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方案_第1页
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方案_第2页
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方案_第3页
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方案_第4页
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锚索拉拔试验施工组织方案锚索拉拔试验施工组织方案 编制:编制: 审批:审批: 审核:审核: 院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 .; 目目 录录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 2、试验锚索施工方案及措施。试验锚索施工方案及措施。 .1 3 试验依据试验依据 .2 4 试验内容、工作量及目的试验内容、工作量及目的 .3 5 试验仪器试验仪器 .3 6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3 7、试验人员、试验人员 .5 8、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5 . .;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陕西省府谷,距府谷县城以北约 22km。年产 33 万吨电石一期高边坡加 固工程由高度不等的高陡挖

2、方边坡、自然斜坡及冲沟组成,加固工程分为 D1 区、D2 区、 D3 区及平台之间挡墙。挖方边坡坡高约 3060m,刷坡坡率 1:1.75、1:1、1:0.75, 共分刷成四级边坡,中间设置 3-15 米宽平台,目前 D1 区-D3 区土方削坡已基本到位。本 次招标范围为府谷清水川低热值燃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产 33 万吨电石一期高边坡加固 工程,主要包括护面墙、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坡面绿化、地下及地表排水等。 厂区原始地貌主要为黄土低山丘陵,地形较破碎,地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 75m,地形总体上呈东高西低之势,冲沟较为发育,冲沟沟壁一般可见基岩出露,岸坡陡 立,沟底有少量崩塌体分布。厂区

3、内梁、峁顶部及山坡上均被黄土覆盖,地面大部分为 荒山,少部分开辟为耕地。填方区域近东西走向的自然冲沟发育。从钻探资料及原始地 形图看,表层黄土覆盖层较薄,厚 36m,其下为中厚层强风化褐红色砂质泥岩和强 中风化褐黄色粉质砂岩。从补充钻探的资料看:坡脚一带填土厚度 510m,其次为 58m 的黄土层,下伏褐红色强风化砂质泥岩,层厚 56m,褐黄色强、中风化砂岩, 层厚 46m;坡顶填土覆盖较厚,厚度一般在 1325m 之间,其次,为 310m 的黄土 覆盖层,下伏褐红色强风化砂质泥岩,层厚 56m,褐黄色强、中风化砂岩,层厚 46m。根据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施工场地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风

4、化基岩裂 隙水。在进行治理工程前,为了确定锚索的锚固力,验证锚索的各种安全系数、锚固性 能及设计参数等,根据预应力锚索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锚索现场拉拔试验。 2 试验锚索施工方案及措施。试验锚索施工方案及措施。 本次试验孔布设在 边坡上。采用一台全液压钻机、1 台 20m3的空压机。锚索规格: 钻孔直径 130mm,锚索由 8 根 15.2mm 的钢绞线(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极 限抗拉强度 1860MPa)编制而成,要求顺直、无损伤、无死弯,详见下表 1。主要施工工 序有: 进行场地施工平台的修建,为了方便锚索施工,在场地试验锚索处,修建一宽 4 米,长 10 米平台,将钻机平整的布置

5、在平台上。 锚索孔成孔:钻机安装好后用地质罗盘校正导轨开孔倾角,钻机对正钻孔调试, 再固定钻机,使用全液压钻机,20m3移动式空压机,用钻机配相应冲击器及钎头,冲击 . .; 回转干孔钻进成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以后,用高压风冲孔,清除孔内岩粉,以便提高 水泥浆与孔壁岩体的粘接强度。 锚索制安:按设计要求选用钢绞线等材料制作锚索束。其方法为:在制作场地上, 每隔 1m 设一作业支架,将由砂轮切割机切割好的钢绞线平放在支架上,从一端量出锚固 段的长度,去除锚固段油污,用干棉纱将锚固段锚索擦拭干净,然后用钢丝刷除锈,再 按设计要求,绑扎扩张环、箍环,焊导向尖锥。锚索自由段按设计要求处置。锚索束制 作

6、好后编号、标记,待入孔安装。扩张环、箍环和导向尖锥按设计图现场制作。制作好 的锚索经核对与所施工钻孔编号一致时,人工抬至钻机工作平台人工推送入孔。 注浆:制作锚索束时,将注浆管从锚索隔离架中穿入绑好,与锚索同时送至距孔 底 1520cm 处,使用注浆泵从孔底注水泥浆至孔口,浆液沉淀后要进行二次补浆。 锚墩布置:锚索施工完成后,因试验场地为填方边坡,加之边坡高陡,难以进行 锚墩施工,在张拉时采用两块厚度为 2cm 的钢板代替锚墩,钢板规格为 40040020mm。 锚索张拉:等孔内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然后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锚索 张拉试验。 表 1 分 组 试验孔 编号 锚索 长度 (m)

7、 锚固段 长度(m) 自由段 长度(m) 倾角 () 孔径 (mm) 钢绞 线根数 设计 抗拉力 KN 预估破 坏荷载 KN T1734251308220.0550.0 T2844251308293.3733.25 第 1 组 T3954251308366.7916.75 3 试验依据试验依据 (1)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 年 2 月设计的工程施工图设计 。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2005)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8、-2002) . .; 4 试验内容、工作量及目的试验内容、工作量及目的 3.1 试验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锚索极限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调整设计参数并对施工工艺的 适宜性进行评价,最终根提出合理意见及建议。 5 试验仪器试验仪器 表表 1 试验仪器汇总表试验仪器汇总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1千斤顶1000kN 级 2百分表0.01mm 级,050mm 试验前后,仪器的状态、性能均良好。使用期间仪器均在其检定证书有效期内。 6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循环加载法。根据设计要求,拟建场地 3 根锚索均按设计拉力进行试 验。具体试验的加载、卸荷、读数均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

9、0-2012)附录 B 之 B.2 试验相关要求执行。 现场安装见图 1.1 所示。 . .; 图图 1.1 试验示意图试验示意图 表 B.2.3 循环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 分级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 循环次数 初级荷载加载过程卸载过程 第一循环10204050402010 第二循环10305060503010 第三循环10406070604010 第四循环10507080705010 第五循环10608090806010 第六循环107090100907010 观测时间(min)5510555 注:1.在每级加、卸荷载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 3 次

10、。 2.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小于 0.1mm 时,可视为位移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 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 60min 内小于 2.0mm 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加载方法:张拉试验应逐级加载连续进行,每级荷载分别为锁定荷载的 0.25、0.5、0.75、1.0、1.2 倍,每级加载均为循环荷载。即在开始对锚索施加一个初始 荷载,并记录锚头位移初始读数。加载到第一级荷载时记录锚头位移值然后卸载到初始 荷载并记录位移值,依次按照加荷等级加载-卸载-加载,每加一级荷载均要稳定一段时 间,该段时间内测读锚索位移量不少于三次。 、加载稳定标准: a.锚索在某一等级的

11、荷载作用下,10 分钟的相对位移量小于或等于 0.1mm,则视为 稳定;否则继续观测直到位移量小于 0.1mm。 b.锚索相对位移曲线是收敛的。 终止试验标准: a.锚索位移长时间不稳定、不收敛。 b.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量是前一级位移量的 2 倍,即拉拔力-位移曲线出现明 显拐点。 c.加荷量已超过设计拉力值的 3 倍。 达到上述情况之一即可终止试验。 . .; 7 试验人员试验人员 为了保证本次试验的质量,按期完成任务,根据工程量及施工工艺要求,我院安排 精干、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到场参加本次施工,具体如下: 1、技术管理人员 2 人。 2、施工队长 1 人,钻孔班长 1 人,钢筋班长(锚索的制安)1 人,注浆 2 人,工人 2 人。 8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本次试验孔施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现场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 电厂相关规定进行执行: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试验全过程按照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操作规程进行,组织宣传学习并贯彻执行,组 织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