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_第1页
选修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_第2页
选修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_第3页
选修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_第4页
选修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变化,哪些发生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2H2O4H4eO2NADP2eHNADPHADPPi能量ATPCO2H2O(CH2O)O2A. B.C. D.解析:光反应中水发生光解,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NADPH与ATP中,故光反应会发生的变化。CO2H2O(CH2O)O2既有O2的产生,又有有机物的产生,包含了光反应与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答案:B2.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CO2都是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B.CO2都是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C.

2、C3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具有叶绿体D.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没有基粒解析:C3植物中CO2先与五碳化合物形成三碳化合物,C4植物中CO2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C3和C4植物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有叶绿体,但其中无基粒。答案:D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水电能转化成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H中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A. B. C. D

3、.解析:光照条件下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才能在光能作用下,被激发而失去电子,这些电子经一系列传递,最后传递给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成为强氧化剂,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由于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即光能转变成电能,利用电能叶绿体中的ADP和Pi合成ATP、NADP结合H合成NADPH。 答案:D4.(2010成都质检)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能够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全部色素都能吸收光能B.H2O和NADP之间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子流意味着光能转换成了电能C.叶绿体中分解水的部位在囊状结构薄膜,产生ATP和NADPH的场所在

4、基质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加剧了海洋生物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水的光解和ATP、NADPH的形成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两类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吸收、转化光能,其他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光能,因此全部色素都能吸收光能;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吸收CO2产生氧气,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而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5.在右图中,需要NADPH参与的是 ()A.需要,不需要B.都不需要C.不需要,需要D.都需要解析:该图为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的图解。其中为CO2的固定过程,不需消耗ATP和NADPH;为CO2的还原过程,该过程

5、需要消耗ATP和NADPH。答案:C6.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代表CO2的固定B.X代表NADPH、ATPC.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D.图示代表植物的叶脉通常呈绿色解析:图示过程可代表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薄膜上,图示代表CO2的固定,代表C3的还原。答案:C7.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图中A、B、C所示的细胞中都能发生水的光解B.图中B所示的细胞能形成NADPH,既储存了能量,又具有还原性C.乙图所示的植物CO2中的碳首先转移到C5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D.甲、

6、乙两种植物光能转换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解析:图甲为C4植物叶片结构,图乙为C3植物叶片结构,其中A细胞为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其叶绿体内不含基粒,不能发生水的光解。C3植物CO2中的碳可与C5结合转移至C3中。光能转换为电能时,电子最终受体应为NADP。答案:B8.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将C4植物叶绿体移入C3植物体内,这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B.光合作用能量转化途径为: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C.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转变成NADPD.在叶绿体内分解水的部位在基质,分解ATP和NADPH的部位在

7、基粒解析:将C4植物叶绿体移入C3植物体内,这是在细胞器水平进行的细胞工程;失去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成为强氧化剂,从水中夺取电子恢复为稳定状态,又不断失去电子,被NADP接收,结合H转变成NADPH;水的光解是在基粒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的,属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ATP和NADPH分解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为C3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答案:B9.(2010武昌调研)在某一时刻,将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某C3和C4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如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大致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代表C3植物,b、d代表C4植物B.a、d代表C3

8、植物,b、c代表C4植物C.b、c代表C3植物,a、d代表C4植物D.b、d代表C3植物,a、c代表C4植物解析:对C3植物而言,若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更明显,而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更明显,因此b、c代表C3植物。答案:C10.下列不是以直接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措施是 ()A.合理密植 B.间作套种C.中耕松土 D.改单季稻为双季稻解析: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改单季稻为双季稻,都直接增大了植物光能利用率。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的细胞呼吸,可促进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答案:C11.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

9、手切片后,立即用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 ()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解析:玉米为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叶绿体,其所含的叶绿体中没有基粒,能进行暗反应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较低,产生的淀粉少,被呼吸作用消耗而无积累,故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答案:C12.(2010朝阳

10、质检)在温室内施用农家肥能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理由中,正确的是()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B.提高了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C.提高了根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速率D.提高了光合作用中酶的催化效率,使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提高解析:在温室中施用农家肥,经微生物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CO2、H2O、无机盐等,分解产生的CO2提高了温室内CO2的浓度,促进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同时矿质元素增多,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答案:B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B、C、W、X、Y、Z代表各种物质或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所代表的是。(2)在光照

11、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的浓度可提高Y的产量。(3)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4)如果在各种条件都很适宜的情况下,突然除去X,可以测出C5分子的含量变化是。(5)玉米和小麦可进行过程的场所依次是玉米在中进行,小麦在中进行。解析:水光解产生O2和H。光照强度不变,增加CO2的浓度即可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得到更多的光合作用产物。过程表示的是暗反应阶段,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中CO2和C5反应形成C3,当除去CO2后,C5就会增加。注意C4植物进行暗反应的场所有两处。答案:(1)O2(2)XCO2(3)叶绿体基质(4)增加(5)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叶肉细胞

12、的叶绿体14.(2010阳泉模拟)某农科所为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可人工控制的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和大豆。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700 lux、室温为18的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请回答:(1)大豆中固定CO2的物质是,其相应的场所在细胞中。(2)当CO2浓度达到a点后,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只要答一点)。(3)为了研究C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可采用的实验手段有。(4)把两种植物叶片的横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乙所示的叶片应当是(填植物名称)的叶片。(5)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

13、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绿色颗粒,却看不到淀粉粒,这一操作过程的错误是。解析:图甲为大豆叶片结构,图乙为玉米叶片结构,玉米为C4植物,其维管束细胞含没有基粒的叶绿体,所以在观察此处细胞能否合成淀粉时,需要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再用碘液染色,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和矿质营养,左图的a点达到CO2饱和点,所以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温度等手段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答案:(1)C5化合物叶肉(2)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温度,适当增加矿质营养(答对其中之一即可)(3)示踪原子法(4)玉米(5)绿色叶片没有先在热的酒精中脱去叶绿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14、的观察15.科学家们发现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要的三羧酸酶系。根据下面C4植物不完整的实验图解分析回答问题:(1)处理的方法是;取A溶液2 mL注入试管1,取B溶液2 mL注入试管2,然后向两试管各滴加12滴碘液,1、2两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2)为证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并回答问题。试剂:A液、B液、三羧酸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步骤:(一)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2 mL,向丙试管中加入。(二) ;(三)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ATP、NADPH,然后通入适宜浓度的CO2且在25水浴中保温;(四) 。结果: 。结论: 。解析:(1)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去除常用的方法是酶解法,即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由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缺少暗反应所需要的三羧酸酶系,即使加入ATP、NADPH、一定浓度CO2,也不能进行暗反应,因而没有淀粉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三羧酸酶系,当条件满足时即可进行暗反应生成淀粉,滴加碘液则变蓝。(2)因步骤(三)给出“三支试管”的已知条件,故实验装置应分组为三组。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