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讲义第八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核心突破二Word含答案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讲义第八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核心突破二Word含答案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讲义第八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核心突破二Word含答案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讲义第八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核心突破二Word含答案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全国讲义第八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核心突破二Word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题审显隐要求,仿写形神兼备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需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知识运用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

2、发一片葱郁的生机。答:_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湖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奔腾的浪花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

3、类。拟人,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4)注意问题。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

4、氛围。知识运用3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外选择一种事物,表达出一种善意。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答:_答案(示例)茶杯: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喝水请喝水”/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亲亲你”的笑容。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三、借代:做代表(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

5、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问题。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

6、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知识运用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两岸

7、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遥望洞庭山水色(一作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答案D解析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四、夸张:说大话(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8、。(2)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4)注意问题。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

9、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知识运用5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律动。请仿照示例,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字数相等,意蕴贴切,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大暑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

10、,蝉歌如雨。答:_答案(示例)立春春已归来,收尽余寒,草长莺飞,花香鸟语。惊蛰轻雷隐隐,凝聚雨露,万物苏醒,虫叫蛙鸣。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

11、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

12、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知识运用6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答:_答案(示

13、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分句排比,即一个

14、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

15、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知识运用7(2017山东)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解析首先明确开场白的主题“青少年心

16、理健康讲座”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分析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及其与前后分句的联系。本文段所要补写的句子是对“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的进一步描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

17、音(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2)种类。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知识运用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

18、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选自柴禾,有删改)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答:_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八、设问:自问自答(1)概念。设

19、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知识运用9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

20、四季的不同?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答案(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九、反问:无疑而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知识运用10下面是某同学在教

21、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40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答案(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一、仿写题的审答要求(一)审题:审出显隐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2、。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1)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2)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一致。(3)内容特点,保证仿句的句意与例句的句意性质一致。(4)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5)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6)标点的暗示,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等。审题示例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按照审例

23、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感情特点:略带伤感。用词:简洁。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边练边悟1请审出下面仿写题所给例句的隐性要求。(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_,_。审隐性要求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前半分句定主动补定宾,后半分

24、句定主动补定1定2宾。两句紧密相连。修辞特点:比喻、顶真。内容特点:用比喻句、顶真句表明成长的势不可挡。感情特点:格调高昂,有一往无前之气。标点的暗示:逗号表明仿写两个分句。(2)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仿句:_;_。审隐性要求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两句的前半句均为“是”字句形式的比喻句,后半句一个为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两句在内容上是正反对比关系。修辞特点:比喻。内容特点: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要珍惜时间。感情特点:第一句为肯定,第二句为否定。标点的暗示

25、:分号表明形式上为并列,内容上为对比。(二)答题:形神兼备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例句在结构关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所谓“神似”,是指仿句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与例句相契合。相对而言,“形似”较易把握,“神似”难度较大,而仿写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形神兼备,从句式到内容到情感到语言到表达,不但“形似”,更要“神似”。形似意谐,形神兼备,保持句意情调一致。那么,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形神兼备,形似是神似的基础。形似要做到位。做到形似,要有数学思维精确的品质。毕竟,形似是首要、主要的得分因素。2调动积累,多方联想,是“写”得“好”的基础。平时多积累一些精美语段,尤其是使

26、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每做完一道仿写题,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如例句给的是山水,你要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3达到神似,审题是关键,尤其要审清隐性要求。4答题步骤宜先粗后精,先主干后枝叶,即先搭架子,再填材料;先选定对象、句子主干,再添局部文字。不能求一步到位,而应逐步打磨。边练边悟2(1)请仿写下面的句子,与之构成一组意境接近、表达合理的排比句。(至少写两句)良知是人生的鸡汤,在你遗落寒冬时,给你雪中送炭的温暖。答:_答案(示例)信念是人生的力量,在你身处绝境时,给你柳暗花明的安慰。希望是人生的基石

27、,在你面临迷茫时,给你永不言弃的陪伴。解析作答此题时,要求所仿写的句子形神兼备。仿写的句子既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是人生的,在你时,给你”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式,又要使文段语意连贯,且都能表达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风是人间使者。风有激越,有怀柔;既疾恶如仇,又满怀爱心。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_,_。古往今来,多少英雄雅士把酒临风,抒发豪情。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_,_,_。答案(示例)有时温柔体贴轻抚大地李白满怀豪情遇挫弥坚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或苏轼潇洒超脱月下徘徊高歌“我欲乘

28、风归去”)解析本题对修辞、句式、内容都有限制。和“暴性陡起,肆虐山河”对应的是温柔体贴的行为,句式为“有时,”(省略号处为四字句);后面一句需要列举古人事例,抒发豪情,所举人物应有名句传世,以与“大风起兮云飞扬”对应。二、仿写题的答题要点(一)修辞式仿写1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三个恰当的句子,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且保持语意连贯。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度;_;_;_。不管有什么事情,为了什么原因,我们每天都要开心一笑。答案(示例)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气失恋的

29、时候能轻轻地一笑,这是一种洒脱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地一笑,这是一种智慧被轻视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写出三句即可)2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某杂志要举办一次“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活动,你认为哪一个汉字可以入选?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个你心中“最中国”的汉字写一段话。不要求句式和结构完全一致。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苏轼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答:_答案(示例一)淡水、火中和,冷热中和,反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处世哲学,心态平和、不温不火是为“淡定”。庄子说“君

30、子之交淡如水”,传达出朋友间相互信任所带来的平淡宁静的感悟。(示例二)恕如心,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读书都应该有这份胸怀。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道德黄金律,指导个人及社会间的行为准则。3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写出下面两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1)上联:痴情女夙兴夜寐下联:_(诗经氓)(2)上联:_下联:今众人耻于拜师求知(韩愈师说)答案(示例)(1)负心汉暮楚朝秦(2)古学者贵在从贤问道修辞式仿写是指以修辞手法为主要要求的仿写,它在保证内容一致、句式一致的前提下重点保证修辞一致。主要题型有填空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对联式仿写。(1)填空式仿写填空式仿写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有些时候是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这类题,无论是把要仿写的句子放在文段中间还是结尾(放在中间的叫嵌入式仿写,放在结尾的叫续写式仿写),解答时都要注意: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上下文,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要求都蕴含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