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中避雨,丰子恺,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还出版了子恺漫画集等。,掌握字词,寂寥( ) 嘈( )杂 冗( )长 里弄( ) 工尺( ) 陶冶( ) 乐( )以教和( ),lio,co,rng,lng,ch,y,yu,h,乐,yu,l,音乐,快乐,和,h,和平,和谐,h,应和,附和,hu,和面,h,和了,hu,和稀泥,趋之若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怨天尤人:埋怨上天,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 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归咎。,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

2、无可奈何。望 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的六要素是什么?,2、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3、明确本文的线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前天,西湖山中三家村小茶店,“我”和两个小女孩,山中遇雨,到小茶店避雨。,避雨借琴为安慰两个女孩拉琴 女孩唱和与山村青年齐声歌唱。,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以这天的经历和感受实证了“乐以教和”。,1、本文的六要素是什么?,2、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

3、雨。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3、明确本文的线索。,事情线索:,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齐唱,依依惜别,“我”的感情变化:,感情线索:,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两女孩的感情变化:,小结,线索特点: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层次清晰,结构严谨。,4、默读思考,a.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b.请用24个

4、字概括每自然段的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第一段:山中遇雨 第二段:两种心情 第三段:借琴 第四段:拉琴唱歌 第五段:辞别,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三家村前后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来众人,青年齐唱,苦雨荒山闹得温暧,依依惜别,乐 以 教 和,原因,用一个词归纳文章的主旨?,本文主旨是“乐以教和”。,“乐以教和”的意思以及它的作用?,意思:音乐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的境地,促进人们心灵的沟通,融洽感情。 作用:“乐以教和”有利于教育感化人,使人 和谐相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呢?,作者在山中避雨时,在山中小茶店里拉胡琴,“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并和着音乐齐唱起来

5、。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是音乐使大家和谐相处,这正是“乐以教和”啊!,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 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两个女孩前后两种 不同心境作比较。,将胡琴与钢琴、小提 琴作比较。,“三家村”的前后气氛 进行比较。,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突出强调,文中的“比较”及作用:,胡琴,钢琴,小提琴,朗读第四段体会下列词语的作用。,“荒山”“苦雨”: “温暖”: “闹” :,直接写出了当时的环境, 从反 面显出了“温暖”的可贵。,既是写环境的温暖,也写出了作者 内心的温暖,表达了欣喜之情。,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 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今日般的音乐的

6、趣味”指什么?,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天然之美。 琴声、歌声把素不相识的人结合在了一起:和谐之美。 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的,感情真挚:真挚之美。 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氛围之美。 理解:最主要的是这次拉琴与歌唱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明确:让我们感受到了胡琴在民间是处处可见。此外,连说四个“有之”,则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例1、“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找出排比句、反问句,并体味其作用。,明确:连用了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作者此行感到的音乐趣味,音乐使人和谐亲密。,例2 、“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句,主旨:,乐以教和,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