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_第1页
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_第2页
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_第3页
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_第4页
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创新体系的特征与政策趋势,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措施,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2、,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年月日),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1、全面理解自主创新、发展阶段与创新模式、我国的创新体系的特征、创新政策趋势,主要内容,一、全面理解自主创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Schumpeter)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来

3、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有效的)组合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括 技术创新 非技术性创新:管理、体制和观念创新等,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成果产业化应用市场成功 创新是经济概念,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 创新是将创造技术和知识的能力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是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 研究开发和发明不等于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创造技术,而是利用技术创造经济价值 检验创新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获得市场和商业成功,科学与技术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客观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认识世界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重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知识应用 技术是有

4、明确目的的,运用生产工具及各种物质设备,科学是发现,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 技术是发明,技术是综合运用知识于现实需要的研究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要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界限不明显了,联系越来越紧密,自主创新:我国技术发展战略进入新的阶段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挑战 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产业技术亟待升级,产业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低成本扩张的余地缩小,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我国企业和产业正面临严峻的知识产权竞争与挑战 能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必须根据国情选择节能减排、环保技术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将调整创新战略和发展模式,寻找新的

5、技术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13,为什么强调自主创新 针对过度依靠模仿和引进技术,防止技术空心化 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但要注意减少负面影响 外资企业对我国技术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严格控制战略行业和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能没有国家意志和战略,不是被动接受国外产业转移,14,自主创新的内涵:关键是自主 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开放式创新,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创新 主体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本国资本企业,而是指国内资本对企业发展战略具有控制力 关键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种主要形式,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掌握技术发展和研究开发方向的主动权

6、, 战略技术、封锁领域:自己开发和创新; 技术垄断行业:自主研发,提高社会效益 一般技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多种方式获得技术;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以我为主,按我所需,为我所用 主动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开放式创新,16,二、发展阶段与创新模式,不同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的国家,创新的含义不同 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原创技术多,创新是指采用比其他国家更新、更先进的技术 在发展中国家,创新不一定是创造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的工艺和产品,而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新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 创新包括学习、利用和传播外国技术,以及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18,技术发展阶段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

7、段的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和创新模式不同 原创型创新特点: 基础型和应用性研究比例高,形成原创技术 前沿技术产业化,较长期超额利润,产业竞争力强 需要大量投入,要求国家和企业实力,19,学习型创新(或模仿型研究开发)的特点: 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为主 技术方向明确,政府以各种振兴计划支持产品技术的引进和消化 优点:可以享受“搭车”优势,适用于赶超战略 缺点:缺乏创新,技术发展受制于人 阶段性政策,发展到一定阶段,增加原创性创新 日本和韩国从仿制逐步转向自主创新,20,战后日本技术发展战略的几个阶段 50年代至70年代:引进生产能力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 70-80年代: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

8、主的产品的实用技术创新 90年代:促进原创技术发展 21 世纪:提出知识产权立国,21,我国台湾地区IT产业成功经验:三个主要因素 创业投资:提供孵化和培育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 工业研究院 提供企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 集中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适应性创新 转移技术,衍生企业 新竹工业园,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包括吸引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合资、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技术来源多元化:自己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购买技术等 整合与利用各种优势资源,集成创新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没有研究开发能力,不可能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集成创新,23,全球经济一体化、

9、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提出挑战,创新模式发生变化 从线性创新到网络式创新 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创新组织网络化、专业化: 研究开发外包,加大对创新服务的需求 竞争者之间联合进行研究开发 中小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发挥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全球流动和组合,研究开发国际化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大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统计,1993年2002年: 全球外国子公司的研究开发(R&D)支出:300亿元美元670亿美元 占全球工商业R&D的份额从10%增加到16% 跨国公司R&D活动向成本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条件的地区流动 1996年20

10、02年,外国子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工商界的R&D支出份额从2%上升到18%,25,政府支持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的基本原则 市场需求为导向: 遵循WTO 的原则: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共性技术研究 建立各类公共平台 企业参与和共担风险,26,三、我国创新体系的特点,国家创新体系构成: 创新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以及其分工与合作机制 创新机制和政策环境,包括教育系统、金融系统、信用体系、贸易政策、财政政策、竞争方式、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文化等影响创新行为的政策与外部环境 生产组织和服务体系,包括产业技术基础、产业组织、企业运行机制、支持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等。,企业是关键:技术集成和产

11、业化、商业化的平台。能够把新技术和新产品商业化、产业化,在市场上获得商业成功的企业,才是有效创新的企业 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型国家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育和培训体系能够不断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具有必要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 政府在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制度建设和创新政策方面起主导作用 在科技投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9,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与主要参与者 基础性研究:以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为主,政府重点资助, 应用研究: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大学和科研院所发挥较大作用 政府提供部分资助,或合作研究开发 商业技术开发:以企业为主 政府只对少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的产品技

12、术研究给予一定资助,创新体系不一定是人为设计和建造的系统,并无明确边界 各国的创新体系依国情而异,除收入水平、经济规模、资源禀赋、国家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外,体制和机制决定各国创新体系的差别 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家创新体系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转变 创新机制从计划主导逐步转向市场驱动 研究开发主体从科研院所转向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体系建设 1978-1995: 科技体制的改革强调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 1995年: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6年:“九五”全国技术创新纲要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1998年: 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20

13、06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从五个方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军民结合的创新体系 中央与地方结合,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33,中长期科技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条政策 多个实施细则 优惠政策和体制改革 关键是体制和制度上的差别,34,创新投入快速增加,研究开发活动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R&D支出总量进入世界前5位 R&D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 科技人员总量居世界前列 按人口平均的R&D支出较低,35,图1

14、 R&D支出与R&D强度,36,图2 企业科技人员,37,企业成为R&D支出的主力军,产学研结合有所加强,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的企业 20002007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企业份额:55.2%-67.4% 企业执行的R&D比例:60%-72.5% 1987-2007,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比重:36%-77.6% 企业R&D支出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国有企业的比例较大,38,R&D支出执行分布,39,科研机构的R&D支出占全社会的比例: 2000-2007年,38.7%-18.7% 大学R&D支出的总量大幅度提高 2000-2007年,76.7亿元-314.7亿元,占全社会R&D的比例为8.5%

15、 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正在逐步形成 短期合作,委托研究开发为主,40,政府财政科技拨款较快增长,占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例相对稳定 2000-2008年,实际平均年增长14.5% 占科技经费内部支出额的比例:27%-30%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开始超过中央财政,41,我国技术发展阶段:从模仿和引进技术为主转向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在创新为主 R&D以试验开发为主,科学研究支出总量增加,份额较低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比例 技术引进的重点从进口设备转向引进技术 1999-2006:技术引进合同中技术费用的比例14%67% 外商企业引进技术合同金额:40%45%,4

16、2,企业多种形式创新: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购买国内技术等多种方式 从支出的总量来看,技术改造支出最高,其次是R&D经费、技术引进、购买国内技术和消化吸收 以促进产品档次升级和提升附加值,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为主,各行业的重点不同 企业之间差距大,形成二元结构,43,技术发明活动呈明显上升趋势,知识产权活动进入活跃期 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加,总量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012008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 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82.8万件,位居世界第4 PCT专利申请6089件,世界第6位 商标申请和注册均突破百万大关,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与主要知识产权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质量

17、有较大差距,44,技术市场比较活跃,企业是交易的重要主体。 20002008年,登记的技术交易合同金额650亿元2665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38% 每项技术合同的金额大幅增加 企业是技术交易的主体,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 2008年,企业技术输出占86.4%;购买技术占82.2%,45,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中央政府引导,以地方为主建立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建立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 设置技术转移机构: 建立生产力中心,提供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以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等 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成为跨国公司研究开发国际化的重点地区,外资企业创新活动活跃 200

18、4年-2005 年,联合国贸发组织对全球R&D开支最大的公司所作的调查表明,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企业在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开展R&D活动 在中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外国公司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200年,外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近100家 外资企业(不含港澳台商)R&D支出约占大中型企业R&D支出的18%-19%,47,四、创新政策趋势,创新型国家目标与现状比较,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经过努力,指标不难达到,关键是要建立有利于创的制度环境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创新投入效率不高 指挥棒问题 : 成果转化和转移的通道不畅 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

19、流动不畅,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企业的研究开发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R&D投入效率不高 企业的R&D支出强度较低 。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R&D占销售收入0.70.8% 企业并未真正成为新技术集成、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平台,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相对薄弱 缺乏行业核心技术,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不同问题,51,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影响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需要多层次人才 人才结构为哑铃型。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开发人员数量居世界前列,一方面,缺少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研究开发的带头领军人物;另一方面,缺少拥有高技能的技术工人 劳动

20、力素质不适应创新的需要。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6年,就业的劳动力中82%受教育水平不到初中,政府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条块分割,导致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 创新链条各环节分割,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分割 专家引导,政府审批,企业缺少话语权 追求短期效益。项目管理重近期成果,轻长远目标 缺少成果转化转移的责任、监督和检查机制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不够明确,科研机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事业单位体制的研究机构的人事、经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仍未改变 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研究薄弱 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运行机制与功能错位 科研院所和大学研究成果内部产业化 缺少有效的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的知识产权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

21、足,影响创新者的积极性 知识产权的价值往往得不到承认和正确估价 我国的法律体系相对完善,但执法力度不够 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 优势企业受到侵权困扰,部分企业靠模仿享受搭车效应 侵权案件受害者80%90%是国内企业 对创新者的激励不到位,特别是对职务发明人的重视不够,创新融资渠道不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足,阻隔了科技成果到商业化产业化的通道,融资渠道不畅成为制约成果转化和新兴技术创业的重要瓶颈 创新链条上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资金 成果转化资金最短缺,技术引进缺少消化吸收投入 资本市场不发育,创新融资渠道单一 风险投资环境和机制不健全,技术市场不完善,技术流动和扩散不畅 注重有形资产的产权市

22、场,忽视无形资产的产权市场制度建设; 缺少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估价。 竞争促进创新,但是过度竞争不利创新 低价格竞争,靠拼成本,无力创新; 价格中不体现知识产权价值。,政策不协调:创新政策不仅仅是科技政策,要相关政策配套 部门分割导致资源分割,创新链条个环节的脱节 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脱离,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脱节 不愿意承担本国企业创新的风险,迷信外国技术 进口设备优惠税收,国产设备不平等竞争 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创新政策更具吸引力 教育投入、结构和人才结构不能满足需要,创新政策要实现战略性改变 直接针对创新活动的政策创新制度建设,增加创新政策的协调性和可预见性 注重科技投入数量提高科技投入的

23、产出效果 鼓励增加创新的直接要素投入各种相关要素投入的平衡 注重技术供给政策供给与需求结合,重视需求政策,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开辟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 支持创新的政策不能孤立励地发挥作用,要有相应的市场和制度环境向配合 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减少行政性垄断 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使各种所有制企业能够平等获得创新资源 政府营造有利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普遍性政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特定产业的技术进步政策 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改组,增加创新政策的协调性和可预见性。 创新政策不仅仅是科技政策,而

24、是各项政策的综合作用结果 加强横向和纵向政策协调,防止政策之间的相互抵消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协调 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策和行动协调 提高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加强创新链条上各环节政府投入的协调和衔接 加大对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增加技术储备 加强成果转移的责任、监督和检查机制,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 政府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弥补市场不足,在企业不愿和无力投入的领域发挥作用 地方政府的主要作用 根据地区实际制定政策,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提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促进创新创业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创新创业企业 建立创新服务体系,

25、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6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不是创新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在企业内部完成 企业主导创新过程: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方面要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 企业进行技术集成,作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平台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期机制:利益机制、知识产权分享机制、技术转移机制,63,强化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创新的动力是来源于对创新的预期纯收益 鼓励企业创新投入的普遍性政策 通过建立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从需求政策出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建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加强鼓励创新的需求政策,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开辟市场 有效的创新是在市场上获得商业成功 加大鼓励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政策力度,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加大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的支持 给自主化的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买方或卖方信贷 利用标准推广新技术,利用税收补贴或减免鼓励使用节能降耗设备或产品等等,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