO 值 为 0.751, Bartlett 检 验 P= 0.000)。根据各因子解释能力和各测向因子载荷,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得到具有更高客观性和简洁性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后续城市宜居性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2.2 旅

29、游发展 为更加全面客观地衡量旅游发展水平,本文选取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人次等4 项能够体现旅游发展水平的原始指标,通过改进的熵值法,得到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对于有n 项指标、m 个样本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步骤为: (1) 标准化和平移处理。为了消除量纲不同和极值等对旅游发展水平评价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首先对原始指表1 城市宜居性因子结构 Tab.1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Urban Livability维度权重指标载荷权重0.9680.8940.8240.9470.9530.8470.7820.7660.7500.6950.7920

30、.7400.7020.8950.7500.8010.0780.0770.0760.0720.0660.0540.0500.0490.0480.0440.0560.0520.0500.0750.0630.050第三产业增加值图书馆藏书量 文化体育娱乐业从业人员财政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每万人道路拥有量每万人供水量 每万人电力消费 每万人医生数 单位面积高校数 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每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每万人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交通事故损失率(负向) 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0.37便利的公共服务0.250.16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0.14

31、安全的生产生活0.10每万人交通事故死亡数(负向)0.6300.039注:指标中涉及到价格的变量,一律以2003 年CPI 指数进行平减。对于某些城市的缺失数据,以按 照人口规模同比例变换的所在省份相应指标水平替代。各维度权重为该维度解释度在总解释度中的比例,各因子权重为该因子归一化因子载荷与所在维度权重的乘积。 146 HUMAN GEOGRAPHY Vol.31. No.4 2016/8 刘晶晶,黄璇璇,林德荣: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第 j 项指标的第 i 个样本取值 除量纲和数量级问题,考虑到因子分析得到的宜居性水平 由 X 变为 X

32、,即:(Live ) 存在负值,不再适合进行对数化处理,故对宜居性 ijijitX = (X - X ) 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及各控制变量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ijijjj其中, Xj 为第 j 项指标的平均值, j 为第 j 项指标的标准 差。为避免标准化处理后出现负值影响进一步分析,本文 4 实证分析结果与稳健性检验对 X 进行平移,得到最终指标得分:ij4.1 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总体影响 本文通过混合效应回归和面板回归,探讨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结果如表3 所示。回归1 为混合回归模型,从回归2 开始,对二者关系进行面板回归估计。Haus- man 检验表明, 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

33、模型 (P= 0.0139),故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其他面板数据模型处理方法相同,下文不再赘述。 由回归1 到回归3 的R2 值及相关系数可知,宜居性对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且该作用不受估计方法和控制变量的影响而显著存在,具有稳健性。结合回归4 对宜居性滞后效应的回归结果可知,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即城市宜居水平是其未来旅游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可见,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应从自身建设做起, 以良好的形象吸引潜在旅游者。回归5 表明,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呈正U 形,且拐点为-3.635,小于样本区间内旅游发展的最低水平。由正U 形曲线单调性可知, 随着宜居性水平的

34、不断上升,旅游发展受到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大。 由面板数据回归可知,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存在个体差异,可以推断,二者的关系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以下在回归3 的基础上加入交互项,探寻二者关系的调节因素。回归6 到回归8 表明,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对外交通、潜在城市规模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调节。即当对外交通、潜在城市规模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而当对外交通、潜在城市规模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也就是说, 上述三者水平的提升,不仅对旅游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 用,而且能够通过提升宜居性与旅游发

35、展的关系强度,间接推动旅游发展。由此可以推断,随着高铁战略、城镇化进程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验证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稳健性, 本文将样本城市分为东、中、西 三个区域,回归估计显示,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在三个区域均显著。 4.2 宜居性各维度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为分析宜居性各维度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本文分别就样本总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进行面板回归估 计。由表4 可知,总体而言,宜居性各维度对城市旅游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而言,城市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因能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休闲、购物、娱乐等场所, 对旅游发展促进作用最大;公

36、共服务体系、生活环境、社会福 利、安全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对旅游发展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HUMAN GEOGRAPHY Vol.31. No.4 2016/8 147X = K + Xijij其中, K 为坐标平移幅度,针对本文样本情况,各指标的平移幅度都选为1。 mij ij(2) 比重计算。指标 X 的比重 R = XX 。 ijiji = 1(3) 指 标 熵 值 计 算 。 第 j 项 指 标 的 熵 值 1 me = -R ln R ,且0e 1。 ln mijijjji = 1(4) 指标差异性系数计算。第 j 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g =1-e 。指标熵值越大,指标差异性系数越

37、小,则该指标 j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小。gj(5) 指标权数计算。指标j 的权数 wj =。ngjj = 1(6) 综 合 得 分 计 算 。 旅 游 发 展 水 平 综 合 得 分 i j ijT =W R 。 n42J - 1基于以上步骤, 得到旅游发展指数各二级指标的熵值、差异性系数和权数如表2 所示。 表2 旅游发展水平熵值指标 Tab.2 The Index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on Entropy Method指标权重指标熵值( ej)指标差异性系数g指标名称(w )( j)j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人次0.9430.

38、9420.9450.9400.0570.0580.0550.05980.2480.2530.2390.2603.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选取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35 个大中城市 20032012 年间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来自中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CEIC 数据库、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避免伪回归等问

39、题,本文首先运用LLC 检验进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计量模型中各变量均不存在单位根。其次,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相关 经济指标均以2003 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此外,为消 人文地理 2016 年第4 期总第150 期表3 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回归结果 Tab.3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Urban Livability to Tourism Development变量回归1回归2回归3回归4回归5回归6回归7回归80.825*(0.030)0.666*(0.030)0.252* (0.026)0.177* (0.026)0.293* (0.04

40、1) 0.106* (0.034)0.418*(0.026)0.159* (0.040)0.165* (0.028)0.307* (0.042)0.098* (0.034)0.376* (0.029)0.137*(0.038)0.269* (0.026)0.173* (0.025)0.261* (0.040)0.127* (0.033)0.348*(0.035)0.284* (0.025)0.116* (0.026)0.260* (0.035)0.126* (0.030)0.331*(0.029)0.254* (0.024)0.152* (0.024)0.309* (0.037)0.089*

41、(0.031)0.288*(0.028)0.275* (0.027)0.177* (0.026)0.275* (0.041)0.139* (0.036)0.282*(0.057)LiveRailwayPopulationHotelOpenLive(t-1)0.037*(0.012)Live*Live0.083*(0.014)Live*Railway0.113*(0.013)Live*Population0.043* (0.016)0.958Live*OpenR20.6900.7210.9550.9540.9620.9710.959注:*、*和*分别表示在 1%、5% 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

42、为各统计量的标准差。 对于大多数旅游者而言,宜居性五维度相辅相成,共同促成旅游活动的实现;其中,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作为旅游体验质量最基本的保障,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最大; 其余维度则构成旅游活动的支持要素。当然,对部分旅游者而 言,宜居性其他四个维度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出游动机;日 前,内陆城市居民赴沿海城市度假市场愈发火热, 便是健康舒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的有力佐证。 作为体验式旅游的重要动力之一,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对各区域旅游发展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伴随着公共服务体系便利度的下降,公共服务对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东部城市的显著促进、中城市的不显著促进和西部城市的显著阻碍作用;可见,西部地

43、区相对落后的城市交通、能源、医疗和教育等供给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 西部地区市政建设相对薄弱,尚未成功树立起健康舒适的城市形象,对旅游者吸引力较弱,故“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维度对旅游发展促进作用有限。在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 区,社会福利作为反映区域社会安定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降低旅游者的感知风险,从而带动旅游发展。安全性方面, 受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本文仅以交通事故损失率和每万人交通事故伤亡数两个指标来衡量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受事故性质和旅游者归因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突发性、暂时性的安全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表4 回归1 中各维度参数相对大小亦可证明此观点。 148 H

44、UMAN GEOGRAPHY Vol.31. No.4 2016/8 4.3 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反作用 由理论推演可知,适度的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具有积极意义,而超负荷的旅游接待则会造成旅游者与城市居民的空间竞争,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即旅游发展对宜居性的影响呈现倒U 形。本文基于总体及各区域样本, 对上述观点进行验证。面板估计结果如表5 所示。 根据表5 中各回归估计的R2 值和系数可知,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且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 各区域范围内, 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均存在倒U 形关系。可见,对于旅游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应贯彻适度发 展理念。根据20102012 年期

45、间各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相对高低,结合上述倒U 形关系,为保持旅游发展与城市宜居性的和谐共赢,将上述35 座大中城市分为“优先推动组”、“推动组”、“适度控制组”和“控制组”四组。 如图2 所示,银川、西宁、海口、兰州、呼和浩特、南昌、石家庄和太原等地,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暂时不会对城市宜居性造成不良影响,旅游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并且能够带来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南宁、长春、合肥、济南、哈尔滨、昆明、福州、贵阳和长沙等地的旅游发展在短期内也不会对城市宜居性造成过大影响;大连、厦门、郑州、沈阳、西安、青岛、宁波、成都和南京等地的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对城市宜居性存在潜在威胁, 相关部门在发展旅游业的

46、同时,应对旅游发展带来的 效应进行监控,避免旅游业过度发展;北京、天津、杭 刘晶晶,黄璇璇,林德荣: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州、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地旅游发展水平相对领先,对城市宜居性已经构成威胁,相关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综合考虑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正确引 导旅游发展,不可一味追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提升。表4 城市宜居性各维度对旅游发展的回归估计 Tab.4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Dimensions of Urban Livability to Tourism Development回归1回归2(东部)回归3(中部)回

47、归4(西部)变量0.695* (0.053)0.079* (0.021)0.054* (0.013)0.051* (0.017)0.028* (0.010)0.060* (0.023)0.110* (0.039)0.004(0.031)0.179* (0.029)0.9660.441* (0.105)0.092* (0.030) 0.067* (0.029)0.003(0.026)0.022(0.016)0.195* (0.061) 0.280* (0.118)0.010(0.041)0.221* (0.040)0.9750.502* (0.1)0.048(0.058) 0.048* (0.0

48、22)-0.058* (0.040) 0.032* (0.017)0.134* (0.045)0.122(0.180)-0.014(0.1071)0.415(0.029)0.9521.148* (0.126)-0.061* (0.036)0.002(0.021)0.198* (0.044)0.060(0.0378)-0.044* (0.021)-0.092* (0.039)0.114(0.079)0.665* (0.255)0.928AffluenceConvenience图2 适度旅游发展分组 Fig.2 Group Division for Moderate Tourism Develop

49、ment注:为清晰呈现分组效果,用所在省份或区域表示对应城市。 ComfortWelfare表6 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各维度反作用 Tab.6 The Reactive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Dimensions of Urban LivabilitySafeguard回归1回归2回归3Comfort回归4Welfare回归5Safeguard变量RailwayAffluence Convenience0.749* (0.037)-0.024(0.007)0.191* (0.049)0.156* (0.033)0.8960.209* (0.112

50、)-0.085* (0.018) 0.082* (0.049)0.101* (0.020)0.2511.223* (0.106)-0.134* (0.025)0.241* (0.078)-0.313* (0.084)0.512-1.006* (0.108) 0.054* (0.024) 0.113*(0.067)0.232* (0.125)-0.027(0.033)-0.163* (0.075)-0.356* (0.102)0.200TourPopulationHotelTour2Opencontrol1R2control2注:*、*和*分别表示在 1%、5% 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各统

51、计量的标准差。 R20.445注:*、*和*分别表示在 1%、5% 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各统计量的标准差。回归15 的控制变量分别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对外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互联网普及率、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就业率、火灾受伤人数与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与前文一致,上述变量均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和标准化 处理。 表5 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反作用 Tab.5 The Reactive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Urban Livability回归1回归2(东部)回归3(中部)回归4(西部)变量适度的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

52、城市生活环境的优化,而过度的旅游发展反而会破坏城市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这一点可以从游客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挤占及旅游发展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造成的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解释。社会福利方面,在旅游发展的初期,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旅游配套设施投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社会保障的财政预算,而随着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及关联产业带来的社会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为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财政基础;同时,旅游发展产生的直接就业多属于旅游一线服务行业,相关就业人员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障条件十分有限 (多数没有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随着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及关联产业带来的社会财富才得以使所

53、在地的 HUMAN GEOGRAPHY Vol.31. No.4 2016/8 1491.222* (0.057)-0.106* (0.014)0.7001.081* (0.085)-0.078* (0.018)0.7071.229* (0.117)-0.624* (0.162)0.6901.435* (0.110)-0.368* (0.091)0.748TourTour2R2注:*、*和*分别表示在 1%、5% 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各统计量的标准差。 表6 中,回归15 依次为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五个维度的回归估计。总体而言,旅游发展对城市物质文化生活、生产生活安全性均存在显著的促进

54、作用;旅游发展与城市公共服务便利性和环境舒适性之间存在倒U 形关系, 与城市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则存在正U 形关系。 人文地理 2016 年第4 期总第150 期社会福利水平有所改善。 考虑拐点及样本旅游发展平均水平可知,就样本总体而言,旅游发展对全国大中城市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生活环境健康舒适度和生产生活安全性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旅游发展对各区域的宜居性维度影响可知,个别区域的个别维度存在负向关系。可见,对城市健康发展而言,当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各层面造成不利影响时,应及时做出调整,以保持城市自身建设和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哈尔滨、长春、太原、南昌、合肥、郑州、长沙和武汉

55、;西部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南宁、西安、兰州、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宁、银川和。 分组步骤:a.将2010-2012 年对应的105 个样本按照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升序排列,以序号为样本得分;b.将城市对应样本得分加 总,得城市得分;c.按城市得排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文中四组 (各组城市数量分别为9、9、9、8)。 参考文献 1 Jansen Verbeke M,孙业红.城市旅游再造种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J.旅游学刊,2012,27(6):10-19. Myriam Jansen Verbeke, Sun Yehong. New scripts for urban tourism: A sustainable w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