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澚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案_第1页
科澚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案_第2页
科澚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案_第3页
科澚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案_第4页
科澚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4.1 我们的水资源教学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 2.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3.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了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其危害,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实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教学重点 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个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的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阅读思考情节和

2、下列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 1.地球表面水所占的面积大还是土地所占的面积大? 2.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水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5.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你是怎样做的? 6.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危害性是什么?怎样防治水污染?板 书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江、河、湖、海。 二.生命离不开水 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 读课本98页 举例:水占人体重的65%,鱼体含水量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到90%以上。板 书 2.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阅 读课本

3、99页“你知道吗”讨论交流为什么科学家都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有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板 书三.我们的水资源 1.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m3。 2.自然界中的水:江河、湖泊、海洋、地层、大气层、植物体等。 3.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1%。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 4.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88位。提 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国吗?讲 述我国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泊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

4、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北方仅占20%不到。在西北和华北部分边远地区,居民的饮用水都有困难。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国家,所以我国属于缺水国。板 书 5.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阅 读课本100页图4-4 请节约用水 请学生举例自己的节水行为。 农业上,可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工业上,可通过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生活中,可通过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措施节水。 节水徽记2001年3月

5、22日(世界水日)新千年起用的“国家节水标志”,同时也是节水型节水器具的标识 阅 读P101.检查站 阅读并完成检查站内容阅 读P102.图4-5水的污染板 书四.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的原因 (1)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液、废气任意排放; (2)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4)垃圾随处堆积; (5)船舶的航行。阅 读P102.被污染的水所含毒物及危害。P103.知识视窗“水体富营养化” 板 书 2.水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加剧水资源危机。 3.水污染的防治 (1)国家制定和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 (2)增强

6、水质监测; (3)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三废的综合处理和利用; (4)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5)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洗涤时改用无磷洗涤剂,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6)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污;增强船舶航行的管理。小 结水污染的形成与防治布置作业 P.106/ 习题4.1/ 2. 3.4.2 饮用水教学目标 1.了解水净化的一般过程,通过明矾沉淀净水及沙层过滤净水,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问题的水平。 2.了解纯净水的组成以及水纯化的方法。 3.了解饮用水的种类。 4.了解硬水的成分和危害。 5.教育学生注意饮水卫生并注意节约用水。教学重点 水的净化和纯化的方法、硬水的成分。教学难点 明矾

7、沉淀净水、沙层过滤净水以及蒸馏水的制取的实验操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疑引入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阅读讨论结论:自然界的水一般不宜直接饮用。提出问题如何把自然界的水转化为可直接饮用的水呢?板 书一.水的净化观察活动实验4-1 观察明矾净水 现象:1.上层的水较为澄清,下层的水更加混浊。 2.上层的水十分澄清,下层有大量悬浮物沉淀。 实验4-2 沙层过滤净水 现象:滤液无色、澄清、透明,十分洁净。板 书1.方法:沉淀法、过滤法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主要包括:胶凝、过滤、曝气、杀菌。阅 读课本105页“自来水生产过程”板 书二.水的纯化观察活动实验4-3 加热蒸发和水、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

8、等。 现象:盛有河水、自来水、矿泉水的蒸发皿内在加热蒸发后有固态残留物,盛有蒸馏水的蒸发民在蒸发后无固态残留物。 结论:河水、自来水、矿泉水不是纯水,蒸馏水是纯水。板 书方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阅 读课本105页“水的蒸馏”板 书三.各种饮用水 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 矿泉水泉水经过过滤、杀菌,含有某些有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 四.硬水 1.硬水: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 软水:含有少量或不含钙离子、镁离子的水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泡沫少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 2.硬水的危害 (1)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 (2

9、)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但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锅炉爆炸。 (3)长期饮用硬度高的水,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3.硬水的软化 (1)生活中:煮沸法 (2)实验室:蒸馏法 (3)工业上:蒸馏法、化学方法(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课堂练习1.自然界的水因为含有 、 、 、 、 ,甚至可能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 处理后才能饮用或作他用途。 2.明矾的化学式为 ,明矾净水的原因是使自然水中的泥沙 。 3.沙层净水的原因是使自然水中的不溶于水的物质被 掉。 4.硬水于蒸馏水的不同点在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和 。 5.课本P110./习题4.24

10、.3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水平;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水平。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是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用具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本节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讲 解为什么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将瓶子冻裂?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高

11、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板 书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怎样证明水的组成?探究活动实验4-5 电解水 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说明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取出后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取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12、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板 书二.探究水的组成 (H2O) (H2) (O2)讲 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而且是氧化物。讲 解经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这个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讲解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

13、类没有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氧化物。课堂练习1.下列相关水的组成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水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氢和氧构成 D.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面关于甲醛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甲醛由碳和水两种物质组成 B.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课后讨论请你设计另一种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案。4.4质量守恒定律

14、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个化学反应的实验测定和实质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关键词语。 2.用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本质。教学难点 1.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反应表达式 1.在空气中点燃磷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3.镁在空气中燃烧 4.加热碱式碳酸铜引入新课这些反应表达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从这

15、些反应式里我们能够看出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是什么物质,表示出这些反应中质的变化。但是,随着反应的实行,物质的量是否也发生变化呢?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下面我们通过试验来探讨这些问题。探究活动观察和问题 一张纸片燃烧后,只剩下少量灰烬,其余物质是消失了吗?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会变化吗? 假设和推测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会变化。 设计实验方案 将燃烧前的纸片和燃烧后的生成物称量比较质量。 选做实验 1. 2. 解释和结论板 书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16、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讲 解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已经消耗了的反应物,如果某种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有剩余,则剩余的部分质量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 2.“反应生成的各物质”仅指该化学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包括沉淀或气体),与此物质在反应之前已经存有的量无关。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 析通过水分解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际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板 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变化中的“三不变”:原子种类(元素)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归纳总结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

17、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五个不改变 原子种类不变微观 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讨论交流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木材燃烧后,质量减少。据此他推断:质量守恒定律有例外。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推断对吗?为什么?(铁生锈有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质量会增加;木材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消散到空气中,所以质量会减少。这些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有人宣布发明了一种可将水变成汽油的技术,因而他可用水开动汽车。你相信吗?

18、说明理由。(不相信。因为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汽油中含有碳、氢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不可能生成新元素,所以说法错误,不能相信。) 3. 在A + B = C + D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多少? 4. H2和O2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吗?(不一定。H2和O2的混合物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只有参加反应的H2和O2的质量之和等于去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小 结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原因布置作业P.113习题4.4/ 2.3.5.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质量守恒定律习题一、选择题:1由A、B、C三种物质各4克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

19、,反应后的物质中仅含有6克A,4克D和若干克的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参加反应的B和C的质量之比为( )A1:1 B2:1 C2:3 D1:22在A+B=C+2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若消耗16克B,可生成D的质量是( )A8克 B7克 C20克 D 10克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准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4将25克甲物质,5克乙物质,10克丙物质混

20、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克甲,21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 )A40克 B20克 C11克 D9克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C2H4 BCH4 CC2H2 DC6H6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碳酸钠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准确的是( ) A镁的质量2克, 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21、 B镁的质量3克, 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 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 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克 B80克 C90克 D120克9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

22、守恒定律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g B11g C8 g D5.5 g二、填空题:1.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元素,可能含有_元素。2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气三种物质。经测定,10.1g氯仿可与1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同时生成_氯气。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_ _共_种元素组成。312克的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1)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9.6克,则该化合物中含有 元素;(2)若消耗氧气

23、的质量为8.6克,则该化合物中含有 元素。4.4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教学重点 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课时 六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讲 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例如:,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并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而且不简明,不利于国际交流。所以化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上述反应可表示为:。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

24、叫做反应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观察我所写的反应式,能不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能)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不相等)为了使化学方程式能完整地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只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前写上一定的化学计量数使它既能表示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又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板 书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1.原则: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2.写法: 写 根据实验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多种用“+”连接),反应物与生

25、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 如: P + O2 P2O5 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例子: 配平后将短线改为等号。 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沉淀用“”。 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不标“”,若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的固体不标“”。 举例:小 结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布置作业摘抄第一到四章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巩固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重点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

26、书写方法。引入新课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要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种原子数目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板 书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最小公倍数法:找出方程式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对应较大的元素,找出其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例: (1) (2) (3) (4) 2.观察法: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相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系数和这个生成物的系数,再确定其他物质的系数。 例: (1) (2) (3) (4) (5) (6) 3.奇数配偶法:找出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从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实行

27、配偶,再确定其他物质的系数。 例: (1) (2) (3) (4) (5) (6) 注意:配平时只能改变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变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原子团个数不变)。一般先配化合物后配单质。布置作业练习配平方程式: 1. C + O2 CO2 2. CH4 + O2 H2O + CO2 3. C2H2 + O2 H2O + CO2 4. FeS2 + O2 Fe2O3 + SO2 5. Fe3O4 + CO Fe + CO2 6. Fe2O3 + CO Fe + CO2布置作业 P.119/ 3.第三课时教学目的 复习一至四章的化学反应,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教学重点 巩

28、固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教学过程板 书 (学生回忆化学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行配平。)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意义。 2.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相关计算。 3.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水平。教学重点 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听写化学方程式。讲 述化学方程式既定性地表明反应物的种类,也定量地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据此能够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板 书 12 162 12+162 12 32 44 表示:(1)碳和氧气

29、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反应物碳和氧气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3)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讨 论1.要生成44克二氧化碳需要多少克碳与多少克氧气充分反应? 2. 3克碳完全燃烧时,需要多少氧气?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 16克氧气能够与多少克碳充分反应?讲 述根据化学方式可实行一系列化学计算,使我们从定量方面去深入研究化学变化。例如,计算投入一定质量的原料(反应物),能够生产多少产品(生成物),或反过来计算要生产一定质量的产品,应投放多少原料。板 书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在实验室中,将含有15

30、.3g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分析:“含有15.3g过氧化氢的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质量为15.3g,溶液中的水是溶剂,并不参与反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并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设 方 234 32 关 15.3g 比 解 答:生成氧气7.2g。 答课堂练习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氧气6.0g,求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2122.5 332 6.0g 答: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15.3g。 例2.在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制取10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

31、同时生成水多少克? 解:设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 ,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 80 64 18 x 10克 y x = 12.5克 y = 2.8克 答:需要氧化铜12.5克,同时生成水2.8克。布置作业P.119/ 6.7. 8.解: 434 402 32 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434 32 100g x 答:可生成氧气7.37g。第五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例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6.4克金属铜。计算有多少克氢气参加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克/升) 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x 2 64 6.4克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 答:略。 例2.电解54克谁能够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解法一:设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18 32 54克 x x = 48克 标准状况下这些氧气的体积为 解法二:设标准状况下得到氧气的体积为x 218 32 54克 x1.429克/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