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教师应是“自来水”_第1页
演讲稿——教师应是“自来水”_第2页
演讲稿——教师应是“自来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演讲稿教师应是“自来水”关于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有个流传多年的形象说法是:一桶水和一瓢水,即要想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从知识的多与少上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必须要比门下的学子多掌握一些专门知识,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教师自身“见少”与“识窄”,乃至只有“半瓢水”,要想“使人昭昭”,无疑是“天方夜谭”。现在的问题是,随着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一桶水”和“一瓢水”的比喻显得有些“过时”,因为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新科技、新知识、新成果、新观念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海量的新信息借助高科技传播手段金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老是过去打来的那桶

2、水,对于当今学子来说,许多而今已觉不新鲜;有的因打来的那桶水时间过长,乃至变了味,结果要么“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要么“以其昏昏”,使人“昏昏”。眼下,有不少老师讲课不受欢迎,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方法不对头,年年老一套,抓不住“重点”,讲不清“难点”,不了解学生的“兴奋点”,找不准知识的“切入点”。最为主要的是,年年倒的还是那桶水。的确,我就见过这样一位老师,走上讲台,端坐正中,翻开“黄色讲义”,埋头照本宣科。课间休息时一瞄,他的这本讲义写于20年前。这样的“水”倒给学生喝,怎么会“味道好极了”!显然,这种“一本讲义念终身”是极端的例子,但一本讲义念数年,并非凤毛麟角。 由此看来,对于21世纪的

3、教师来说,仅仅是过去所打来的那“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自来水”。即不断地吸收鲜活的水源,并不断地“过滤”和“加压”,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新鲜的饮用水。正所谓:“时过然后学”,不断地“濯除旧见”、“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就像自来水那样。 笔者对别的专业“隔行如隔山”,不敢妄加评论,但对新闻专业来说尚有点发言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新闻实践远远快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两年前新闻理论界为新闻的商品属性问题争得唾沫横飞,莫衷一是,而新闻实践特别是新闻体制改革的结果,媒体早就在实行“两次买卖”;1995年以华西都市报为开端的大众化报纸至今爆了近10年,而新闻教科书还是停留在党委机关报阶段;以手机短讯为标志的“第五代媒体”正快速地争夺受众的眼球,而在许多新闻理论教科书里仍是总结传统的三大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新闻实务中的采写编评摄,而今不论是传播技术和手段还是表现方法上已与时俱进,而不少老师仍只会写“倒金字塔”,有的甚至连“倒金字塔”都写不像。更有甚者,1997年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已将新闻学从三级学科跃升为一级学科,而今包括武大在内的多所高校设立了新闻学博士点,而在新闻教学实践中仍有人认为“新闻无学”,似乎谁都可以教新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专业细分的结果越来越要求教师必须向高、精、尖、新发展。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站稳讲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