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共8页】_第1页
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共8页】_第2页
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共8页】_第3页
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共8页】_第4页
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共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雅长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雅长林场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广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山原地带,地跨田林、乐业两县五个乡镇,一、松林蠹害调查结果,(一)发生蠹害的基本过程,雅长林场1954年建场,1989年曾大发生小蠹危害,因山火频发、细叶云南松资源面积较大等因素,之后数年松林小蠹没有成灾并逐年消失,(二)除治松林蠹害情况,xx年1月初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近50年来罕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三)小蠹为害现状,小蠹危害主要寄主树种为细叶云南松,其次为马尾松,全场小蠹寄主面积为18万亩,其

2、中细叶云南松11、1万亩,马尾松面积6、9万亩(含未成林造林地),二、发生松林蠹害的原因分析,(一)气候因素,南盘江、红水河环绕场界岸线长56、2公里,林区长年受红水河谷“焚风效应”影响较大。雅长林场冰雪灾后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专题分析报告 雅长林场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广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山原地带,地跨田林、乐业两县五个乡镇。东与著名的大石围天坑相邻,南至田林县百乐乡,西、北以南盘江、红水河为界。全场面积108、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92万亩,有林地面积70、5万亩,林分组成较为复杂,多为异龄复层或块状针阔混交林,针叶树纯林只占小部分,主要树种为细叶云南松,面积为11万亩,其次杉木面积6、3万亩

3、,马尾松面积6、1万亩,八角面积2、3万亩,其它阔叶林40、5万亩。1989年,林场曾发生小蠹危害,因各种因素制约松林小蠹没有成灾。xx年,小蠹在雅长林区复现,xx年初大肆危害成灾,全国唯一仅存的连片面积最大的11万亩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分处于渐危状态,森林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松林蠹害调查结果 (一)发生蠹害的基本过程 雅长林场1954年建场,1989年曾大发生小蠹危害,因山火频发、细叶云南松资源面积较大等因素,之后数年松林小蠹没有成灾并逐年消失。根据监测,xx年又始出现小蠹危害,自xx年月下旬后为害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步加重,松横坑切梢小蠹为害成灾。xx年45月间,松横坑切梢小蠹迅速繁

4、殖、活动猖獗,造成中度以上为害小班面积14589亩,为害松林蓄积11151m3,损失价值量多达448、4万元。经抽样对虫害木进行解剖调查,细叶云南松有虫株率达70%以上,以横坑切梢小蠹为主的钻蛀害虫的种群密度非常高,林间虫口密度大于1458970500头。在为害区域中,公益林区12787、5亩,商品林区1801、5公顷,涉及果麻、雅庭、雅长、新寨、二沟、益来和东明等7个分场的49个林班,并有向周边蔓延扩展之势。为害对象以细叶云南松天然林近熟龄为主,中幼龄次之,还发现少量马尾松人工林也受害。(二)除治松林蠹害情况 发生虫灾后,场领导对小蠹虫为害高度重视,于xx年月下旬即制定方案,组织技术员对松横

5、坑切梢小蠹为害情况进行监测,采用网套的办法进行成虫补充营养转移时间和虫口密度的调查,45月又先后组织森防专职人员和分场营林技术员调查灾情,还成立了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对全场虫灾木清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灾情有所控制。xx年1月初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近50年来罕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雨雪冰冻松破坏细叶云南松纯林生态平衡,树势衰弱,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引发雨雪冰冻次生灾害松林蠹害大面积发生。2月起,全场上下开展救灾减灾活动,累计投入 人次,深入林区与雨雪冰冻次生灾害松林蠹害作斗争,共完成虫害木清理 m3(包含规格材和纸材),伐除剩余物 吨。(三)小蠹为害现状 小蠹危害主要寄主树种为细叶云南松,其

6、次为马尾松,全场小蠹寄主面积为18万亩,其中细叶云南松11、1万亩,马尾松面积6、9万亩(含未成林造林地)。目前松瘤小蠹、齿小蠹、细小蠹和材小蠹等已羽化成虫,向林间扩散为害,松横坑切梢小蠹正进入羽化阶段,松林间虫口密度比去年多约2、5倍。根据xx年2月统计,全场发生小蠹为害小班面积15087亩,其中果麻137公顷、雅庭66、1公顷、雅长111、3公顷、二沟462、9公顷、益来228、5公顷。雅长仅有的连片面积超过千亩的三片细叶云南松纯林分布在一沟、二沟和果麻一带,均尽被小蠹虫为害。虽经今年24月初救灾减灾、清理虫害木,但因为虫口基数大,感染面积多,短时内难以全部消灭。至调查时止,全场仍有亩细叶

7、云南松发现有小蠹虫为害,其中重度亩、中度亩、轻度亩、微度亩。由于在清理虫害木时,有部分小蠹已经羽化飞走,加上环境剧变(修路、光缆、马尾松扩种等,横坑切梢小蠹已经适应转移危害马尾松),多种钻蛀性害虫攻击(出现新的害虫松瘿蚊扩散速度很快),目前小蠹危害形势仍然严峻,细叶云南松林处于渐危,不能掉以轻心。二、发生松林蠹害的原因分析 (一)气候因素 南盘江、红水河环绕场界岸线长56、2公里,林区长年受红水河谷“焚风效应”影响较大。近年来气候干燥、气温偏高,加上土壤瘠薄等原因,造成林木生理失调、树势衰弱,易招致小蠹虫聚集蛀食树干,加速松林死亡。灾后加重小蠹危害。xx年1月10日起,我场持续出现霜冻时间约一

8、个月,下雪6天,气温最冷达4,平均积雪厚度达15。这次过程的平均气温、连续雨雪冻雨影响范围、连续冻雨日数均突破了我场建场以来历史同期极值,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情况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因冰雪灾后松纯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松木树势衰弱,天敌数量急剧减少,而横坑切梢小蠹等多种钻蛀性害虫由于深藏树干内未受影响,导致小蠹种群扩大(新枯立木单株多达5万头),感染面积加大,造成果麻、雅庭、雅长、二沟、东明和益来等分场细叶云南松纯林大面积发生以横坑切梢小蠹为主的多种钻蛀性害虫,面积多达14589亩。(二)环境因素 林场位于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上游,库区自xx年起开始蓄水发电,造成林区范围内红水河沿线淹没面

9、积高达亩,区域内两个乡镇迁移重建,涉及12个移民点,安置人口5524人,并复建有雅长、百乐公路2条总长62、5公里,新建有雅长乡机耕路11条共111、7公里,造成库区森林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移民安置建设形成的人流量大,外来木质包装材料相应增多,分布分散。2000年以来,林区火源控制工作较好,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森林火灾,小蠹生长繁殖没有受到干扰。因上述诸多因素,为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发生创造了条件。(三)经营管理因素 大面积采割松脂也是造成小蠹为害的一个重要因素。采脂是生产林副产品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经营措施,然而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松活立木一经采脂,树体受伤,水、养分运输受滞,易使树势衰弱、抗

10、性下降,害虫趁虚而入。(四)小蠹习性特征因素 “蠹害”被称之为森林“癌症”,实指小蠹本身的生活习性和个体特征对为害松林十分有利、一经受害便难以防治而言。松横坑切梢小蠹体形微小,大部分时间生活隐蔽,主要为害高大的云南松,一般先为害枝梢,后逐步自上而下为害树干。为害初期常常不易发现,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则已失去最有利的防治时机,给防治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同时,也因其生活隐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所以虫口相对稳定,往往在短时间内繁殖迅速,虫口密度急骤上升,感染面积短期骤增。(五)除治时间因素 从xx年末开始,全场开始较大范围内出现松横坑切梢小蠹为害,xx年5月场内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虫灾木清理

11、中,年底全部清理完毕,减少了虫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因如下几个原因造成这次清理不及时、不彻底,为松横坑切梢小蠹大发生埋下祸根:一是松横坑切梢小蠹幼虫期和蛹期比较短,难以在成虫活动前及时清理;二是枯立木采伐清理作业设计和办理采伐证需要一个过程;三是采伐清理因山高坡陡、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造成清理时间漫长;四是因为虫灾区基本尽是公益林区或保护区,采伐清理受到限制,只被动地择伐清理虫害枯立木,而恰恰是保留下来的带虫衰弱木、濒死木虫口最多,成为最危险的虫源木。此外,未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处理的伐区也是主要的虫源地。三、下一步对策措施 (一)继续加大蠹害清理力度,标本兼治 一是继续加大力度抓住除治的最佳时

12、机突击清理,消灭虫源。利用小蠹在10月至翌年3月间钻蛀坑道、交尾、产卵、孵化、化蛹和羽化,一般不转移为害,在树干越冬的特点,在羽化之前(一般为每年三月底前)对表现出来的虫株(虫引起的枯萎木和新枯立木,此木虫口密度最大)进行清除,以减少林间小蠹虫口密度。二是采取清理与保护相结合的办法,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大力开展大面积的综合防治,以期提高森林自然控制能力。在清理的基础上,加强保护措施,使用新型的打孔注药机,对受灾林分的1、2级虫木进行高毒高效内吸药剂如氯胺磷等药物处理,以达到保护公益林的3级以下的松木。(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长远规划,科学防灾救灾 经历50年一遇的冰冻雪灾天气,对于以各种

13、相对裸露方式越冬的昆虫,连续的低温和雨雪冰冻会降低越冬害虫的存活基数,减少当年的种群数量;但对次期性病虫害的发生和暴发是极为有利的,大面积林木的折干断枝,极易造成大量伤口并导致林木生长势的急剧下降。众多伤口是多种病菌的侵染点,树势急剧下降又可引发一些腐朽菌的侵入,因此,各种弱寄生病害的严重发生,在当年就会显示出来;而次期性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如多种天牛、小蠹、吉丁虫等主要入侵树势衰弱的林木和林分,灾害对其影响会有适当的滞后现象,一般在灾后2-3年内种群将急剧增长,成为病虫害持续发生的基地,从而造成更大的后续灾害和恶性循环。建立森林病虫害长期动态监测与防治规划,其监测和控制的对象包括当地的主要常发性

14、和次期性病虫害,大范围的冰冻雪灾极大地改变了林分环境,原先次要或一般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容易转变为主要种类。通过建立科学动态监测和预防机制,防止林区病虫害的入侵扩散为害,尽早发现病虫害,治早、治少、治了。四、问题和建议 (一)现行政策对松林蠹害清理缺乏灵活性第一,到目前为止,清理小蠹寄主、消灭虫源,仍然是清理松林蠹害的主要方法,没有其它更行之有效的办法。对虫害木伐除清理,必需依法办理采伐手续,需要一定的办理和审批时间,而虫灾木必须显现明显症状后才能设计并申办采伐,由于小蠹羽化成虫的时间非常之短,待办理清楚手续后则已经失去了虫害木的最佳清理时机,往往会造成采伐清理不及时。第二,虫灾区多分

15、布在公益林区或保护区,采伐清理对象和范围受到限制,只被动地择伐清理虫害枯立木,而不能将虫口最多的带虫衰弱木、濒死木及时皆伐清理,造成恶性循环。(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办法欠缺科学 我场森防技术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的办法还是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主要采用对虫灾木采伐利用并烧毁伐区剩余物的办法进行处理,而对科学的药物和基因防治办法还是一片空白,虽投入了巨大的人物财力,效果仍然不十分理想。森林小蠹危害是森林癌症,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其危害不是短期几年内就能够稳定持续控制的,应当正式立项并投入经费作为重点攻关课题,组织更多的社会科技力量参与深入调查研究,探求更为科学理想、经济高效的防治办法。另外,针对我场森防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迫切需要上级部门和森防专家的支持,帮助培养一支专业的森防技术队伍。(三)实施蠹害清理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