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1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2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3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4页
榆林地区如何开展桑蚕副产物的综合利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榆林市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前景展望郭省卫 董勤利摘 要:桑蚕业综合利用利用效益显著,潜力大,前景广阔,北方地区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但是除河北桑条编织和桑皮造纸、河南桑条生产食用菌等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他地方生产规模和综合开发力度都小,市场潜力、经济效益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分析了榆林市发展桑蚕副产业的有利环境条件,从开发饮料、饲料、蚕蛹等方面,提出在榆林市宜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对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前景展望1. 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1.1充分利用“桃花水”资源,开发桑叶、桑果系列饮料1.1.1“桃花水”的成分及利用现状 位于榆林古城

2、东山半山腰的普惠泉水,素有“桃花水”的美称,早在1988年,榆林镇北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便会同省相关专业机构对榆阳泉水系、水质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探、检测、科学分析,该泉水日流量1440吨,矿化度0.182克/升,有机耗氧量0.7,总硬度PH值7.5,大肠菌群3,属于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桃花水以清、凉、甜、润为人称道,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锶、偏硅酸、锂、硒、氟等多种微量元素,经科学研究测定,水温常保持10-12度,色度为0,无臭无味,清澈透明。细菌学指标完全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要求,是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水源补给区6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无任何人工养殖,采矿活动,保证天然矿泉水不受任何污染。然而,由于该

3、泉出水口的蓄水池容量有限,20多年来,大量的泉水被排入污水沟。1.1.2桑叶、桑果的开发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方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国外相关的报道也很多,因此,建议榆林市政府出面,尽快联合相关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桃花水资源优势,联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桑叶茶”、“桑果汁”、“桑葚酒”等系列饮品。1.2开发桑叶饲料1.1.1 桑叶营养丰富,其养分含量高于其他树叶。干叶中粗蛋白约为22%,粗脂肪约为6%,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约为255,粗纤维约为10%,其他钙、磷等的含量也很高。桑叶的营养价值与苜蓿相仿,比禾本科牧草高80%-100%,比热带豆科牧草高40%-50%,在以牧草为生产基础的热

4、带地区,配合桑叶饲料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一只绵羊一天的进食量以鲜草计,约为1.5-2.5千克。每公顷产45吨的杂交桑园,如果全部用于养羊,可以饲养45个绵羊单位,比经人工改造的南方山原草地的单位载蓄量提高5倍左右。1.1.2 叶作为饲料尤其是青绿饲料的最显著特性是具有很高的消化率。另外,桑叶对所有的家畜都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当动物首次接触桑叶时,很容易采食它而无采食障碍,如果动物已经熟悉了桑叶,则它会优先采食桑叶,而不是其它饲草。1.1.3 桑叶作为饲料,具有许多特殊的作用。桑叶作为泌乳母牛的补充料,能够提高奶产量并降低饲料成本;桑叶作为幼牛犊的补充料,可以节约乳或代乳料的消耗量,并促进犊牛胃

5、的发育和生长;在产蛋鸡日粮中加入桑叶粉,可也改善蛋黄颜色,提高蛋重荷产蛋量。1.1.4 桑叶在畜禽饲料上的开发前景 我国畜牧业每年约消耗饲料粮8000-9000万吨,实践证明,先生产粮食再用于饲养畜禽的转化效率,不如直接种植饲料作物。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短缺,解决饲料完全赖以粮食转化已不现实。因此,桑叶饲料资源的开发将是一个富有前途的新领域。桑树还可以载于地边、路边、房前屋后、滩边、荒坡荒地等,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不与其他作物争地。1.1.5 目前,由于受蚕茧市场波动的影响,部分蚕园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桑叶白白浪费,十分可惜。因此,各级政府应做好宣传,鼓励蚕桑生产区兼顾发展畜牧业,利用草桑

6、复合经营模式,搞好牧草种植,合理利用剩余的桑叶,同时还可以开发以桑叶为添加物的畜牧和家禽饲料,搞好饲料加工,就可以避免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上山放牧”的习惯,从而保护植被不受侵害,达到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的目的。2、蚕蛹的利用与开发2.1蚕蛹的营养价值:我国是一个养蚕大国,年产蚕茧65万吨,占世界总茧量的70%,其中鲜蚕蛹产量可达50万,烘干后可得干蚕蛹12万吨,是一笔宝贵得自然资源,具有可观得开发利用价值。椐测定:鲜蚕蛹含粗蛋白51%,粗脂肪29%,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及麦角甾醇等物质。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都高于大豆。还含有铜、铁、锌、硒等微量元

7、素,由此可见,蚕蛹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物质。2、2蚕蛹的综合开发:目前,蚕蛹主要用于制作营养食品;加工蚕蛹蛋白;作为畜禽饲料;蚕蛹的药用价值高;可以提炼几丁质和炼蚕蛹油等等。总之,蚕蛹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具有广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价值。因此,我市在大力发展桑蚕养殖业的同时,要考虑到蚕蛹的综合利用和开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蚕沙的利用:蚕沙是家蚕食用桑叶后的代谢物,目前主要是当做农家肥应用。其实它是提取叶绿素、胡萝卜素、正三十烷醇、植物醇和果胶等与人们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物质的原料。如果能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定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蚕沙忱头”做起

8、,然后逐步扩大。北方蚕业 桑、蚕全身都是宝,蚕桑业包括种桑养蚕生产蚕茧、蚕茧收购、蚕茧初加工(烘茧)、缫丝、绢纺、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制品、茧丝绸贸易,以及蚕桑种子种苗、蚕药等蚕用物资的和产供应和相关服务等各个方面,其产业链长、产业集群容量大、协及面广、附加值高。榆林市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东蚕西移,南蚕北迁”、“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全国性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利用当地水和能源资源,在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加大对象、蚕桑副产品的开发、研究及利用,提高桑蚕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发挥桑蚕业发展中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 张建军 从灾年丰产实例看榆

9、林桑蚕生产的发展J北方蚕业 2003,24(4).9-11 榆林蚕桑生产发展的思路和措施J北方蚕业 2005. 26(106).177-178 2 郝志芳 浅谈榆林市桑蚕产业开发前景J榆林科技 2004.(3).41-41-23. 桑叶在畜禽饲料上的开发前景J中国农村科技 2005-11-124. 王沁宝 组建蚕桑技术协会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山西农业,2006 No.21,41-415. 欧阳俊 曹敬 发展蚕桑产业 破解退耕还林难题J 新重庆 .2005,(7):42-44宁南的蚕桑业历经四十余年的风雨历程,由年的年养蚕百余张到现在(年)的年养蚕万张,蚕桑总产值达亿元,蚕农售茧收入达亿元,上缴

10、财政余万元,充分显示了蚕桑业在宁南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产业优势。纵观整个蚕桑发展史,蚕桑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素有“三年有个小波动,五年有个大转机”的说法。在九十年代时期蚕桑从年走向低谷到年开始好转,年到年走向辉煌,年又回落至低谷,年又开始回升,年下半年又走向低迷时期,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再次跌入低谷,这给整个蚕桑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每一个蚕业人投下一个或深或浅的烙印,说深了事关蚕业发展大局,说浅一点是与自身息息相关,我们不希望蚕桑业的发展之路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走下去,应该正视问题、立足现状、着眼前景,以发展的观点去对待蚕桑业,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转换机制、挖掘潜力,利用副产物,扩大产业

11、链,增强规模,提高竞争力,增加产业效益。现在蚕业的发展模式 传统模式形成被动局面 在宁南这块土地上自栽桑养蚕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蚕桑业的发展模式就是以栽桑、养蚕、售茧为主,很大一部份干茧销往全国各地为省内外的丝绸加工业提供缫丝原料。现在包括攀西地区在内的仅有的两县四户(宁南县三个缫丝厂,会东县一个缫丝厂)缫丝企业,且不谈效益如如何,仅从这种生产与加工的发展模式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这种单一化模式主要表现为养蚕卖茧和为数不多、规模不大的初加工缫丝业(这是从整个攀西而论),这种单一化生产模式抵御市场险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市场的影响特别大,市场的波动很容易导制产业的大起大落,在市场

12、竞争中处于从属地位,形成受市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不利于产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指引下,随着东桑西移的进一步落实,蚕桑业在整个攀西地区,特别是在宁南已初显了其产业的重要地位,素有“财政增收少不得,企业增效离不得,农民致富缺不得”的说法,但是在今年(年)的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下,蚕桑业甚至整个丝绸业都显得特别脆弱,这给蚕桑业凭添了几分紧迫感和危机感。年初茧丝行情再次走向低谷,由当时的春季干茧价格每公斤元,到夏季干茧销售价为每公斤元,晚秋季干茧销售价下滑至每公斤余元;生丝价格到(正秋)下半年己跌至万元。丝价下滑茧价下跌,严重挫伤蚕农的裁桑养蚕积极性,对整个蚕桑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虽然我们相信蚕桑

13、业通过几千年的发展自然有其自身的产业地位,它不可能消失,从某种角度说其它产业还不能替代蚕桑业,特别是在宁南因其县域县情决定发展蚕桑业的根本性和重要性,但在宁南包括攀西蚕区在内的这种原生态的生产模式有些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加以改进和转变。单一模式急需融入副产物资源活力 就宁南的蚕桑业而言,已具有了很大规模,这是不容否定的,在全州全省或是整个西南地区以县而言都是名列首位,但在产业效益上就另当别论了,归究还是产业的单一化经营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单一化生产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没有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些风动就显得摇拽不定,而且产业资源未能达到合理化利用,经济效益也未能达到最佳优化,整个产业现有的

14、可利用再生资源极其丰富,如桑枝(桑条)、蚕沙、蚕蛹、桑椹(桑果)等,还有可用于兼纺原料的兼纺丝即加工丝棉被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占有额,这些无论是在宁南还是在整个攀西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上还是一片空白。要增强其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该县或攀西蚕桑领域内,在蚕桑丝绸业还未达到一体化格局时,充分利用副产物无不是一条最好的途径。 制约蚕业发展的因素 收入的比较效益低导致劳力外出,影响对产业的生产作业 蚕桑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除了直接获取所需的生活资料,就是追求最大效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民从土地上生产出的产品转换值已经不能满足其追求和需要(也就是挣不到更多的钱)势必导致至

15、大量劳动力外出。在宁南县域内虽然蚕桑产业效益较其它产业效益有较强优势,但是相对效益稳定,以劳动工资的大幅增长相比显得有些滞后,这就刺激了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按一般情况预算每个劳动力一季能饲养两张蚕,从饲养到上簇售茧所需时间为天左右,收入为元,除去生活和生产成本收入在元左右,而外出打工一人一个月也可获得元工资,除去生活费用收入也在元左右,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更宁愿从事打工的单一而且单纯的职业。蚕桑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大量劳动力外出,给蚕桑生产的种植和饲养造成劳力紧缺的负担,留守的劳力群体主要是老弱或老少群体,这对蚕桑发展产生了制约,导致养蚕数量减少或养蚕管理粗放。因劳动力减少,桑树管理差,无

16、论是在桑树田间施肥、锄草、病虫防治上工序减少,在饲养管理上因劳力减少导致管理不善,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有所怠慢,给桑次数由以往的四次减少为三次,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养蚕大户因为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大蚕饲养期每日给桑量仅为二次,这样导致蚕儿食桑不足、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致使蚕病暴发,形成单产低、质量差、价格低、收购矛盾突出,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同时也给蚕茧销售或生丝缫制升级和生丝销售带来影响,导致农民收入低,企业损失大的联带影响,这也是制约蚕业发展的因素所在。 物价上涨投入减少,茧价停滞“移情别恋”动心思 随着农民工工资的凑然增加而生产生活资料费用上涨农户自然就减少在农业生产资料上的资金投入和减少用工,

17、这主要表现为减少肥料的购买和施用,减少雇佣劳动力;茧丝行情低迷给整个蚕桑业和纺织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从省内外蚕桑行情来看,鲜茧价在年后半年下跌至每公斤元不等,但在凉山各县市采取了保护政策稳定蚕农利益,宁南的蚕茧收购基准价为每公斤元,较去年上涨了元,平均收购价在每公斤元左右,尽管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茧价实行保护收购,但蚕茧的比较效益较低,也就是蚕茧价格没有提升,这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甚至有些老百姓动起了心思对农业生产的种植结构有转型势态。 省力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 现在的蚕桑生产,从桑叶采摘、运输、小蚕切叶、大蚕饲养、蚕体蚕座消毒、蚕期除沙、温湿度调控、鲜茧运输以及桑园地的翻耕、伐

18、条、桑条运送和整枝都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还是以肩挑背摩占主导方式。具体表现为在桑叶采摘时还是徒手采叶,采桑器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蚕农大户在采叶时出现手摩破皮,苦不堪言;在桑叶运输上还是以人背马托为主,因为交通不便,交通运输工具没有完全被利用,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小蚕共育切叶还是人工切叶,切桑机仍未利用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大蚕饲养除沙、消毒、给桑没有完全达到省力化,在操作时固然减少操作工序;在桑园翻耕、桑枝伐条方面省力机械运用较少或没有利用,仍以人工剪伐和牲畜翻耕为主,这些原始粗放的劳作方式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特别是在饲养期,小蚕共育期切叶要占整个共育时间的一半,大蚕期采叶运输要占用一半的劳动和时间,

19、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蚕桑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宁南现在蚕桑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养蚕量己达万张之多,根据现在的劳动力数量和蚕桑在现有土地上的利用率来看,宁南县的蚕桑基本趋于饱和或即饱和状态应稳住现有的亿株桑树,年养蚕量达万张,在这个基础上稳步发展,以狠抓单产和质量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根本方针,增强市场占有份额来获得更大的效益,同时扩大副产物的开发利用以此达到收入高、效益好的目的,利用经济杠杆的能动作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造蚕桑业,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栽桑养蚕积极性;开发、引进、利用、提升省力化饲养和省力化机械的效能,使蚕桑业进入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特别是在小蚕共育切桑

20、机大蚕饲养省力化和桑条发条机、桑地旋耕机的引进和利用上要加强;要从减轻蚕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要从传统、原始的生产工具上蜕变出来,用先进实用的生产工具代替或减轻手工劳动,在桑园基础设施配套上的桑、水、路建设进一步完善,达到灌溉、采叶、运输步入新农业化;以增加蚕农收益为根本出发点,整合蚕业资源,充分利用副产物资源,将蚕沙、桑条等副产物得以最大化和合理化开发利用,这些副产物资源,蕴藏着巨大财富,据有关资料显示蚕桑副产物产生的效益与蚕茧产生的效益几乎对等,整合蚕业更应充分利用副产物资源填充蚕桑产业空白,增强和壮大蚕桑业的发展,使产业达到最佳效益化,增强和抵御抗击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的能力,让更多的

21、农户积极投入到蚕桑发展大潮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收益。 走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发展之路,采取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扶持和技术投入,改善养蚕基础设施,改变种植模式,不搞满栽满插,因地制宜,划定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在桑树栽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饲养进行一体化布局;推进标准化进程,从桑树栽培、桑树病虫防治、蚕建配套、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蚕病防治、蚕茧收烘、蚕茧销售到生丝加工以及丝绸贸易相互衔接的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的产共销、农工贸分工协作联合体。一、基本概况(一)基本县情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距

22、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市27公里,距昭通机场和火车站35公里,昆水公路和213国道穿越县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全县辖9乡3镇,84个村、1641个农业社,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08292人,其中:农业人口381794人,农村实有劳动力20773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元,人均有粮329公斤,属典型山区农业贫困县,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境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68米,海拔高差2788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917米。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降雨量923.5毫米,10积温3516.3,无霜期221

23、天,年日照时数1931小时。全县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气候特点突出。(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1、基地建设情况2002年在茨院乡田合村退耕还林栽植蚕桑1980亩,2006年,县委、政府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决定把蚕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个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先后从浙江桐乡等蚕桑发达地区引进优质嫁接桑苗“农桑12号”、“农桑14号”304.97万株,优质杂交桑200.65万株,在龙头山、小寨、茨院、江底、火德红5个乡镇栽植,共完成6320亩。2007年鲁甸恒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供给优质杂交桑苗1096万余株,完成新植桑园面积1.096万亩;其中:小

24、寨乡完成1168亩,龙头山镇完成1561.7亩,乐红乡完成2200亩,梭山乡完成2040亩,江底乡完成2110亩,火德红乡完成1005亩,茨院乡完成200亩,没有列入发展规划的水磨和文屏镇分别完成609亩和70亩,完成改造田合老桑园300余亩;建成千亩连片桑园(龙头山光明村)基地一个,200亩以上连片桑园基地4个。截止今年10月,全县累计桑园面积已达1.9余万亩,投产桑园约500亩。2、养蚕规模及效益情况 (1)养蚕规模:2006年,通过对田合村原有桑园的管理改造,并推广先进的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吊式蚕台饲育技术,全年有14户蚕农共养蚕45张,单张产鲜茧34.8公斤,上车率达95以上,单张收入

25、626元,14户桑农养蚕收入达到3.13万元。2007年小寨、火德红、江底、茨院乡、龙头山镇5个乡镇179户农户开始养蚕,年养蚕200余张,产鲜茧10余吨,蚕农养蚕收入20万余元。(2)效益情况:从2006年茨院乡田合村14户农户饲养的三季蚕和今年小寨、龙头山两乡镇100余户农户的养蚕效益来看,农户每栽1亩桑树(1000株)当年可养蚕0.3至0.5张蚕,纯收入300至500元;第二年可养蚕1至1.5张,纯收入950至1500元;第三年以后每年可养蚕2至3张,纯收入1500至2500元。3、龙头企业情况2006年鲁甸县人民政府与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投资进行蚕桑产业开发。公司2006年投资50万元

26、,用于基地建设,11月从四川宁南及巧家县聘请了7名技术人员;2007年投资2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4月鲁甸县恒达有限责任公司丝绸分公司正式在鲁甸挂牌成立,目前,公司已建人工烘茧站1个,先后引进15名技术人员,收购了蚕农所有蚕茧;2008年公司将投资400万元建四个蚕茧收烘站和缫丝厂的征地费用,提供发展所需桑苗,桑苗以嫁接苗为主,并承担相应生产投入。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际国内丝绸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的有利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标准化生产、

27、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原则,择优布局,连片种植,实现桑园规模化,养蚕标准化,产茧效益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蚕桑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将蚕桑产业培植成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三、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近年来,世界蚕桑生产研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转移,从世界范围来看,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从我国的情况看,是从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向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国家茧丝布局协调办公室和农业部决定实施“东桑西移”计划,对蚕桑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明确陕西、云南、甘肃、四川、重庆等地为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今后每年将有一定额度的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投入。 建设绿

28、色经济强省是21世纪云南经济发展要实现的三大目标之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绿色经济强省的基本保障。蚕桑产业是经济、生态兼顾的产业,发展蚕桑生产既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又符合国家产业开发政策,并能充分发挥云南气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省内外多年的实践表明,栽桑养蚕比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桑树是阔叶经济林,大面积栽植桑树不仅可增加森林覆盖率,固土防沙,还能减少水土流失,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且整个蚕桑生产过程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建立蚕丝生产车间(缫丝厂)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能为当地富裕劳动力就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根据昭通市“十一五”蚕桑优势产业

29、发展规划,我县的江底、火德红、小寨、乐红、梭山乡,龙头山镇6个乡镇的1700米以下的区域纳入全市的基地规划范围,为我县的蚕桑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项目实施区农民收入单一,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荒山多,实施本项目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植被覆盖率。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快云南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和我县蚕桑产业开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必要,技术上是可行的。 四、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我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由一江(牛栏江)、两山(乌蒙山、五莲峰)、三河(昭鲁河、龙树河、龙泉河)、两个坝子(文桃坝子、龙树坝子)构成。国土面积2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9万

30、亩,林地36万亩,荒草地98.7万亩,其它23.1万亩,25以上的土地面积68.3万亩,坡耕地11万亩,具备建6万亩以上优质蚕桑基地的土地资源条件。气候资源优势。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县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68米。以海拔1950米的文桃坝区为例,平均温度12.2,年降水量908.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30.8小时,仅次于巧家的2179.4小时,少248.6小时,比昭通市除巧家县外的其它县多506.3965.1小时;10的有效积温3417,比养蚕大县镇雄高209;太阳总辐射值121788卡/cm2,比巧家133267卡/cm2低11479卡/cm2,比其它县高2106735181卡/

31、cm2,无霜期232天;就连海拔2180米的龙树坝区,年平均气温10.9,10的有效积温为2860,年降水1026 毫米,均能满足蚕桑生产所需年降水500毫米以上,10的有效积温2600以上的气候条件,完全适宜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二)桑树品种和技术资源条件我县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选出适宜我县不同海拔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新桑品种5份:“陕桑305”、“农桑12”、“农桑14”、“嘉陵20”、“7861”这些品种适合我县不同海拔、土壤的各种栽培模式进行栽培,可作为项目开发的桑树品种。(三)家蚕品种和饲养技术资源条件我县引进的家蚕新品种有“夏芳秋白”、“新松新月”、“箐松皓月”、“云7云8”、“苏

32、菊明虎”、“7532871”等,这些品种适宜于省力化简易吊式蚕台饲育技术,目前上述品种已在我县示范成功,得到大面推广,可作为项目建设品种资源。五、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一)产品的省内外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我国历史悠久,茧丝绸历来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国际贸易商品,近年来,我国丝绸贸易量一直占世界蚕丝贸易总量的70%以上,年出口创汇达29亿美元左右,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蚕丝绸出口关税将逐步降低,蚕桑产业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云南蚕桑业作为中国蚕桑业的一部分,中国蚕丝业和丝绸贸易业的发展也就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最大机遇。从多年来的数据分析,国外对优质原料茧的需求一直稳定在

33、70万吨,随着占国际市场70%份额的我国优质茧产量下降,将会导致优质原料茧产量的下降,从而产生很大的市场缺口,这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的一个契机。(二)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目前,通过方格簇的推广,科学养蚕方法的普及以及优良桑、蚕品种的使用,加之我县的气候条件适宜优质蚕茧的生产条件,使我县生产的蚕茧质量比其他县区的蚕茧质量相对较高,上车率达90%以上,解舒率60%以上,茧丝长1000米以上,茧丝净度等均达到国家的优质茧丝标准。六、项目规划2010年末,桑园面积达6万亩,投产桑园面积达2万亩,年养蚕1.5万张,产鲜茧600吨,农民售茧收入达1200万元, 户均收入4500元以上。2020年桑园面积达10

34、万亩,盛产桑园达6万亩,年养蚕20万张,产鲜茧8000吨,农民售茧收入1.5亿元。(一)基地建设按照“十一五”期间发展蚕桑6万亩的目标,主要规划布局在小寨、江底、火德红、乐红、梭山、茨院乡,龙头山镇七个乡镇,其中:龙头山镇15000亩,江底乡10000亩,火德红乡8000亩,乐红乡10000亩,梭山乡8000亩,小寨乡6000亩,茨院乡3000亩。(二)项目区水池水窖及蚕房建设在项目区内修建小水池及水窖1000个,解决春旱时桑园灌溉所需;新建蚕房12万平方米,改造蚕房30万平方米。(三)示范园建设建立县级示范园3个,示范园必须集中连片,每个示范园面积1000亩以上,即在江底乡水塘村建立示范园1

35、000亩;在小寨乡大坪村田家梁子一带建立示范园1000亩;在龙头山镇光明村建立示范园1000亩,作为项目区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四)苗圃园建设在小寨乡、龙头山镇等地建设300亩的苗圃园,减少桑苗调运量,选育出更适宜我县种植的桑树品种。(五)小蚕共育室建设在项目区建设小蚕共育室700间(3万平方米),小蚕室要求通风良好,并设置有地火龙用于加温。(六)蚕茧收烘站建设在江底、小寨、茨院乡新建日处理鲜茧12吨的收烘站各一座;在龙头山镇新建日处理25吨鲜茧的收烘站一座;在乐红、梭山、火德红乡各建设日处理20吨鲜茧的收烘站一座;在文屏镇建设日处理鲜茧10吨的收烘站一座。(七)催青室建设蚕桑在我县属新发展产

36、业,目前还没有标准催青室,随着桑园面积的扩大,饲养量增多,为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蚕种质量,需在龙头山镇或小寨乡建一个一次催青50000张蚕种的催青室。(八)缫丝厂建设2010年前,建成一个规模为7200绪的缫丝厂。(九)种场建设在本县内建设一个每年可供蚕种20万张以上的种场。(十)技术服务网络建设1、公司要确保每个栽桑乡镇配备两名以上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县蚕桑办确保每个栽桑乡镇有1名专业技术工作人员。2、各栽桑乡镇要组建一个蚕桑技术指导站,负责本乡镇的栽桑养蚕技术服务工作, 即各栽桑养蚕乡镇要从农技站抽调2至3名技术人员,配合县蚕桑办和公司,为蚕农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十一)技术培训1、每

37、年组织一至二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蚕桑产业大县学习,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蚕桑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提高服务蚕农的专业水平。 2、为确保蚕农得到及时的技术帮助和扶持,将按每1000亩配备一名技术指导员,每300500亩配备一名辅导员。每年由县蚕桑办和公司根据实施地点具体情况对桑园建设、中耕管理、养蚕技术等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桑农2万人次。七、年度实施计划(一)2008年新建桑园1万亩,必须集中连片栽种,年末桑园面积达3万亩,年养蚕1000张,产鲜茧50吨,蚕农售茧收入达100万元;新建和改造蚕房6万平方米;建小蚕共育室50间;建江底、小寨乡,龙头山镇和县城四个收烘站(每个站安装一组自动烘茧

38、机);完成缫丝厂选址和征地工作;培训桑农2万人次。(二)2009年新建桑园1.5万亩,必须集中连片栽种,年末桑园面积达4.5万亩,养蚕5000张,产鲜茧200吨,蚕农售茧收入达400万元,户均收入3000元以上;建一次可催青50000张蚕种的催青室一个;新建和改造蚕房15万平方米;建小蚕共育室100间;新建水窖、水池600个;建缫丝厂,完成四组机组(1600绪)的安装工作,确保2010年丝厂开始运行;培训桑农2万人次。(三)2010年新建桑园1.5万亩,必须集中连片栽种,年末桑园面积达6万亩,养蚕15000张,产鲜茧600吨,蚕农售茧收入达1200万元,新建和改造蚕房21万平方米;建小蚕共育室

39、550间;建水池、水窖400个;建成每年可供20万张以上种场一个;完善各个收烘站建设;完成18组(7200绪)缫丝厂机组安装,并投入使用;培训桑农2万人次。(四)2020年完成桑园面积10万亩,投产桑园面积达6万亩以上,养蚕20万张,产鲜茧8000吨,农民售茧总收入达1.5亿元,户均实现收入8000元以上,达到规划发展目标。八、主要生产技术路线(一)优质丰产桑园(示范园)建设技术要求桑园采用“6215”的模式进行栽植,栽植密度为1000株/亩,每30亩桑园建一个小水池作为灌溉设施。(二)小蚕共育室建设技术要求小蚕共育室按每50亩桑园配套建一间标准小蚕共育室,每间小蚕共育室要求不低于20平方米,

40、配有一间使用面积10平方米以上且室内建有储桑缸等设施的操作室,房屋层高要求达3米,具备六面光、对流窗、天窗、换气扇、设有地火龙或升温炉、增湿滴管,配套规格标准的小蚕盒、干湿温度计、天平称、小蚕网、收蚁纸、防干纸,配建消毒池、蚕沙坑,一次能共育2530张蚕种,蚕种经小蚕共育户饲养到3龄后,分发给大蚕户饲养。 (三)蚕房及附属设施建设技术要求蚕房按10平方米/亩桑园的比例配套建设,要求通风良好、升温容易,具备六面光、对流窗、天窗、地窗、地火龙或升温炉,蚕房要求相对独立,有省力化蚕台、纸板方格簇、干湿温度计,配建消毒池、蚕沙坑。(四)收烘设施建设技术要求由公司自筹资金在项目区新建八座蚕茧收烘站,蚕茧

41、收烘站要求采用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总处理能力达到日处理鲜茧130余吨, (五)缫丝厂建设技术要求由公司负责建设,完成从试缫蒸煮茧缫丝小真空给温复摇整理打包的一整套生丝生产线的调试安装,技术要求生产出达标生丝(4A以上)。(六)技术培训内容为确保蚕桑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采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思想,具体培训内容为:低干密植速生桑园建设,桑园的中耕管理,桑园合理施肥,桑园病虫害防治,小蚕共育,大蚕简易吊式蚕台育,方格簇营茧等。培训的主要方式为发放技术资料,观看种桑养蚕光碟和组织现场参观和现场培训。(七)建设地点集中在我县的江底、火德红、小寨、乐乡、梭山、茨院乡,龙头山镇七个乡镇。九、投资

42、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本规划项目预计共需资金7730万元。1、水池、水窖建设。预计平均每建一个蓄水100立方米水池需资金2万元,新建100个,需资金200万元;新建水窖1000个,每建一个需资金1500元,需资金150万元。2、蚕房新建和改造。新建蚕房1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投资300元计,共需资金3600万元;改造蚕房30万平方米,需资金450万元。3、基地建设:按新植1亩蚕桑,解决乡镇工作经费15元,4万亩蚕桑,需资金60万元;乡镇完成养蚕目标任务,每亩奖励5元,需资金20万元。4、示范园建设。每建一亩示范园,需投入种苗费400元,肥料150元,工时费250元,经费投入50元,300

43、0亩共需资金255万元。5、苗圃建设。苗圃建设每亩需种子费250元、肥料200元、土地租用费500元/年、工时费550元,共1500元。1000亩共需资金150万元。6、小蚕共育室建设。改造和新建小蚕共育室3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300元计,共需900万元。7、种场建设。预计需投资250万元。8、催青室建设。催青室预计需投资15万元。9、技术培训和考察学习经费。每人次需10元,6万人次共需培训费60万元;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蚕桑发达地区(如山东、重庆等地)考察学习三至五批次,每批次需经费5万元,共需经费20万元。10、蚕茧收烘站及缫丝厂建设。蚕茧收烘站及缫丝厂的建设费用共需1600万元,由恒

44、达丝绸公司自筹解决。(二)资金筹措及使用整个规划项目共需投资773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2185万元,其中技术培训、考察学习经费20万元,示范园建设苗木投入120万元, 种场建设250万元,催青室建设15万元,苗圃建设150万元,小蚕共育室建设补助费25万元,茧站建设、缫丝厂建设等1600万元;农户自筹4425万元;申请政府投资1120万元,具体使用项目如下:技术培训费60万元,蚕桑基地建设80万元,示范园建设54万元,建水池、水窖及沟渠费350万元,新建蚕房补助240万元,改造蚕房补助300万元,建小蚕共育室补助25万元。十、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领导,县政府应成

45、立以县长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蚕桑产业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全面负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要把蚕桑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实管理人员,强化管理措施,成立以乡镇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任副组长,农技站工作人员,项目区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生产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农技站,全面负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强和完善蚕桑产业工作机构“鲁甸县蚕桑产业办公室”是直接从事和管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的职能部门,目前只有编制3名,需增加编制5名,使蚕桑

46、办有技术人员8名,以确保对各栽桑乡镇技术指导和督促力度。(三)组织实施蚕桑产业将按“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进行管理,即:公司负责产前、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与加工,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四)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各栽桑乡镇要组建一个蚕桑技术指导站,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栽桑养蚕技术服务工作。人员由恒达公司和乡镇农技站各抽调2至3名技术员组成,恒达公司要确保每个栽桑乡镇配备两名以上蚕桑专业技术员;各栽桑养蚕乡镇要从农技站抽调2至3名技术人员,配合县蚕桑办和恒达公司,专门从事蚕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五)保证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桑蚕产业是我县很有发展前景的一项特色产业。政府和各部

47、门要拿出一定经费,大力扶持桑蚕产业发展;要用足用活政策,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使项目资金向桑蚕产业倾斜,逐步改善项目区的交通、灌溉等条件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农村信用社为群众提供栽桑养蚕小额贷款;对购买肥料、蚕种等生产资料进行补贴。商务部已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将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东桑西移”工程建设,各部门要及早做好项目选择、储备,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资金支持。 十一、综合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通过今年养蚕测算,第一年亩桑直接经济纯收入可达300元以上,第二年可达800元以上,三年后,亩桑直接经济纯收入可达1500元以上,生产的副产物可以进行再生产,蚕沙可用做肥料或饲料,修

48、剪的枝条可做燃料,也可卖给纸厂造纸、生产纤维板等,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个“短、平、快”项目。(二)社会效益投产后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0个,增加就业岗位2000个。(三)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林地面积6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2.69,同时可提供14万吨的冬伐枝条,作为薪柴,解决农村燃料紧缺困难,对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起到良好作用。项目的实施,技术可行,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方案设计合理,管理、监督机制健全,项目可行,建议省、市给予立项支持。一、技术简介我国是世界蚕桑生产大国。桑蚕产业是桑蚕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既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又是地方财政收

49、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开发应用桑蚕业除蚕茧和生丝以外的其他资源,增加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稳定栽桑养蚕的规模,是桑蚕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除蚕茧和生丝外,桑蚕业还生产大量其他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的副产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蚕桑产业大宗的副产物资源主要有:每年桑树修枝产生的大量桑枝、养蚕过程中的蚕沙(蚕粪)、蚕茧缫丝后的蚕蛹。这些资源有些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例如利用蚕蛹生产饲料,但大多数还没有得到充分、合理、更有价值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合理的开发,延长了产业链,可以增加蚕农的收入,增强蚕桑业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本项目主要就上述三种副产物的资源化开展研究和示范。二、桑枝资源的应用开发

50、技术l 生产活性炭桑蚕产业中的桑枝,具有产量稳定、原料单一、可再生等优势,用于活性炭生产具有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和保证、应用领域广泛、人体健康安全性高等特点,为生产高质量活性炭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显著增加桑蚕产业整体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生态农业和农业副产品的价值,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和煤矿资源,也为开发特殊结构性能的活性炭,改变活性炭原料结构开创了一条崭新道路。l 生产燃料我国的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是能源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可更新能源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是我国接近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桑枝便是一种非常好的生物质能源,可以生产颗粒燃料,直接替代燃煤

51、。另一方面是利用桑枝发电。l 生产桑皮纤维目前,由于国内原材料供给不足,纺织行业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料,其中仅棉花年进口就达400万吨,而化纤行业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己高达60,开发桑皮纤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桑皮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纤维原料,桑皮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其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为国内外首创,桑皮纤维的研发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天然纺织材料研发领域的一次新的突破。它将为纺织行业提供新的纤维原料与织物产品,提高纺织成衣产品层次,同时对我国综合利用桑蚕资源发展绿色纤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与桑皮纤维性能类似的纤维素纤维有棉、麻和粘胶纤维,具有优异特性的桑皮纤维在目前以棉

52、、麻、粘胶纤维为主的市场将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三、蚕沙的开发利用l 利用蚕蛹生产甲壳素和蚕蛹蛋白质甲壳素具有抗菌抗感染、降脂和防治动脉硬化和抗病毒等作用,在工业领域(如取代塑料)、农业领域(不需要农药的肥料、饲料添加剂)、化妆品领域(调整皮肤等)和膜材料和其他环保、健康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甲壳素的主要来源是虾蟹壳,产量有限,而对甲壳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开发新的资源,如来自昆虫的甲壳素。在生物界,昆虫是甲壳素的主要生产者,蚕蛹就有较高的甲壳素含量,是生产甲壳素的良好原料。此外,干蚕蛹粗蛋白含量达到57%,脱脂后高达75%以上,蚕蛹蛋白是一种全价优质蛋白,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均衡性好

53、,同时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铁、锌含量很高,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 景的优质资源。蚕桑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型和生态型的新兴产业,具有投入低、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特点,在鲁甸县大部分地区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该县结合气候资源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提出了在全县建立1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的远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2006年,县委、政府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决定把蚕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个新兴产业重点培植,当年新增桑园面积6320亩。今年以来,全县引进优质

54、“农桑12”、“农桑14”嫁接桑苗303万株、杂交桑700万株,新植桑园5000余亩,改造老桑园300余亩,桑园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建成千亩连片桑园基地1个,200亩以上连片桑园基地4个;扶持发展小蚕共育户17户,新建蚕房50间,改造蚕房126间。前三季度,全县鲜茧产量9000多公斤,鲜茧收购均价20元/公斤,蚕茧收入近20万元,促进蚕农人均创收300多元;蚕桑每张单产49公斤,上车率达90以上,单张产茧量和蚕茧质量均高于多数周边地区,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种植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但也要看到,蚕桑作为鲁甸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模式和集

55、资金、技术、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蚕桑产业发展主要还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扶持不够,二是科技支撑不足,三是缺乏企业带动,四是组织程度低,五是服务体系不全。二、做大做强鲁甸蚕桑产业的条件分析鲁甸不仅具有适宜于栽桑养蚕的自然气候环境,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养蚕经验。结合鲁甸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国际国内市场对蚕桑产品的需求,加快鲁甸蚕桑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一)适宜的气候环境,有利于规模化栽桑养蚕。全县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污染源少,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有9个乡(镇)适宜栽桑养蚕,养蚕面积区域可达20万亩以上,具备建立6-

56、10万亩蚕桑基地的土地资源。海拔1500米以下的江边河谷区,一年可养蚕4季,1500-1900米左右的一般山区,一年可养蚕3季;1900米-2300米的高山平坝区,可养蚕2-3季。(二)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蚕桑产业终端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蚕农积极性高涨。蚕丝是生物天然蛋白质纤维,被誉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和“皮肤的最佳卫士”。丝绸服饰因穿着舒适、柔软飘逸、典雅华贵,保健护肤,在“回归自然”作为消费时尚的今天,不仅得到中上富裕阶层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一般收入阶层的欢迎,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世界丝绸消费量每年将以3%的速度递增。为此,该组织鼓

57、励第三世界国家努力发展蚕丝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丝绸的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加之蚕桑作为纯天然产品,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许多企业为延伸产业链,在蚕桑产品深度开发上作了不懈努力,蚕桑已被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造纸、饲料等行业,因此,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既是市场所需,又是群众所盼,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三)强力的政策支撑,有利于推动蚕桑产业化。2006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据专家预测,到“十一五”期末,“东桑西移“工程将新增200万亩桑园和200万担以上的蚕茧产量,形成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力发展的茧丝绸优势产业带,初步实现丝绸强国的目标。为确保“

58、东桑西移”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家将配套以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抢占了发展先机。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优势蚕桑产业规划中,已经把鲁甸纳入“十一五”蚕桑规划范围,这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今年养蚕测算,第一年亩桑直接经济纯收入可达500元以上,第二年可达1000元以上,3年后,亩桑直接经济纯收入可达2200元以上,远远超过粮豆等传统农作物收益。副产物可以进行再生产,蚕沙可用作肥料或饲料,修剪的枝条可作燃料,也可卖给纸厂造纸、生产纤维板等,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个“短、平、快”项目。同时,桑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是经济型和生态型兼用树种,枝繁叶茂,碧绿葱葱,生长期15年左右,能够绿化环境、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一个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产业。(五)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蚕桑提质增效。2006年末,在全县40.4万人口中,有富余劳动力10.8万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2.5%。通过多年的养蚕积累,在这些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