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演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所谓体系,是指某种有规则、有秩序的整合体。国际货币体系,既包括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货币国际关系的规章和制度,也包括具有传统约束力的各国已经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某些规则和做法,还包括在国际货币关系中起协调、监督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一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多边官方金融机构。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习惯与法律的联合产物。,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有170 多个主权国家,相应地,也有170 多种主权货
2、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制度,往往同各国的货币主权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制度只能是在讨价还价的基础上,依据各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相对实力而建成。,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具体来讲,国际货币体系有三大任务: 第一,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准则。比如,当确定黄金或特别提款权为世界清算和支付手段的来源时,国际货币体系还须就黄金或特别提款权与其它国际货币和各国货币的比价关系和兑换方式作出规定。此
3、外,黄金或特别提款权本身的定价方式,运动范围和方式等等,也要作出具体的规定。,第二,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调节机制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汇率机制,二是对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三是对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 第三,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在早期,有关国际货币金融的事务,多半通过双边协商。随着战后各国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参与国际货币金融业务的国家日益增多,形式日益复杂,程度日益加深,范围日益广阔。因此,双边磋商已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多边的带有一定权威性的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监督各国
4、的行为,提供磋商的场所,制定各国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在必要时提供资金帮助。,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历史上,有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定一种货币体系的类型,主要依据三条标准。一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即本位货币是什么;二是参与国际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主要货币是什么;三是主要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货币与本位货币的关系是什么,包括双方之间的比价如何确定、价格是否在法律上固定,以及相互之间在多大程度上可自由兑换。,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 国际金本位的特点: (1)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 (2)一国的金铸币同另一国的金铸币或代表金币流通的其它金属(比如
5、银)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 (3)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金币还可自由铸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问题又受到各国的重视。1922 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了世界货币金融会议,讨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确定了一种节约黄金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国际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 (1)黄金依然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纸币仍规定有含金量,代替黄金执行流通、清算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2)本国货币与黄金挂钩、或通过另一种同黄金挂钩的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即与黄金保持直接或间接的固定比价; (3)在间接挂钩的情况下,本国货币只能通过购买挂钩货币(即外汇)来获取黄金,而且必须在直接挂钩
6、的国家存入一定数量的外汇和黄金作为维持汇率的平准基金; (4)黄金只有在最后关头才充当支付手段,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自热那亚会议后,除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实行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制度外,其它欧洲国家的货币均通过间接挂钩的形式实行了金汇兑本位,国际金汇兑本位遂于1925 年建立起来。国际金汇兑本位是一种既以黄金为基础,又节约黄金的货币制度。纸币代替黄金流通,充当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手段。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一般先动用外汇储备。如果仍然不能平衡,就要使用黄金作为国际清算的最后手段。从节约黄金的角度讲,这个货币制度在一段时期内是成功的。但从根本上讲,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数量依然满足不了世界经济的
7、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动摇。战争结束时,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买力最雄厚的国家,为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战后,美国积极策划取代英国而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目的是改变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混乱局面。 从本质上来看,这个货币体系是英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争夺主导权的产物。 为争夺霸权,美英两国政府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设计新的国际货币秩序,于1943年4 月7 日分别发表了
8、各自的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1、怀特计划的内容,(1)成立基金组织 “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方案。这个方案采取存款原则,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金总额为50 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因素,根据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决定各国的投票权。,(2)创造计值货币 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名为“尤尼他”(Unite),作为计算单位,其含金量为1371/7 格令,相当于10 美元。“尤尼他”可以兑换黄金,也可以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各国要规定本国货币与“尤尼他
9、”之间的法定平价。平价确定后,如果没有得到基金组织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并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维持国际货币秩序。会员国为了应付临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申请购买所需要的外币,但是数额最多不得超过它向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3)平衡国际收支 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美国设计这个方案的目的,显然是由美国一手操纵和控制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2、凯恩斯计划的内容,(1)成立国际组织 “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制订的。他从英国的立场出发,主张采取透支原则,设立一个
10、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叫做“国际清算联盟”,由该机构发行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柯”(Bancor),作为清算单位。,(2)创立计值货币 “班柯”等同于黄金,各国可以黄金换取“班柯”,但不得以“班柯”换取黄金。会员国的货币直接同“班柯”联系,并允许会员国调整汇率。各国在“国际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战前3 年进出口贸易的平均额计算,会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现款,而只是在上述清算机构中开设往来帐户,通过“班柯”存款帐户的转帐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债务。,(3)平衡国际收支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就将盈余存入帐户,发生逆差时,则按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各国透支总额为300 亿美元。实际
11、上,这是将两国之间的支付扩大为国际多边清算,如清算后,一国的借贷余额超过份额的一定比例时,无论顺差国还是逆差国均需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采取调节措施。 “国际清算联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两地,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以便英国能与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权。这一方案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还强调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负担调节的责任。这对国际收支经常发生逆差的英国是十分有利的。,“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有一些共同点:(1)都只着重解决经常项目的不平衡问题;(2)都只着重工业发达国家的资金需要问题,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要问题;(3)探求汇率的稳定,防止汇率的竞争性贬值。,3、布雷顿森林协定
12、,1944 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召开有44 国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由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英国被迫接受美国的方案,美国也对英国作了一些让步,最后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4、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宗旨,该协定的宗旨是: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 (3)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根据上述宗旨,协定
13、还就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有关国际货币制度的,涉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储备货币的来源及各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汇率制度; 第二个方面是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宗旨以及在国际收支调节、资金融通和汇率监督等国际货币金融事务中的作用。,(二)“双挂钩”机制 该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在这个制度下,规定美元按35 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政府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政府按这一比价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
14、元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adjustable peg)。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平价1,各国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贬值。平价的变动要得到基金的同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上述内容又被称为“双挂钩”机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该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在战后黄金产量增长停滞情况下,美元的供应,可以弥补国际储备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清偿力的短缺问题; 2、该体系通过建立货币平价,使各国中央银行承担维护外汇市场稳定的义务,为国际收支
15、逆差国家提供辅助性的国际储备融通、建立汇率变更的严格程序等措施,确实使各国货币汇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呈现出较大的稳定性,避免了各国战后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竞相贬值的发生;,3、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使有临时性逆差国家仍有可能对外继续进行商品交换,而不必借助贸易管制,有助于国际经济稳定和增长; 4、融通资金,以及在国际收支根本不平衡时可以变更汇率,保证了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5、作为国际金融机构,基金组织提供了国际磋商与货币合作的讲坛,因而在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国际金融局势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6、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因而使国内经济带有紧缩倾向。而布雷
16、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一般偏重内部平衡,因此国内经济情况比较稳定,与二战前相比,危机和失业状况有所缓和。,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崩溃过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1、美元的双重身份 该体系下,美元既是一国(美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 2、“双挂钩”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制度叫做双挂钩制度。 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3、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 双挂钩制度下
17、,美元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于上个世纪50 年代首先提出的,故又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4、 “悬突额”(Overhang):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使美元处于危机之中。美元危机的程度,同流出美国的美元数额有关。流出的美元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余额,被称为“悬突额” 。悬突额是预测美元危机的一个很好指标,也是以后许多国际货币改革建议所力图解决的问题之一。,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
18、发直至崩溃的过程。 二战后,各国普遍感到缺乏美元,出现美元荒;1948年后,美国对外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美元大量流入西欧各国,各国美元大量增加,出现美元泛滥。美国国际收支逐年逆差,黄金储备逐渐减少。,(一)第一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时间:是1960 年爆发的 2、问题:美国对外短期债务(衡量美元外流的重要指标)首次超过了它的黄金储备额。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美国的黄金和其它经济处在上升阶段国家的硬通货(如马克)。 3、措施:(1)美国分别与若干主要工业国家签订了“互惠信贷协议” ;(2)在基金组织的框架内建立了“借款总安排” ;(3)与其他7国达成的共同出金以维持金价稳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
19、转的协议“黄金总库”,(二)第二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时间:是1968 年爆发的 2、问题:侵越战争的扩大,美国的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恶化,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美元对内价值不断贬值,美元同黄金的固定比价又一次受到严重怀疑。 3、措施:(1)实行“黄金双价制” (指两种黄金市场实行两种不同价格的制度 );(2)基金组织于1969 年创设了可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别提款权,被称为“纸黄金”。,(三)第三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1、时间:是1971 年爆发的 2、问题:出现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它硬通货的风潮 3、措施:史密森协议 (1)美元对黄金的比价贬值7.89,从35 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贬到3
20、8 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 (2)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 ; (3)将汇率波动的允许幅度从原来的平价上下各1扩大到各2.25 ; (4)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1973 年2 月外汇市场上再度爆发美元危机时,这个协议便寿终就寝,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彻底崩溃。,第二节:牙买加协议,一、牙买加协议的背景 为了解决史密森协议未能解决的问题,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基金组织决定在其理事会下成立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题专门委员会”来进一步研究国际货币改革及有关问题。该委员会由“十国集团”、澳大利亚、以及9 名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组成,又称“廿国委员会”,从1972年9 月开始活动。基金组织根据其
21、建议于1974 年9 月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和实施国际货币改革的“临时委员会”来接替它的工作。这个“临时委员会”由20 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讨价还价,于1976 年1 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达成了一个协议,称为“牙买加协议”。,二、“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汇率安排多样化。成员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汇率制度,但必须事先取得基金组织的同意。基金组织有权对成员国的汇率进行监督,以确保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和避免操纵汇率来阻止国际收支的必要调节和谋取不公平的竞争利益。 第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它不再是平价的基金,也不能用它来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义务,成员国货币不能与黄金挂钩;基金组织将其持有的黄金总额的1/6(约2,500 万盎司)按市场价格出售,其超过官价的部分成立信托基金,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另外1/6 则按官价归还各成员国。,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