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pt_第1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pt_第2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pt_第3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pt_第4页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河南省实验小学 潘 红 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摒弃以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育观,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充实教学材料,增加研究内容,设计操作项目,开放讨论交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可创造的空间。,“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有的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而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不足。,教材向学生展示的是最终的结果,缺少过程和方法。,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方法之一:将数学知识融入鲜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

2、知。,新教材“重过程,多应用”拉近了两者的关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为什么要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为什么不能自己发明一个长度单位? 测量时为什么要从0刻度开始? 不从0开始的为什么要减去前面的长度?,很好的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 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知识, 新旧知识有多大差距的问题。,用了一个“学校要加工一样大小的桌子,需要弄清桌面到底有多长”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引出要学习的主题“认识厘米和用尺子进行测量”。并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把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以问题的形式摆在孩子们的面前,,我的做法,巧妙利用情景图:,北师大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书

3、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图辅助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案例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下课啦比高矮,案例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下课啦比长短,北师大版教师用书上指出:“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板应该用长一点的钉子,薄的木板应该用短一点的钉子。结合本题的实际情况,宜选用中间的钉子为好。”,首先我把实物引入课堂,用具体事物替代情境图。,凳子,三个长度不同的钉子,门,黑板,书上一幅“选用哪个钉子好?”的情境图,我把它转化成三个环环相扣的实际生活情境,实实在在的钉子,真真正正的板凳、门、黑板,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动手比,可以试着量。三个情境三种情况,不同的

4、条件,不同的选择,让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去体验生活,学会生存。,反思:,北师大版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境图,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应用的广阔空间。,1.不要一味追求答案和结果,应重过程,重能力。,2.模拟实际情境,教学效果好于单纯看图。,3.变单一情境为复合情境,有对比,更丰富。,方法之二: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例如统计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气球颜色,分小组整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一课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长方

5、体和正方体顶点、面的特点,很多是学生已知的。但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不够全面,不够严密,特别是对于棱的认识就更加陌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 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 ?, 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 交流、 探索等一系列活动,变“ 静态 ”教学为 “鲜活的动态”?, 怎样设计能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积累研究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问题:,活动一:从“魔袋”中摸出长方体。,摸之前就想好自己要重点摸哪里,怎样去判断。促使

6、学生对自己已有经验进行自我整理,自我总结。,交流摸长方体的经验,总结长方体的特点。,关于开放性课堂驾驭的窍门,1、不要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清晰,指向性强。,尊重学生不是一定要顺从学生,2、学生表述不清,不是我们要的语言怎么办?,沾边就上,3、尽量减少一对一,要引领全班互动。,交流摸长方体的经验,总结长方体的特点。,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验证。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7、”。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找准起点,就是要了解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对哪一点知识理解的有偏差,有漏洞,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点拨准确到位,教学有的放矢。,我设计的“拼一拼”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做”, 去 “悟”,去“经历”,去“体验”,去主动获取,学生 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凸显知识的活性。,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的强大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形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牢牢地吸引他们。,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

8、,电脑早已走进课堂,但是电脑课件并不仅仅是小黑板的替代品。它最大的优势是它动态的视听效果。它能把很抽象、枯燥的知识,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以有的经验和兴趣是什么、留心学生关心,注重的时事有哪些、再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充实到教材中去,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应用性强的学习材料,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之三:联系学生实际,充实学习材料。,例如: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比赛场次,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案例】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一分二,分糖果,1包(12块)糖,吃掉 它的 ,

9、你吃了多少。,1243(块)每份3块,单位一可以是多个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分糖果,2510(块)一共10块,1262(块)每份2块,5,12块糖,吃掉 了4块,吃掉的占这包糖的几分之几?,难题:吃了9块,正好是一包巧克力的3/5,你知道这包巧克力原有多少块吗?,有趣的导入,分类: 一、单纯活跃气氛型。 二、与知识能力有关型。 1.与知识有关。 2.与思想方法有关。,用名字开玩笑,游戏,交流,【案例二】三年级周长的认识体育课跑圈实验,【案例一】一年级比轻重简笔画导入,【案例三】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简笔画导入,【案例四】四年级比赛场次让鸡蛋立起来,【案例四】四年级比赛场次不用刀吃西瓜,以上的两个情境

10、,都来源于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原型,注重了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创设情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使“数学味”和“生活味”相协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变“死”为“活”,增强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也就是说知识不应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索,发现,交流,完善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加工处理教材,变“死教材”为“活问题”,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可供研究的

11、,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和机会,增强研究过程的“开放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大胆的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案例】认识厘米,在碰撞中学习知识。,【案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谁爬得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比赛, 13.534.5,73324.33333, 5778.1428571, 9.4110.85454,第一名,第三名, 13.534.5,73324.33333, 5778.1428571, 9.4110.85454,第一名,第三名,(区分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为什么你们一组算

12、得比其他组快?, 13.534.5,73324.33333, 5778.1428571, 9.4110.85454,第一名,第三名,为什么不往下除了,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二三组比第四组快?,(无限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区别), 13.534.5,73324.33333, 5778.1428571, 9.4110.85454,第一名,第三名,你怎么发现你们的得数在循环?,(无限循环小数的特征), 13.534.5,73324.33333, 5778.1428571, 9.4110.85454,第一名,第三名,你怎样描述你的得数能让大家听懂?,能不能记录得更简便?怎么读?,(无限循环小数的读写

13、方法), 13.534.5,73324.33333, 5778.1428571, 9.4110.85454,第一名,第三名,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得数怎么办?,(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变“细”为“粗”,增加学习内容的“自由度”。,现行教材所提供的许多教学内容都经过数学处理,被人为的简单化、典型化、理想化,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的太细,思路规定的太死,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这种束缚,变“过细的扶持”为“粗线条的教学”,增加学习内容的“自由度”,减少对时空的占领,留足扩展的空间。,案例一:(北师大教材数学第一册37),形散神聚,案例一:(北师大教材数学第一册37),3+5=8,5+3=8,2+6=8,6+2=8,8 - 2=6,8 - 6=2,8 - 5=3,8 - 3=5,形散神聚,把握题目的内在精髓,,适度收敛提升,,让学生充分感悟、认识、理解开放题众多答案中的规律性、统一性,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品质,更大的发挥开放题的价值。,把握知识精髓,巧妙整合。,抓住基本概念,所有的变形都是依据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认识周长, 建立周长概念,求长方形周长,求多边形周长,求正方形周长,从学生疑难处下手、直击要害。,【案例】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