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日常行为中的幼儿分享教育_第1页
初探日常行为中的幼儿分享教育_第2页
初探日常行为中的幼儿分享教育_第3页
初探日常行为中的幼儿分享教育_第4页
初探日常行为中的幼儿分享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探日常行为中的幼儿分享教育由于现今我国国家制度的规定,幼儿的家庭结构多为核心家庭或421阵型的家庭结构,在农村看守子女也逐渐增多,据相关数据统计已多达87%。这些家庭结构中孩子处于家庭中心地位,有好吃的或好玩的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会跟他们争,这就导致幼儿难以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让他们在分享中体会到“乐”实属不易。为此在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其能力的同时,更需注重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其中分享行为是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因此,幼儿社会性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分享,善于分享、乐于分享,让他们意识到分享是一种快乐。3-6岁的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特征。如何打破家

2、庭和幼儿园中“独”的氛围,在幼儿日常行为中,让孩子学会“分享”,在“分享”中体验快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一、培养幼儿分享观念的形成分享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幼儿入园后,群体共同生活给他们提供了与别人分享资源的大量机会。通过同伴群体生活,与同伴经常性的交往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孩子的分享行为,而处于这个过渡阶段的幼儿,在自身还没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时,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在工作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多数的家长逐渐意识到了分享行为的重要性,都认为应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但如何培养

3、呢?有些家长认为摆事实、讲道理就够了,这种简单的说教式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方法有可能造就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孩子: 在我们假设的分享故事的情节中,小朋友都认为自己也会像小狗一样,将自己的糖分给没有糖的小朋友,而在随后的实际分糖情景中,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诱发的,却只有较少的幼儿愿意实质性的分享。对把自己的糖主动分给别人的幼儿,我们进行了表扬和测试:“为什么愿意和别人分享”孩子们说:“小朋友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吃”;“他没有糖,他会难过的,所以把我的给他”。这充分说明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家长或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分享观念,并注意其与分享行为的一致性

4、发展。二、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这些都是我的”、“你们不准碰”、“你不能和别人玩,只能陪我一个人玩”孩子总是喜欢“独霸”他所喜欢的东西,当孩子开始认识到“我”“我的东西”“我要”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从他手中骗取东西,他会把食物或者玩具紧紧地攥在自己的小手里,眼睛则非常警惕地盯着你,如果你试图忽视他的独占欲,他会号啕大哭以示抗议,弄得你不知所措。该怎样让我们的“霸道”孩子学会分享呢?就让我们从宝贝“独占欲”的根源出发,对症下药,让孩子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吧!1、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懂得分享的意义,让孩子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

5、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幼儿园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学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共享。豆豆已经四岁了,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是出了名的“小气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到了,我让家长准备一些孩子们爱吃的糖果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豆豆准备了一背包。上课时,我让小朋友品尝自己的糖果,他吃得很开心。当我让小朋友学习用“请”、“你好”、“谢谢”、“不客气”、“再见”等去和好朋友分享各自的糖果时,小豆豆却抱着背包不动,眨着眼睛看着别的小朋友高兴地送给他人分享。但豆豆的脸上表现出了羡慕的神情。我趁机引导,他终于肯打开背包,把糖果分给大家

6、,并拿了一块最喜欢的巧克力送到我手中说:“老师,请你吃糖果。”当孩子学会了分享,并在别人给予他东西时表示感谢,那么独占心理和行为也就不会在孩子身上滋长了。根据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平时应该多讲些童话故事、身边的故事给孩子听,借助故事,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历史上的“孔融让梨”实际上就是提倡从小培养孩子分享的观念。这是一种文化传统,在今天的竞争社会仍然应提倡和发扬。要让幼儿进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而要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说教可以做到的,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2、同伴交往,学会分享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确保幼儿有较多的玩伴。因此,家长

7、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减少孩子在交往中的不安全感。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父母又常常喜欢将竞争压力衍射到幼儿的发展上,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家长陪着参加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或者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这都让孩子缺乏同伴交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很少关心他人的需求,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不会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欧美不少国家利用假日安排孩子互换,双方孩子分别到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并接受新的家庭教育和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渗透”。在我国也有不少家庭,利用寒暑假邀请 “希望工程”的孩子来自家做客,让孩子学当小主人角色,在招待客人的同

8、时,因势利导让孩子把好玩、好吃的东西与客人一起分享,使孩子认识到到分享是一种快乐。在假日或双休日中,可以让幼儿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在同伴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孩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同伴交往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个性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园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让孩子逐渐学会关爱他人。如:自由活动时间,洋洋本来在玩自己的小汽车,后来看到天天小朋友的玩具,觉得很好玩,就伸手一把夺过来,惹得天天哇哇大哭。通过转移法把冲突平息下来,问清楚孩子为什么抢东西后,我抱起洋洋,对孩子的好奇表示理解,让孩子想想除了抢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然后,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讨

9、论:想玩别人的玩具有哪些办法?学会说“我把这个给你玩,请你也把那个借给我玩玩,好吗?”并让孩子试着做。开展一些交往活动,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玩具,鼓励大家交换玩具。评选“大方宝宝”“最好玩的玩具”等,使孩子变得勤快、学习主动承担义务。3、家长配合,合力引导现在家庭结构简单,独生子女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过分迁就,就算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幼儿不是在犯错,而是长大变聪明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对孩子过于保护,经常忽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长应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各种活动,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

10、孩子品质、习惯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将会使幼儿园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应该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直面交流、个别接触,使家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3、树立榜样,营造氛围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人的分享行为时,他们会去模仿和学习。家长和老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要教会幼儿分享,就应该适当的在幼儿面前展示出相应的行为,然后在幼儿表现这种行为时加强强化。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很重要。家人、亲朋

11、好友、邻居小弟弟、妹妹过生日,准备别致的礼物向他人表示祝贺,传统节日和孩子一起带上礼物去看望老人走访亲友,引导孩子心中有他人,让孩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怀。4、关爱幼儿,鼓励分享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幼儿紧紧抓住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不放,不愿与别人分享。这是因为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他受到同伴的欺负时,他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害怕或者没有安全感,而熟悉的东西可以给他心理上的支持和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让他把自己赖以依靠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的。当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喜欢独占玩具时,父母应该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让孩子知道,能给他安全感的不仅只有爸爸妈妈

12、、爷爷奶奶,还有那些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熟络起来以后,他那些不安全感也会渐渐消失。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在愿意与其他孩子游戏的同时也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分享。此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与其说夸奖,不如说是关爱、鼓励、暗示他们今后要这样做。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孩子看到大家的肯定。三、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孩子学会与人分享,我们同样不能忘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能一味强调命令,有些家长和老师常常用这样的话来督促孩子与分享:“快分给他(她)玩,不然就不喜欢你了!”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分享必然不快乐。笔者认为分享只是自觉的、互惠的,才能是快乐的,威逼引诱之下的分享,绝对是痛苦的。在幼儿日常行为中,幼儿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并且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些分享场景,如创设“分享角”,幼儿可以在这里与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分享物,或者可以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