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第1页
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第2页
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第3页
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第4页
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人教版新课程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思考与交流,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1.金属与酸的反应 2.所有的燃烧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 4.大多数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从化学键的角度加以分析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加以分析,从化学键角度(微观):,Q1Q2,Q1Q2,反应吸热,反应放热,1.从化学键的角度加以分析,E1,E2,E1,E2,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加以分析,一、反应热 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恒温恒压下,反应热称“焓变”。,2、

2、焓变,1)符号: 2)单位:,kJ/mol 或 kJ mol1,H,注:单位中的每mol是与整个反应对应的, 即反应热表示每mol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H0,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宏观),吸热,H0,3)、规定:,放热反应 (体系能量降低):,H 0,,H为“”,吸热反应 (体系能量升高):,H 0,,H为“ + ”,所谓体系是指被研究的物质系统;而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就称为环境,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牛刀小试,1molC(s)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 kJ 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3、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旧键断裂 吸收能量,新键形成 放出能量,=,=,679kJ/mol,862kJ/mol,679kJ/mol 862kJ/mol = 183kJ/mol,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微观),石墨、金刚石哪个更稳定?,活学活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2.判断反应热的大小,例 1:1mol C与 1mol H2O(g) 反应生成 lmol CO(g) 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 kJ/mol。,例 2:拆开 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 则1mol

4、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 则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相当于 1/3 mol N2,131.5,92.0 kJ/mol,30.67 kJ/mol,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3)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l2 r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l r (3)相同条件下, (代表l,r,)分别与氢 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包括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那么,有什么表达式能把这两种变化都表示出来?,思考,只表示物质变化,【例1】 在200、101kP

5、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二、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 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定义,2、含义,表示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碘完全反应, 生成2mol气态HI时,放出14.9kJ的热量。,H2(g)+I2(g)=2HI(g) H=14.9kJ/mol,200 101kPa,物质变化,能量变化,3、书写要点, H2 (g) + O2(g) = H2O(g); H= 241.8 kJ/mol, H2 (g) + O2(g) = H2O(l); H= 285.8 kJ/mol, 2H2 (g) + O2(g) = 2H2O(l)

6、; H= 571.6 kJ/mol, 2H2O(l) = 2H2 (g) + O2(g) ; H= + 571.6 kJ/mol, 一般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压强;,H与实验的条件、 物质的状态有关!,(250C ,101kPa时不注明),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H= + 44 kJ/mol, 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H 0;,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系数加倍,H值也加倍。,正逆反应的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

7、量。, 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例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g) + Cl2(g) = 2HCl(g) H =184.6 kJ/mol,2H2(g) + 2Cl2(g) = 4HCl(g) H =369.2 kJ/mol,例2:1mol N2(g) 与适量O2(g) 反应生成NO2 (g), 需吸收68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N2(g) + 2O2(g) = 2NO2 (g) H = + 68 kJ/mol,例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0.5 mol CH4完全燃烧 生成

8、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 g ) 4O2( g ) 2CO2( g ) 4H2O ( l ) H = + 890 kJ/mol,B、CH4 2O2 CO2 H2O H = 890 kJ/mol,C、CH4 ( g ) 2 O2 ( g ) CO2 ( g ) 2 H2O ( l ) H = 890 kJ/mol,D、 1/2CH4 ( g ) O2 ( g ) 1/2CO2 ( g ) H2O ( l ) H = 890 kJ/mol,C,状态,H = 445 kJ/mol,小结: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练习:,1、下

9、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SO2 + O2 = 2SO3 H= 196.6 kJ/mol BH2(g)+O2(g)= H2O (g) H= 241.8 kJ C2H2(g)+O2(g) = 2H2O(l) H= 571.6 kJ/mol D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C,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 反应,生成CO(气态)和H2(气态),吸收131.3kJ的热量 (2)0.5molCu(固态) 与适量O2(气态) 反应, 生成CuO(固态), 放出78.5 kJ的热量,C(s)+H2O(

10、g)=CO(g)+H2(g) H=+131.3KJ/mol,2Cu(s)+O2(g)=2CuO(s) H= 314KJ/mol,1、 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 131.5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钾稀溶液与硝酸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练习,3、4.0 g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 KJ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1克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H2

11、(g) + Cl2(g) = 2HCl(g) H= 184.6kJ/mol 则反应 HCl(g) = H2(g) + Cl2(g) 的H为( ),D,A、 +184.6 kJ/mol B、 -92.3 kJ/mol C、 -369.2 kJ/mol D、 +92.3 kJ/mol,思考1. 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H1 、 H2的大小,2H2(g)+O2(g)=2H2O(g) 2H2(g)+O2(g)=2H2O(l),数量的分析:反应物的状态,数量和生成物的数量都相同,但由于气态水转化为液态要放出一定热量,Q2Q1,H1 = -Q1,H 2= -Q2,H2 H1,1、已知 (1)H

12、2( g )1/2O2 ( g ) H2O ( g ) 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H2O ( l ) 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d0 C、2a=b0,C,巩 固 练 习,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Q2Ql的是 ( ) A、2H2(g)+02(g) =2H20(g); H1=-Q1 2H2(g)+02(g)=2

13、H20(1); H2=-Q2 B、S(g)+O2(g)=S02(g); H1=-Q1 S(s)+02(g)=S02(g); H2=-Q2 C、C(s)+1/2O2 (g)=CO(g); H1=-Q1 C(s)+02(g)=C02(g); H2=-Q2 D、H2(g)+Cl2(g)=2HCl(g); H1=-Q1 1/2H2(g)+ 1/2Cl2(g)= HCl(g); H2=-Q2,思考1. 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A:2H2(g)+O2(g)=2H2O(g)+Q1 2H2(g)+O2(g)=2H2O(l)+Q2,数量的分析:反应物的状态,数量和生成物的数量都相同

14、,但由于气态水转化为液态要放出一定热量,Q2Q1,B: S(g)+O2(g)=SO2(g)+Q1 S(S)+O2(g)=SO2(g)+Q2,思考. 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两式数量相同,S由固态吸收热量转化为气态,在氧化燃烧生成SO2。其放出热量的总和小于由气态S直接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1Q2。,C: C(S)+1/2O2(g)=CO(g)+Q1 C(S)+O2(g)=CO2(g)+Q2,思考. 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固态C氧化为CO,释放出热量Q1,CO是气体燃料,和O2反应生成CO2,又释放热量Q3,两次释放热量的总和Q1+Q3

15、,等于固态C氧化为气态CO2释放的热量Q2,Q2Q1,D: H2(g)+Cl2(g)=2HCl(g)+Q1 1/2H2(g)+1/2Cl2(g)= HCl(g)+Q2,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放的热量也应是前式的一半,Q2Q1,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 量筒(50ml) 两个 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 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目的,实验用品,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产生的反应热,1.保温。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使放入的

16、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步骤,答案: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思考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思考2:为什么不用环形铁搅拌棒?,铁与盐酸之间会发生反应,另外铁的导热性好,这样 都会造成热量的损失。,2.用一个量

17、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思考3: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答: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溶液的总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思考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答:为了保证0.

18、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 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5.重复实验两到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实验视频,实验数据处理,1、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如果某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另外两次实验的数据差异明显,怎么办?,2.计算反应热 50mL0.50 mol/L的盐酸的质量m1=50g 50mL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2=50g 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