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三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究_第1页
提高初三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究_第2页
提高初三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究_第3页
提高初三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究_第4页
提高初三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初三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究迎祥中学 黄南梅翻开初中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的比例大大增加。纵观历年中考试卷,我们显而易见;文言文的分值逐年递增。这样做,不外乎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量多读些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积累文言知识;也意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文言文,多背一些,让他们知道文言文在我国历史之悠久。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1、“古文无用” 论。2、对古文不感兴趣。3、朗读古文,困难重重。4、学习古文,理解困难。5、默写古文,白字过多。6、练习阅读题,处处留空。学生在完成文言文阅读(尤其

2、是课外文言文)之所以难,很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积累不够。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要学哪些知识,怎样获取知识,一定要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通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便学生能进行课外阅读,能对付文言文的考试。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点不外乎是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章的理解。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采用这些方法:一、加强基础积累,丰富文言知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因

3、此,首先要掌握文言实词:1、词的古今异义。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 “绝境”作“与世隔绝的地方”讲,与今天的“走投无路的地步”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亡”字,在“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中作“逃跑”,在“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中作“丢失”;又如“发”字,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中作“征发,征调”;在“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

4、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便要还家”(桃花源记)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 (4)、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

5、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其次要掌握虚词的用法。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

6、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最后还要把握文言句式。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1)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判断词“是”,而文言文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省略,如“莲,花之君子者也”,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2)被动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被动词“被”,而文言文中表

7、达被动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下列几种:(1)借助“见”、“于”、“见于”来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借助“为”、“为所”来表示。如“仅有敌船为火所焚”。(3)借助于“受”来表示。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4)从语境本身来判断,这是被动句式中最难的一种,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断定。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句中的“举”即表被动,是说“傅说从泥水匠中被任用”。(3)倒装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很少,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普遍。主要有:(1)主谓倒置,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在否定句中,代词作

8、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前边,如“何以战?”(曹刿论战)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何陋之有?”(陋室铭)。(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马之千里者”(马说。(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必须译成“在危难之际奉命出征”,而不能说成“奉命出征在危难之际”。(4)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难点,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

9、十分普遍,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确切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等。如“见渔人,乃大惊”,谁见渔人,谁大惊,联系上下文,就知道是“村中人”。文言的词语和句法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平时注意,到初三时大约只需花一天的时间,便可总结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是不会成功的。二、指导答题方法,方能他山攻石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

10、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些题时,除了要求学生要审清题目,有效的方法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

11、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2)、补:补出省略成分。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12、。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例如:“小大之狱”中“狱”字要用现代汉语中的“案件”来代替,而不能理解为“监狱”。(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3、内容理解题。通过阅读文章,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

13、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 指导自学,扩大学生阅读面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第二阶段,指导学生离开注释阅读课文。在这两个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