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doc_第1页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doc_第2页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doc_第3页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doc_第4页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一、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温肝汤,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关幼波拟方)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肝炎恢复期、消化机能未恢复者,可用健脾舒肝汤:党参、山药、炒苡米、陈皮、白芍各12克,当归、柴胡、郁金各10克,草蔻6克。水煎服,每日1剂。二、治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金茵茶,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刘茂甫拟方)茵陈、金钱草等份,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当茶频饮。长期饮用,症状缓解后再服用2周。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可用金钱开郁汤(浙江省中医院原副

2、院长、主任医师魏长春拟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三、治慢性胃炎(健运麦谷芽汤,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赵棻拟方)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以水浸泡1小时后煎沸5分钟即饮用,每日1剂。慢性委琐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可用滋胃饮(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周仲瑛拟方):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四、治感冒(特效感冒宁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拟方)苏叶、薄荷、藿香、防风

3、、荆芥、苍术、黄芪各10克,双花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因体弱或慢性鼻炎、气管炎而感冒缠绵不愈者,可用健身固表汤(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拟方):黄芪、百合各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23剂即可。 五.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总结出的有效方剂) 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 黄芩30g, 野荞麦根30g, 桔梗9g, 前胡9g, 浙贝母15g, 杏仁9g, 姜半夏12g。 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蒡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痰黄、舌红

4、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 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霍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脘胀闷者,加栝楼、郁金、枳壳、厚朴、莱菔子以宽中活血,祛痰下气; 对痰哮气喘者,则加麻黄、射干、地龙以平喘解痉;而对久咳气逆、痰色始终呈白色者,加苏子、紫菀、款冬,凉温并下,用以消痰下气,定喘止咳; 伴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炒枳壳、川厚朴。功效:清肺泄热,化痰解毒。 用法用量:上药温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煎沸后以文火再煎15分钟,取液200ml,饭后服,每天1剂煎3次,连服5日为1疗程。多为1至2个疗程即可,必要时可连服3个疗程。

5、 典型病例 彭,女,56岁。初诊时间:2005年12月20日。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4天。病史: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每于入冬或气候变化时易诱发或加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史。诊查示:咳嗽气急,痰多白粘难咳,咳剧时左侧胸痛,神疲纳呆,口干不欲饮,下肢轻度浮肿,舌质边红紫,苔黄燥,舌下瘀筋明显,脉弦而数。听诊示:两肺呼吸音较低,左下肺可及湿性罗音。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示:肺气肿伴左下肺炎性改变;肺功能试验示(2005年10月):轻、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心电图示(2005年10月):低电压,电轴顺时针向转位,肺型P波。 中医诊断:肺胀、咳嗽(痰热壅

6、肺)。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肺心病。 治则:清肺泄热,化痰解毒,佐以活血化瘀。 处方:鱼腥草30g,炒黄芩30g,野荞麦根30g,银花30g,浙贝母12g,紫丹参30g,车前草30g,竹沥半夏12g,炙桑白皮12g,桔梗12g,炒枇杷叶(包)12g,桃仁泥9g,杏仁9g,炒陈皮9g,鲜芦根30g,共5剂。1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气急缓解,痰少易咯。左下肺仍可及少许湿性罗音。X线示左下肺炎性明显吸收。 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脏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脂肪肝患者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之肥胖、酗酒,其他原因还有肝炎、药害、营养结构不合理等。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可能与

7、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等。中医学无脂肪肝这一病名,但在历代文献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如胁痛、腹胀、肝痞、积聚等,如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一般认为它属于痰证,因为痰症泛指痰涎停留在体内的一系列疾病,大多是由于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水液吸收排泄发生障碍导致;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瘀证,因为代谢障碍引起的组织病理反应可以视作瘀症。从这两种观点来看,脂肪肝既属于痰证,又属于瘀证,因此在治疗上要兼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著名老中医张云鹏主任医师经验降脂理肝方辨证加减治疗脂肪肝,取得

8、良好效果。 降脂理肝方组成 药物剂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015g,郁金10g,海藻1530g,荷叶610g。 功效:化痰活血,疏肝和络。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连续用药3个月为1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辨证加减:胁痛加延胡索;腹胀加八月札;胃纳差加生山楂;大便不畅加瓜蒌仁;痰湿重加莱服子、米仁;热毒重、舌质红加垂盆草、平地木、六月雪;舌尖红加连翘或山栀。临床观察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1,2制定如下标准。B超检查: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CT 检查: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的密度

9、;肝/脾CT值<0.185;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患者B 超和CT 检查任何一项符合上述标准即诊断为脂肪肝。一般资料:门诊病例30例,均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4岁。治疗方法:全部病例运用降脂理肝法。疗效标准:根据常见病的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B超复查,肝脏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B超复查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B超复查无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者。治疗结果:痊愈12例,占40.0%;有效16例,占5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病案举例:病例1 潘,男,47岁,2003

10、年10月24日初诊。神疲乏力半年。刻下:神疲乏力,大便日1次,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细。B超检查:脂肪肝。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阴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甘油三酯(TG):2.16 mmol/L(正常值:<1.6mmol/L),谷丙转氨酶:46U/L(正常值:<50 U/L)。 中医诊断为肝痞,证属痰瘀互阻,肝络不和,治以化痰活血,疏肝和络。 予降脂理肝方辨证加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5g,郁金10g,荷叶10g,佩兰15g,陈皮10g,海藻30g,生山楂3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加减治疗1年,B超检查示:肝脏未见异常。甘油三脂恢复正常。病例2 李,男,41岁,2003年10月9日初诊。乏力1月。刻下:乏力,形体偏胖,大便日行23次,舌质红,苔薄白,后半薄腻,脉细弦。B超示:脂肪肝。谷丙转氨酶:67U/L(正常值:<50 U/L),谷草转氨酶:54U/L(正常值:<40U/L),甘油三酯:7.4mmol/L(<正常值:1.6mmol/L),乙肝二对半阴性。 中医诊断为肝痞,证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治以化痰活血,清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