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语十二章优秀精选教案,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关于论语十二章教案,欢迎查阅!论语十二章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学习重难点】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自主预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通假字不亦说乎(“
3、说”同“悦”,喜悦)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
4、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三)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对
5、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
6、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三、板书设计重要字词重点句子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
7、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二、教学新课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9、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三、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 勤于复习学思结合学习态度以学为乐诚实谦虚珍惜时间修身做人宽厚仁义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四、拓展提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
10、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论语十二章教案2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教学难点:从文
11、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12、、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3、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提示:
14、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4、学生展示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四、疏通文章: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五、反思拓展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六、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15、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七、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3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论语十二章经典教案。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预 读
16、(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1、孔子:2、论语: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三、翻译下列语句,解释加线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
17、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三、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外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二、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一、填空:1.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的言行。论语并非孔子所作。2.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3.流传至今的成语:二、指出句中通假字:1、不亦说乎?2、由,诲女知之乎?3、是
18、知也。三、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1)敏而好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四、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1、不耻下问:2、择其善者而从之: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五、简答题:1、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3、“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木棉树所有开花的树看来都应该是女性的,只有木
19、棉是男性的。木棉树又干又皱,不知为什么,它竟结出那么雪白柔软的木棉,并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缓缓地自枝头飘落。木棉花大得骇人,是一种耀眼的橘红色。开的时候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像一碗红曲红,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架势,却很美。树枝也许是干得很了,根根都麻皱着,像一只曲张的手肱是干的,臂是干的,连手肘、手腕、手指头和手指甲都是干的向天空讨求着什么,撕抓些什么。而干到极点时,树枝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木棉树通常长得很高,那年在广州初见木棉树,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特别小,总觉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种树了,广东人叫它“英雄树”。初夏的公园里,我们疲
20、于奔命地去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也许几丈高的树对我们是太高了些,竟觉得每团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木棉树的叶子便逐日浓密起来,木棉树终于变得平凡了,大家也都安下一颗心。至少在明春以前,在绿叶的掩覆下,它不会再暴露那种让人焦灼的奇异的美了。1、作者根据木棉树的什么外形特点,得出“木棉是男性的”这个结论?2、文中画线句,说木棉花的美让人“焦灼”的依据是什么?摘引原句回答。3、为什么作者用“云”,而且是“折翼的云”来形容木棉呢?4、木棉花令作者产生很多联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它们表达出来的?论语十二章教案4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各章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2.通过理
21、解, 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 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 朗读、背诵 ;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可以说肩负着使学生学习并热爱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师应精心备课、厚积薄发,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论语十二章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论语十二章谈的是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论语十二章保留了论语十则中的6章,新添了6章,分别是3、6、8、10、
22、11、12章。从中可以看出在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上所占增加更多。因此,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情分析: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前面接触的是世说新语两则,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尚且存在较大难度,而且学习兴趣比较低。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四书:五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 展示课前搜集的文学 常识(二)预习指导(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翻译课文。三、达标测评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一。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XX。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3.子:古代特指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分异构体(专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原卷版)
- 绵山风景区天气预报
- 鸡凤翔旅游攻略
- 酸枣仁科普课件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专练:重点语法过关:状语从句(含答案)
- 酯化反应课件
- CN120199912A 一种磷酸锰铁锂电池组及其加工方法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中学情评估(含答案)
- 老师岗前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标准)监控维护维修协议书
- 国务院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解读
- 2025年繁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 智能制造大数据概述-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应用实例
- 音乐游戏 花巴掌拍拍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2025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第2号)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肿瘤护理学高级进阶2025年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宣城市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3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MATLAB编程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八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