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 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cules:分子量10000-100000,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结构复杂,由有机小分子聚合而成。在细胞内各自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2. 亲水分子:极性分子,可溶于水,如糖、DNA、RNA、大部分蛋白质;疏水分子:非极性分子,不溶于水,如磷酸分子尾部。3. 多糖:基本单位:单糖或双糖。种类及功能:糖原、淀粉(glycogen、amidon):能量储备;纤维素(cellulose) : 细胞壁成分;寡聚糖(oligosaccharides): 构成糖蛋白和糖脂,保护:“外衣”、
2、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黏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 与蛋白质形成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重要组成成分4. 肽键:共价键,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a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a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胺键。5. 核酸 :分类:DNA、RNA;基本单位:核苷酸;合成原料: 核苷三磷酸;功能:DNA遗传物质,储存遗传信息、自我复制、转录三种RNA;指导合成蛋白质;RNA(主要三种)mRNA、tRNA 、rRNA,参与蛋白质合成。6. 脱氧核苷酸7.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8. 3,5磷酸二酯键:一个核苷三磷酸 的磷酸与另一个三磷酸核苷的核糖3羟基脱水后形成酯键,并释放1分子焦磷酸。9.
3、核膜:分为内层核膜和外层核膜两层,构成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分隔。外层核膜与内质网相连,内层核膜内表面与核纤层相贴附,内外层核膜在核孔处互相融合。功能:核膜包围核物质形成特定的代谢环境;将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分开,使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10. 核周间隙:内、外层核膜交会形成的腔隙,与内质网腔相通。11. 核孔:核膜上的孔洞,其边缘为内、外层核膜融合形成,由核孔复合体构成。是细胞膜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其有效孔径影响物质运输是否进行及其速率。12. 核孔复合体:组成核孔的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排列方式形成的复合体,可以从核膜上分离出来。由核孔蛋白组成,介导核-质间物质运输。13
4、. 核纤层:高等真核细胞内层核膜下,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壳层,分布于内层核膜和染色质之间。化学组成:核纤层蛋白一种中间丝蛋白。功能:具有和内层核膜、染色质结合的结合位点,与核膜形成和染色体构建有关:对核膜,在间期起支撑作用,在分裂期调控核膜崩解和重新装配;对染色体,在间期提供染色质锚定位点,在分裂期可能提供染色体构建附着位点。14. 常染色质euchromatine: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色质,它是异染色质之间的浅染区域,进行活跃的基因转录,由30nm纤维和襻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15. 异染色质htrochromatine:间期核
5、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最紧缩的形式就是异染色质。它是核膜下、核仁周围及核内散在分布的高电子密度颗粒团块。大部分折叠成异染色质的DNA不含有基因,约只有10%基因组包装在其内。被包装的基因通常不能表达。对端粒和着丝粒功能的维持很重要。细胞总体异染色质含量与细胞基因表达水平有关:当基因转录变得活跃,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16. 组蛋白:总量相当于DNA量,分子量小;含大量带正电氨基酸(精/赖-碱性氨基酸),能中和DNA所带负电荷。分类:5种两类:H1组蛋白、核小体组蛋白(8聚体)。功能:参与染色体构建;调控基因转录。17. 基因gne:DNA分子中能产生有
6、功能的 RNA分子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表达的单位。组成:外显子exon基因中用于编码的序列;内含子intron间隔在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调控序列sequence rgulatrice可被基因调节蛋白结合的序列。18. 半保留复制rplication semi-conservatrice:亲代DNA双螺旋中的两条核苷酸链分别作为生成两个子代双螺旋的模板,新链的核苷酸序列与模板链序列互补。复制后的DNA分子,各含有1条原来的旧链和1条新链,两个新合成的双螺旋都是原来双螺旋的精确复制品。三个必须元件:多个复制起始点 origines de replication起始蛋白识别与结合处;一个
7、着丝粒 centromre;两个端粒 telomres19. 核小体nuclosome:线性的DNA分子被折叠盘曲而包装的第一层次。组成:组蛋白八聚体(H2A、H2B、H3、H4各两个);左手螺旋DNA缠绕链1.75圈;相邻珠粒间的连接段DNA。每个核小体所含DNA平均长度为200bp,DNA分子从5cm缩短为2cm,形成串珠状纤维。20. 30nm纤维:DNA分子折叠包装的第二层次,将核小体进一步包装为直径30nm的规则结构。依赖机制:H1组蛋白、核小体组蛋白的尾部。2cm到0.1cm。21. 基因表达expression gnique:基因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
8、或转录成rRNA、tRNA的整个过程称为基因表达。22. 中心法则:Le dogme central:细胞内的基因先将它的遗传信息转录在mRNA上,再经过翻译,将特定的遗传信息翻译为特定的蛋白质。23. 转录transcription:在R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A的一条链上的一段序列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以4种三磷酸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一个与模板序列互补的RNA分子。转录产物主要有mRNA、rRNA和tRNA。启动子和终止子:特殊的DNA序列,对RNA聚合酶发出的信号。启动子:转录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结合后启动转录;终止子: 转录结束。24. 核仁:核内的特殊区域,核糖体合成的装置。化学组
9、成:蛋白质(核糖体蛋白)、RNA(rRNA)、DNA(rRNA基因)。三个部分:纤维中心、纤维成分、颗粒成分。功能:rRNA的合成、 rRNA前体的加工、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25. 核仁组织者:构成核仁的10条分布着rRNA基因的DNA袢环中,每条襻环上的一串rRNA基因叫做一个“ 核仁组织者” (nucleolar organizer),简称为NOR。功能:细胞分裂完毕后,以“核仁组织者”为中心,又组建新的核仁。(先是有数个小核仁形成,随即小核仁互相融合成一个或数个大核仁。)26. 翻译transduction:三种成熟的RNA分子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以mRNA为模板,把核苷酸链上的三联遗传密
10、码转换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场所:核糖体。包括起始、延长(进位、转肽反应、移位)、终止三个阶段。27. 多核糖体polyribosomes: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28. 蛋白质糖基化glycosylation des protines: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加上寡聚糖链形成糖蛋白称为蛋白质的糖基化。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称N-连接,另一种为O-连接。N-连接分核心糖基化和末端糖基化两步,前者在内质网中进
11、行,后者在高尔基体中进行。29. 内质网应激:内质网中未折叠的蛋白质明显增多,超出内质网的处理能力时,细胞激活一些相关的信号级联反应,来应对条件的变化和恢复内质网良好的蛋白质折叠环境的现象。三种处理机制:产生更多的内质网和伴侣蛋白;瞬时抑制蛋白质翻译;将未折叠蛋白质移入胞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若该状态无法缓解,细胞进入凋亡程序。30. 高尔基体:形态结构:顺面管网结构、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反面膜囊、反面管网结构。功能:加工和修饰(糖蛋白的末端糖基化、蛋白聚糖的糖基化(O-连接)、糖脂糖基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硫酸盐化、分泌蛋白前体的有限水解)、分选(高尔基体根据蛋白所携有的特定分选信号
12、,以相应的受体与这些分选信号结合,并将不同的蛋白分装到各自的运输小泡中,分别运送至不同的目的地)(回输内质网的分选、溶酶体酶蛋白的分选、受调分泌蛋白、持续分泌蛋白、高尔基体驻留蛋白)。31. 细胞质内含物inclusions cytoplasmiques:细胞质内除了细胞器和细胞质骨架外,还有一些有形的代谢物质,主要是储存在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如糖原、脂滴和蛋白质结晶等,称为细胞质内含物。它们的存在形式、数量和形状因细胞类型以及细胞功能状态的不同而改变。32. 溶酶体:单层膜包围的小囊泡(膜上:质子泵、转运蛋白、膜蛋白高度糖基化),有较高电子密度,形态多样。腔内:酸性、多种酸性水解酶、待水解的底
13、物。形成:早期内体多泡体晚期内体溶酶体。功能:消化水解胞吞物质、细胞自身物质(自噬autophagie、分泌自噬)、细胞外物质。33. 胞吞 endocytose :吞噬phagocytose(大颗粒物质、细菌)、吞饮pinocytose(小颗粒物质、液体)、受体介导胞吞作用 endocytose par lintermediaire de recepteurs(特异性大分子,通过受体配体结合的胞吞)。34. 自体吞噬autophagie:细胞内一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及其内含物由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小体。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内容物被消化,这种现象为自噬。意义:生理状态:基础水平的
14、自噬细胞更新、细胞稳态(清除衰老、损坏细胞器;.提供原料和能量用于细胞成分的更新合成);病理状态:诱导性自噬增多或减少。产生自体吞噬泡。35. 分泌自噬:细胞消化自身分泌颗粒。产生分泌自噬泡(分泌颗粒与溶酶体或晚期内体融合)。36. 异体吞噬泡vacuole heterophagique:由晚期内体或溶酶体与吞噬小体融合而成,又称异噬溶酶体。外有界膜包围,内含经吞噬作用摄入的细胞外物质。37. 自体吞噬泡vacuole autophagique:由晚期内体或溶酶体与自噬小体(双层膜,内包胞质、胞器、细胞内含物)融合而成,又称自噬溶酶体。38. 蛋白酶体proteasome:存在于真核细胞和一些
15、细菌中的大的蛋白复合体,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水解不再需要或已受损的蛋白质。形态:光镜、电镜均不可见,无膜,筒状。化学成分:蛋白质复合体,19S调节颗粒(供能:ATP酶活性位点、识别:泛素结合位点)、20S核心颗粒(a亚基:锚着;b亚基:蛋白酶活性位点)。功能:降解不需要的、损伤的蛋白质。39.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systm de lubiquitine-protasome:由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耗能的、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降解机制。蛋白质先被泛素标记,然后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一个多步骤反应过程,有多种不同蛋白质参与。40. 线粒体mitochondrie: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
16、要场所。结构:显微结构:线状,颗粒状;超微结构:两层膜构成的膜囊。组成:外膜、膜间腔、内膜(嵴)、基质腔。重要蛋白复合体:电子传递链la chane de transport dlectrons (呼吸链la chaine respiratoire)、基粒particule elementaire(ATP合成酶复合体synthase de ATP )。化学组成:蛋白质,脂类,DNA,其它(辅酶、维生素、无机离子及RNA等)。41. 基粒particule elementaire:镶嵌在内膜上基质一侧的蛋白复合体,突出于内腔即为基粒。它是线粒体的基本功能单位,可催化ADP磷酸化为ATP,故又称A
17、TP合成酶、ATP酶复合体。结构:头、(柄、)基。F0F1复合体:F1因子(ATP合成酶、ATP酶):基粒头部,完整线粒体中催化ADP、Pi合成为ATP,也可催化ATP水解;F0因子(质子通道):基粒基部,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质子通道,膜间腔质子经该通道驱动F1因子合成ATP。(能量转化:质子动力势高能磷酸键)42. 化学渗透偶联couplage chimiosmotique:“化学”ATP合成与“渗透”质子跨膜运输两个事件的偶联。内容:驱动ATP合成的直接能量是跨内膜的电化学H+梯度(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的形成是电子传递和质子泵送相偶联的结果。43. 氧化磷酸化phosphorylatio
18、n oxydative:通过物质氧化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将生物氧化所释放能量的转移过程与ADP的磷酸化过程结合起来,释放的能量被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也称氧化磷酸化偶联。44.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chaine de transport delectron (chane respiratoire):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多蛋白复合体按还原势(对电子亲和力)由低到高排列,能够通过可逆地接受、释放质子和电子,将电子最终传递至氧,将质子从线粒体基质腔泵送至膜间腔,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跨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2e传递过程:NADH复合体ICoQ复合体III细胞色素c复
19、合体IV氧。质子泵:电子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能量用于蛋白复合体泵送质子进入膜间腔,形成质子动力势。(能量转化:高能电子质子动力势)45. 质子动力势force proton-motrice:驱动ATP合成的直接能量是跨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即质子动力势。产生:电子传递和质子泵相偶联的结果。组成:内膜两侧内高外低的pH梯度(pH),内负外正的电压梯度(V)。作用:驱动质子回流,驱动F0F1复合体合成ATP,将质子回流与ATP合成偶联,实现能量的转化。其他作用:与线粒体内膜物质转运(共转运)有关。46. 细胞骨架cytosquelette:组成: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网状结构系统。一种高度
20、有序的结构,能在细胞活动中不断重组(动态有序)。作用:在细胞的形态维持和改变、各种运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和信息传递、基因表达和细胞分裂与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47. 微管microtubule: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和相关蛋白组装而成的管状结构。微管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某些细胞结构的形成、胞内膜性细胞器的定位、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化学组成:a、b、r微管蛋白+微管结合蛋白(MAP):a、b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存在形式:单管(质膜下)、二联管(纤毛、鞭毛)、三联管(中心粒、基体)。装配:体外:踏车现象(b-微管蛋白:
21、正端;a-微管蛋白:负端);体内:成核作用微管组织中心(中心体、基体)。药物作用:紫杉醇抑制解聚;秋水仙碱、长春碱抑制聚合。功能:支持细胞、维持细胞形态;形成中心粒、纺锤体、基体、纤毛、鞭毛;为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轨道(马达蛋白);为细胞器分布提供结合位点。】48. 微管组织中心centres organisateurs des microtubules: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动物细胞内两种主要的微观组织中心:中心体、基体。在细胞内由微管组织中心决定微管的极性,负端指向微管组织中心,正端背向微管组织中心。49. 中心体centrosome:由一对互相垂直
22、排列的中心粒centriole(9组三联微管)和中心球构成。功能:细胞内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在细胞分裂期指导纺锤丝排列和染色体的移动。50. 微丝microfilament: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两条平行的肌动蛋白纤维按右手螺旋法则搅绕而成),成束地或分散地存在于真核细胞胞质中,使细胞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在细胞的形态维持以及细胞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组成:肌动蛋白actine+微丝结合蛋白(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e,Tm、肌钙蛋白troponine;肌球蛋白 myosine )。聚合:体外踏车现象;体内成核作用:ARP复合物(发生在质膜下区域;ARP复合体可以附着于质膜,或
23、附着于已形成的微丝纤维形成树状结构)。功能:支持细胞质膜(分布于质膜下;微绒毛;黏合带、黏合斑(锚定连接)、介导细胞运动(收缩环、肌肉收缩、变形运动)。】51. 中间丝filament intermdiaire:是由中间丝蛋白家族组成,分布于不同类型的真核细胞中,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使细胞在被牵伸时能经受住机械力。中间丝在细胞构建、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分化等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化学组成:中间丝蛋白(单体二聚体四聚体亚单位八聚体原纤维中空管状中间丝)+中间丝结合蛋白。功能:维持细胞性形状、机械强度支架作用(桥粒、半桥粒);与细胞分化有关(中间丝蛋白表达有组织特异性)】52. 细胞连
24、接jonction cellulaire:多细胞生物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通过一些特殊的分子彼此识别和结合形成的一些特化的连接装置,在细胞的迁移和组织构建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多见于上皮组织。53. 紧密连接jonction tanche(封闭连接 junction etanche):位置:位于上皮细胞近管腔的侧面。形态:相邻细胞的跨膜蛋白互相对接,分布呈网状或带状环绕细胞一圈。作用:封闭细胞间隙 (相对性),阻止上皮层内外物质的自由进出,是上皮细胞选择性通透作用的物质基础。参与紧密连接的跨膜蛋白:连接蛋白。54. 锚定连接jonction danc
25、rage:是一类能将一个细胞的骨架成分与相邻细胞的骨架成分、或与细胞外基质锚定在一起的结构。广泛分布于动物的各种组织内,在上皮、肌肉等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组织中尤为丰富。主要有两类蛋白质构成:细胞内锚定蛋白、跨膜黏附蛋白。分类:黏合带、黏合斑、桥粒、半桥粒。55. 黏合带zonulaire:位置:上皮细胞顶部侧面,紧密连接下方。形态: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带状黏合。作用: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分子:细胞骨架:微丝;胞內锚定蛋白;跨膜黏附蛋白:钙粘素caderine。56. 黏合斑maculaire:细胞通过局部黏附(adhsion focale,黏着斑、焦点黏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黏合连接。分子
26、:细胞骨架:微丝;胞內锚定蛋白;跨膜黏附蛋白:整合素(胞外部分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相连接)。57. 桥粒desmosome :位置:管腔和腺体上皮细胞侧壁。形态:相邻细胞接触点上一种类似钮扣或铆钉的点状细胞连接,但保持细胞间隙。作用:能牢固地将相邻细胞扣在一起,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分子:细胞骨架:中间丝;胞內锚定蛋白:形成桥粒斑;跨膜黏附蛋白:钙粘素。58. 半桥粒hmidesmosome:位置:上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接触点上的点状连接。形态:铆钉状连接上皮基底面与基膜,只有桥粒的一半结构,其致密斑只存于上皮细胞的胞质面。作用:它能使上皮组织固定,并分散所承受的机械张力。分子:细胞骨架:中间丝
27、;胞内锚定蛋白;跨膜黏附蛋白:整合素。59. 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60. 通讯连接jonction communication: 位置: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相邻细胞膜上的特殊连接通道。作用:以实现细胞间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和协调。包括:1.间隙连接;2.化学突触;3.胞间连丝。61. 间隙连接(缝隙连接)jonction gap: 又称缝隙连接。存在于动物细胞(少数终末分化细胞除外)及体外培养细胞,呈斑块状,由成簇的连接子(连接子蛋白*6)(跨膜蛋白)组成。在电化学和代谢上偶联的两个细胞。62. 细胞黏附adhsion cellulaire: 细胞与
28、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通过一些特殊的分子彼此识别和结合。是锚定连接的基础,同时也在细胞的迁移和组织构建中起重要作用。63. 钙黏素(cadhrine):结构:单次跨膜蛋白;同二聚体;胞外结构域形成重复子。特点:Ca+依赖性、介导嗜同性黏附。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的嗜同性黏附,通过细胞内锚定蛋白与细胞骨架相连,构建和维持组织结构,信号转导。参与构成黏着带、桥粒。64. 选择素(slectine):结构:单次跨膜蛋白;高度糖基化;重要活性部位:凝集素结构域(配体识别)。特点:Ca+依赖性;嗜异性结合;需整合素协同作用。功能: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或血小板的识别和黏附,启动炎症免疫反应及维持
29、炎症状态。65. 整合素(intgrine):又称整联蛋白,跨膜异二聚体糖蛋白()。功能:多数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黏附,参与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功能。参与构成黏着斑、半桥粒。(一些整合素是纤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的受体)66. 细胞外基质matrice extracellulaire: 由细胞分泌的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填充细胞之间的大小间隙,主要功能是形成一种支撑框架,使细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细胞提供生存和行为的外环境;通过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其行为,使细胞能按一定方式移动和相互反应,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组成:纤维蛋白(胶原、弹性蛋白、纤黏
30、连蛋白、层黏连蛋白)、凝胶状基质(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基质与细胞间的关系:细胞控制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细胞通过表面特异性受体(整合素为主)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结构、功能有影响(细胞的形态、存活、死亡;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的迁移)】67. 胶原collagene:细胞外基质最主要组分、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组成:三条肽链盘绕成三股螺旋结构构成胶原分子,一些胶原分子(I、II、III、V、XI)装配成有横纹结构的胶原原纤维;另一些胶原分子(IX、XI)与胶原原纤维结合,称为原纤维相关胶原;还有些胶原分子(IV、VII)装配成片层网络状结构,称为网络形成胶原,是基膜的主
31、要组分。68. 弹性蛋白elastine: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赋予组织弹性。在血管、皮肤有弹性的组织中含量丰富。69. 纤黏连蛋白fibronectine:是一类异二聚体糖蛋白,与细胞表面跨膜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中其它大分子结合,参与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构建。肽链中的RGD序列具有重要功能,是与细胞结合的位点。70. 层黏连蛋白laminine:三聚体糖蛋白,与细胞表面跨膜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中其它大分子结合,是基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肽链中也含有RGD序列(与整合素结合)。71. 基膜lame basale:细胞外基质特化而成的薄层网络状结构。位置:大多数上皮细胞、内皮细胞
32、层下面(也可包绕在肌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鞘细胞的周围)。化学组成: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基膜蛋白聚糖、连接分子(巢蛋白)。功能:借整合素与相邻细胞锚定连接在一起;对大分子、细胞移动起屏障作用;组织再生、创伤愈合。72. 质膜membrane plasmique:又称细胞膜membrane cellulaire,细胞用来把自己的内容物包围起来的界膜。结构:脂双层bicouche lipidique,电镜下“两暗夹一明”;流动镶嵌模型。化学组成:脂质、蛋白质、糖类。特点:流动性、选择透过性。功能:(使细胞与外界有所分隔又保持联系)物质运输、信号接收和转导、细胞识别和黏附、细胞链接和组织构建。73
33、. 流动镶嵌模型le modle de la mosaque fluide:脂质分子排成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或联结与脂双层上;膜两侧结构是不对称的;膜脂和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74. 脂双层bicouche lipidique:脂质分子互相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藏于内部形成的双分子层结构。组成:磷脂、胆固醇、糖脂。作用:膜的支架;对大多数水溶性分子形成通透屏障;为各种执行特殊功能的蛋白质提供适宜环境。特点:不对称性,分为胞质单层和非胞质单层(含糖脂)。75. 生物膜membrane biologique:质膜与细胞内膜membrane interne具有共
34、同的结构和相近的功能,统称为生物膜。76. 膜脂 lipides membranaires:生物膜上的脂类。种类:磷脂(含量最多,内外层磷脂种类、含量不同)、胆固醇(含量越多膜流动性越弱)、糖脂(位于非胞质单层)。特性:亲水脂分子molcule amphipathique(兼性分子) ;排列成脂双层;具有流动性。77. 膜蛋白 protines membranaires :生物膜所含蛋白质。种类:整合膜蛋白(破坏脂双层后可提取)、周围膜蛋白(结合松散,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可提取)、脂锚定膜蛋白(也可归于整合膜蛋白)。特点:亲水脂(兼性分子:疏水氨基酸疏水区域;亲水氨基酸亲水区域);大部分糖基化;膜
35、上分布不对称;具有移动性(但移动性受限)。78. 跨膜蛋白 protines transmembranaires :肽链穿越整个脂双层的蛋白质。种类:螺旋(单次、多次穿膜)、筒结构。结构:跨膜结构域(疏水)、胞內结构域、胞外结构域(亲水)。特点:亲水脂;糖基化;移动性;不对称。功能:转运蛋白、受体、连接蛋白等。79. 糖脂 glycolipide:寡糖链共价结合于膜脂分子。特点:一条寡糖链(15个糖基以下),常有分支,糖含量低。位置:膜的非胞质面。80. 糖蛋白 glycoprotines:以寡聚糖链共价结合于膜蛋白。特点:多条寡糖链,常有分支,糖含量低。寡糖链与蛋白质连接方式:N-连接、O-
36、连接。位置:膜的非胞质面。功能:保护(形成细胞外衣)、识别(特异的糖基和规则的糖链排列)。81. 单纯扩散diffusion simple:不需要膜蛋白的作用而自由透过生物膜的脂双层。可通过的物质性质:疏水(脂溶性)小分子;极性不带电小分子。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82. 主动运输transport actif: 膜运输蛋白将物质逆其电化学梯度gradient lectrochimique泵送过膜,耗能。采取这一运输方式的全部是转运体蛋白(又称“泵”)。转运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是定向的,而且总是与一个能源(ATP水解、离子梯度等)相偶联。83. 被动运输transport passif : 又称
37、易化扩散。膜运输蛋白帮助将物质顺其电化学梯度跨膜,不耗能。所有通道蛋白和一部分转运体蛋白采取这一运输方式。84. 膜运输蛋白:介导无法依靠单纯扩散跨膜的物质的运输的膜蛋白。特点:多次跨膜蛋白;特异性运输物质。种类:转运体蛋白、通道蛋白。85. 转运体蛋白protines porteuses: 一种膜运输蛋白(跨膜蛋白)。运输原理:与所运输的特异性物质结合,经本身构象改变而运送物质穿膜。运输特点:即有主动运输又有被动运输;与所运物质相互作用较强;运输速度较慢。运输方式:包括单一运输、偶联运输(同向运输、反向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分类:单一转运体、偶联转运体。86. 偶联转运体transporteur
38、s coupls: 进行偶联运输transport couple的转运体蛋白称为偶联转运体。特点是利用一种物质的电化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运输另一种物质。【偶联运输:一种物质的运输依赖另一种物质同时或后继的运输,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相同(同向运输),也可以相反(反向运输)。】87. 离子梯度驱动力:通过偶联运输使一种物质的“下坡”(顺电化学梯度跨膜)带动另一种物质的“上坡”。这样进行主动运输的转运体蛋白称偶联转运体。88. ATP驱动泵:主动运输偶联与ATP水解。这样进行主动运输的转运体蛋白称ATP驱动泵。89. Na+ -K+泵 Na+ -K+ pump:存在于几乎所有动物细胞膜上的转运体蛋
39、白。功能:将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K+逆电化学梯度运入细胞。能量来源:自身进行ATP水解,故而又称Na+-K+-ATP酶。直接效应:建立和维持细胞外高钠、细胞内高钾离的特殊离子梯度。进而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间接效应:维持渗透压平衡, 调节细胞容积;保证一些物质的主动运输所需能量;参与形成内负外正的膜电位potentiel de membrane(3个Na+出、2个K +入)。90. 通道蛋白protins canalaires: 一种膜运输蛋白。运输原理:形成贯穿脂双层的充水孔道,当这些孔道在特异信号控制下打开时,能让特异性物质(一般是无机离子)经过而穿膜。运输特点:被动运输;与所运物
40、质相互作用弱;运输速率很高;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性。91. 蛋白质分选(靶向运输):蛋白质自身的某些氨基酸序列可作为信号被识别,并选择性定向运输。基础:特异性氨基酸序列的有无。92. 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93. 信号肽peptide signal:是位于蛋白质上的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在引导蛋白质到达目的地,即完成其分选信号任务后,信号肽常常从蛋白质上被切除。94. 信号斑plaque signal:是位于蛋白质不同部位的几个氨基酸序列在多肽链折叠后形成的一个斑块区,是一种三维结构,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在完成任务后,这些氨基酸序列继续存在。(eg.M-
41、6-P)95. 门控运输transport travers lespores nuclaires: 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核的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和载体介导的主动运输过程,具有选择性、双向性、耗能的特点,蛋白质在核质间的转运受严格的控制。【分选信号:核输入信号(核定位信号)、核输出信号,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输入细胞核后不被切除。受体:核输入(输出)受体可溶性细胞质基质蛋白质,可与核定位信号和核孔复合体的核孔蛋白结合。能量:RanGTP酶】96. 穿膜运输transport travers la membrane:已合成完毕的蛋白质或正在合成的新生肽链穿过目的细胞器的膜,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器内。蛋白
42、质从细胞质基质中进入内质网、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都是这种运输方式。【目的细胞器的膜上:蛋白质转运子负责穿膜运输。第二信号肽: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内膜、外膜、膜间腔用。起始穿膜信号、终止穿膜信号:内质网膜蛋白】97. 小泡运输transport vsiculaire: 通过运输小泡进行的蛋白质运输。可出现在“生物合成分泌途径”与“胞吞途径”中。【过程:小泡芽生沿微管运输抵达靶细胞器】特点:运输小泡具有高度靶向性、被转运物质具有高度特异性。98. 共翻译转运translocation co-traductional: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过程中穿膜运输,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到内质网的运输属于这一类。99.
43、 翻译后转运translocation post-traductional: 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穿膜运输,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到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运输属于这一类。100. 靶向运输ladressage des protines:细胞根据蛋白是否携带有分选信号及分选信号的性质,选择性地将其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101. 胞吞途径voies dendocytose:是指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吞饮、受体介导的胞吞)将胞外大分子装入胞吞小泡,经内体到达溶酶体,并那里被消化降解,降解产物进入细胞质基质为细胞利用的运输途径。102. 生物合成分泌途径Voie biosynthetique-scr
44、toire: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各区室间以及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或溶酶体的蛋白运输过程。其中既有前向小泡的运输,也有逆向小泡的运输。103. 受调分泌scrtion controle:将分泌物质装在分泌颗粒中,在细胞接到胞外信号后再分泌的细胞分泌途径。104. 固有分泌scrtion constitutive: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不断进行的分泌途径。105. 吞噬作用phagocytose:细胞吞噬大的颗粒状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106. 受体介导的内吞endocytose par lintermdiaire de rceptuers:由质膜上所要摄取大分子的特异受体与配体的识别、结合
45、而激发的胞吞过程,是一种特异、高效摄取胞外大分子的胞吞方式。107. 细胞通讯communication cellulaire:细胞之间可以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或直接接触而发生联系。主要分六类:接触依赖型、旁分泌型、自分泌型、突触型、间隙连接型、内分泌型。步骤:信号发放细胞合成分泌信号分子,信号分子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活化受体把信号转导入细胞从而引发靶细胞的应答反应。108. 细胞信号转导transduction du signal:细胞感受环境信号,把这种信号转导入细胞内并进行传递,最终做出一定反应的过程。基本模式: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信号在细胞内经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
46、级联传递和小分子信使的播散,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的改变;由此引起多种反应。109. 信号转导通路:信号分子受体蛋白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效应蛋白细胞反应。110. 信号分子:细胞通讯双方中信号发放细胞产生的化学分子。可以特异性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所以又称配体。分为疏水、可透膜,和疏水、不可透膜两类。111. 细胞受体recepteurs: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特异地识别信号分子(配体),并以很高亲和力与之结合,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包括1). 细胞表面受体(膜受体)其配体为水溶性;2). 细胞内受体(核受体,实际上是一种转录因子,即基因转录的调控蛋白)其配体为脂溶性。膜受体又
47、分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偶联受体112. 信号转导蛋白protines de transduction:一系列蛋白质,构成一组信号转导装置,依次活化下一个信号转导蛋白或产生一个信号小分子,使信息从上游向下游传递,构成从膜受体到细胞核之间的信号转导通路。功能:接力传递、扩增放大(产生大量调节性小分子第二信使或激活大量下游的信号转导蛋白;存在多次信号放大时,称信号级联反应)、整合信息、播散信息。特性:“分子开关”。113. 分子开关commutateur molculaire:信号转导蛋白收到上游信号后迅速活化,在活化状态下完成信号向下游传递,然后迅速被灭活,恢复非活化状态,以接收新
48、一次的上游信号。信号转导蛋白每经历一次活化非活化变换,就传导一次信号具有这种特征的信号转导蛋白叫作分子开关。有两大类型:蛋白质修饰去修饰型(最典型:磷酸化-去磷酸化)和G蛋白。114. G蛋白:GTP结合蛋白,可与GTP结合并具有GTP酶活性。通过“结合GDP结合GTP”实现“活化非活化”转变:非活化形式与GDP结合;活化接收上游信号后,GDP被GTP置换;活化形式与GTP结合(活化的G蛋白具有GTP酶活性);灭活G蛋白将GTP水解为GDP。115. 第二信使deuxime messager(小分子信使):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链中的某些节点突然大量产生的一些非蛋白质类的功能性小分子,它们能够与下游
49、信号转导蛋白结合并调节其活性,使信号继续下传。【第一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特点:短时间内迅速产生,短时间内迅速清除;具有信号的一过性传递和放大的功能。116. 靶蛋白:一个环节的直接下游蛋白分子;信号转导的终末节点分子。终末靶蛋白:信号传导链中,最终受到信号调控的蛋白分子,也是最终产生生物学功能的效应分子。最主要的终末靶蛋白:酶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调节蛋白。117. 转录调控蛋白(基因调节蛋白转录因子):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调节性DNA序列(基因调控序列),开启或关闭特定的基因。118. 细胞增殖:一个细胞复制自身成分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发生在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组织更新、创伤
50、修复等生物学活动的基础。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须经细胞生长、DNA复制、细胞分裂等几个事件的依次完成。119. 细胞增殖周期cycle cellulaire:指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它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120. 细胞周期检查点point de contrle:细胞周期中负责监控反馈信号(周期中细胞及环境状况),若条件不合适就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四个点。它包括G1/S期检查点(R点限制点)、S期检查点、G2/M期检查点、M期检查点。121. 有丝分裂mitose:指细胞通过形成纺锤丝和染色体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细胞分裂形式
51、,分为核分裂(前,前中,中,后,末)和胞质分裂。122. 染色体凝缩:前期开始的标志。松散的染色质凝缩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线条形染色体的过程。凝缩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凝缩蛋白,其他因素还有H1、H3组蛋白的磷酸化等。123.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蛋白质的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变化。它们往往在间期积累,随后在分裂时突然降解,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中又重复这一周期性的合成与降解的,这样的蛋白质为细胞周期蛋白。与Cdk组成复合体,为调节亚基。124.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是一类能使许多和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磷酸化,从而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
52、蛋白激酶。它必须与周期蛋白结合才能发挥激酶活性。与周期蛋白组成复合物,为催化亚基。【活性调节因素:1)、cyclin水平及与Cdk的结合 2)、Cdk的磷酸化状态 3)、Cdk的抑制因子Cdk抑制物(CKI)】66.5(CKI:周期性蛋白激酶抑制物,通过抑制Cdk的功能来阻断细胞周期的进程,为抑癌基因的重要产物)125. 纺锤体fuseau mitotique:有丝分裂期出现的特化结构,为临时性的梭形细胞骨架,由微管蛋白等蛋白质组成,以中心体为两极。形成:两个中心体依靠结合在微管上的马达蛋白的驱动而逐渐相互远离,绕着细胞核向细胞两端移动,最终星体以各自的中心体为两极。功能:1)、将复制好的染色
53、体匀等的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2)、介导细胞质成分的分配。组成:由三种类型微管组成:星体微管、染色体微管(动粒微管)、极间微管(重叠微管)。126. 动粒kintochore:有丝分裂前期末一些蛋白质结合到染色体着丝粒外侧,形成一种圆盘状特殊结构,称为动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移动有关。一对,每个动粒一侧与DNA交织,一侧与微管相连。127. 减数分裂miose: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主要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后产生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128. 细胞分化diffrenciation cellulaire:同源细胞逐渐产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等方面的稳定差异的过程。是胚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赊销额度协议书
- 楼栋长志愿服务协议书
- 背书转让协议书
- 变更孩子抚养权协议书
- 综合还款协议书
- 考研录取协议书
- 房屋代买卖合同协议书
- 酒场休战协议书
- 道路绿化协议书
- 米油回收协议书
- 无人机安全操作试题及答案
- 2025国际服务贸易合同范本(中英文)
-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成人肠造口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2025-2030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卷(三)(学生版)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扬帆起航”数学试题
- 食品行业销售助理岗位职责
- 八省联考陕西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