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1页
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2页
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3页
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4页
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11策略11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解题时,要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经典题:例题1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B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方法: 根据性质分析获解。捷径: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CO2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行。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灭金属钠着火

2、。综合后得答案为B。总结:将课本中镁与CO2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例题2 :在一定温度下, 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 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方法: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捷径: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 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1062861.06 2.86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大于2

3、.86 g,所以选D。总结: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晶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例题3 :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方法:从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捷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微热,发生下列反应:ANH4+OH=NH3+H2O, BMg2+2OH= Mg(OH)2CFe2+2OH=Fe(OH)2(白

4、色),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DAl3+3OH=Al(OH)3(白色),Al(OH)3 + OH= AlO2 + 2H2O再加入过量盐酸,使Mg(OH)2溶解转变成Mg2+,使AlO2转变成Al3+。但由于NH3的挥发及Fe2+转变成Fe3+,所以Fe2+和NH4+离子大量减少。因此答案为AC。总结:本题容易漏答案,因只注意到铵根离子加碱后转化为氨气,而疏忽了Fe(OH)2转化Fe(OH)3。例题4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百分比浓

5、度大小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方法:两种方法。(1)直接计算,(2)巧析巧解。捷径:此题要求熟练掌握Na、Na2O、Na2O2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甲:2Na+2H2O=2NaOH+H2乙:Na2O+H2O=2NaOH丙:2Na2O2+2H2O=4NaOH+O2所形成的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是:甲:乙:丙:丁: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丁甲乙=丙。答案为B。总结:本题的另一解法是:因为等物质的量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中,氧化钠及过氧化钠含钠原子数是钠及氢氧化钠的2倍,且均投入相同体积的水中,所以乙、丙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丁质量

6、分数。又因2Na+2H2O=2NaOH+H2放出氢气,又等物质的量的钠质量小于氢氧化钠,所以最后的溶液质量甲小于丁,而溶质质量相等,所以丁甲。在乙和丙中,2Na2O2+4H2O=4NaOH+O2,溶液的增重质量为278 32=124,而2Na2O+2H2O=4NaOH,(注意应保证Na2O2与Na2O物质的量相同),溶液增重262=124。所以乙、丙中溶质质量相同,溶液质量也相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当然相同,即乙=丙。例题5 :将70 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和物跟98 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0%。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计算原混和物中过

7、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方法:该题解答的方法有:利用方程式设未知数求解;守恒法求解等。捷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解法一设混和物中含x mol Na2O2和y mol Na2O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 2 4 1 1 2 x 2x x/2 y 2y解得:x=0.50,Na2O2质量=0.5078=39(g),y=0.50Na2O质量=0.5062=31(g)解法二设混合物中Na2O2质量为x g, Na2O质量为(70-x) g解得:x=39,Na2O2质量为39 g ,70-

8、x=31Na2O质量为31 g解法三设混合物中Na2O2质量为x g ,Na2O质量为(70-x) g解得:x=39,Na2O2质量为39 g,70-x=31,Na2O质量为31 g总结:解法2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方法不一样,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本题主要利用Na2O2、Na2O与水反应后的特殊关系,将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而计算的。例题6 :本题分子量用以下数据:H2O=18.0 CaO=56.0 CaO2=72.0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氧化物,通常含有部分CaO,且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为分析某过氧化物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0.270 g样品,灼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CaO、O2

9、和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mL 。另取0.120 g 样品,溶于稀盐酸,加热煮沸使生成的H2O2完全分解。然后将溶液中的Ca2+完全转化成CaC2O4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将沉淀溶于热的稀硫酸,用0.0200 mol/LKMnO4溶液滴定,共用去31.0 mLKMnO4溶液。化学方程式如下:8H2O5CaC2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5CaSO4+10CO2(1) 写出CaO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 计算样品中的CaO2的质量分数。(3) 计算样品中的CaO2xH2O的x值。方法:通过分析反应,利用守恒法求解。捷径:(1)2CaO2

10、 = 2CaO+O2(2)w(CaO2)= =80%(4) n(CaC2O4)=n(Ca2+)=31.010-3L0.0200mol/L =0.00155mol其中CaO2所含的n(Ca2+)= =0.00133molm(CaO)=(0.00155mol-0.00133mol)56.0g/mol=0.012g(1分)m(H2O)=0.120g0.12080.0%0.012g=0.012g : x= 总结:作为高考的计算题,该题由于反应步骤多,文字长,对考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如能在解题时充分理清反应关系(可在草稿纸上画出关系图),正确作答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金钥匙:例题1 :某不纯的烧碱样

11、品,含Na2CO3 3.8%(质量百分含量)、H2O 5.8%、NaOH 0.004% 。取m g样品溶于2 mol/L盐酸40 mL后,并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剩余的酸,在蒸发后可得干燥的固体的质量为( )A4.68 g B5.58 g C2.34 g D2.34 m g方法:解此题时一般方法是,根据具体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步求解。如果不盲从一般解法,利用氯元素守恒法HClNaCl,此题则很快可求得。捷径:根据氯元素守恒( HClNaCl ),n(NaCl) = n(HCl) =2mol/L40103L = 8102 mol,干燥固体质量为8102mol58.5g/mol = 4.6

12、8g。即正确答案选(A)。总结:“含Na2CO3 3.8%、H2O 5.8%、NaOH 0.004%”是该题的无效信息,对考生答题起到了干扰作用。如果利用此数据,因固体质量未知,便无法获解。例题2 :氢化钠是一种离子晶体,它跟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将m g氢化钠和铝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若收集到n 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为A(36n3m)g B(m4.8n)gC(12nm)g D(24m5n)g方法:根据两种情况,利用反应中产生的氢气总量分别分析。捷径:当铝完全反应时, 根据反应NaH+H2O=NaOH+H2及2Al+2NaOH+2H2O = 2NaAlO2+3H2,可设N

13、aH的质量为x,根据反应中H2总量得关系式:解得x=(4m36n)g ,Al的质量为:mgx= mg(4m 36n)=(36n 3m)g 。当Al有剩余时,Al产生的H2决定于NaOH量的多少,设NaH质量为y,生成H2的总量为:解得y = 4.8ng,Al的质量为:mgy =(m4.8n)g 。正确答案为(A)、(B) 。总结: NaH和Al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Al不足或恰好与生成的NaOH完全反应,另一种为Al有剩余。该题错解的原因是不恰当地假设Al全部参与反应而出现漏选答案。例题3 :现将Na2CO310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mg溶于水,配成100mL溶

14、液,测得溶液中Na+离子的浓度为0.4mol/L,若将溶液蒸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变。可得到固体质量是 ( )A1.68g B2.12g C2.55g D1.06g方法:利用Na离子个数守恒求解。捷径:溶液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的固体是Na2CO3,根据Na+离子守恒,可知:(m(Na2CO3)106g/mol)2=0.4mol/L0.1L,m(Na2CO3)=2.12g ,故选B。总结:因混合物的质量未知,如不用守恒法,将无法获得结果。例题4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

15、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则该混合物中一定有 ,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 。方法:通过反应现象和质量守恒综合分析。捷径: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气体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该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会使混合粉末质量减少,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

16、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综合分析得,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总结:教材中只讲到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有的同学就误认为Na2O2与盐酸不反应,其实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分析:当Na2O2投入盐酸中,可考虑Na2O2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所得NaOH再HCl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Cl和H2O。通过方程式的合并得总反应式,表示如下:、2Na2O2+2H2O=4NaOH+O2 4NaOH+4HCl=4NaCl+4H2O 式相加得总反应式:2Na2O2+4HCl=4NaCl+2H2O+O

17、2本题中应该注意两个关键之处:“X气体通入NaOH溶液后气体缩小”,说明气体并没有全部消失,还存在O2;“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说明存在Na2O。例题5 :把2.1g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的增加值为 。方法:化学方程式合并分析法。捷径:从2CO+O2= 2CO2,2H2+O2= 2H2O,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四个方程式可知:CO和H2与O2燃烧后再和Na2O2反应放出的O2恰好等于CO、H2燃烧消耗的O2,即实际增重为CO和H2的质量。即为2.1g。

18、总结:CONa2CO3,H22NaOH这两个反应实际上并不能发生,只是由反应的过程分析而得到的一种数量关系。例题6 :有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 g ,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29 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方法:对分子式和反应过程根据需要进行人为变换,采用变换法解题。捷径:由题意可知,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和必等于CaO物质的量。也等于产物中CaCO3的物质的量,其关系可表示为:反应前固体共重27.2gxmolNa

19、2CO3(Na2OCO2)ymolNaHCO3(NaOHCO2)(x+y)mol CaOz mol NaOH(x+y)mol CaCO3x mol Na2Oy mol NaOHz mol NaOHCaO和CO2直接得CaCO3(成分转换)反应后固体共29 g(x+y)molCaCO3(2x+y+z)molNaOH与水反应后蒸干由图可见,固体由27.2 g 增重到29 g ,是由于x mol Na2O结合29g 27.2g = 1.8 g水,并得到2x molNaOH ,而x mol Na2O由x mol Na2CO3得到。根据Na2CO3 Na2O H2O1mol 18gx mol 1.8g解

20、得: x = 0.1(mol)总结:将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进行拆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例题7 :把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6.56 g溶于水制成500 mL溶液,其中Na+的浓度为0.1 mol/L,如果把等质量的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恒重会失重多少。方法:加热最终得Na2CO3,但Na+的物质的量并未发生变化,由此可得出关系:2Na+ Na2CO3,通过量量关系求解。捷径:设加热可得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依题意得:2Na+ Na2CO32mol 1mol0.1mol/L0.5L x解之得:x = 0.025mol,所以,加热失重:6.56g 0.025mol106g/mo

21、l = 3.91g总结:此题要求考生通过反应前后物质间的组成找出量量关系。例题8 :把148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放在空气中加热至质量不变为止,发现加热后质量变为137g,问原来混合物中有多少克碳酸钠?方法: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之差求解。捷径:设原混合物中有NaHCO3 的质量为x ,则Na2CO3的质量为148g x反应前后质量差:148g 137g = 11g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2NaHCO3= Na2CO3 + CO2+ H2O:每有284gNaHCO3分解,就生成106gNa2CO3,质量减少284g 106g ;现质量减少11g,列出比例式可求得NaHCO3为29.8g,Na2CO3

22、为148g 29.8g = 118.2g总结:在解题中找出差量的原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题方法。例题9:18.4g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求原混合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方法:首先找出完全反应的点,然后分析数据,依据差量关系求得结果。捷径:假设混合物中的NaOH和NaHCO3完全反应,且形成质量差(18.4g 16.6g)=1.8g,反应的NaOH、NaHCO3的质量和为m。NaOH + NaHCO3= Na2CO3 + H2O 质量差(40+84)g 18gm (18.416.6)g解得:m = 1

23、2.4g18.4g经分析NaOH必须过量才能使18.4gNaOH和NaHCO3混合物反应时形成质量差为1.8g,所以应以NaHCO3的量计算。设混合物中含NaHCO3的质量为x。则:NaOH + NaHCO3 Na2CO3 + H2O 质量差 84g 18g x 1.8g解之得x = 8.4gm(NaOH)=18.4g 8.4g = 10gNaOH% =10/18.4 100%=54.3%。总结:完全反应的点的找出,是解答出该题的先决条件。聚宝盆:1部分考生在解计算型选择题或填空题时,看到数值就想到计算,结果使有些本来不需要进行计算的问题变成了复杂的计算问题或干脆无法下手。以此在解题时,要学会

24、审清题意,整体分析,巧解妙答,从而提高解题水平。2潜在假设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性错误,它是人们在对事物尚未建立清晰概念时即自动形成的被认为正确的是一种最简单、最自然、最有可能的模型。面对新问题,在缺乏对其作深入、细致、全面考察的情况下,引进不适当的潜在假设,以潜意识中的直觉判断或过去的局限经验作为解题的依据,会导致解题错误。如本专题的例2,部分考生未能对题意作全面分析,自我假设NaOH过量,而出现漏选答案的现象。3在分析解答推断题时,最主要的是把握好三点:(1)认真审清题意,前后联系,整体分析;(2)逐一排除或确定某些物质,各个击破;(3)分析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热身赛:1将由两种金属单质组成

25、的混和物3 g ,投入到水中,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1.12 L, 不可能形成此混和物的单质组是 ( )ANa和K BLi和Na CRb和Ca DNa和Cu2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遇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 在水中显酸性B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CNaH 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相同D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3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反应按下式进行:Na2CO3+HCl=NaHCO3+NaCl Na2HCO3+HCl=NaCl+H2O+CO2若将含HCl 0.2 mol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含0.14 mol N

26、a2CO3溶液中,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 ( )Na2CO3+ HCl= NaCl+ NaHCO3A 0mol 0mol 0.2mol 0.08molB 0.4mol 0mol 0.2mol 0molC mol 0.06mol 0.14mol 0.14molD 0mol 0mol 0.06mol 0.08mol4为了使鱼苗顺利运输,必须满足3个条件:需要保持适量的氧气使鱼苗呼出的CO2及时排出,防止细菌大量繁殖。已知下述四种物质加入水中都可以起到供氧灭菌的作用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在长距离储运鱼苗的过程中,最好加入( )、A过氧化钠 B氯水 C过氧化钙 D

27、双氧水5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融氯化物的方法。但钾却不能用电解熔融KCl的方法制得,因金属钾易溶于熔融KCl中而有危险,很难制得钾,且降低电流效率。现生产钾是用金属钠和熔化的KCl反应制取。有关数据(见下表):溶点()沸点()密度(g/cm3)Na97.88830.97K63.77740.86NaCl80114132.165KCl7701500升华1.984工业上生产金属钾的化学方程式和条件是:KClNa NaClK(1) 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运用到下表所列的哪些物理常数,简答理由。(2)工业制金属钾主要应用什么原理使该反应变为现实_6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l、CO2、

28、NH3和H2O为主要原料制得纯净Na2CO3,叫索尔维制碱法。其主要操作是:(1)在氨化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O2,制得小苏打;(2)小苏打250焙烧制得Na2CO3,CO2循环使用(3)析出小苏打后的母液里加入生石灰,使NH3循环使用。194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冲破了“索尔维法”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在析出小苏打的母液里加入食盐,使NH4Cl晶体析出,生产出Na2CO3和NH4Cl两种产品。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问:(1)在氨化饱和食盐水通入CO2生成NaHCO3的两步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在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29、是_;(3)简析“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优点_。7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的烧杯,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a g铁粉,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b g镁粉,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若已知每个烧杯中均含有m molH2SO4,请用代数式表达在下列各种情况下a与b的关系。(1)当a56m,b24m时,_(2)当a56m,b24m时,_(3)当a24m时,_8两个等质量的烧杯中均盛有200mL 0.5 mol/L的稀H2SO4,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A g NaHCO3和B g kHCO3 ,完全反应后两烧杯中所剩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当NaHCO3和KHCO3不足量时,A:B=_;当H2SO4不足量时,A和B的关系及数值范围是_。9某溶液可能含有Fe2+、Mg2+、Cu2+、NH4+、Al3+中的数种,当向其中加入一种淡黄色固体并加热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并生成白色沉淀,加入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与生成气体、沉淀(纵坐标)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淡黄色固体是_,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各种离子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104g含有杂质(杂质不具有挥发性,且不与酸作用)的Na2CO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