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习俗之“营老爷”_第1页
潮汕民间习俗之“营老爷”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潮汕民间习俗之“营老爷”摘要:“营老爷”这种习俗在潮汕地区存在已久,它是潮汕地区一种普遍的民间习俗活动。尽管“营老爷”这种习俗带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心理安慰、娱乐等作用,同时也有着活跃乡民气氛、丰富百姓生活的意义。关键词:营老爷 起源 发展“营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习俗活动。“营老爷”实际上是把神像从神庙里请出来游行。潮汕地区的“营老爷”活动相当于北方庙会,被誉为潮汕人的狂欢节。 一、“营老爷”的起源“老爷”是百姓信仰的神明的俗称。潮汕地区的“营老爷”习俗来源于潮汕先民对神的崇敬和祭拜。潮汕民间俗信,农历12月24日神上天,正月初九神落天。神上天是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工

2、作,落天的神带来运气、机遇,也带来了厄运,因而必须举办隆重仪式,让神明快乐高兴。 潮汕“营老爷”习俗始于古代,但具体时间不详。“营老爷”其实是一个潮汕方言,在这个短语中省去主语即“百姓”,“营”字在这里是谓语,作动词“巡游”之意,“老爷”是百姓信仰的神明的俗称;即将“老爷”从庙里请出来到民间巡游,巡视民间并接受民众祭拜和祈福纳瑞,巡游队伍中有大锣鼓、营标旗、营花篮,还有英歌舞、舞龙等舞蹈,民众放鞭炮喜迎圣驾。二、“营老爷”的发展自近代以来,受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影响,潮汕地区对“营老爷”活动进行打击。1928-1931年期间,国民政府大举反迷信运动,“营老爷”活动逐渐衰弱。解放初期,潮汕各地“营老

3、爷”活动相当盛行。尽管当时的政府大力倡导科学,反迷信,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是“营老爷”的规模因地而大小不同而已。“文革”期间,中国各地区进行“破四旧”运动,而潮汕地区的“老爷”文化受到严峻的打击,使得“营老爷”活动迅速消失。改革开放后,潮汕各地的“营老爷”活动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活跃起来。到了近十年来,潮汕各地的“营老爷”活动随着宽松政治环境而再度活跃起来。三、“营老爷”的类型通常的“营老爷”,分为“文营”和“武营”二种。“文营”是一种较为斯文的做法,将神像请上神轿之后,沿指定路线巡游,顺序通过各户的门前接受朝拜,绕了一圈之后回到社坛中。“武营”是一种存在体力上比赛的做法,比如同一自然村中有先营

4、完神回社坛得到福报之说,或者在营神中表现体力是一种福气的象征,这很自然的激发壮丁们的表现热情。四、对“营老爷”的辩证对待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营老爷”也一样。尽管“营老爷”带有一点的迷信色彩,可能会对百姓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说相信“老爷”是无所不能的,遇到困难时第一想法就是祈求“老爷”的保佑,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这个方面来说,“营老爷”给人们带来的是恶劣的影响。但是我们能不能立马革除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活动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营老爷”这种民间习俗活动既然存在,那么它就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对“营老爷”这种习俗作具体分析,保留其合理成分,剔除去迷信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营老爷”活动首先给予百姓心理上的寄托,使得百姓有自己的信仰;其次,“营老爷”活动中需要大量的祭祀品以及其他用品,同时需要大量的欢庆队伍等,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再次,“营老爷”活动过程中,同一村落的乡民们纷纷回家参加,增进了乡民之间的交流,有助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便于乡村之间的管理;最后,“营老爷”活动带来的欢庆给百姓带来欢乐,起着一定的娱乐作用。总而言之,潮汕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