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测试[18页]_第1页
岩土工程测试[18页]_第2页
岩土工程测试[18页]_第3页
岩土工程测试[18页]_第4页
岩土工程测试[1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木工程学院工程课程报告 课 程: 岩土工程测试 班 级: 专 业: 姓 名: 教 师: 2014年12月 目 录一、岩土工程测试的意义概述1二、岩土工程测试的作用概述2三、岩土工程测试的内容概述23.1、平板荷载试验33.2、十字板剪切和旁压仪试验33.3、锚杆和土钉测试43.4、岩土的渗透性及注浆加固53.5、静力触探试验73.6、动力触探试验73.7、岩石力学参数测定83.8、软岩及土的流变试验83.8.1、软岩的特征与流变特性83.9、岩土中的应力测量93.10、超声波测试103.11、桩基检测试验103.12、地基动力测试113.13、岩体强度试验123.14、非饱和土测试123.1

2、5、模型试验123.16、测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3岩土工程测试课程报告贵州大学(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王锁一、岩土工程测试的意义概述岩土工程测试就是对岩土体的工程悱质进行观测和度量,得到岩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试验工作。岩土工程测试是生产实践,也是科学试验,是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在实践沦中说过:“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又说:“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都是很古老的学科。早期以土、木、石为材

3、料,都是先有实践、试验,后来才有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近代才有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材料属性必须通过试验或现场测试获得。土力学中有试验土力学,粒径级配曲线、eP曲线、pS曲线、击实曲线都是试验、测试得到的,库仑抗剪强度理论、达西定律也都是实践、试验得到的。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中经验、统计公式很多,经验、统计更是实践的总结,数学上的概率统计就是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科技中常用的反分析法更是由实践、试验结果反求材料特性、计算参数和深究理论概念。英国人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完整,没有提到实践的作用。知识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应用,就产生不了力量。中国老百

4、姓有一句俗语叫有本事,本事即能力,即在实践中应能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创造效益、提高生产力,这才是活的知识,才有力量,才算有本事。反之,如果知识不结合实践,不能应用,那就是一个书呆子,没有本事。我国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即书本知识,绝知就是真知、会用,躬行就是实践。一名岩土工程师如果不重视实践、试验,那是不可思议的,终无大成就,因此一定要重视试验、实测技术。总结得到的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如何检验呢?还是实践,以此为标准,由实践来检验、提炼理论。二、岩土工程测试的作用概述岩土工程理论分析中的各种定理和规律(如摩尔一库仑定律、各种岩土体本构模型等)几乎都是建

5、立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之上。理论分析指导工程实践,而土工测试又是理论分析的基础。因此,在岩土工程中,测试处于基础地位。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程实践中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新的岩土体理论和工程设计方法涌现出来。这些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要求测试技术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没有先进的测试技术就得不到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所需要的精确的岩土体参数,这些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就无法保证工程实践精度。因此,现代工程实践对测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从整体上看,岩土工程测试可以分为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两大类。原位测试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试验前对岩土体的扰动,避免了这

6、些扰动可能带来的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原位测试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原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状态,更接近工程实践的实际情况。同时,对于某些难于采样进行室内测试的岩土体(如承受较大固结压力的砂层),原位测试是必需的。但是进行原位测试,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都比较大。此外,原位测试对应的试验条件比较复杂(比如边界条件非常复杂),给理论分析计算带来了困难,许多情况都不得不进行某些理想化的假设才能进行计算分析。而室内测试能进行各种理想条件下的控制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更容易满足理论分析计算的要求。因此,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不能相互取代。现代新发展起来的测试设备和技术,往往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

7、目的。因此,仪器构造复杂,操作要求高,可以了解岩土体材料在各种情况的变化规律、考虑常规试验不能考虑的各种因素。但是,这些仪器设备花费巨大,并且操作复杂,不可能普遍应用于一般工程实践,常规测试仪器和技术仍然是必需的。即便是对于复杂的工程实践,常规测试也是必要的,它是进行复杂测试的基础。三、岩土工程测试的内容概述岩土工程测试的内容很多,岩土工程测试(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主要讲述一下内容。3.1、平板荷载试验原位试验(In-Situ Festing)有时也称现场试验(On the Spot Festing),其类型很多,如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平板荷载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仪试验、大型剪切试验

8、、孔隙水压力测试、弹性波速测试、地应力测试、抽水或注水、压水试验等。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还是平板荷载试验(P1ate Loading Test),简称PLT试验。平板荷载试验是利用弹性力学半无限体表面作用集中荷载的沉降计算公式(布希奈斯克解),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方法。平板荷载试验一般只能反映深度为两倍承压板宽度范围内的土性特征。试验设备,平板荷载试验因试验土层(地基)软硬程度、平板(荷载板或承压板)面积大小、试验土层深度等不同,采用的测试设备有多种情况。整个试验可分为承压板、加荷系统、反力系统、观测系统四部分。3.2、十字板剪切和旁压仪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全称为野外十字板剪切试验,国际上简称

9、为FVST(Field Vane Shear Test)。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测出土的抗扭力矩,换算其抗剪强度。这个抗剪强度相当于摩擦角时的粘聚力值。旁压试验(Pressure Meter Test,PMT)起源于德国。旁压试验是利用旁压器对钻孔壁施加横向均匀应力,使孔壁土体发生径向变形直至破坏,利用量测仪器量测压力与径向变形的关系推求土力学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十字板剪切试验在国内外运用广泛,该法能够有效地在原位测定饱和软粘土的抗剪强度。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该试验方法有如下优点:试验存原位进行,不需取试样;对无法取样和很难进行室内试验的土,如极软粘土

10、、岩土接触面等,可以获得必要的力学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土的结构、构造特性,如层理、裂隙、结核和颗粒分布的不均匀性;试验中的边界条件(如排水条件、天然受力状态等)是实际的边界条件;对于正常固结的饱和软粘性土,十字板试验能反映出软粘性土的天然强度随深度而增大的规律,而室内试验指标成果比较分散。十字板剪切试验原理:十字板剪切试验是在钻孔某深度的软粘性土中插人规定形式和尺寸的十字板头,施加扭转力矩,使板头内的土体与周围土体产生相对扭剪,直至土体破坏,测出土体抵抗扭转的最大力矩,然后根据力矩的平衡条件,推算出土体抗剪强度。在推算强度时,作了以下几点假定:剪破面为一圆柱面,圆柱面的直径与高度分别等于十字板板

11、头的宽度D和高度H;圆柱面侧面的抗剪强度和上下端面上的抗剪强度为均匀分布并相等,即。由于十字板现场剪切试验为不排水剪切试验。因此其试验结果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接近,饱和软土在固结不排水剪切时,故。十字板剪切试验推算抗剪强度的公式可以表达为3.3、锚杆和土钉测试锚杆支护技术是20世纪初由煤矿巷道支护发展而来的,在岩土工程的边坡稳定支护中已经有广泛应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现代土钉支护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土体开挖和保持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型挡土技术。锚杆支护和土钉支护技术经济可靠,施工快速简易,已在大量工程中得到应用。锚杆的锚固原理:与锚杆直接作用的是复杂多变的岩土体,这给锚杆的

12、力学行为及锚固用原理的观测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有的多数有关锚杆支护作用和效果的试验都是在限定条件下和理想化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目前对锚杆锚固原理了解还不够深入,但以下几种锚固作用机理是得到了工程和理沦界的普遍认同的。悬吊作用原理:悬吊作用理论认为,锚杆支护是通过锚杆将软弱、松动、不稳定的岩土体悬吊在深层稳定的岩土体上,以防止其离层滑脱。这种作用在地下结构锚固工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起悬吊作用的锚杆,主要是提供拉力,用以克服滑落岩土体的重力或下滑力,来维持工程结构的稳定。组合梁作用原理:组合梁作用是较早提出来的,也是一般公认的支护作用原理之一。这种原理是把薄层状岩体看成一种梁(简支梁或

13、悬臂梁)。在没有锚固时,它们只是简单地叠合在一起。由于层问摩擦阻力不足,在荷载作用下,单个粱均产隹各自的弯曲变形,上下缘分别处于受压和受拉状态。若用螺栓将它们紧固成组合梁,各层板便相互挤压,层间摩阻力大为增加,内应力和挠度大为减小,于是增加了组合梁的抗弯强度。当把锚杆埋入岩士体一定深度,相当于将简单叠合的数层梁变成组合梁,从而提高了地层的承载能力。锚杆提供的锚固力愈大,各岩层间的摩擦阻力愈大,组合梁整体化程度愈高,其强度也愈大。挤压加固作用原理:兰格(T.ALang)通过光弹试验证实了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当他在弹性体上安装具有预应力的锚杆时,发现在弹性体内便形成以锚杆两头为顶点的锥形体压缩区,

14、若将锚杆以适当间距排列,使相邻锚杆的锥形体压缩区相重叠,便形成一定厚度的连续压缩带。为说明锚杆对破碎地层的支护作用,国外的澳大利亚雪山水电站地下工程、国内的冶金建筑研究院等单位曾分别先后用碎石、混凝土碎块作材料模拟破碎地层,然后锚杆加固,结果发现加固后的模型承压能力大大提高。这就说明,通过锚杆的加固,即使毫无粘结力的碎石也能被加固成承载能力相当高的糕体“结构”。工程上称这种现象为挤匿加固作用,类似我国古代桥梁工程中的键(腰铁、铰石)对裂隙岩体的作用。上述锚杆的锚固作用原理在实际工程中并非孤立存在,往往是几种作用同时存在并综合作用,只不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某种作刚占主导地位罢了。3.4、岩土的渗透

15、性及注浆加固地下水在岩土孔(空)隙中的运动称渗流(透),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观测井就是敞开口的井,或称为测压井,可以用来观测海水人浸淡水含水层的现象,观测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等。岩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的量测可以利用敞开式测压管(观测井)或封闭式测压计。压水试验是测定岩土体渗透性特征最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它是靠水柱自重或泵压力将水压人到钻孔内岩壁周围的裂隙中,并以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来表示岩土体的渗透性。观测井包括海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污染,这是为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利益。自然环境的变迁,如沙漠化、水源断缺,对森林的破坏,直接影响甚至毁灭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测孔隙水压

16、力意义也很重要。在饱和土中总应力由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组成。在非饱和土中总应力包括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较难测准,因而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就受到影响。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反映r岩土工程强度的本质。岩土工程计算中都有误差,甚至误差很大,原因当然足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中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弹性体假定是近似的,不完全符合实际,另一个是计赞:参数洪差大,nf靠性差。能够使计算参数测试提高可靠度,这是个重要问题,足对崧土力学的贡献。岩体和土体的重要区别是岩体中有各种成因的节理、裂隙、甚至是裂缝,这些裂隙(缝)的存在严

17、格地说使岩体不成为连续体,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也是岩土力学的根本假定,所以许多学者尤其对岩石(体)力学问题,从损伤力学,甚至从断裂力学角度去研究,就是承认岩体不是,至少不是严格的连续体。但目前,从岩土力学与工程应用方面讲,还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基础。岩体中的压水、灌浆工程就是要堵塞裂隙、使岩体成连续体,至少成为近似地连续体,从根本上改善了岩性,改变了岩体工程测试的前提条件。也为测试岩体中界面的接触应力(压力)、岩体(石)中应力(包括构造应力即地应力,工程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这些测试都要求紧密接触,接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地传递应力,测试才能准确。岩体内部裂隙被封堵后,

18、成了连续介质,岩体(石)内部埋设仪器、仪表后,所有变形、变位、应变、位移才能测得准,这就为反分析法提供了基础条件。反分析法是测位移、形变、应变,在此基础上去作应力、应变参数分析,因为有了应力才有应变,现在是测了应变,再分析应力,应变参数,所以称为反分析法。在数学物理方程中称逆问题。反分析法是一种既老又新的方法,比如西医诊病,先查问症状,再分析病理,再用药;中医诊病,先望、闯、问、切,再分析病理,再用药,这就是反分析,先查明果,后分析因。又比如测挡土墙位移、变形,再反演土的抗剪强度。又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本构关系,也是反分析,先弄清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规律,再通过演绎或归纳建立方程,然后再求解方

19、程。岩土的渗透性及测试应用是广泛的,如野外抽水、基坑降排水、管涌、流沙、地层液化、隔水帷幕、隧道及矿井渗漏水、桥墩围堰、大坝基础防渗、水下工程、农田灌溉、地面沉降、环境工程如回灌等都与岩土的渗透性有关,都要进行测试,有的在大学阶段学过,有的在研究生阶段工程地质里学过。有的太专门化了,只能约略提到,避免重复。3.5、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stati penetration test),英文缩写CPT(cone penetration test)。静力触探是用千斤顶或落锤将一根细长的金属杆(直径1980mm)压入或打人地下,用以测定任意深度处金属杆的贯人阻力。将其结果绘成图,横坐标表示贯人阻力

20、,纵坐标表示贯人深度,这是勘察方法原位测试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在20世纪初期的触探仪是一个顶角为90。的圆锥,放在黏性土上并逐渐加荷,不断贯人,贯人阻力随着黏性土强度增大而增大。后来有了荷兰圆锥静力触探试验,这种圆锥具有60顶角和直径:36mm,锥底而积10cm2。3.6、动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DPT)和标准贯入试验(SPT)都是土工原位测试的主要方法,它们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带有探头的探杆打人土中,按贯入的难易程度来评价土的性质,得到经验(统计)公式。标准贯入试验的力学机理:标准贯人试验(SPT)与动力触探试验在设备上的区别(重型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没备大同小异)主要是探头形式和结构有差

21、异,因而决定了各自的试验机理。标准贯人试验的探头称贯人器,是由钻孔取土器转化而来的开口管状空心探头。在贯人过程中,整个贯人器对端部和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和剪切作用,同时由于贯人器是空心的,将有部分土体挤入,加之是在冲击作用下工作,其工作细节和边界条件非常复杂。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探讨标准贯人试验的力学机理,从理论研究方面讲,可有三种理论:动力作用理论;用极限平衡理论进行研究;用波动理论进行研究。影响动力触探仪精度的因素:人为使用因素:落锤的高度控制和锤击方法;量测读数精度;触探孔垂直程度和探杆长度;在钻孔中进行触探时钻孔的护壁和清孔情况。设备本身的影响因素:穿心锤的形状和质量;探头的形状和

22、大小;触探杆的截面尺寸、长度和质量;导向锤座的构造及尺寸。土质与工程环境:土的性质,如密度、含水量、颗粒结构、压缩性、超固结状态、抗剪强度等;触探深度,包括触探杆长度和探杆侧壁摩擦。触探深度在1215m以内时,可忽略探杆侧壁摩阻力,也不用泥浆护壁。探杆长度有显著影响,对锤击数需要修正;地下水的影响。在粘性土中试验,地下水的影响大;在砂土中试验地下水影响小。3.7、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和岩体,无论是干燥的还是饱和的,在大多数工程荷载作用下,均表现为弹性体或近似弹性体。岩石特别是岩体内部,必然有节理、裂隙、结构面、软弱夹层等。这些结构面、软弱夹层,其物质成分、微观结构、力学性质都比

23、较复杂,其力学性质可能属于非线性弹性、弹塑性或粘弹性等。对于结构面和软弱夹层而言,它们含水情况是否饱和,作用力方向和结构面、软弱夹层的展布方向是垂直还是平行或者倾斜,影响很大、差异明显、工程效果大不相同。由于岩石、岩体本构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这里只研究岩石、岩体作为弹性体、近似弹性体的情况。3.8、软岩及土的流变试验软岩及土的流变性包括弹性后效、流动、结构面的闭合和滑移变形等。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流变已成为工程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岩土体流动变形呈现出了大量的、具有不同特征的流动变形和破裂现象一,通过测试技术,研究这些现象便于了解岩土体变形程度、发生原因、

24、发展趋势及最终状态,由此采取适时有效的工程对策。3.8.1、软岩的特征与流变特性软岩的基本特征是强度低,孔隙率高,重度小,渗水、吸水性好,易风化,易崩解,具有显著的膨胀性和明显的时效特性。作为工程材料,其稳定性差。由于岩体开挖后出现持续变形,对于不稳定岩石包括泥质夹层节理弱面等,往往有流变性、粘弹性、粘弹塑性等。流变性又称粘性(Viscosity),是指物体受力变形过程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性质。软岩流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软岩的流变性包括弹性后效、流动、结构面的闭合和滑移变形。,弹性后效是一种延迟发生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由于加荷刚继瞬时的弹性变形产生之后,仍有部分变形随时间

25、增长而产生,因为这部分变形属于可恢复的,且在恢复时亦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部分变形仍属于弹性变形范畴,当外力卸除后最终不留下永久变形。流动又可分为粘性流动和塑性流动,它是一种随时间延续而发生的塑性变形(永久变形),其中粘性流动足指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永久变形),塑性流动是指外力达到屈服极限值后才开始发生的塑性变形。闭合和滑移是岩体中结构面的压缩变形和结构面问的错动,也属塑性变形。工程岩体流变性状及其多样性、易变性显得比较复杂。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岩、不同结构构造的软弱层,其流变性表现程度是不同的。花岗岩风化形成的软岩,流变变形一般较小,阻尼变形持续时间较短,变形很快趋向稳定;泥质砂岩

26、变形增长较快,变形量值也较大;粘土岩与页岩以及软弱夹层的流变特性非常明显,故对其流变性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软岩的流变规律是很复杂的,它和膨胀、崩解一样给软岩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地下洞室围岩的失稳往往是流变、膨胀和崩解的综合效应。很难区分何种效应起主导作用。软岩的流变力学特性主要包括四方面:蠕变,在恒定麻力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逐渐增长的现象;应力松弛,当应变保持一定时,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流动特性,时间一定时,应变速率与戊力大小的关系;长期强度,在长期荷载持续作用下软岩的强度。3.9、岩土中的应力测量土体中的应力测量通常采用压力盒装置(常用的有钢弦式土压力盒),测量时必须保证仪器埋

27、设处的土体可以近似认为是弹性均匀连续介质。地应力的研究和测试方法有:岩体表面应力测量技术、浅钻孔应力解除技术、深钻孔地应力测量技术、水压裂法地应力测量技术和声发射法地应力测量技术等。 土中应力测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界面处的应力称为接触应力,如基础底面、挡土墙背处(包括深基坑支撑和土层的接触面处)、地下洞室衬砌外侧、桩端界面处、双层地基界面处,深埋管道底部或外侧,这些都是在两种材料的界面处。另一类是在土体内部,如地基内部、边坡体内部,还有厚衬砌内部、地下连续墙内部(严格说,后两种情况不是土中应力)。 测土中应力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要求介质是连续介质,也就是说仪器埋设处应是连续介质,而且仪器

28、埋设处要有代表性。这就要求不论界面还是土体内部,不应该处于非均匀状态或是有孔洞或有应力集中现象。如在岩体中测试最好通过灌浆填塞,封堵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裂隙,使之成为连续介质,起码近似于弹性连续介质。在土体中测试时,要求通过手工操作使土体,至少使仪器埋设处成为弹性、均匀连续介质。这才符合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具备测试正确性的基本前提。3.10、超声波测试声波测试技术是一种现代物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应用声学原理,采用声电转换技术,依据弹性波理论,利用波速这一参数,结合波幅、波频、波形等特征,反映介质质点运动的力学特征,获得工程地质与室内试样的物理力学特性。声波测试技术是一种现代物理技术,

29、主要是应用声学原理,采用声电转换技术,依据弹性波理论,利用波速这一参数,结合波幅、波频、波形等特征,来反映介质质点运动的力学特征,获得工程地质与室内试样的物理力学特性。声波测试分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主要是测定岩土试样的声波波速,用来计算岩土试样的物理力学参数;室外主要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原位测试,用弹性波波速来对地质进行评价,尤其是岩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评价。概括起来,声波测试技术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岩石(土)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估算,如动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利用声波参数结合地质因素,对工程地质进行分类、分级;利用声波探测技术评价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包括围岩松弛带范围的测定和围岩稳定性

30、的定期观测;利用声波测井技术,进行工程地质勘探钻孔及孔间地质剖面分层,确定风化层厚度,为设计开挖及处理提供依据;岩体中存在缺陷,如构造断裂、岩溶洞穴的位置和走向及规模,张开裂隙的延伸方向和长度的探测;工程岩体施工及加固效果的检测,如爆破、喷锚支护、补强灌浆的质量检查等。3.11、桩基检测试验桩是设置在地层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支承构件。桩基检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为桩基的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该目的是通过在建筑现场的试桩上进行测试来实现的。第二个目的是检验工程桩的施:质量,是否能够满足设计或建(构)筑物对桩基承载力的要求。该目的是通过对工程桩进行抽样测试来实现的。桩基检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31、:一是为桩基的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该目的是通过在建筑现场的试桩上实现的;二是检验工程桩的施工质量,是否能满足设计或建(构)筑物对桩基承载能力的要求,该目的是通过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来达到的。对桩基检测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项:一是桩的平面位置与几何尺寸;二是桩的完整性与承载能力。主要介绍单桩的完整性与承载能力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单桩承载力检测内容包括桩的垂直承载力、水平承载力与抗拔承载力,它取决于桩周(端)介质对桩的支承阻力以及桩身材料的强度。单桩完整性反映了桩身截面尺寸变化、桩身材料密实度和连续性的综合性指标。检测参数包括桩身钢筋混凝土波速、密实度,桩身截面尺寸变化,桩身缺陷位置、缺陷形式、缺陷程度,

32、推算桩长及估算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桩基检测技术方法分静载试验与动测试验两种。3.12、地基动力测试在岩土工程中,岩土体受到动力作用(地震、风振、浪振、机器振动以及爆炸爆破、高速流体和陆地高速重型运载工具等所产生的动应力等)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岩土体在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和动力参数通过动力测试获得。常用的岩土体室内动力测试技术有:动三轴试验、动单剪试验、振动台试验和共振桂试验。土的动力性质是指其在各种动力作用下直接或间接表现出来的某种反应和效应,从岩土工程观点来看,动力是指地震、风振、浪振、机器(锻锤、透平机、破碎机等)振动,以及爆炸、爆破、高速流体通道和陆地重型高速运载工具等所产生的动应力。可见

33、,岩土体在各类土建工程中受到动力作用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土的动力测试的目的分为三个方面:土的基本动力参数的测定,如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泊松比、动阻尼以及土体中波的传播速度等;土体的动力反应试验如饱和低塑性土的振动液化试验和衰减试验等;土体结构受振条件下的原型观测,如各种动力作用下土体振动性状的实际观测等。就其测试条件又可分为四类:室内试验;现场模拟试验;原位试验;原型观测。由于动力试验条件的复杂性,通常一项动力参数可以通过多种试验方法测求。所以在设计土的动力试验或选用某项试验设备时应首先考虑试验条件的相似性和设备功能的多重性,以及试验成果的针对性。动三轴试验原理:动三轴试验是从静三轴试验发

34、展而来的,通过对试样施加模拟的动土应力。同时测求试样在承受动荷载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动态反应。这种反应是多方面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是动应力(或动主应力比)与相应的动应变的关系和动应力与相应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关系。根据应力、应变及孔压这三种指标的相互关系,可以推求出土的各项动弹性参数及粘弹性参数,以及土样在模拟某种实际振动的动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性状。3.13、岩体强度试验岩体是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复杂地质体,通常由岩石(结构体)和各种各样的软弱结构面组合而成。因此,岩体强度不仅与组成岩体的岩石力学性质有关,而且与这些软弱结构面的物质组成、发育程度、组合类型及力学性质等有着很大的联系。许多工程实践表明,结构面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岩体整体强度,导致岩体稳定性降低。工程实践需要以岩体为对象的室内测试技术和原位测试技术来分析评价岩体强度和稳定性。3.14、非饱和土测试相对于饱和土力学而言,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试验技术,迄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