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重点总结_第1页
细胞工程重点总结_第2页
细胞工程重点总结_第3页
细胞工程重点总结_第4页
细胞工程重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工程(1) 绪论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2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2) 第一章 基本技术 1. 培养基基本成分 大量元素 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使用量一般在每升几十毫克到几千克。 无机盐类 包括C、H、O、N、P、K、Ca、Mg、S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用量一般低于10-5-10-7克分子浓度。植物所的 微量元素有 Fe、Cu、Zn、B、Mn、Mo、Co 有机成分:糖、维生素、肌醇、氨基酸、其他 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水:不同实验室要求使用不同级别的纯化水 其它附加成分:琼脂、活性炭、附加复合成分 2. 外植体(explan

2、t):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外植体的三种来源: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植物 在温室控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无菌环境下培养的植物 3. 外植体取材总体原则:根据培养需求选择植物部位 多年生植物注意树龄和季节 在不影响培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然繁殖器官作为外 植体 4. 外植体灭菌顺序:外植体清洗整理杀菌剂灭菌无菌水清洗 外植体灭菌后应及时接种培养 5. 外植体培养条件的控制 光照 光照时间影响外植体再生状态;光照强度因植物类型不同而异;光质 研究报道较少 温度 适温有利于细胞分裂,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温度则使细胞的质量 增加。 pH 通常使用的pH值范围是5.56.5。p

3、H在4.0以下或者7.0以上培养 物就不能正常生长。由于外植体的吸收,引起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 高压灭菌引起pH值变化 气体 生长量与气体含量关系呈现倒“V”形,折点处的气体含量对应最大生 长量 6. MS培养基适合培养的作物类型:适用范围比较广,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它作为培养基的基本培养基。N6培养基适合培养的作物类型:特别适合于禾谷类植物的花药和花粉培养(3) 第二章 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 1. 细胞全能性: 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个体的固有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是通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实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脱分化是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前提,再分化是细胞全能性表

4、达的最终体现。2. 细胞分化:所谓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从分化的遗传控制角度讲,细胞分化是各个处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细胞基因表达与修饰差异的反应,所以分化也可以说是相同基因型的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反应的不同表现型。3. 极性:所谓极性(polarity)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的某种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在很多情况下,细胞的不均等分裂是细胞极性建立的标志。4. .细胞脱分化: 培养条件下使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细胞状态的始脱分化的标志。细胞的脱分

5、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启动阶段:液泡蛋白体出现是启动脱分化的标志。演变阶段: 此时细胞核开始向中央移动,质体演变成原质体。终结期:细胞回复到分生细胞状态,细胞分裂即将开始。激素是离体培养条件下调控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主要因素。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于细胞生长和分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协同作用,它们的量与比值的不同配合,对细胞分化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先用生长素处理,后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有利于细胞分裂而不利于细胞分化;反之,则有利于细胞分化。如果两者同时处理,则可促使分化频率的提高。5. 器官发生:植物的离体器官发生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不定根、不定芽

6、是指在一些非正常发生部位形成的根或芽,离体培养中通常是指从愈伤 组织上发生的根或芽。6. 器官发生方式:先芽后根;先根后芽;根芽同步发生。7. 器官发生过程: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8. 器官发生的影响因素:起始材料 母体植物的遗传基础和外植体类型及其生理状态; 激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离体器官分化调控中占有主导地位,CA3、PSK在器官分化中也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光照 光照是离体培养中比较复杂的调节因子,光照时间、强度以及光质对器官分化均有影响; 基因调控 9. 体细胞胚的定义: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 类似物(不管培养的细胞是体

7、细胞还是生殖细胞),统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10. 体细胞胚的界定:1)体细胞胚是离体培养的产物,只限于离体培养范围使用,以区别于无融合生殖胚。2)体细胞胚起源于非合子细胞,以区别于合子胚。3)体细胞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以区别于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形成个体的途径。11. 体细胞胚的形成途径:1)体细胞胚从外植体上直接发生(诱导阶段和胚胎发育阶段);2)间接发生 经过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形成经过悬浮细胞的体细胞胚形成;3)愈伤组织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胚性化球性胚形成子叶胚期;4)悬浮细胞 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胚性细胞团球性胚形成成熟子叶胚12. 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1)激素的调控

8、作用 2,4-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长素-球形胚期形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对于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尤为重要 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维持分生组织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中的氮源亦会显著影响离体条件下的胚胎发生,体细胞胚的产生要求培养基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还原态氮 。 球形胚形成后,如果降低培养基无机盐浓度,可以显著促进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 。 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后,改用只含1/2MS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可显著提高体细胞配的形成率。 在体细胞胚培养后期,降低培养基无机盐浓度,可促进体细胞胚的成熟。3)不同基因型间体细胞胚形成能力的差异 体细胞胚的产生在不同类型的植物间具有明显差

9、异。 同类植物的不同基因型,在体细胞胚诱导的难易、形成时间及单个外植体产生体细胞胚的数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4) 第三章 体细胞遗传变异1. 体细胞无性系: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由体细胞无性系表现出来的变异。2.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1)离体培养中的遗传稳定性 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基础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DNA半保留复制和染色体的均等分裂机制,从理论上可以保证离体培养物在一般情况下的遗传稳定性。离体培养的遗传稳定性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即使发生某些变异,只需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方式进行离体繁殖,即可以淘汰或选择变异,或分离纯合体。 2)离体

10、培养下的变异特点 变异的普遍性;变异的局限性;嵌合性。 3)影响体细胞遗传与变异的因素 供体植物 1、遗传背景:倍性水平:二倍体单倍体(稳定性) 基因型:植物种内基因型间变异频率差异较大 2、生理状态 外植体:分生组织分化组织(稳定性) 培养基和培养方式 1、激素 培养基激素浓度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有一定影响。激素引起的变异大多为倍性增加。少数情况下激素引起类减数分裂而使倍性减少。 2、物理状态 一般来讲,悬浮培养的细胞较半固体培养的细胞易产生变异。 3、培养类型 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性细胞体细胞 继代培养的次数 一般来讲,继代时间越长,继代次数越多,细胞变异的机率就越高。3

11、. 遗传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中非遗传变异:1)外遗传变异:不涉及基因结构的变化,而只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变异。生长素自养型变异,鸦属植物。2)生理适应性变异:培养基中硝酸盐的存在引起的培养物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而硝酸盐不存在时,硝酸还原酶活性又恢复到正常水平。4. 实验设计题、(5) 第四章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1.植物脱毒的定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脱去植物体的病毒植物脱毒的基本原理: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越靠近生长点,病毒浓度越低)机理解释:能量竞争;传导抑制;激素抑制;酶缺乏;抑制因子植物脱毒的流程:1)母体植株的选择和预处理;2)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基本过

12、程:外植体消毒茎尖剥离茎尖培养)-茎尖的剥取 剥去生长点(锥)外围的幼叶和叶原基,露出圆滑的生长锥。剥取茎尖时:迅速(防污染),准确(防损伤生长锥),用显微镜 3)脱毒效果检测 指示植物鉴定:指示植物是指具有能够辨别某种病毒的专化性症状的寄主植物。 血清鉴定:试管沉淀反应;免疫双扩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4)脱毒苗的保存与繁殖 脱毒苗的离体保存与繁殖 建立脱毒种苗生产繁殖网络体系 木本植物建立隔离的脱毒苗母本园影响脱毒效果的因素:母体材料病毒侵染的程度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起始培养的茎尖大小2常用的植物脱毒方法有微茎尖培养法、珠心组织培养法和热处理法。3. 离体无性繁殖:是在人

13、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的技术。跟常规的繁殖方法相比它是一种微型操作过程,因此,有时就直接称之为微繁(micropropagation)4. 植物脱毒时外植体的选择:1)腋芽增殖;2)不定芽增殖;3)体细胞胚增殖;4)愈伤组织增殖5. 花药培养: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使其发育分化成为支柱的过程。属于器官培养,获得单倍体。6. 花粉培养:又叫小孢子培养,从花药中分离出花粉粒,使之成为分散的状态,通过培养,使花粉粒脱分化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7. 花药培养的基本程序:外植体选择外植体预处理外植体消毒剥取花药接种诱导培养分化培养8. 花粉的发育时期:四分体

14、小孢子单核花粉双核花粉花药取材时期:单核花粉晚期到双核花粉早期。培养时,蔗糖浓度,10-12 蔗糖在花药诱导培养阶段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碳源;维持适宜的渗透压;抑制花药壁的分裂而促进花粉细胞分裂花粉取材时期:四分体到单核花粉早期花粉的分离方法:1)机械分离法;2)花药漂浮培养自然释放法;3)磁拌法9.花粉的培养方法:1)直接培养 从不经预处理或预培养的新鲜花药中直接分离出花粉粒,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预培养 将花药在液体培养基中先漂浮培养,然后挤出花粉,经离心洗涤纯化后悬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哺育培养。4)看护培养(滤纸起看护作用)10.根据在培养中所取的部位不同,植物胚胎培养包

15、括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和子房培养。胚培养包括成熟胚培养和幼胚培养。11.胚培养在实践中的意义:1) 克服杂交育种中杂种胚的早期夭折;2) 克服珠心胚干扰,提高育种效率;3) 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12.植物胚胎发生过程:原胚球形胚心型胚鱼雷胚子叶胚13.植物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 1)取材时期 大多数幼胚培养成功实例证明,适宜于幼胚培养的胚发育时期多为球形胚至鱼雷型胚。以幼胚抢救为目的的胚培养取材,必须在胚退化衰败之前。 2)幼胚剥离 幼胚是一种半透明、高粘稠状组织,剥离过程中极易失水干缩,一定要注意保湿,且操作要迅速。球形胚以前的幼胚培养,胚剥离时应带胚柄。 3)培养条件的控制 剥离出来的幼

16、胚要立即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培养之前必须对所培养的对象在自然发育条件下的特性充分了解,比如胚的休眠问题、是否需要春化作用、胚萌发的温度等。14. 幼胚离体培养的生长发育方式:1)胚性发育 幼胚接种到培养基上以后,依然按照在活体内的发育方式发育,最后形成成熟胚(有时甚至可能类似种子),然后再按种子萌发途径出苗形成成熟植株。这种途径发育的幼胚一般一个幼胚将来就是一个植株。2)早熟萌发 幼胚接种后,离体胚不继续胚性生长而是在培养基上迅速萌发成幼苗,通常称之为早熟萌发。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有胚萌发成一个植株。但有时会由于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胚性细胞,以后形成许多胚状体,从而可以形成许多植株,这种现

17、象就是所谓的丛生胚现象。3)愈伤组织 在许多情况下,幼胚在离体培养中首先发生细胞增殖,形成愈伤组织。一般来讲由胚形成的愈伤组织大多为胚性愈伤组织,这种胚性愈伤组织很容易分化形成植株。15.幼胚培养条件:1)培养基 蔗糖浓度:4-12%,幼胚所处的发育阶段越早,所要求的蔗糖浓度越高。 激素:低浓度的GA3和KT能促使幼胚早熟萌发,GA3有时甚至具有胚柄的作用。 附加成分:胚乳提取物。 2)光照:培养初期的黑暗条件是必要的。 3)温度:该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好。16.悬浮培养: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是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17.愈伤组织诱导 要求:松散性好、

18、增殖快、再生能力强。其外观一般是色泽鲜艳的乳白或淡黄色,呈细小颗粒状,疏松易碎。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幼胚、胚轴、子叶是最常使用的外植体。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较高浓度激素;必要的附加物质。18.一个成功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悬浮培养物分散性良好,细胞团较小,一般在30-50个细胞以下。2)均一性好,细胞形状和细胞团大小大致相同。3)细胞生长迅速,悬浮细胞的生长量一般2-3天甚至更短时间便可增加一倍。19.悬浮细胞的生长动态: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直线生长期减慢期静止期(在减慢期可进行继代培养,方法是离心,加新鲜培养液)20.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因素:1)起始愈伤组织的质量;2)接种细胞密

19、度;3)培养条件:方式、温度、继代周期21.细胞同步化: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22.同步化的方法:分选法;饥饿法;抑制剂法;低温法23.单细胞培养:1)平板培养;2)看护培养;3)微室培养;4)双层滤纸培养(6)第五章 原生质体培养及杂交1.原生质体(protoplast):除去细胞壁的裸露细胞。2.亚原生质体(subprotoplast):由于细胞内含物的断裂而形成的较小原生质体。3.核质体(nuclearplast):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体。4.胞质体(cytoplast):不含细胞核仅含部分细胞质的原生质体。5.原生质体的分

20、离:基础材料准备预处理与酶解收集与纯化活力测定材料预处理: 用黑暗处理、低温处理和不同光质照射等方法,可提高某些材料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 预处理与酶解: 1) 酶:细胞壁降解酶 (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浓度)2) 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等6. 原生质体的收集和纯化:1)沉降法:甘露醇作渗透压调节剂,低速离心,原生质体沉降于管底。2)漂浮法:蔗糖作渗透压调节剂,离心,原生质体漂浮于溶液表面。3)梯度离心法:利用比重不同的溶液,离心,原生质体处在两液相的界面之间。7.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1)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生绿色荧光。2)酚藏花红染色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不能被染色。3)荧光增白剂染色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随着细胞壁的再生产生绿色荧光。4)伊凡蓝染色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不能被染色。8. 影响原生质体活力的因素:1)分离材料的生理状态;2)酶解条件: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透压;3)分离条件:离心次数、速度等;4)环境条件:操作环境的温度、分离用具的影响9. 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