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器的工作原理_第1页
换流器的工作原理_第2页
换流器的工作原理_第3页
换流器的工作原理_第4页
换流器的工作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1 换流器电路的理论分析11.1 忽略电源电感的电路分析(即Lc=0)21.2 包括电源电感的电路分析(即Lc0)101.2.1 换相过程101.2.2 电路的分析112 整流和逆变工作方式分析142.1 整流的工作方式152.2 逆变的工作方式153 总结201 换流器电路的理论分析高压直流换流器(包括整流和逆变)主要是由晶闸管阀组成的,其接线方式有很多种,如:单相全波、单相桥式、三相半波、三相全波等,但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是三相全波,即6脉动换流器。其原理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三相桥式全波直流换流器原理结构其中,Ua、Ub和Uc表示A、B、C三相交流电压,它们之间相

2、差120。令 Ua=Em sin(wt+150) Ub=Em sin(wt+30)Uc=Em sin(wt-90)我们可以将换流阀这样定义:图1-2 6脉动换流阀电路图1.1 忽略电源电感的电路分析(即Lc=0)从以上的电路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三相电压,每相电路中都存在电感Lc,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先假设该电感不存在,即Lc=0。(一)无触发延迟(触发角a=0)无触发延迟,即只要阀上晶闸管正向电压建立,门级会立即接收到触发脉冲,导通整阀。对于V1、V3和V5来讲,由于它们共阴极,因此三相中电压较高的那相的阀导通,其余两个阀关断。而对于V4、V6和V2来说,由于它们共阳极,因此三相中电压较低的那

3、相的阀导通,其余两个阀关断。总之,就是比较三相电压的高低来确定哪两个阀导通。下面我们结合下图进行分析:举个例子,CC0时刻,A相电压最高,B相电压最低。因此根据之前的分析,则共阴极的V1、V3和V5阀,则会由处于A相的V1阀导通,而共阳极的V4、V6和V2阀,则是由处于B相的V6阀导通,此后的依此类推,循环往复。从上述的阀导通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个阀单个周期内导通的时间为120,V1V6阀按顺序依次导通,间隔时间为60。(举例,如V1阀在-1200导通,V2阀在-6060时刻导通,其中每个阀导通时间为120。V1阀导通起始时刻为-120,而V2阀导通的起始时刻为-60,两者刚好相差60)。接下来

4、再来分析下6脉动换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Ud波形。从图1-2中可以看出直流线路上的输出电压Ud的电压与m点和n点的电势有很大关系,即Ud=Um-Un不难发现,m点的电位其实就是共阴极阀V1、V3和V5阀,哪个阀导通,m点电位就是与哪个阀所处的相电压,比如,V1阀导通,m点的电位就是A相此刻的电压。同理,n点电位也是如此。再结合刚刚分析所得阀的导通时刻图,可以得出Ud的波形图:按照一个周期对直流输出电压Ud进行分析:对于CC0时刻: Ud=ea-eb=eab对于C0C1时刻:Ud=ea-ec=eac对于C1C2时刻:Ud=eb-ec=ebc对于C2C3时刻:Ud=eb-ea=eba对于C3C4时刻:

5、Ud=ec-ea=eca对于C4C5时刻:Ud=ec-eb=ecb 以CC0时刻为例,此时可以进行如下的推导:Ud= ea-eb=eab= Em sin(wt+150)- Em sin(wt+30) =Em2cos(wt+90) sin60 =3 Em cos(wt+90) (wt-120,-60) =3 Em cos (-30,30) 再以C0C1时刻为例,Ud= ea-ec=eac= Em sin(wt+150)- Em sin(wt-90)=Em2cos(wt+30) sin120=3 Em cos(wt+30) (wt-60,0)=3 Em cos (-30,30)该周期的其它时段也是

6、如此,因此Ud由上述的推导,可以发现Ud就是以3 Em为基数的三角函数,其函数区间为-30,30。则Ud的波形图如下(以下纯属个人意思,通过这个公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wt-120,-60这个区间,Ud将该区间的正弦函数幅值增大了,但是切割成了两段,更利于采样滤波了。)直流电压是由线电压的60时段组成的。因此,平均直流电压可由任一60时段的瞬时电压积分后对时间求平均得到。则 Ud= = 用相电压的有效值或者线电压的有效值表示(相电压:单相电压,火线对零线电压,常用的为220V。线电压为任意两根相线之间的电压,常用的为380V。线电压=3相电压。)其中,交流电峰值Em为相电压有效值的倍,则(为相电

7、压有效值,为线电压有效值)Ud= =Ud= =通过对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Ud推导,可以很容易得到阀电压的波形。因为当该阀导通时,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该阀上所承受的电压为0;而当阀关断时,则无论时共阳极还是共阴极的阀,它们必定都有一个阀是导通的。因此,它们一端的电压必定为导通阀所在的相电压,另一端为本相电压,这样其阀上的压降跟平均直流电压Ud是一样的,则可以推断出阀电压波形如下:图1-3 阀V1所承受的电压波形图(从上述的波形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在V1阀导通时,其阀上所承受的电压为0。当其关断时,其阀上的电压跟我们之前推导的直流输出电压的波形很相似。注意观察,如果所有阀所承受的电压波形都画出来,那

8、么最上面虚线画出来的部分就是输出的直流电压Ud。)从波形图以及公式的推导可以分析出,阀所承受的电压峰值V阀峰=3Em。则接下来,再利用图1-2来分析阀侧A相、B相和C相的电流:ia=i1+i4 ib=i3+i6 ic=i5+i2其电流波形如下图1-4所示:图1-4 阀电流波形则各相的电流波形如下:i2i2i5i5i6i6i3ii3ii4i4i1i1这就是阀V1的电流示意图,该图中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阀V1导通的时段。高电平的为导通,低电平为关断(这其实就是FCS)。单个周期内导通时间为120,关断时间为240,对于常用的50Hz的交流电来讲,简单换算之后就是导通时间约为6.67ms,关断时间

9、约为13.33ms。(二)有触发延迟(触发角a0)有触发延迟,顾名思义:阀控系统并不是接到来自阀的正向电压建立信号就会立即触发,而是延迟一段时间再向晶闸管门极发送触发脉冲。通常,用a表示“延迟触发角度”。举个例子,以V1阀和V3阀为例,正常没有触发延迟的情况下,V1阀在wt=-120时触发,V3阀在wt=0时触发。如果有了触发延迟角度a时,则V1阀会在wt=-120+a时触发,而V3阀在wt=0+a时触发。(注意这里的a是角度,对应于时间轴应该是 。其它的阀依次类推,即所有阀会在原来触发角度的基础上再延迟a角度之后才会触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触发延迟角度是所有阀的导通都延迟a角度,并不

10、是单指某一个单阀。)a图1-5 延迟触发a角度的波形图结合图1-5(图中的C、C0C8都是自然换相点,也称为过零点,在正常没有延迟触发的情况下,阀都是在这些过零点开始换相),以三相交流电正弦波的上半部分,即共阴极阀(可以看成上半部分为V1、V3和V5阀的导通,下半部分为V2、V4和V6阀的导通)进行分析。在C1点处,此时共阴极阀中V1阀导通,m点电位为ea;当C1wtea,但是由于延迟触发的原因,此时阀控系统并没有向V3阀的晶闸管门极发送触发脉冲。因此,V3阀没有满足晶闸管导通的两个必备条件,因而不能导通。当wtC1+a时,阀控系统开始发送触发脉冲到V3阀晶闸管的门极,若aea,则此时V3阀导

11、通,m点的电位变为eb(此前一直为ea)。若是a180,则此时虽然有出发脉冲,但是由于阳极电位eb小于阴极电位ea,V3阀仍不会导通。因此,a的变化范围应在0180之间。(也许会有人说,在120a180期间,应该是V5阀的阳极电位最高,应该是V5阀触发。但是请不要忘记前面讲过的,延迟触发是指所有阀都延迟a角度触发,此时应该触发的仍是V3阀,因为此时的V5阀并没有收到触发脉冲。)Ud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画出直流输出电压Ud的m点电位和n点电位的波形图:图1-6 延迟触发a角度时电位波形图分析输出直流电压Ud的波形:以C1时刻的分界点为例:当C1wtwt C1+a,此时Ud=ebc=3 Em cos

12、(wt-30)由此,可以看出,原来的C1C2的时间段被划分成了两段,因此其直流输电电压Ud的波形跟之前没有延迟触发角的有些许的不同。按照上述的分析和图示,当延迟触发角度为a时,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Ud可以表示为(以【,+ 】为区间的ebc时段来分析):Ud= = = = 之前没有延迟触发角度时Ud=,由此可见,晶闸管延迟角度触发后使得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Ud减小为之前的倍。延迟触发角度的取值区间为0,180,因此cos的取值范围在1之间,即Ud的取值在和 之间。当90时为负值,此时的Ud表示的是直流到交流,是与整流状态相反的逆变状态。当=90时,Ud=0,此时为零功率状态。由此可见,=90为整流和

13、逆变状态的临界值。当=180时,刚好是与=0相反的,其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形与=0时相反,为正弦波负半轴的6脉动逆变器。同样,各个阀在导通时刻通过的电流为Id,而在截止时,电流为0。每个阀还是导通120,而仅仅只是波形相位移动了角度,其余的都没有变化。1.2 包括电源电感的电路分析(即Lc0)1.2.1 换相过程(1)由于交流电源电感Lc的存在,使得每相线路上的电流不可能发生瞬间的变换,电流的变换需要一个过程,因而换相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我们就称之为“换相时间”或者“叠弧时间”,其对应的角度也被称之为“换相角”或者“叠弧角”,用表示。换相时间:/(2)在060时,换相过程中只有三个阀同时导通

14、,在两次换相之间(即上次换相结束到下一次换相开始之前)则只有两个阀同时导通,通过下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6060(3)如果当60120时,在换相过程中就将会产生三个阀和四个阀交替同时导通的现象,这是一种异常情况。因为,若是有四个阀同时导通,那么必然会有处于同一相的两个阀同时导通,这样就造成了短路。因此,必须要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换相角060。一般的角度在15和25范围之间,接下来分析的电路也都是保证在060区间之内。1.2.2 电路的分析(1)电流分析以V1到V3的换相过程来分析,若考虑到换相延迟角度a,则换相过程从t=a开始,当t=a+时,整个换相过程结束,V1阀成功换相到V3阀。那么=a+,称

15、之为“熄弧角”。换相期间V1阀和V3阀的电路图如下所示:而: 根据相关的推导,可以得出而: 当wt=a+时,=,=0,即:=那么,从而得出换相角 ,通过换相角公式,可以看出换相角和延迟触发角a以及电源电感Lc、直流输出电流Id以及Em有关。(2)电压分析在触发延迟角度a之后,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换相过程中,存在三个阀同时导通,此时以V1阀和V3阀为例继续分析电源电感造成的叠弧现象对线路电压的影响。m在换相过程中,V1阀和V3阀同时导通的,此时m点的电压记为Um。而, 所以, 从而可以得出: 即在从延迟触发角度a之后到=a+之间,的电压将不会再是,而是变为了(由于交流电三相电压的相位关系ea+eb

16、+ec=0)。a+3依次类推,可以画出m点和n点的电压波形图,如下所示:a-ec/2从上图可以看出,有了叠弧电压的影响,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下降了A/3,而, 则,平均压降为A/3= 所以,此时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Ud= A/3=当换相结束时, 即=a+时,=,=0,在上一章节电流分析过程中,得知:,则,平均压降A/3 =此时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也可以表示为:从上面公式上,我们将看成为线路电阻Rc,也常常被称为“等效换相电阻”,不过其不消耗功率,只是可以用来解释由于换相叠弧现象导致的压降。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各总结:(记 33Em 为Vd0)在没有电源电感的影响下,没有延迟触发角度即a=0,此时输出的

17、平均直流电压为Ud= 33Em = Vd0在没有电源电感的影响下,有延迟触发角度a,此时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为Ud= 33Emcos = Vd0cos在有电源电感的影响下,并且有延迟触发角度a,此时输出的平均直流电压为Ud= 33Em2(cos+cos) = Vd02(cos+cos),(=a+)2 整流和逆变工作方式分析2.1 整流的工作方式换流器整流时,是交流变为直流,然后通过接线直流输送到逆变器端。它要求延迟触发角度a应当小于90。正常运行时,整流器以一定的交流电压和延迟触发角度a运行,其等值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中,上图中的Rc相当于换流变到阀侧的等值换相电感,也很好的解释了换相电感对直流输

18、出电压Ud的影响,使得Ud降低了RcId 。根据公式 可以画出整流器输出端的特性曲线图(正常运行时,换相角度60),也称之为“等a外特性曲线图”。当换相延迟角度a一定时,随着输出端直流电流Id的增大,输出电压Ud在减小;图中,随着a的增大,其输出端直流电压Ud会减小。2.2 逆变的工作方式逆变就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工作方式,在直流输电工程中,逆变器相当于受端,整流侧相当于供端。这里,虽然逆变器是受端,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逆变器都是有源逆变。它要求逆变器所连接的交流系统必须提供换流器的换相电压和电流,即受端交流系统必须有交流电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直流输送线路上有很大的平波电抗器等滤波设备,输出的电压Vmn经过滤波之后,即会以平均直流电压Ud输出。因此,考虑到延迟触发角度a(此时不考虑换相电感),当a0,即Vmn为正,按照阀导通的方向送出直流电流,此时相当于向负荷端输送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