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中医医院推 拿 科中医诊疗方案推拿技术操作规范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一、适应症: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2、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二 禁忌症:1 各种急性传染病。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4烧伤,烫伤。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6严重心脏病,肝病。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三 操作流程:(一) 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

3、尿。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2.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

4、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3.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4.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5、、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5.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6.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7.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8.拿法:捏而

6、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9.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

7、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四 注意事项1. 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3. 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4. 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五、管理制度 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目主管,合理安排顺序。 3、医师需严格按照拔罐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进行治疗,如有违规操作,视情节严重程度做出相应

8、处罚,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处以罚款,如因违规操作造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院相关文件规定惩处。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1 正脊骨法按脊松枢法适应证:需要理筋、调曲的各种脊柱伤病。禁忌证:脊柱骨结核、脊柱骨肿瘤、脊柱骨髓炎、严重的骨质疏松者、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注意事项:按压时缓慢移动。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操作方法: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 术式二 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

9、于中老年患者。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寰枢端转法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禁忌证:寰枢椎先天畸形。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注意事项: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

10、位。牵颈折顶法适应证: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的颈椎病。禁忌证: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颈椎结核。颈椎肿瘤。颈椎骨髓炎。颈椎曲度加大者。注意事项:在松筋后实施该法。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管狭窄症慎用。操作方法:术式一 患者仰卧位,先对颈部施以理筋松筋手法,然后医者用双手掌抱住枕部对颈椎牵拉1到3分钟,再用四指指腹在颈项后背部,从第7颈椎往前随牵、随揉、随折顶颈椎棘突,反复牵、顶,约20分钟。术式二 旋转解锁法:让患者自我高度旋转颈椎,医者一手牵拉后枕,另一手前臂提下巴,肘部按压对侧肩关节,两手对抗用力,将颈6、7椎和胸椎拉开。颈椎旋提法适应证:颈椎棘突偏歪的各类颈椎病。禁忌证:诊断不明确

11、,未具备X线照片排除先天畸形及骨病者。60岁以上患者和16岁以下儿童,或合并脊椎骨质疏松者。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二分之一者。颈椎手术后。颈椎陈旧性骨折脱位者。牵引下禁用此法。颈曲消失、反弓者慎用。注意事项:切忌暴力旋转,超过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的旋转,应视为暴力旋转。旋转到位即可,不宜盲目追求“咯嗒”声。旋转法慎用中立位,因此法旋转剪力多在第5椎以上,容易造成骨折脱位。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先用推拿法松解颈肌,嘱患者头颈屈曲,医者用四指按压后枕,嘱患者头颈向右旋转至最大,医者右肘兜患者下颌,左手拇指按压患椎左侧,并轻轻兜颌向上,即可听到颈部“咯”的一声,

12、表明复位成功。右侧与左侧操作相反。提胸过伸法适应证:合并胸椎侧凸的各类颈椎病。胸椎侧弯症。脊椎骨骺软骨病。脊源性心律紊乱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禁忌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注意事项:膝顶法向前顶力不能过大。操作方法,有三种术式: 术式一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后方,用一膝顶上段胸椎,双手自患者肩上伸向两侧胁部,然后双手抱两胁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二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向上反握其双前臂,用前胸顶患者胸背,然后双手用力,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三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臂于前胸交

13、叉,双手抱肩,医者坐在患者背后,从腋下双手拉患者对侧肘关节,使肩胛拉开,然后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胸腰旋转法适应证:胸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症。脊源性月经紊乱症。脊源性下肢骨性关节炎。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症。禁忌证:胸腰椎手术后。腰椎严重骨质疏松。孕妇。胸腰椎骨肿瘤。胸腰椎骨结核。胸腰椎骨髓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慎用。腰僵未缓解者慎用。注意事项:施法时需有助手固定髋部。忌为强求响声,反复旋转。操作方法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略向前屈至以胸12腰1为顶点。以左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

14、左手经过患者左臂前、至颈胸背部(大椎以下),右手固定于胸腰枢纽关节左侧,左手旋转患者胸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的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腰椎旋转法适应证:腰椎后关节错缝。腰骶后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侧弯症。禁忌证:同胸腰枢纽旋转法禁忌证。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注意事项 同胸腰枢纽旋转法。操作方法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向前屈至棘突偏歪处为顶点。以棘突左偏为例,助手固定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穿过患者左腋下至对侧肩部,右手掌固定于偏歪棘突左

15、侧,左手摇动患者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的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拔罐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一)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2选择体位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16、(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3)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4)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5)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3罐具选择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4术前消毒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5罐具预热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

17、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6观察反应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7拔罐时间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8拔罐次数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艾灸技术操作规范标准1、艾条灸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一般叫做清

18、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一般叫药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

19、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2、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

20、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3、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