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雅静园长:全国教育教学展示_第1页
冯雅静园长:全国教育教学展示_第2页
冯雅静园长:全国教育教学展示_第3页
冯雅静园长:全国教育教学展示_第4页
冯雅静园长:全国教育教学展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根 植根 育幼儿园精神之根,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 冯雅静,个人工作经历 关于幼儿园精神 史绍熙、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工作经历. 10年的教师、20多年园长的内心感受:辛苦、心苦 一个又一个矛盾、一堆又一堆难题、一次又一次挑战。,做园长的心路历程:恐惧不安适应角色 主动发展 20多年园长的成长体会:好教师园长 好教师 好园长 若想一路歌声,就得伴着一路汗水、一路泪水!,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论”:,人有5个需要:生理、安全、社交、精神、自我实现。 马斯洛晚年发现,人还有一种需要:超越性需要人最高需要。 其实,人最需要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长寿需要) 活得有价

2、值、有意义、体会人生真谛。,完整的人须具备三个层次的追求:,生活、行为、归宿 没有经过酸甜苦辣、艰难曲折、起伏跌宕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大冰(主持人、硕导、作家、歌手): 做一个幸福的人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永远在路上。 有心做一件事,就做到最好。 可乐:好奇心、成长心,打开心扉。 不断修行,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 智慧属于个人。 知识可以接受, 智慧更能启迪。,智慧型园长:,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办园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管理机智,管理风格等多方面素质被个性化的综合体现。,世界公认的富人四个标准: 1、有一亿元资金。 2、参加专业研讨会,能发言,不说外行话。

3、 3、能欣赏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4、家中有可观的艺术收藏品。,一位企业家是一个企业、团体的心灵引路人,没有学问不行。 一个学者型企业家有四方面的学习: 1、学会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生存。发展是生存的智慧。不发展,就不能生存。 真正的事业在视野、在发展。 2、学会做事。 学会发展靠知识,学会做事靠能力。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区分在于会不会做事。,3、学会与人相处。 社会学家丹妮贝尔把人类社会分为前工业、工业及后工业社会。前工业社会靠吸取自然资源(狩猎、种田)为生,是“对抗自然的游戏”。工业社会靠制造,是“生产率的游戏”。后工业社会靠信息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不会与人相处,

4、怎能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游戏呢? 中国人讲面子,西方人讲尊重。尊重就是力量,面子就是信誉。,4、学会认知。 有体验,才是真正的认知。 体验,是高水平的思维。体验,就是悟性。,教师专业成长: 专业技能、专业情谊。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宝剑的故事,二、幼儿园精神 幼儿园精神是幼儿园文化的“结晶体”,也是幼儿园文化力的“核原料”。 然而,幼儿园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需要一代人、几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幼儿园精神文化: 反映的是幼儿园里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它深入到幼儿

5、园里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并在他们的行动中自觉表现出来。,它将深深地烙印在从幼儿园走出的每个幼儿的成长轨迹及其心中,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在他们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中得到辨认。 教师、幼儿可以离开幼儿园,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幼儿园精神;永远忘不掉的,是幼儿园文化;她将永远发挥作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幼儿园应该努力建构如下特质: 仁爱、尊重、宽容、勇敢、公平、公正、进取、快乐。 幼儿园精神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是幼儿园的灵魂。,童真、童趣、童心 向真,向善、向上,1、关心时事,审时度势。 教师视野越开阔,个人发展越快。 认识世界越深刻,工作越有深度。(如画画。) 社会发展越快,教育承受压力越大。 客观了

6、解社会形势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不断学习。 有理想、有追求、真正实干,终身学习者,学术引领者,学生成长的对话着者。 人文精神,状态到了一定的境界,创新、追求、意志力等都有了。,2、定位转型 学校之优,教育之强不在于楼宇之高大,殿堂之华丽,而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下。 李希贵“教师第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教育转型,首先需要教师转型。 一是由工匠型向智慧型转变。 二是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三是由守旧型向创新型转变。,3、做好品质 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更精彩, 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更精致, 把平淡的事情做得更经典。,守住底线。 如:教育的未来在非理性的状态下追求,教育成为经济的工具,上升的阶梯,还是把人培养

7、作为人的第一要务? 托住做人的底线:教育起点是是平民情怀,平民化的人,真正造就平民,精英随之产生,没有今天的快乐,就没有明天的责任。 大楼,是要华丽的还是要功能,是要装修还是要装备? 艺术教育在全世界非常重视,与数学媲美。 真正保障学生的权利,思考、提问、创造习作,丰富孩子的经验,让孩子顿悟。,三、史绍熙、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启示,史绍熙先生生平: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终身名誉校长史绍熙,于2013年10月1日1时10分不幸逝世,享年99岁。,史绍熙生于1915年8月29日,江苏宜兴人。 194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江苏省常州中学教师、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

8、历任江苏省常州中学副校长、校长、终身名誉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史绍熙是中国20世纪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放在重要位置上。著名教育家刘佛年称赞:“史校长的事业和文章无疑是我国普通教育界的宝贵财富。”,史绍熙生平 1915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 1952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1945年起,先后任江苏省立常州中学训育主任、教务主任,解放后历任生活辅导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江

9、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常州市师范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兼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江苏省常州工业专科学校副校长,常州市工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学校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常州市创造学研究会理事长。,195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苏南常州中学校长。 195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学一级校长。 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被授予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9年4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984年,史绍熙教育文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被选为江苏省学校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19

10、90年11月,“史绍熙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学者、教授130余人参加。 史绍熙长期担任常州市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常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名誉会长。1986年5月获江苏省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9月被评为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热心人士。参与筹建常州老年大学并任名誉校长,1995年,史绍熙被推为常州市慈善基金会会长。,史绍熙的几个故事 进入省常中,1945年,史绍熙应聘来到省常中担任训育主任兼高中物理教师。 8年抗战中,学校遭到了日寇的严重破坏,而立之年的史绍熙和同事们一道,为重建这所名校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教学秩序很快恢复。,1951年,37岁的史绍熙被江

11、苏省人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江苏省立常州中学校长。从此,省常中成了史绍熙了却宏愿、大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对付国民党少校军训军官 每天清晨5时半,史绍熙总是第一个到校,陪学生晨练;上午第一节课,他和学生一同进入教室;一日三餐,他都到膳厅巡视,有时和学生一起用膳;夜晚,查完学生宿舍,再看望灯下忙碌的老师,晚上10点后他才步出校门。 史绍熙平时对学生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他同时又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他对有人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事情是不能容忍的。1948年1月,国民党国防部向省常中派遣了一位潘姓少校军训军官,是一个长着满脸横肉的粗鲁汉子,动辄打骂学生。史绍熙老师发觉后,便派人把他叫到办公室,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他

12、说:“我们省常中的规矩是从来不准打骂学生的,老师只有教育学生的义务,没有打骂学生的权力。”自此,这位军官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一件事可能决定一个学生一辈子 1957届校友、南昌有色冶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邵全渝在30年后回母校时,深情地回忆起一件事: 有一次,一些家境贫寒的同学迟延了两个月没交伙食费,总务主任下最后通牒,在校门口用黑板公布了停膳学生的名单。一时,有十几个同学在校门口围着总务主任求情。史校长知道事情原委后,大为生气,说:“不给饭吃,这是对学生不负责,没有钱,从我校长工资里扣!”,1965届有一位叫程以宁的女生,父亲是美籍华裔,著名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家,在当时“左”倾路线下,如此的家

13、庭背景决定了她不能被大学录取。最后,是在史绍熙亲自找省、市有关领导竭力推荐后,她才补取南京师范学院,这张全校最后一份录取通知书是史绍熙亲自通知她来校领取的。中美关系缓和后,她就到美国继续深造了。如今,这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教授已经站立在计算机领域的世界最高峰了。,生病的老师照样养着,做青年教师的活字典。 打不垮。,追随大爱的脚步,吸纳生命的养料。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一个好教师, 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 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 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爱有痕,大美无言。平凡蕴育非凡,平民走向精英。,苏霍姆林斯基

14、给我们的启示,瓦西里亚历山德罗 维奇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 苏联时期的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外国教育家, 自1980年起,30多年来势头不减。 著作中文版多达35种, 许多著作多次重版或重印。 给教师的建议到2011.6 第26次印刷,印数达65.5万册。,苏霍姆林斯基:乌克兰黑土地之子,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大路之歌中写道: “ 我终于知晓了成为最杰出之子的秘诀,那就是生长于大地之间,与大地同餐共枕。” 苏霍姆林斯基深情热爱家乡的黑土地,以大地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 他从小爱打着赤脚,放牛时,爱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似乎就是要与大地保持最亲密的接触。

15、黑土地造就了他的 自然、纯朴、和谐、从容、宁静、坚韧。,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参加教育工作,担任低年级教师。 工作后参加师范学院的函授学习,获得中学文学教师资格。 1939年加入共产党,并开始担任学校教导主任。,1942.7.苏霍姆林斯基出院,胸部仍留有弹片,定为二级伤残,到附近学校任校长。 在前线期间,他的妻子因散发传单和掩护苏军战士惨遭德国法西斯分子杀害,刚刚出生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面对国难家仇:“ 痛苦和不幸是各有不同的。有一种痛苦可以使人变得高大,得到锤炼。人们可以昂着头来经受我的理想是让人能勇敢、坚强地对待和经受那种能使人变得高大、高尚的痛苦。”,1948年苏霍姆林斯基做出

16、重大决定,坚辞区教育局长职务,到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长达 22 年。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十年制学校。 在卫国战争中惨遭破坏,衰败荒凉,百废待举。 苏霍姆林斯基信心满怀:希望在这里将自己的教育信念转化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事业。,当年缺乏生气的帕夫雷什中学,听课不是为了检查,为了吸取思想营养,“在帕夫雷什中学,薇拉一直教一至四年级。她把自己三十余载的年华献给了孩子。关于这个人,我真想写上一本书。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可以毫不夸大地把她称之为培育孩子心灵的大师。” “我从这些真正的教育家那儿学习聪明和专心地进行脑力劳动的真正本领。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依我看来是极其细致的教育艺术的特征总结了这

17、些教育大师宝贵的点滴经验,我尽力使学生不为追求分数,而为体验智力上激动人心的感情而去发奋学习。”,他精心汇集同事们点点滴滴宝贵经验寻求解决教育困惑之道,“我们常常在晚间,当校园里安静下来时,聚在一起交换个人想法,谈我们每个人如何理解儿童集体生活的多面性。” “正是在这些夜晚,在我们交谈、切磋和思考中点点滴滴地汇成了一种在我看来是重要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已变成我们全体教师的信念” 。,他对儿童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概念上, 他心中没有抽象的儿童, 只有具体的谢尔盖、阿寥沙、玛丽娅 他认识学校中的每一个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把每个儿童和家庭都看成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 都有一套蕴藏

18、着不同奥秘的密码, 都是他常读不厌、常读常新的 “孤本”, 这中间每有一点新的发现, 他都会喜不自禁。,他在教学领域的探索大胆而独特,他提出并实施了 “两套教学大纲” 的制度; 他最早编写了若干套 “校本教材” ; 他要求把教学任务集中在课堂上完成,课后让学生自由活动; 他关于给教师和学生以充分自由时间的论述与措施; 他关于 “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上” 的信念; 无不具有超前性,至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数年间帕夫雷什中学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这是一个到处有书、人人有个人藏书、有自己反复阅读的世界名著的 “热爱书籍的世界”。 一座每面墙壁都为孩子们敞开世界之窗、与孩子们对话并激发其思考的知识殿堂。

19、一所向自然开放、以自然为师的 “蓝天下的学校”。 一个有花节、鸟节、母亲节、首次铃声节等各种各样洋溢着真善美气氛的节日的精神乐园。 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忘记自己的 “身份”,人人都可能以学习者或教育者姿态出现的 学习型学校。,一个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实验基地。 一片充满创造精神,每个儿童都觉得自己是知识探索者和发现者的 “潜能开发区” 这里除了团队和学生会组织外,更有各种各样打破班级界限、学生自愿结成的小型集体。 学生在这些活动小组中尽情地尝试、流动,直到专注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停下来为止,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潜能都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这是一个矗立于坚实大地的教育 “理想国”!

20、,我们按照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内容,详细地观察了学校周围社区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苏霍姆林斯基逝世40年来,校园校舍基本保持原貌。 我们对苏霍姆林斯基著作内容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村口的烈 士纪念碑,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600余篇。 他的全部中文版著作达 574.4 万字。平均每年38万字。 这里不包括他尚未发表和尚未译成中文的著作,不包括他编写的多种校本教材和公文。 写作不是他的职业,只是他千头万绪繁重工作的一小部分。 面对他以负伤之躯完成的等身著作,我们不能不感叹生命潜能的奇迹!,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忘记了自己的健康,那片隐藏在他心脏附近的小弹片很不安分,不时制造麻烦。 每当他感到胸部不适时,总是悄悄地避开同事的目光他不愿意让同事们过多地关注他的健康。 他终于支撑不住,被领导强制地送进医院。 手术医生惊叹:损害成这样的心脏竟然能存活,竟然能支持这样超负荷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