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近况_第1页
综述-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近况_第2页
综述-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近况_第3页
综述-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近况_第4页
综述-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近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近况摘要 本文介绍了口服给药吸收的机制,不借助载体媒介转运的药物的吸收规律符合PH-分配假说,即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解离度小、脂溶性高、分子量较小的药物容易透过生物膜被吸收。简述了研究口服给药吸收的几种实验模型,综述了应用这些实验模型研究黄酮、生物碱、萜类和皂苷类药物口服用药后的肠道吸收情况,浓度和介质pH与吸收率的关系。黄酮类化合物多呈弱酸性,介质pH越小,它们的解离度越低,脂溶性越大,越有利于吸收。氧化苦参碱在小肠吸收主要表现为被动扩散吸收机制。三七总皂苷(包括Rb1和Rg1)的吸收与浓度线性相关,吸收过程不受细胞膜内P-gp和MRP外

2、排载体的调控,三七总皂苷中其他成分对Rb1或Rg1的吸收特性无明显影响。甲型强心苷的吸收情况与其脂溶性密切相关,脂溶性好的,容易透过小肠粘膜吸收。关键词 口服给药,肠吸收,PH-分配假说一、概述口服给药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也是最方便、最安全的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小肠是药物口服后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研究肠内膜及其细胞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及屏障作用有重要意义。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剂型因素。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解离度、脂溶性、溶出速度和稳定性。不借助载体媒介转运的药物的吸收规律符合PH-分配假说,即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

3、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消化道上皮细胞膜是药物吸收的屏障,通常脂溶性较大未解离型分子容易通过,而离子型药物只能通过生物膜含水小孔通道吸收,该通道吸收作用不强。药物的解离度决定于药物解离常数pKa和消化道pH。弱酸性药物中分子型药物的含量fu=1/(1+10pH-pKa),弱碱性药物中分子型药物的含量fu=1/(1+10pKa-pH)。油/水分配系数是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参数,通常脂溶性较好则吸收率大。另外,分子量较小的药物更易穿膜。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体外法、在体法和体内法。体外法有组织流动室法、外翻肠囊法(everted sacs)和Caco-2细胞培养模型(Human colon ad

4、enocarcinoma cells);在体法常采用肠道灌流法;体内法通常是在口服给药后测定体内药量及尿中原型药物排泄总量,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来评价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体外法和在体法都属于研究肠道吸收的范畴。其中在体肠回流法、外翻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因其操作简单、数据准确率高,应用最广 沈凯,王景田. 药物肠吸收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989-991.。外翻肠囊模型:取出选定肠段,排除内容物后翻转,注入一定体积的营养液于肠囊中后结扎,置于含药营养液中,通过对浆膜面的药物增加或粘膜面的药物消失进行定量从而测定药物的吸收速率。Bouer R等用外翻囊

5、法研究了肠组织对美沙酮的吸收,证实美沙酮是P-糖蛋白(Pgp)的底物,肠道在吸收美沙酮的同时也存在对此药物的代谢作用。此模型属于经典模型,但组织活性低,实验结果与药物在体内吸收的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肠道灌流法:打开麻醉动物腹腔,量取一定长度的肠节段,两端插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肠内容物后,用一恒速泵灌流一定浓度药液,分段采集灌流液测定其中药物浓度。根据灌流方式又可分为单向灌流 Curran PF, Solomon AK. Ion and water fluxes in the ileum of ratsJ. J Gen Physiol, 1957, 41:143-168.、循环灌流 CURRA

6、N PF. Na, Cl, and water transport by rat ileum in vitro. J Gen Physiol, 1960, 43:11371148.和振动灌流等。在体灌流模型具有完整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能更真实地反应药物的吸收过程,常用于研究药物渗透和吸收动力学。Caco-2细胞的实验模型:Caco-2细胞模型为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含有肠酶和多数转运系统,可以用来模拟药物经小肠上皮的主动和被动吸收过程。在Caco-2细胞层的基底面一侧换上Hanks平衡盐溶液(HBSS),在绒毛面一侧换上含有待测药物的HBSS,于37恒温摇床中释药,模拟体内吸收情况,定时取样

7、测定两侧药物含量以及细胞中的药物含量。Caco-2细胞模型用于体外研究,效能高,结果精确,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研究药物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的体外实验模型,是筛选新药的有效手段。二、中药成分肠吸收研究1 黄酮类的肠吸收黄酮类是种类最多的天然药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包括抗病毒、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黄酮苷元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可以通过被动扩散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糖苷形式存在。由于糖基的连接,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亲水性和相对分子质量,通常需水解为苷元后,才能被吸收。Day等 DAY A J,CAADA F J,DAz J C,et alDietary f

8、lavonoid and isoflavone glycosides are hydrolysed by the lactase site of lactase phlorizin hydrolaseJFEBS Lett,2000,468(2-3):166-170.从绵羊小肠纯化得到的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1actase phlorizin hydrolase,LPH),发现其能够体外催化水解槲皮素-4-葡萄糖苷(quercertin 4-glucoside,Q4G)、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ertin 3-glucoside,Q3G)、染料木素-7-葡萄糖苷和大豆苷,释放的苷元扩散进

9、入肠粘膜。Na+ 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1)也可能参与黄酮苷类化合物的转运,WAIJGREN_R A WALGREN R A,LIN J T,KlNNE R K H,et al.Cellular uptake of dietary flavonoid quercertin 4-glucoside by se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1JJ Pharmacol Exp Ther,2000,294(3):837-843.和WOLFFRAM S WOLFFRAM S,

10、BLOCK M,ADER P. Quercetin 3-O-beta- glucoside is transported by the glucose carrier SGLT1 across the brush border membrane of rat small intestineJJ Nutr,2002,132(3):630-635.分别发现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Q4G和Q3G水解为苷元后吸收。陈丙銮等 陈丙銮,李松林,李萍等. 黄酮类化合物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规律.天然药物,2006;4(4):299-302.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槲皮素、木樨草素、芹菜素、大豆苷元、

11、染料木素、芦丁、木樨草苷、忍冬苷和黄芩苷的吸收与介质pH关系,发现偏酸性的介质有利于Caco-2细胞对9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上均有一定数目的酚羟基,显弱酸性。介质pH越小,它们的解离度越低,脂溶性越大,有利于吸收。pH对黄酮类化合物被吸收的影响随羟基数增多而增大。Wilfried Andlauer等 Wilfried Andlauer, Jochen Kolb, Peter Furst.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genistin in the isolated rat small intestine. FEBS Letters 475 (2

12、000) 127-130.采用离体小肠有机灌注模型研究了染料木苷在小肠中的吸收,发现随给药浓度的增加,其吸收量呈线性递增。丁江生等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发现在50400 ug/ ml 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这与黄酮被动扩散的吸收机制相符。另外羟基在苯环上的连接方式,糖的数目、种类及取代位置对黄酮苷的吸收均有影响 Ruksana Choudhury, George Chowrimootoo, Kaila Srai,et al. Interactions of the Flavonoid Naringenin in the Gastrointes

13、tinal Tract and the Influence of Glycosylation.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9,265, 410415.。2 生物碱的肠吸收生物碱的结构多样,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明显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扩张血管、强心、平喘、抗癌等作用。但由于中药生物碱类结构及代谢途径复杂,产物多,其吸收方式、吸收情况没有统一的规律。由于此类化合物都含有氮元素,多为极性,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消除半衰期长,绝对生物利用率低,通常需添加吸收促进剂 Kelvin Chan, Zhong Qiu

14、Liu, Zhi Hong Jiang, et al. The effects of sinomenine on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aeoniflorin by the everted rat gut sac model.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2006;103:425432.;也有半衰期短的,如氧化苦参碱,临床给药不便,宜制成缓释制剂或经皮给药制剂。苦参素是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和极少量的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的混合碱。氧化苦参碱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功效,如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作

15、用等。作为抗乙肝病毒药苦参素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氧化苦参碱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该药吸收分布快,消除快,但末端消除半衰期较长,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其在体内发挥作用可能是氧化苦参碱与其代谢产物苦参碱的协同作用 刘素彦.中药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河北医药,2006;28(2):124-125.。王素军等 王素军,王广基 ,李晓天,等.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12):1326-1329.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考察氧化苦参碱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发现其吸收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表观吸收速率常数无统计学差异,药物吸收

16、无浓度饱和现象,符合Ficks扩散原理,说明氧化苦参碱在小肠吸收主要表现为被动扩散吸收机制。李磊等 李磊,刘晓红,王冬梅,等. 氧化苦参碱在大鼠离体小肠各肠段吸收的研究.中国药剂学杂志,2004;2(2):30-33.采用大鼠离体小肠外翻肠囊法试验研究发现:苦参素在空肠和回肠中的累积吸收量最大,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吸收量次之,约为在空肠结肠中的2/3,但在小肠各肠段均无特异吸收,适合制成缓释制剂。加入促进剂如卵磷脂、脱氧胆酸钠、吐温80、波洛沙姆188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增加苦参碱的离体小肠吸收 何盛江,栾立标. 翻转肠囊法研究吸收促进剂对小肠吸收苦参碱的作用.药学进展,2004;28(3):

17、126-128.。 3 其他3.1 萜类的肠吸收 常见的单萜中药有龙脑、樟脑;环状倍半萜有青蒿素。多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以透皮给药为主,也有鼻腔给药。二萜类多以含氧衍生物形式存在,常见的有:紫杉醇、穿心莲内酯、丹参酮、银杏内酯、雷公藤内酯、甜菊苷等。这些成分脂溶性较好,口服后可以通过被动扩散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半衰期短宜制成缓释剂型提高生物利用度。3.2 三萜皂苷的肠吸收 三萜类成分多以皂苷形式存在,皂苷通常可溶于水,苷元不溶于水。三萜皂苷类有很多卓有成效的药效成分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冯亮等 冯亮,蒋学华,周静,等. 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l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

18、006;14(7):1097-1102.通过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发现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韩旻等 韩旻,韩丽妹,王青松,等.三七皂苷的口服吸收机制.药学学报,2006;41(6):498-505.采用Caco-2细胞和动物等模型研究三七总皂苷(PNS)的口服吸收机制,发现三七总皂苷(包括Rb1和Rg1)的吸收与浓度线性相关,吸收过程不受细胞膜内P-gp和MRP外排载体的调控,PNS中其他成分对Rb1或Rg1的吸收特性无明显影响。pH 的变化对Rb1或Rg1的摄取影响较小。肠道黏膜的透过性低是其口服吸收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大概与三帖皂苷的大分子量和极性有关)。3.3 强心苷的肠吸收强心苷分为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两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甲型强心苷。甲型以毛地黄强心苷为代表。从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