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1页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2页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3页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4页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体验,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

2、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 作者及作品简介 牛汉,原名史承汉,诗人,作家。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1923年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1941年起开始发表诗作。已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的面前爱与歌等。 背景:本文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我的第一本书”不是诗人自己

3、写的第一本书,而是指作者童年时代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小学教科书,是父亲为我誊写的。以此为题目作为文章写作的线索,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苦难的读书生活。1、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2、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几层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课本;我的童年生活 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明确: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

4、;二黄毛:性耿木讷。 4、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祖母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之贞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 5、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大狗、小狗的陪伴。 6、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明确: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

5、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局部探究,体味苦乐 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1)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明确: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并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明确:“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

6、乐和梦幻”。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论题:“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

7、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

8、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四、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父母的爱 同学、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我的第一本书精品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作者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

9、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和_。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东西。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_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_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

10、,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

11、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

12、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

13、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

14、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参考答案:一、1.牛汉2.荒寒 快乐 梦幻 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 稀奇 那个久远的年代 ,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3.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二、6.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