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1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2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3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4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支架”(也称“脚手架”)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提升现有发展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 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本文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具体运用。【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 运用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最近发展区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学 习 支 架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

2、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指教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支架(scaffolds),帮助学生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把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实际的发展水平。(图1)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适当地为学生搭建支架呢?下面笔者结合李磊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Story time

3、)的教学,剖析“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一) 以教师个人信息为支架,搭建连接文本的桥梁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各种学习资源,包括书籍、杂志和实验室设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人力资源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人,而教师就是最重要的资源(Rogers,1969)。在日常教学中,巧用教师自身的人力资源设计教学,能很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应。【教学片段1】T: Say “Yeah,Yeah,Yeah ”if you think it is true, say“ No,No,No” if you think it is false

4、.(图2)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李老师这位新老师充满好奇感,李老师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教材内容,努力发掘书本知识与生活的链接点,巧用个人信息搭建连接文本的支架,展开真实的情感交流,同时渗透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句型“I can”,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还为文本的学习作了巧妙铺垫。(二)以教学情境为支架,搭建语言实践的桥梁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应该去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课程相关的情境(Rogers,1969)。在新授环节,教者精心设计“超级儿童俱乐部”的整体情境支架,并提供学生三个子任务支架:“Sports time

5、”、 “Story time”、 “Show time”,学生只有完成这三个时间段里的任务,才能顺利成为俱乐部的会员。在该支架的引领下,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教学片段2】Introduction of Super Kids Club (图3)T: You know,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and Im a coach of the Super Kids Club.Welcome to Super Kids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 this club?Ss: Yes!这是一个怎样的俱乐部?我怎样做才能加入这个

6、俱乐部?借助教者提供的上述支架,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冲突,并引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三)以文本插图为支架,搭建知识构建的桥梁英语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语言技能有明确要求,即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在进入Story time伊始,教者没有采取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或看卡通回答问题的常规做法,而是用PPT呈现文本插图,发挥图片的先行组织者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看图说话能力。 (图4)【教学片段3】Look and talkT: There are three boys. Who are they?S1: They are Wang Bing, Mike and Liu Tao

7、.T: Where are they?S2: They are in the playground.T: And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Ss: They want to play basketball.T: Look at Liu Tao, please.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S1: 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T: Anything else?S2: Can Mike play basketball?S3: Can Wang Bing play basketball?李老师围绕文本插图,以”

8、3W”为关键词搭建支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紧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让其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和预测观看卡通片,为理解文本降低了难度。(四)以教材创编为支架,搭建语言运用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12)。细细分析本节课文本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提供的信息量较少,对打球前和打球后的情况只字未提,如:人物在什么时间打篮球的?经过尝试后,Liu Tao感觉如何?会说什么?看到Liu Tao会打球了,在一旁的Mike和Wang Bing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当然,这也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可以利用的留白

9、。在本节课的“Show time”表演阶段,李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留白,分别增设了narrator(旁白)和 ending(结尾),使语言支架更加饱满、更加立体,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语言,参与热情极高。(见图5)(图5) 除了以上列举的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支架”外,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巧用范例、图表、背景知识等“支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效果。1、范例支架范例即是举例子。好的范例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比如,我们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下同)6B Unit7 A letter to a

10、 penfriend Part F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这一交流方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会写邮件的学生回家写一封有关家庭作业的电子邮件并发给老师,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PPT展示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现场示范如何回复邮件。在范例的帮助下,原先从未操作过电子邮件的学生很快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大大地提高了Part F的学习效率。2、图表支架图表包括各种图式和表格。图表用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图表的形式各式各样,我们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图表作为教学支撑。以6B Unit 6 Planning

11、for the weekend Part A 为例,笔者在正式进入文本学习之前,要求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完成表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支架,整体感知语篇前言。表格如下:What dayWhat timeWeatherWhoWhat3、背景支架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如前言)、学生经验、教师经历都有可能成为背景支架。比如,在学完6A Unit 2 Bens birthday Part B中月份和序数词后,如何正确用英语表达日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以“帮学生过生日”为话题,利用学生和自己的生日为背景支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教师首先呈现自己生日的月份和日期,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并让同桌和每组

12、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及时提醒老师为某位同学过生日),学生为了能让老师帮他过生日,积极尝试运用给出的支架语言:My birthday is in/ My birthday is on三、“支架式教学”在实际运用中的注意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搭建各式各样的“支架”,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提供“助力”。为了更好地运用“支架”,我们还应努力注意以下两点:准确把握支架的内涵在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中,对支架的含义的理解不够全面或不够深入都会造成对支架的误解。不是说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随便的提供一个图表、一组问题等都可以称得上是教学支架的。只有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或无法独自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理解时,给出的“帮助措施”才叫支架。2、提供的帮助也必须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支架的出现不但要把握时机,还要设置地恰到好处。支架不宜搭的过高或过低。“支架”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四、结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搭建各种“脚手架”,促进学生的思维由表层向深层发展(沈峰,2013)。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无论搭建什么样的支架,它都应该是引领学生发展的契机。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恰当地搭建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支架,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教育部. 2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