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车救狗不救人狗比人还金贵_第1页
拦车救狗不救人狗比人还金贵_第2页
拦车救狗不救人狗比人还金贵_第3页
拦车救狗不救人狗比人还金贵_第4页
拦车救狗不救人狗比人还金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拦车救狗不救人 狗比人还金贵?10月14日下午,多名自贡籍志愿者在自贡市贡井区北环路,将一辆广西牌照的货车拦下。货车上装有近800条狗,准备运往广西等地。最终,志愿者们以支付8万余元“人道主义援助”的代价拿到这批狗,送往两家小动物保护机构安置。(新浪网10月17日)又见拦车救狗,就在今年4月15日,北京也发生了一起志愿者在高速路上拦车救狗花11万多买下500多条狗的新闻,继而引发了一场该不该救的大讨论。时隔半年,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看来今年的狗也交了好运,有这么多的人为它们拼死相护,真是做狗也幸福呀。只是不知道志愿者们想过没有,救下容易,接下来呢。新闻报道中说这些狗已被安置到两家小动物保护机构

2、,一家就要收养400多条狗,这样的保护机构有没有接纳的能力,即便接下了以后的几年内这些流浪狗的治疗和后续费用将是一个上千万的庞大的数字,到时会不会和北京的志愿者一样面临很尴尬的境地。这两天,一则新闻戳痛了很多人的神经,一位两岁的女孩被车碾压四次,18人路过竟没人伸出援手相救,冷漠冷血没有良知成最多的字眼,也由此引发关于社会道德危机的大讨论。有意思的是一边是众多志愿者为了一车有合法手续的流浪狗而不惜一切大献爱心,而另一边则是面对孩子生命的垂危,路人竟是那么的冷漠。两厢对比,真的很茫然,这是神马社会,有很多人救狗,却少有人救人,难不成狗比人还金贵。很多人会说狗不会赖人,而人会讹人赖人,的确接二连三

3、的赖人事件的确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到了最低,以至于发生老人倒地无人扶,孩子被碾压无人救的悲剧。但狗也并不是都忠于主人,主人被狗咬伤咬死的事例也有很多。狗死了有人会很痛心,目视人的生命离去难道就不痛心,狗毕竟是畜生,当救狗不救人的悲剧出现,我们的社会就真的拧巴了。当然爱狗人士会说,狗也是生命,也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不错,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只要不违法不违规怎么做那是自己的喜好。但我们不知道这些爱心人士如果恰巧从小悦悦身边路过,会不会也这样上前出手相救,会不会也很“痛心”,会不会也把自己的悲悯情怀施舍于可怜的孩子。一个社会的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希望那些志愿者们能把爱心持续下去,也希望他们

4、能让自己的爱心更泛滥些,以带动全民的爱心,少些冷漠自私,多些阳光多些慈悲,在良知的这颗树上让我们彼此滋养而不是彼此伤害。女童被碾十多路人见死不救何以社会冷血至此?据羊城晚报报道:10月13 日下午5 时30 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幅从女童身边路过麻木不仁的冷血路人之“尊容”:显而

5、易见,两岁女童先后被两辆车无情碾过,已属残酷悲剧,尤其是第一辆面包车前后轮先后碾过根本就没有停下看一眼就匆匆离去,之后的卡车司机更是瞎了狗眼,同样是前后轮先后直接再次从孩子身上碾过,可怜的两岁小悦悦就这么悲惨的躺在马路中央,根据监控录像显示七分钟内又有十多名路人匆匆走过,有人甚至看都不看一眼,人情人性冷漠至此,似乎已经不能用冷漠而应该用冷血来形容这一场景了。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竟然从司机到路人几乎都毫无例外的选择了见死不救,这不能不令人感觉到冷澈全身的心寒。社会道德沦丧至此,体现在这一典型事例上,用所谓的道德滑坡、国人反思之类的陈词滥调都已经显得有些可悲可叹了。好在那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捡垃圾的

6、阿姨经过小悦悦身旁扶起了她并跑步呼救,这又与那些平时道貌岸然的君子们显得多么的巨大反差,原来真正的传统道德却硕果仅存于那些社会底层最朴素的小人物身上。可我们过去从新闻曝光的羞辱环卫工事件经常看到,连溜狗的“贵妇”都可以随意辱骂她们“连狗都不如”。原来在某些人眼里“连狗都不如”的捡垃圾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剩下的稀有道德物种了,显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谈论道德是多么的奢侈。不过几天前面对绝大多数公众对目前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事实,中央精神文明办副主任还在大言不惭的声称道德没有滑坡,主流很好,而他的理由竟然是经济发展证明了道德很好,牛头不对马嘴的理由,得出的是贻笑大方的荒唐结论。文明办官员的话音刚

7、落,似乎仍然在掷地有声,在公众一片哄笑声中,这起发生在广东佛山的悲剧事件,再次给了那些信口雌黄的官员“社会道德水平很高”说一记响亮的耳光。昨天也看了央视新闻为了配合文明办粉饰太平的结论,大篇幅报导了一件公交司机主动送一位因病昏倒在车上的老太的所谓“正面新闻”,声称在4分钟内就将老太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可笑的是央视之正面报导似乎有点漏洞,就是说当时车上若干乘客主动写自己的身份信息和留手机号码,理由是防止做好事的司机被老太家人诬陷,这就是问题了,一件本来在任何文明社会都应该正常的事,结果除了司机见义勇为确实精神可佳值得宣传外,其它车上乘客仍然都是对见义勇为胆战心惊、谨小慎微,好象观众没有看出大多数人

8、都会毫不犹豫的见义勇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负面报导炒作多了,掩盖了大多数见义勇为做好事的道德行为,其实我们从央视的报导以及广东小悦悦的悲惨遭遇,从十多个见死不救的冷血路人的麻木不仁,已经足够令人失望。关于见义勇为或其它的做好事善举,相信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从内心并不可能不明白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公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并非人们天生的就如此冷漠无情,之所以会沦落至此,恐怕与整个社会氛围、与社会价值观导向的严重失误有着必然的关联,如果大多数人面对弱者采取麻木不仁的冷漠态度,那一定是出于一种与自己受到的道德教育截然不同的所谓的社会经验,当人们一方面为了抓住“老鼠”而拼命追逐物质利益,另一方面看到见义勇为

9、做好事可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时,人们对道德与金钱的选择也就不难想象了。有些时候看起来人们在为自己麻木不仁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让一些正义之士强烈不屑,但我认为也不能完全责怪一些人总是以彭宇案、许云鹤案等结论作为自己冷漠麻木的理由,毕竟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吸取社会经验是一种本能,动物都是如此,何况是人。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价值观导向出问题了,或者说社会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可悲的是那些主管道德的官员竟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继续象一只沙漠里的驼鸟将头埋在沙子里,用屁股说话,其结果就是他一边说社会风气主流很好,一边就出现了广东佛山这种两车先后碾过两岁女童,十多冷血路人见死不救的可悲景象,

10、情可以堪?很多网友跟贴说要人肉那十多个冷血路人,要判他们有罪,确实从行为上人们能直观的感觉到他们的行为太冷漠、太缺乏社会公德了,但放在这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的大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或许只是社会的必然产物,这就象罂粟必然会结出鸦片果一样,不可能结出苹果的。倒是那位捡垃圾的女士更应该被政府“人肉”出来进行大力宣传和奖励,并认真研究一下为什么传统美德的基因会保留在她这样的社会最底层的弱势者身上,包括很多经济落后的贫困农村里,这些朴素的人性道德光辉似乎保存得更多、更自然。这也是对那位睁眼说瞎话的文明办副主任关于“经济发展了所以证明社会道德水平提升了”的奇谈怪论最好的讽刺,如果主管官员都不敢甚至故意不想正

11、视道德的滑坡现实,想继续粉饰太平,那么佛山发生的这幕悲剧就不可能是最后一幕。公务员“考德”和推荐生“不孝不推荐”好不好?近来有两则新闻报道颇受关注。一则是据新华社10月5日报道,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国家公务员局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而不是仅仅看重笔试和面试成绩。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另外一则是,根据10月13日新闻晨报报道,日前,获得北京大学2012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的全国211所中学及其校长名单已公示。值得注意的是,北大此次在推荐生标准中,明确将“不孝敬父母”列为“不

12、得推荐”的第一条。公务员“考德”也好,“不孝不推荐”也罢,都在试图把“重视德的表现”推上前台,成为硬指标,让报考公务员者和希望成为北大推荐生的学生首先要过关“德”这一关。从出发点来看,公务员“考德”和“不孝不推荐”都没错,应该也必须这样要求。从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来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选人用人的硬杠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条明文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公务员的九条义务中也有:“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的要求。道德品质好自然是国家公务员的门槛。“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

13、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国民教育上讲,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有”之一就是要有道德,在德智体美劳中首先倡导是是“德”的培养和教育。如果“不孝敬父母”,自然是“德”上出了问题,也就不能够列为推荐生,这一点毫无疑问。看似非常正常的条件和要求,听起来也是很好的政策。但为什么公务员“考德”和“不孝不推荐”的消息会迅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和质疑的重点对象呢?答案只有一个,人们不是反对公务员要“考德”,也不是反对“不孝不推荐”本身。而是怀疑好事能否办好,担心公务员“考德”和“不孝不推荐”不仅不能够在实践中中取得实效,反而会走向反面,成了社会不正之风的始作俑者。如果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举措,公务员“考德”中的“考”字就可能成为“玩”字,玩关系、玩背景,谁的关系硬就可能成为“考德”的佼佼者,谁的背景深就可能成为“考德”的得益者,而那些来自于贫寒家庭,唯有靠自己的双手闯世界的德才兼备者很可能在“考德”面前成为陪考者,沦为牺牲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