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资料三篇详解.docx_第1页
文言文资料三篇详解.docx_第2页
文言文资料三篇详解.docx_第3页
文言文资料三篇详解.docx_第4页
文言文资料三篇详解.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资料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停止)。仁宗皇帝,名为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年幼时端庄稳重沉静,喜欢学习,跟随儒臣研究讨论不止。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检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等待)(此处省略了“将士”)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倚仗)?”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经命令他与秦、晋、周三位世子分别检阅卫士,唯独他落后回来。问他,他回答说:“早上很寒冷,等吃了早饭然

2、后才检阅,所以落后。”太祖又曾问他:“尧、汤时发生水旱之灾,百姓依仗什么?”回答说:“依仗圣人有体恤百姓的政治。”太祖高兴地说:“孙儿有作人君的见识啊。”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省略宾语“之”)以全。先是(“先于是”的省略,在此之前),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聪明狡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即宦官。宦官古称寺人,故云宦寺)黄俨等复党(动词,结党,依附)高燧,阴谋夺嫡,谮(诬陷)世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总是)遣(此处省略了宾语“人”)振恤,仁闻大著(显著,明显)。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

3、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北征还,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被发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成祖起兵,世子守卫北平,善于抚慰士卒,凭借一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部队,城池依靠他得以保全。此前,郡王朱高煦、朱高燧都因为聪明狡黠得成祖喜爱。而朱高煦参军有功,宦官黄俨等人又阿附朱高燧,于是暗中图谋夺取嫡子的地位,诬陷世子。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令他代管朝政,裁决各种政务。四方有水旱饥荒,总是派人赈济抚恤,仁爱的名声大显。朱高煦、朱高燧和他们的党羽每天寻找机会谗毁构陷。成祖有时问太子:“你也知道有人诋毁你吗?”太子说:“不知道,我只

4、知道尽儿子的本分而已。”永乐十年,成祖北征回来,黄伊等人图谋拥立朱高燧,事情被察觉受死刑,朱高燧由于太子的竭力开脱得以免罪,从此太子才安宁。二十二年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买)马及云南、交阯采办,汰冗官。官吏谪隶军籍者(定语后置,“官吏”为中心语,“谪隶军籍者”是定语)放还乡,诏文臣年七十致仕(退休),河溢(此处省略了介词“于”)开封,免税粮。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罪过;过失)纠缪”,谕以协心赞(辅佐)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使.听闻)。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把第二年作为洪熙元年。停止向西

5、洋派从事贸易的船只、停止从迤西买马以及从云南、交阯采办物品,淘汰闲散无用的官员,放被贬隶属军籍的官员回乡,下诏七十岁的文臣退休,黄河在开封决口,免征税粮。戊戌,赐给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质印章各一枚,刻着“绳愆纠缪”,告诉他们协作一心辅佐政务,凡有过失应当进言的,用印密封来报告。洪熙元年春正月,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夏四月,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通“征”)夏税方急,乃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通“促”,赶紧)命中官具楮(纸的代称)笔,令士

6、奇就门楼书诏。庚辰,帝不豫(旧指帝王有病),辛巳,大渐(病危),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洪熙元年春正月,驾临奉天门接受朝见,不演奏音乐。夏四月,皇帝听说山东及淮、徐的百姓缺食物,官吏催征夏税正紧,于是命令大学士杨士奇起草诏书,免除今年夏税及所征粮食的一半。杨士奇说:“皇上的恩惠到了极点,但一定要让户、工二部知道。”皇帝说:“救济百姓的穷困应当如同救火灾救水淹一样,不能犹豫,有关官员顾虑国家财用不够,必然拿不定主意。”赶快命令宦官准备好纸笔,让杨士奇在门楼写诏书。庚辰,皇帝身体不适,辛巳,病危,在饮安殿驾崩,享年四十八。赞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借,这里指增加)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

7、岂不与文景比隆哉。”(选自明史本纪第八仁宗)赞辞说:“在位一年,使用人才实行政治,美善之处写也写不完。假如上天延长他的寿命,让他恩惠润泽天下百姓得以休养,他仁德教化的盛大,岂不是可以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伟大吗。”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B.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C.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D.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8、/参考答案:1、C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体恤士卒。仁宗受命检阅卫士时,因为体恤士兵寒冷让其吃饭后再检阅,说明他有体恤百姓之心,因此受到太祖的称赞。(次错名为张冠李戴)B.仁宗宽厚本分。朱高煦、朱高燧一直图谋夺嫡,仁宗表示对此不知,只专注于本职;谋立朱高燧事件败露后,仁宗尽力为其开脱,使其免罪。C.仁宗广施恩泽。他登基以后,罢宝船、市马及采办,汰冗官,放官吏还乡,诏文臣致仕免税粮等一系列行为,可以称得上是惠政不断。D.仁宗行事果断。洪熙元年夏,山东等地出现饥荒,面对紧急情况,他当机立断命令杨士奇拟诏减免粮税,没有预先通知户、工二部。2、A“因此受

9、到太祖的称赞”错,太祖称赞他是因为他在回答太祖提问时表现出了“人君之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5分)译文: 3、(1)世子守卫北平,善于抚慰士卒,凭借一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部队,城池依靠他得以保全。(关键词:“拊”“以”“拒”)(2)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5分)译文: (2)救济百姓的穷困应当如同救火灾救水淹一样,不能犹豫,有关官员顾虑国家财用不够,必然拿不定主意。(关键词“有司”“国用”“不决之意”)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10、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修习课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这里为被动)之。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父杨郜,在福建做官,官职为“义军校”。其家世代尚武,只有父亲杨澄改变志向成为文人,终老于浦城令这个职位上。杨徽之从小刻苦学习,同城之人江文蔚善写赋,江为会写诗,徽之跟从他们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曾于浔阳庐山自修学业,其时,李氏据有长江以南地区,于是就偷换士兵衣服到了汴、洛地区,用文章投窦仪

11、、王朴,深得他们的礼遇。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乾德初年,杨徽之与郑玘一起当上了天兴令,府帅王彦超向来就知道杨徽之的名字,以宾礼相待。蜀地平稳以后,改任峨眉令。当时,宋白任玉津县宰,他们之间多以诗词吟咏酬答。后又做了著作佐郎、全州知州

12、,升迁为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年,调回京城。宋太宗赵光义平素听说过他的诗名,因而向他索要诗集。徽之把数百篇诗作献上,并写诗表示答谢,其最后章节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的句子。太宗看后加以赞赏,从此,太宗自己写的诗词大多另外抄写一本赐给他。他后来迁升为侍御史、权判刑部。杨徽之曾生病,太宗派太医诊病治疗,并赐钱三十万。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满足)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倾覆,垮台)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意思是交谈之间)及之。熙遽(立刻)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

13、谓徽之遣熙构(构造,捏造)飞语(谣言)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对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当时刘昌言从低下的位置提拔上来,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担心无法满足民众的期望,经常寻求自保的办法。董俨任右计使,想要搞垮刘昌言取而代之,曾对徽之说:“皇帝对张洎、钱若水很器重,早晚将有大用。”直史馆有一个叫钱熙的人,与昌言交情深厚,一次拜访徽之,徽之在谈话中提及此事。钱熙赶紧告诉了刘昌言,昌言又告诉张洎。张洎正被皇上宠信,听说杨徽之让钱熙造谣中伤自己,就告诉了皇帝。皇帝很生气,召刘昌言核实原话。于是将杨徽之调出京城,担任山南东道行军司马,钱熙降职为

14、朗州通判。徽之还没有成行,又改任镇安军行军司马。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跟从),锡赉(“锡”通“赐”,赏赐)如侍祠(陪从祭祀)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极力)疾辞(因病推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努力)进医药,比(等到)见,当不久也。”及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大名(地名),特降手诏存谕(慰问)。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不久,(杨徽之)以脚痛为由请辞,皇帝取名药来赐给他。城郊祭祀,来不及跟从,赏赐跟侍祠一样。皇帝驱车北巡,杨徽之极力推辞留在苑中。皇帝对他说:“卿应当加紧医治,等到再见面,不会很久的。”并在大名停留,特意降下手诏慰问。第二年春

15、正月,皇帝车驾返回,又派遣使者当面问候。去世时,年龄八十岁。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痛恨)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有见识的话)。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通“殁”)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1.穿铜钱用的绳子。2.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帛赐其家。(宋史杨徽之,有删改)杨徽之性情纯厚清正耿直,遵守法度,崇尚名教,尤其痛恨

16、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官的人。曾说:“温仲舒、寇准用拼搏奋进来获取高位,使后辈竞相学习这种趋竞的精神,旧的礼俗(通过关系升官)趋于淡薄。”世人说这是有见识的话。徽之极少与时俗合污,唯受李昉、王祐等推崇敬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等为文友、义友。自从任郎官、御史,朝廷即以其先人的旧德相待。善于谈论,多知典故,唐朝以来的士族人物,都能详细地记住。酷好诗词,每当与客人谈论诗作,从早到晚忘记疲倦。去世后,有作品二十卷留在家中,皇帝令夏侯峤取来保存在宫中。杨徽之没有儿子。后来徽之妻子王氏去世,等到下葬时,(皇帝)又把钱财赐给他的家人。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没/有集二十卷

17、/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B.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C.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D.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4、B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徽之自幼学习刻苦。他跟江文蔚、江为交往,与他们齐名。后又到庐山学习,到汴、洛地区后,深得窦仪、王朴的礼遇。B.杨徽之深得皇帝赏识。太宗曾经向他索要诗集,看后大加赞赏,并写诗应和赐之。

18、杨徽之生病时,太宗派医生去诊疗,并赐钱慰问。(此题也是张冠李戴)C.杨徽之处事常无心机。他并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话告诉钱熙,来借此搬弄是非。但还是得罪了张洎,自己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出京城任职。D.杨徽之品性淳朴耿直。他崇尚务实进取,肯定温仲舒、寇准的晋级途径;他极少与时俗合污。5、B项,“写诗应和赐之”错误,原文是“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意思是:太宗看后加以赞赏,从此,太宗自己写的诗词大多另外抄写一本赐给他。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5分)译文: 6、(1)当时刘昌言从低下的位置提拔上来,参与掌管

19、机要事务,担心无法满足民众的期望,经常寻求自保的办法。(得分点:“拔”,提拔;“下位”,低下的位置;“参掌”,参与掌管;“厌”,通“餍”,满足。)(2)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5分)译文: (2)不久,(杨徽之)以脚痛为由请辞,皇帝取名药来赐给他。城郊祭祀,来不及跟从,赏赐跟侍祠一样。(得分点:“未几”,不久;“郊祀”,城郊祭祀;“扈从”,跟从;“锡赍”,赏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为人邪僻不正)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

20、(巡逻侦察),苞苴(原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转指赠送的礼物,再引申为贿赂)绝迹。冯从吾,字仲好,是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冯从吾后转为庶吉士,被授予御史一职。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被弹劾都没有离开。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于是(胡汝宁)被调往外地。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从不会发生。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

21、(表反问语气)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忧虑),勿以目前晏安(太平)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芦盐政。洁己惠商,奸宄gu(违法作乱的人或事)敛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革职),犹以前疏故也。万历二十年正月,(冯从吾)向皇帝上奏说道:“陛下在祭天地与祖先时不敬,早晨讲读经史典籍不加以要求,奏章等留在宫中不能及时下发处理。试看戊子年之前,边远地区对朝廷尽力忠顺,四边太平无事,己丑年后,南方倭寇横行,北边贼人违背前盟,天下异变,世生妖孽,层出不穷,多有上报。近日皇上圣谕,说皇上您

22、身体有恙,想借此掩饰自己,却不知道在宫廷之上击打钟鼓,在宫廷之外却能听闻。陛下您每晚必定饮酒,每次饮酒必定大醉,每次大醉必定盛怒。身边近臣有一个字违背您,就会被打死,朝中官员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天下百姓后世之人,怎么可以欺骗呢?希望陛下您不要把天下变化当作不值得畏惧的事,不要把他人所说的话当作不值得忧虑的话,不要把眼前的太平安定当作完全可以凭借之势,不要把未来的危险动乱当作可以忽视的事情,(这样的话)社稷江山就有幸了。”皇帝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恰逢仁圣太后寿辰,朝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幸免。不久,(冯从吾)告老还乡,后又被起用巡查长芦等地盐政。冯从吾洁身自好,惠利商人,违法作乱的事

23、情有所收敛。等到(冯从吾)返回京城,适逢皇帝因为军政之事大罢谏官。冯从吾也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书谏言的缘故。从吾生而纯悫(诚实),长志濂、洛之学(“濂学”指北宋时期以周敦颐为主要代表的学派。因为周敦颐的原居住地是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的濂溪,而世间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所以这个学派就称之为“濂溪学派”。“洛学”指的是北宋时期以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为主要代表的学派。因为二程家住在洛阳,所以人们就把二程发扬的学派称之为“洛学”),受业许孚远。罢官归,杜(关闭)门谢客,取先正(前代的贤臣;前代的君长等)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精深)。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践阼(登基),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

24、未赴。俄(不久)改大理。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他)罢官回家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前代贤人的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冯从吾)在家待了二十五年。后来光宗登基,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少卿,后因为兄长去世未能前往。不久改任大理。已(不久),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诋毁)之。从吾言:“宋之不竞(强劲,强盛),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

25、忧虑)毁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疏引归。不久,(冯从吾)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书诋毁书院。冯从吾说:“大宋不够强盛,就是因为禁止讲学的缘故,不是因为讲学的缘故。我的曾祖父与祖父向皇帝上奏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都会讲学。臣子凭借这来看皇帝,而自己不做讲学,可以吗?前朝大臣王守仁,当时战事匆忙,仍然不废弃讲学,最终成就大功业。这就是我无论毁谤和赞誉,都要做这件事(的原

26、因)。”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皇帝温言安慰挽留。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冯从吾又向皇帝上言说道:“我年轻时入朝为官,就和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等人建立讲学会,从我告老归家才废止。京师讲学,过去就有这样的事情,为何到今天就成为诟病。”于是再次上书请求归乡。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给予,这里指同意)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上书)诋从吾,削籍(革职)。乡人王绍徽素衔(怀恨)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做.的巡抚)陕,捃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百方,无所得。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选自明史冯从吾传,有删减)四年春,(冯从吾)起任南京右都御史,被皇帝召见授予工部尚书。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相继离开国都,冯从吾连续上书,极力请辞,(皇帝)同意其退休。第二年秋天,魏忠贤党人张讷上书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削去官职。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派遣乔应甲做陕西巡抚,搜集各种罪证,没有收获。于是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崇祯初年,(皇帝)恢复冯从吾官阶,赠太子少保,谥号为“恭定”。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试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