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我与地坛学案_第1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我与地坛学案_第2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我与地坛学案_第3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我与地坛学案_第4页
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我与地坛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与地坛 【学习目标】 1了解体会作者审视了自己以往15年尤其是病残后的心路历程后,重新获得的对人生、命运的智慧认识。2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3品味文章深沉、缜密、抒情的语言。【课前预习】一、字词积累1.注音淡褪( tu ) 教诲( hu ) 剥蚀( b ) 剥皮( bo )恪守( k ) 荒芜( w ) 坍圮( p ) 譬如( p )捋胡子( l )捋袖子( lu ) 颓墙( tu ) 坎坷( kn )( k )撅( ju ) 心神恍惚(hun )( h ) 猝然( c ) 焦灼( zhu )熨帖( y ) 亘古不变( n ) 宿命( s ) 星宿( xi )住一宿( x

2、i ) 祈求( q ) 隽永( jun ) 隽秀( jn )窸窸窣窣( x )( s ) 二、预习思考1.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史铁生在地坛中苦苦“追寻”的“问题”是什么?2.“如何面对命运”是本文的重点,是追思的核心。那么,本文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三、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初中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安地区的农村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莫名瘫痪而回北京治疗,时年21岁,治疗最终没有效果,终身残疾。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短

3、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举成名。此后不断发表作品的史铁生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重要作家。而他的肾脏病情不断加重,1998年起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史铁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在文坛上自成一家。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命若琴弦,标志着史铁生在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熟

4、。散文我与地坛发表于1991年,这一年史铁生40岁,时已残疾19年,成名8年。这篇作品意味着史铁生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名篇还有合欢树,散文集记忆与印象、病隙随笔、灵魂的事。其中在重病中写的243则人生笔记结集而成的散文集病隙随笔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199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7年,史铁生发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这部小说奠定了史铁生在中国当代文坛第一流作家的地位。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

5、、形而上、本质相关。十年之后,2007年,重病中的史铁生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说:“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2自述与评价史铁生说 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

6、碎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

7、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惟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四、学生质疑 【课堂研习】1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又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2作者从地坛和母亲身上分别得到什么启发? 3“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如何理解这句话?4为什么“我”会认为“死是一件不

8、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课后延伸】品读课文,摘抄五句你欣赏的句子。 【拓展阅读】宁静的史铁生蒋子丹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 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这有点像有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宣布与大伙性命相关的消息,并不因为其音量小而被忽视。比如,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有一副健全过人的大脑。

9、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度过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思想本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忧郁的,何况如史铁生这样,从第一天得知自己将永远不能再站立起来的时候起,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地冥思苦想着的人。这时候,我们忘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惟沉思的时刻,才是敏锐、富有,也是最强大的时刻。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只是由于肢体的完整,由于行动的灵便,由于俗务的纠缠,更由于欲望的循循善诱,沉思的机会于我们正变得越来越稀少。史铁生不然,他有的是机会让自己强大,尽管他被迫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惟其强大,才可能这样平实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张对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

10、的到来,就像一个操心家务的农夫,安排惊蛰开犁清明下种的农事,也预告秋季的收成一样寻常。史铁生当然算得上是经历过绝境了,绝境从来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宁静。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会长久地怀想下放地穿着开花棉袄吹唢呐的穷吹手,也会在梦里一次次梦见被他使唤过的老黑牛与红犍牛,他激赏刘易斯步态的美感,羡慕刘易斯的力量与速度,他对已经去世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歉疚,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充满感激之情,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