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地方(传统文化)计划_第1页
一年级地方(传统文化)计划_第2页
一年级地方(传统文化)计划_第3页
一年级地方(传统文化)计划_第4页
一年级地方(传统文化)计划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东疏镇大伯完小学 科: 地方(传统文化)年(班)级: 一 年 级 撰写教师 : 戚士青 实施意见 : 审 批 人 : 二0一八年九月 学科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

2、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德育渗透(1)利用上午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诵读进行辅导。(2)在每天的下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

3、“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

4、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

5、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单元名称课题(教学内容)教时教学准备备注1第一单元信(一)1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信(二)12-4第二单元1.答人 太上隐者15多媒体课件、录音机2.题竹林寺 朱放13.汾上惊秋 苏颋14.题元氏别业 贺知章15.夏日绝句 李清照15第三单元泛爱众(一)1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泛爱众(一)16-7第四单元1.登鹳雀楼 王之涣15多媒体课件、录音机、2.绝句 杜甫13.池上 白居易14.秋日湖上 薛莹15. 江行望匡庐 钱起18第五单元亲仁2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挂图9-10第六单元1.宫中题 文宗皇帝 15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挂图2.三闾庙 戴叔伦13.蜀道后期 张悦14.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15.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111第七单元1.余力学文(一)1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挂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