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_第1页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_第2页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_第3页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_第4页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名称:美术学 专业代码: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具备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校、社会美术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版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美术创作、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美术人才。三、基本规格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热爱美术教育事业,

2、具有自信宽容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2. 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 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够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方法,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四、学制与修业年

3、限1基本学制为4年。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五、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条件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5学分,方能毕业。授予学位条件: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六、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格式参见附表1)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类别学分及比例学时及比例学分合计比例(%)合计(%)学时合计比例(%)合计(%)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445025288669743236选修课631084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46.574264274813162849

4、选修课27.51656821教师教育平台必修课15189113004081115选修课321084实践教学平台33331919合计1751002698100说明实践教学49.5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为28%。其中,独立开设的实践实验课16.5学分,实践教学平台33学分。七、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格式参见附表25)表2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理论讲授实践实验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302423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362221历史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436182331毛泽

5、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54543641形势与政策323221-82集中分散外语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I7254183411英语专业不开大学英语II7260123421大学英语III7260123431大学英语IV7260123441体育与健康必修课大学体育I363062111体育教育专业不开大学体育II36362121大学体育III36362131大学体育IV36362141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603030(课内)4311信息相关专业不开ACCESS(文科艺体)5436182321C语言(理工)5436182321职业课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8182122就业处负

6、责安排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18182152跨学科课程选修课人文社会科学108在3-7学期开设。学生至少选修艺术修养课程2学分。文科学生至少选修自然科学课程2学分,理工、体育学生至少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2学分。学生选修学分数不得低于6学分。自然科学艺术修养合计50注:1.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1为考试,2为考查。以下表格相同。2.形势与政策课程课堂教学不少于34学时。表3 教师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理论讲授实践实验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必修课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54543331现代教育论5436182241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363

7、62252学科教学论(包含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54361822院系自定1教师专业技能课程必修课课堂教学技术(含微格教学)3636(课内)22文6理52教师语言艺术(含教师口语)151531112书写技能18181122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36261022文5理62教育拓展课程选修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63621选修3学分,安排在25学期开设2教师专业发展3636212教育综合实践活动3636212课程设计与评价3636212教师礼仪3636212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36362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636212合计18注:1.学科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两门课程由教学院系根据专业特点确定。2.

8、教育拓展课程每门课周学时为2,记1学分,每生应选修3个学分。3.教育类相关专业可参照上表选择性开设。附表4 专业教育平台(74学分,1316学时)专业基础课(14学分,310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理论讲授实践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技法理论(上)2616102111技法理论(下)3220122221基础素描36122412212基础色彩48123612212中国画线描24121212112二维设计基础482424122.522三维设计基础24121212122水彩画361224121.522创意素描石膏像36122412122合计3101321

9、7814专业主干课(32.5学分,438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理论讲授实践实验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中国美术史(上)2626211中国美术史(下)3232222外国美术史(上)3232223外国美术史(下)3232224艺术概论(上)3232225艺术概论(下)3232226素描着衣人物248161213色彩人物写生361224121.53风景写生I3周13工笔花鸟248161213写意花鸟3612241213书法48123631.54篆刻基础2412121214油画静物2412121214素描人体361224121.54艺术实践30周61-6毕

10、业考察3周18毕业创作与展览12周48合计43827416432.5专业拓展课模块(选修58学分,1272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理论讲授实践实验学术型模块选修课摄影基础48123631.53图案设计248161614风景写生II3周14中国民间美术I3232225中国民间美术II32122021.56美术批评与鉴赏(上)3232225美术批评与鉴赏(下)3232226国画材料技法48163231.55工笔人物4812361625写意人物4812361625中国画山水481236162.55电脑设计基础321616161.55水墨构成48123

11、6315国画装裱技法481632415线描人体4812361625构图训练64164841.55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3232225美学基础3232225中国古典诗词鉴赏323221.55油画材料技法48163231.56版画4812361626雕塑4812361626油画着衣人物4812361626油画人体4812361626古典油画技法4812361626表现性油画4812361626综合材料48123631.56论文写作322012226绘画创造研究643232426西方思想文化史3232226艺术品鉴藏32248226教师基本功训练8周31-6毕业创作指导2周0.58师资型模块选修课摄影基

12、础48123631.53图案设计248161614风景写生II3周14中国民间美术I3232225中国民间美术II32122021.56美术教育教学技能I32161621.55美术教育教学技能II32161621.56美术批评与鉴赏(上)3232225美术批评与鉴赏(下)3232226中国画山水基础4812361625工笔人物32824161.55写意人物481236161.55电脑设计基础3216161615装饰画328241615图形创意332161.55招贴设计4481625漆画332161.55陶艺348161.55综合材料332161.55POP海报设计4831.55数字绘画4831

13、.55国画材料技法4831.55版画4812361626雕塑321220161.56油画着衣人物321220161.56字体与标志设计321220161.56包装设计321220161.56油画材料技法4831.56数字插画4831.56古典油画32161.56表现性油画32161.56书籍设计32161.56CI设计32161.56网页设计基础481626室内设计欣赏32226教师基本功训练8周31-6毕业创作指导2周0.58须在学制内选择一个模块,完成27.5学分。注明学分规定及学生选修要求。实践教学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实践课程类别总学时学时分配周数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理论讲授实践实验课

14、程实践实验教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0%,理工、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集中实践教学入学教育1112军事理论及训练2212专业见习22院系安排专业实习18182院系安排学年论文(设计)12毕业论文(设计)67-82教学技能训练14-52师范*证书考试训练12社会实践22科技创新专业技能竞赛12奖励学分科研训练22说明:1.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学时、学分,在专业课程安排中体现;2.教学技能训练:在教育实习前对学生综合教学技能进行达标认定,合格后方可安排安排实习并取得1学分;3.社会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需要,各学院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15、开展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经所在学院考察合格,计2学分。4.专业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7学期,各学院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自行确定。八、主要课程简介(列6-10门)(宋体五号 阿拉伯数字Times New Roman 段前段后0,行间距:固定值 20磅、段前空两个字符,以下同)1.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代码: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是美术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中国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内容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背景,以介绍古代绘画为主,力求对各个时期的绘画倾向、主要流派、代表画家、作品、重要理论等做重点阐述,对雕塑、工艺美术、建筑、书法等门类也做简要介绍,使学生对中

16、国美术的发展的历史和脉络有一个整体系统的的认识,深入理解中国美术的基本特征。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以文字学习为主,辅助以丰富的图片、视频和课件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更有兴趣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及民族美术的光辉成就,较系统的掌握中国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艺术鉴赏力。同时,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专业技法的学习和创作水平的提高,为美术专业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课程代码: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

17、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3.课程名称:素描着衣人物 课程代码: 课程内容:素描着衣人物写生是素描教学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着衣人物素描,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夯实了学生的造型基础,实现对素描问题深度的积极探索,同时,把素描的造型能力和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念相结合,形神兼备地刻画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及外表等个性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去表现不同的形象特征、情调、趣味以及艺术风格

18、,尤其是转换学生传统的块面表现的思维模式,实现以线的表现为主的思维模式,从而不断积累和拓展造型经验;更重要的是实现从基础训练到艺术创作,特别是人物画创作的根本手段和唯一途径,通过着衣人物写生探讨艺术形式,关注社会问题,具备形式表现与社会表现的双重视野,培育艺术性与社会性兼备的人文素养。4.课程名称:中国画线描 课程代码: 课程内容:中国画人物线描,是培养学生认识与掌握中国画基本规律与技法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增强传统线性绘画能力,提高中国画知识和修养,很好解决造型基础与写生、创作衔接的问题,提高基础课程的效率。该课程强调传统写意性与线性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线描特征为主导开展多层次教学课程设置,分为线描花鸟和线描人物。其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传统审美理念,了解线条表现形式在人物画中的发展与历史,在传统线描临摹的基础上,学习传统造型特点和毛笔勾勒技法,在写生中学会用线造型;二是通过线描的训练提高对笔墨线性的审美能力,从传统美学的造型基础中,逐渐发展演绎在当下的中国绘画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