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平均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2、学会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分析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学生主动建构求平均数的数学模型,不能是简单的套用公式。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今天和同学一起来学习,我更重要的目的是来寻梦的。想知道我的梦是什么吗?生:想师:我梦中的课堂,是让孩子们感觉到枯燥的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美丽。我的学生都是课堂上的小主人。怎么才能让同学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生: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师:这些都需要,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没说出来。生:要积极思考!师:这位同学说得太精彩了,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乐
2、学善思的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数学课堂上开的最美,最生动的那朵花,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你们一定能好梦成真!师:我会用心聆听你们花开的声音,我会听到吗?生:会。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看着窗户说出了会字)能看着老师的眼睛,自信的告诉我,你们一定能让我听到花开的声音吗。生:(用期待、自信的眼神看着老师)能!师: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上课。一、 导入: 师生谈话后出示:游泳池平均水深是1米,小明身高是1.2米,问小明在游泳池里游泳会有危险吗?生:(1米是个平均数教师板书平均数,河水可能有的地方要比1.2米深得多,所以他在这里游泳会有危险.)师:你能说说1米是怎么来的吗?生:是量得几个游
3、泳区深的、浅的不同的深度几次相加,除以。(没说出来,但是孩子知道这是一个平均数。)师:除以量了几次的次数。(刚才同学恍然大悟)师:看来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学习的必要。师:请同学们看这样一道题,教师出示把复习题画成的条形统计图,你们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生:.(学生把已知的条件都找到了,没把问题找出来)师:除了告诉我们这些已经知道信息以外,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求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师:要想求平均每个组投中多少个?你有什么办法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记录在本子上。(独立思考)生: (1) (28+33+23)/3师:如果我们不用计算,如何就能一眼看出平均每组投
4、中多少个呢?生:假设以第一组28个为标准,把第二组的33个拿出5个,给第三组5个这样三个组平均都是28个。师:刚才这位同学用了一个假设一词,老师很欣赏你,假设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刚才这位同学用的就是移多补少思想求出平均数。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求平均每个组投中多少个,就是把共投中的总数(28+33+23)按组数(3个组)平均分,求出平均数.板书完整课题.二、教学例1在复习的统计图下标出人数,改成例1.(1)现在老师把这个统计图的条件改动一下,请同学们看着统计图比较信息发生怎样的变化,尝试做一做。教师巡视(如果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向老师示意,也可以向同学求助).(2)做后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思考这道
5、题?例1和前面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下面把你刚才是怎么想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注意我们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哪位同学交流有困难,同伴们要给予帮助,补充。小组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声音要轻,只要小组里同学能听见就可以。(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时有学生询问,为什么结果是2.8个,投球怎么还会是半个呢。)(4)学生汇报:生:汇报说自己的想法生:我是这样做的:用每组的投中的数除以人数,把得数相加后除以3即:(28/10+33/11+23/9)/3根据思考题目进行梳理小结。三、教学例2: 师:再加点难度有信心吗?学生自由读题,师:你能说说表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叙述,教师板书题
6、目中的信息)师:追问例如:表格里的2.5表示什么?每个人投球还能投出半个球吗?生:是第一组每个人的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出的投中总数除以人数得来的。要求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应该如何计算呢尝试做一做? 师: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例1和例2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同学交流(4)全班汇报师生共同小结:要求平均数就是要思考把哪个总数量按照哪个份数平均分的.找到对应的量. 三、14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同学集体订正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对求平均数又有了什么新认识?还有哪些收获?我还想告诉同学们,这节课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求平均数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很
7、常态的家常课,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是比较枯燥的数学问题,旧教材的呈现缺少吸引力。怎么才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来,是我在备这节课时想到最多的问题。我把切入点放在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上。对于这节课不是什么引路课,关键是给大家一种思考。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需要屏弃的。反思这节课,有这样几点认识:1、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新课开始,从实际生活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思维的积极性。原来我还担心这样的题目对于4年级的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我把复习题和例1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出示,让孩子学会在统计图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也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拓展和应用。也能从图中更好地感受移多补少这种求平均数的意义。2、
8、引导学生数学的思考。从开始的师生谈话,一直到结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使用公式计算,而是让学生从每次实践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去说说怎样求平均数的。最后全课总结时才总结出规律:求平均数是要思考把哪个总数量按照哪个总份数去平均分。找准对应的量。3、课件的使用要有实效性。旧教材的特点是直接把计算的过程都呈现出来了,没有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昨天我临时决定用课件出示复习和例1的统计图,(原来要用小黑板出示。)最后定格在例1的画面上。例2我是直接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可以从统计图到统计表对照两个题目去思考这两题的异同点。课件节省了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时间。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枯燥的文字生动起来。4、本节课中我也有遗憾的地方,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稍差的孩子,我感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