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_第1页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_第2页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_第3页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_第4页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孟论学习检测题一一、词语解释(15分)1、五十而知天命 知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易 生 3、今夫弈之为数 为4、进,吾往也 进 二、句子解释(12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三、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D)(3分)A、不学则殆 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七十而从心所欲四、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12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

2、之,未有能生者也。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四十岁称 ,五十岁称 ,六十岁 ,七十岁称 ;耄耋(mao die)则是指 岁的年纪(泛指老年)。(18分)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12分)七、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能够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请举一两个事例(能够是自己的,也能够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8分) 八、常识填空(20分)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孔子: 孟子:论语:孟子:答案1 词语解释:1懂得 2容易 生长 3作为 4前进 二句子解释:1仅仅读书,却不动脑

3、筋思考,就会受蒙蔽;仅仅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2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3.(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三D四1学习与思考必须精密结合2敏捷而好学,且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3 读书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4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5 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八九十岁六不耻下问 2、功亏一篑 3、专心致志 4、一暴十寒5.左右逢源6尽信书不如无书七略八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

4、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孟子: 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孔孟论学习检测题二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亦说( )乎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思援弓缴( ) 流杵( ) 一日暴( )之 辟( )若 九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一日暴之。 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之:A、学而时习之。 B、君子深造之。 C、通国之善奕者也。 D、奕秋之为听。 而:A、温故而知新。 B、学而不思则罔。 C、思援弓缴而射之

5、 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以:A、是以谓之文也。 B、君子深造之以道。 C、以至仁伐至不仁。 4、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不亦说乎? ,是以谓之“文”也。 ,孰不顺成?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 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1、论语的“论”字,它是记录 的一部书。2、“子曰”的“子”是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是为其智弗若与?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

6、,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

7、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注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 及其日中如探汤( ) (2) 元帝异之( )2、下列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告以此意,更重问之。A明帝问何以致泣 B能够为师矣C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孰为汝多知乎?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8、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答案:一、1、yu wng di zhu ch p p rn2、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知,知道;知,同“智”,聪明。愤,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悱,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暴,通“曝”,晒。原,同“源”,水源。辟,同“譬”,譬如;轫,同“仞”;及,到达。3、 之:A、学过的知识。B、指所学的东西,学问。C、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而:A、C、就,表顺接。B、D、却,表转接。 以:A、因为。B、遵循。C、用。4、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受学重问;学而不

9、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二:1、,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2、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有老师先生的言义。3、孔子说: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吗?仁德之人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天下最仁爱的贤君去讨伐纣王那样最不仁爱的暴君,又怎么会发生血流成河,连舂米的大木棒都给漂走的事情呢? 4、“自得”就是自己的独立探索、亲自体验而得到的理解。因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

10、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看法略。)1、(1)热水 (2)对感到惊奇2、C3、(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聪慧。(意思相同即可) 孔孟论学习检测题三1、默写:学而不思则罔,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 2、孔孟论学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学习并且即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

11、兴的事吗?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4、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大 家,大 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 ,字 ,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二、理解使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一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

12、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 ) 弈( ) 诲( ) 鸿鹄( ) 缴(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

13、也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E、曰:非然也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11、翻译:其一人专

14、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注释】达:通达,应用。奚:何处,哪里。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审问:详细探讨。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解决C、问焉以破其疑 焉:

15、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准确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_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_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升”,选文也涉及了这个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个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3、D A 4、丘 仲尼 春秋 鲁 儒 思想 教育 论语 柯 子舆 儒 孟子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6、p y hu h zhu 7、“暴”通“曝”,意思:晒“辟”通“譬”,意思:比如“奕”通“弈”,意思:围棋“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